「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十九)

1.雅安市廣播電視臺:青春無畏——戰"疫"中的90後

今年,第一批90後進入"而立之年"。在這場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戰"疫"中,曾經被呵護的90後,已經成為一支青春力量,守護著別人的健康和生命。一次次義無反顧的選擇,一個個奔波忙碌的身影,90後戰鬥到底!


2.巴中市廣播電視臺:馳援武漢,巴中40餘戶村民捐菜8000餘斤

"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在武漢封城的第18天,你們不遠千里,將自己的新鮮蔬菜捐獻給我們,我們深感溫暖,真誠感謝!"2月9日,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政府卓刀泉街道辦事處給平昌縣泥龍鎮瓦橋村全體村民發來了感謝信。

貧困"摘帽",心懷感恩

瓦橋村地處巴中市平昌縣、宣漢縣、通川區三縣(區)交界處,交通不便、產業滯後,村民主要依靠務工維持生活,2014年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

"以前是泥巴路,一下雨,大車小車無法通行,摩托車都隨時可能滑倒。"村民魯學國把致貧的原因歸結在交通劣勢上。路不通,村民的農產品運不出去,變不了錢,農藥、化肥、生活用品卻高價進村,要是生了病,"小病靠拖、大病聽天由命",產業也成不了氣候。

同樣是在2014年,瓦橋村迎來了轉機。在國家扶貧項目支持、平昌縣水產漁政局的幫扶下,村裡硬化了8公里村社道路,告別了肩挑背磨的歷史;院戶路通到家門口,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引進業主、培育大戶,因地制宜發展青花椒、養殖等特色產業,吸引150名村民就地就業,人均增收800多元。2017年底,瓦橋村順利脫貧摘帽。

脫貧摘帽後,魯學國買了一臺彩電,每天準時收看《新聞聯播》。"在新聞裡看到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點嚴重,雖然國家出手了,但我們還是想為國家、為武漢做點什麼。"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十九)

武漢告急,倡議捐菜

"口罩告急!藥品告急!床位告急!生活用品告急!武漢告急!"張杜是湖北省宜昌市海源物流公司的一名員工,1月初回到老家瓦橋村過年,通過電視、朋友圈,他隨時關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情況。

"我們老總在宜昌各地買菜,然後捐給武漢雷神山醫院。"2月5日晚,村支書張曉峰剛剛摸排"四類人員"回來,兒子張杜就讓他看金總的動態。

"我們也想支援武漢,該做點啥呢?"張杜問道。這一問,張曉峰犯了難:捐錢吧?瓦橋村雖整體脫貧了,但村民們還並不富裕,捐少了怕人笑話,捐多了實在拿不出來;出力吧?現在是隔離期,出不了村也進不了武漢。

"我們也捐菜!"張杜建議道,"而且我們村的菜更綠色、更新鮮。"

僅自己家那點菜,不夠一背篼,咋捐?張曉峰和村裡9位社長商議,決定向村民買菜,捐給武漢雷神山醫院,並從泥龍鎮農資門市買了180個塑料框。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十九)

踴躍捐菜,兩天籌集8200斤

聽說張曉峰要買菜捐給武漢,村民們搬出家中貯藏的南瓜,從菜地裡收回青菜、蘿蔔、白菜等保鮮期長的蔬菜,堆放在公路邊,等張曉峰開車來收。

"國家對我們幫助那麼大,我們捐不起錢,出點菜總可以吧。" 72歲的袁金德不顧年邁,不僅自己拿出了南瓜、青菜、白菜等,還跑到毗鄰的宣漢縣慶雲鄉白玉村親戚家"要"菜,2月6日、7日兩天,她就準備了3000斤鮮菜。

讓張曉峰感動的是,村民們都不肯收錢。"武漢有困難,我們理應伸出援手,哪個還要錢哦?"大家都說。

村民魯學國年邁體弱,願意捐菜卻無力收割,張杜就和老人的三個孫子一起收菜,還給他們發紅包鼓勵,四人一下午就拔了500斤蘿蔔。

"種菜的40餘戶村民兩天時間就捐了8200斤蔬菜,其中九成村民都是貧困戶。" 張曉峰說,貧困戶張萬宗不僅捐了蔬菜,還捐了一些大米。

2月7日晚7時許, 張曉峰從麵包車裡搬出最後一批菜,就張羅著家人分類、搬菜、裝框,一直忙到晚11時,才裝完全部蔬菜。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十九)

馳援武漢,愛心送達

張曉峰介紹道,他們原計劃自己直接送到武漢,聯繫了幾個本地貨車司機,都需要時間去辦健康證明。迫於無奈,張杜向公司伸出了援手。

"我們免費幫你們送菜。"金總當即表示,2月7日晚12時,海源物流公司司機向月趕到了瓦橋村。

2月8日早8時,向月帶上平昌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發放的通行證,發動裝滿蔬菜的貨車,從瓦橋村向武漢雷神山醫院駛去。

2月8日晚8時許,經過近12個小時、1000餘公里的長途奔馳,裝滿蔬菜的貨車到達武漢雷神山醫院。因全國各地馳援雷神山的物資紛紛到達,武漢市洪山區疫情指揮部決定將這批蔬菜就近轉給卓刀泉街道辦事處分配。

2月9日,卓刀泉街道辦事處給瓦橋村全體村民發來了感謝信。"雖然轉給了卓刀泉街道辦事處,沒有直送雷神山醫院,但也是支援武漢,村民們沒有遺憾。"讓張曉峰稍微有些遺憾的是,村裡主要發展青花椒、茶葉、生豬等產業,種植的蔬菜較少,又想搶早送達武漢,"才捐了這點,都不好意思提。"


3.資陽新聞傳媒中心製作抗疫題材紀錄片《戰"疫"守護者》

為了讓廣大群眾對基層幹部的防控工作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瞭解,資陽新聞傳媒中心拍攝製作了一部抗疫題材紀錄片《戰"疫"守護者》。該片以跟蹤拍攝的形式,真實記錄了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蓮花街道辦事處的普通基層幹部李傑,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李傑為轄區居民當起了"代購員""快遞員"和"宣傳員",每天他都會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居家隔離人員進行交流,瞭解他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需求。雖然每天的工作繁忙瑣碎,但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李傑以及他的"戰友"們卻一絲不苟地堅守崗位守護著家園,展現了基層黨員幹部的擔當和奉獻精神。


4.樂山廣播電視臺製作抗疫視頻《致敬》


5.綿陽市三臺縣融媒體中心製作抗疫MV《燃燒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