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這首詞讓老年人和年輕人心靈中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摸魚兒(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這首詞讓老年人和年輕人心靈中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玉環飛燕

這是辛詞中寫得最深切動人的一首詞,被梁啟超評為:“迴腸蕩氣,至於此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藝蘅館詞選》批語)。它寫於淳熙六年,作者四十歲,南下已經十七年了雖然他有志報國而又勇於負責,但為主和派所不容,因此難得朝廷重用,政治上長期被歧視,四年之間,調職六次。這次又要把他從湖北轉運副使,調職到湖南去,任務是要利用他過去鎮壓茶商的威名,對付湖南多次的農民暴動。他對朝廷調令十分反感,又不敢抗命,心情很矛盾苦悶。就在同事王正之為他餞行的酒宴上寫了這首詞。

辛棄疾這首詞讓老年人和年輕人心靈中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迴腸蕩氣的意境

詞的內容主要是表達他對國運危機的憂慮,和自己有志難酬的沉鬱心情。憂和怨是這首詞的基調。但是他的憂和怨所針對的目標又恰是直接指向南宋朝廷的主和派和他們的後臺宋孝宗,所以在表現手法上就不得不慎重考慮了。他既要如實地發洩胸中激烈的優怨情緒,又不能指明控訴的具體對象,這可是一個最大的難題。於是他想到了唐人宮怨詩體,也就是屈原以來以美人香草作象徵的比興寫法。這種寫法無非是用男女愛情比君臣關係,以宮女的失寵隱寓文人失意的幽怨。因此稼軒決定用宮怨體作保險係數,傾訴自己靈魂深處最強烈的憤懣激情,不再擔心冒犯聖主的天威了。

辛棄疾這首詞讓老年人和年輕人心靈中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美人香草

所以讀此詞要注意以下三個特點:第一、借宮女惜春心事和失寵情緒的描寫,象徵對中興機會屢失的痛惜和自己有志莫展的怨情;第二、把剛烈的情緒用婉曲的手法表現出來;第三、怨憤的矛頭是直指南宋朝廷包括皇帝的主和派,而以最婉約的筆調提出最尖銳的批評既有深厚的內涵,又寫得輕靈妙曼,可說是典型的沉鬱頓挫風格。自有詞人以來,少有能達到如此高度,“前無古人”的評價,洵非過譽。

辛棄疾這首詞讓老年人和年輕人心靈中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惜春

上片圍繞著春字中心,極力刻畫詞中人物的惜春、留春、怨春的情緒。從“更能消”三字發端,思潮如瀑流急水奔騰而下,配合著眼前暮春的飄風驟雨,激起了人心起伏層迭的感情波瀾,表明這是積累多年憂憤的迸發,為的是多少次爛漫的春光,都這樣匆匆地被風雨催走了,因此便產生了這裡層波迭起的傷春情緒。他惜春,祝花晚開,偏又早落;他留春,想連天芳草堵住春的歸路,事亦枉然;沒奈何只有抱怨春之無情,即使同情那畫簷邊殷勤結網的蜘蛛,痴心地粘住幾片飛絮可它能絆住春歸的腳步麼?這重重心事,紛至沓來,由惜而留由留而怨的呢呢低語,竟是誰的悲思,誰的泣訴呵?你道這春所象徵的是宮女傷逝的青春年華,還是志士痛惜的多次錯過的中興歲月?

辛棄疾這首詞讓老年人和年輕人心靈中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留春

寫得多麼迷離惝恍,讓人難測。然而這正是詩人有意的安排,只有知情人能猜透他的心眼。下片從起句“長門事”到“脈脈此情誰訴”五句,才正式透露這傷春人的宮女身份,其實是詩人自己。所謂“長門事”以下一系列的“佳期誤”、“蛾眉妒”,以及“千金買賦”等情事,無一不反映宮女心情的矛盾,也無一不切合稼軒生平的政治經歷。他上過《十論》、《九議》,有過象葉衡、虞允文一類權要為他說話,卻始終得不到朝廷的諒解和信任,怎比得上當年千金買賦重獲寵幸的陳皇后,“脈脈此情”惟有蘊藏心底,無人可訴了。

辛棄疾這首詞讓老年人和年輕人心靈中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詞中意境

怨到極處,也只能自我寬解並轉勸關心自己的人(王正之):“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這當然是指眼前人,“莫舞”,是對友人為自己不平的勸慰,意思是:好心的人哪,請別為我的不幸抱屈,試看古來承恩荷寵紅極一時的楊玉環、趙飛燕,到後來還不是黃土一杯為這些人間得失苦惱,實在是太傻氣了。可是,雨後斜陽的景色到底又觸動了他,使他聯想到當前的現實和可咒詛的幕後人物,那便是不念國恥,沉迷在酣歌醉舞中的人間太陽。一想到他,絕望的怒火中燒,憤怒的吼聲便衝口而出:“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煙柳斷腸”,這裡是流連聲色的代辭面對煙柳斜陽的蒼茫暮色驚心,是宮女爭寵失戀的哀怨,還是志士憂深思遠為報效無力而犯愁?詩人心中有數,連他譴責的對象也心領神會。

辛棄疾這首詞讓老年人和年輕人心靈中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斜陽正在

多虧用了宮怨體的寫法,皇帝看了儘管很不愉快,也只能皺一皺眉頭,不好即時降罪。宋人筆記把此事說成是皇上聖明寬大,其實應該說是詩人的善用比興護身有功。由於報國心切,敢批逆鱗而不顧,稼軒的英聲豪氣更足以輝耀千古。夏承燾先生評此詞說:“肝腸似火,色笑如花。”一位年輕讀者在學習心得中寫道:“全詞寫得哀婉悽切,豔麗悲壯,如霸王別姬,