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過的書沒幾天就忘了?來看看記住知識的3大要點

很多人不是怕讀書,而是怕讀過之後記不住書中的內容。記不住是我們本能所為還是真的就記不住,記不住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記不住為第一次讀書,確實沒有起到興趣之說,所以沒記住,第二層次的記不住為沒有理解書中的內容所帶來的記不住。


第一個層次作為小試牛刀,所以記不住也是正常,每個人第一次讀書或多或少會對內容理解產生一定的偏差,看的時候專注力也沒有特別集中,所以,第一層次的記不住我們可以理解,但也可以在往後的讀書過程中慢慢改掉。


記不住的第二層次就是:沒有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


讀書有人往往記得很快,而且讀書速度也快,這是他們天賦異稟還是真的是讀書高手,要是真有讀書高手這麼一說,讀書高手也是通過讀一本本書來習得讀書高手這個稱號,所謂讀書高手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書中所講的內容。

為什麼看過的書沒幾天就忘了?來看看記住知識的3大要點

讀書記不住的苦惱

現在我們就可以想想了,為何他們可以讀那麼快、記那麼快,而我們卻可以。先不著急否定自己,我們來分析一下讀書高手的讀書之路,你就豁然開朗了。


讀書高手的讀書之路起初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只不過他們在某個時間段受到某些啟發,並通過這個啟發喜歡上讀書,然後每天堅持去讀點書,他們讀書的時候很專注,而且做筆記,寫自己的感悟,久而久之,書讀得多了,記得多了,寫得多了,所以他們可以做到融會貫通。什麼是融會貫通,融會貫通就是我們拿起這本書可以迅速連接其他書的知識點,通過連接將相似的知識點已經在腦海中內化產生新的聯繫,所以,他們往往能夠讀書更快,理解更深。


讀書高手自有他們的讀書方法,但我們也可以通過訓練摸索出自己的讀書方法,且看讀書3步曲:


01.讀書需要一份專注:

專注力(注意力)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件事物的能力。這個能力越高。讀書帶來的效果越好。說到專注力,大家或許認為我說了一句沒用的話,但正是沒用的話說的越多,這句話才會產生它獨有的價值,所以,為了讓大家記住並做到專注力這件事,多說幾次是為了加深印象,而後求其對策,該怎麼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在說提到專注力之前,不得不搬出丹尼爾·卡尼曼寫的暢銷書《思考,快與慢》,在書中他把人的大腦分為兩個系統:系統1和系統2。系統1可以快速做出反應,並且不費腦力但是常常出現誤差;系統2呢,反應比較慢,需要認真思考,而且思考是需要耗掉腦細胞的,所以思考是個苦差事,當這個苦差事落到系統2時,由於人天生的懶惰,自動開啟防禦裝置,避免深入思考,反而轉向更加偏向簡單、娛樂性的系統1之中。

為什麼看過的書沒幾天就忘了?來看看記住知識的3大要點

我們需要一份認真的思考

思考這件事是苦了點,但我們想要保持注意力,就必須讓懶惰發揮出自己的本能,讓懶惰轉為勤奮,讓勤奮持續為保持專注提供動力,然而讀書是需要在一段時間內要持續專注的,長時間保持專注似乎不太可能,但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發現當人高專注度的在幹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往往會進入一種新的狀態,在這種狀態裡彷彿忘掉了時間,忘掉了自己。這是一個完全不需要意志力支撐注意力的狀態,他把這種狀態命名為“心流”。所以為了讓“心流”發生的頻次高一點,我們先讓自己喜歡上讀書,然後再提高專注力,怎麼喜歡上讀書就得靠自己的方式,我們還是多說點提高專注力的事。


所以就有了如下提高專注力的對策:


  • 拒絕誘惑是第一步,當下的誘惑有手機,有電腦。為了完美與這些東西說聲分手,我們要做的是需要將自己進入工作狀態,即接下來要乾的事情是很正式的,不能馬虎對待,要全心全意去做。


關於這一問題,樊登老師只要開始讀書時,就會把自己的手機放在二樓,自己則在一樓看書,二樓手機響了,由於讀書帶來的收穫感,再加上自己的惰性,則不去看手機,時間長了你也就習慣了,當然,大家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家裡可以和手機玩玩捉迷藏。

為什麼看過的書沒幾天就忘了?來看看記住知識的3大要點

嘗試對手機說“不”


  • 創造對應的環境, 這點相對來說就容易了,創造環境就是要讓自己閱讀舒適起來,舉個例子,你是躺在床上看書更有積極性,還是在專門的書桌上看書更有體驗感,所以為了製造出舒適的環境,首先我們要將自己從自己所認為的環境中拉出來,要專門為自己添置書桌,然後放上筆,放上筆記本,然後開始讀書。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大腦適應你座在書桌前就是要去讀書,讓大腦適應這種狀態,然後讓大腦形成習慣,大腦習慣了,你的專注力也就集中起來了。


所以說,讀書之前先讓自己喜歡讀書,真正開始讀書之後我們則要多多觀察自己的專注程度,即讀書時的專注程度,專注程度又可以通過其他方法習得,讓自己的大腦開始動起來,讓大腦開始思考,讓身體開始運動,大腦與身體的完美結合加上時間這個長度單位,所以就有了熟能生巧,也有了讀書更快,理解更深這樣屬於自己的詞彙了。

02.讀書還需要一份筆記:

讀書跟做筆記有著很微妙的關係,若只讀書不做筆記就像是炒土豆絲不放油,我們知道沒放油的土豆絲很難炒起來,吃的時候也不能吸收僅有的一點點油脂,所以,讀書不做筆記,就是我們眼睜睜看著這點油脂消失殆盡。


所以,為了能夠更好記住自己所讀過的書,我們需要一份讀書筆記加持,這份讀書筆記可以隨時調動、組合成為新的知識點,而我們做筆記就是為了融會貫通,然後讓筆記成為我們獨有的寶貴財富。

為什麼看過的書沒幾天就忘了?來看看記住知識的3大要點

讀書需要一份筆記

關於筆記,我們選擇電子版、紙質版筆記都可以,關鍵在於記,由於時間原因就不介紹那套複雜的筆記了,所以直接來看筆記方法,其實很簡單,就四個字“見感思行”。


見:見指的是要看書中的內容,見不是忽略的去跳讀,而是一字不落閱讀,一字不落是為了我們儘可能培養自己的耐心,同時也培養出對文字的敏感度,但說到跳讀,就是對文字的不負責,跳讀不僅無意於理解,而且還會產生理解分歧,所以跳讀不是為了讀完書,只是為了更快忘記書。


感:感就是要對所見內容有想法,不管什麼想法都可以記在自己的小本本上,最好所感的是你所見內容的延伸,這樣有助於我們去更好地理解,這一塊,我們可以分三步:


1. 對目錄進行思考;

2. 總結每一章的中心思想;

3. 對整本書來個大的總結。


這就是感的三步曲。


思:思和感有所不同,思更多指的是融會貫通,調動其他書中的知識豐富正在看的書本知識,所以,在思方面需要我們去查資料,去回憶自己所看過的內容,做好思這個步驟,才能更好理解書。


行:行則是要踐行,將見的內容抄錄下來,然後把自己感想寫下來,然後通過思考進行自己的內容創作,也就是仿寫,或者是找到同類型的句子豐富已有的筆記。


所以,做好“見感思行”也就做好了筆記。


03.需要一份覆盤:

覆盤是統籌全書,來個大範圍總結,這個總結可以帶一下書中的原話,但很多都需要自己的話去總結,然後寫下來,怎麼寫覆盤就需要考慮兩件事,第一時間,第二地點。


在時間上需要我們在讀完書的一週之後進行復盤,在地點上我們需要相對安靜的環境,因為覆盤時我們不去看書,全靠自己的回憶來總結書中的內容。


覆盤需要的工具是一張空白紙或者電子版思維導圖都可以,然後在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寫上書名,然後依據自己所理解、所想到的內容將導圖一步步製作起來,製作得越多,說明你對書的理解越深,重要的是,通過這樣一番精心製作,你想忘記這本書都難。

為什麼看過的書沒幾天就忘了?來看看記住知識的3大要點

認認真真來一次覆盤

所以,關於覆盤我們記住一句話:讀完書,做筆記,等待一週,找個安靜的環境開始製作思維導圖,讓大腦和書中的內容相互交融,產生碰撞,將碰撞的價格躍然紙上,大功告成。


覆盤剛開始聚焦在每本書,到後面會延展到同類型的書籍,再往後一步就到了自己的私人書單覆盤,還有月讀書覆盤,還有年讀書覆盤,所以覆盤可以做很多與之相關的內容。


且看且思:讀書不是為了更快忘記它,而是在時間這個長河裡我們去記住它使用它,然後在漫長的時間中對它加以深思,然後運用它去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通過解決問題讓它成為我們更好的夥伴。


我們知道剛開始記住一本書會很困難,為了解決困難我們訓練自己的注意力,摒棄自己一些壞毛病,然後開始讀書,

讀書還需要做筆記讓所讀、所見、所感、所想、所行看起來都具有實實在在的意義,最後還要去進行復盤,然後再去融會貫通。最後我們會想,做了這麼多,我們究竟讀書是為了什麼,我可以告訴你,讀書是為了讓自己的心中可以擁有更多不同的世界。

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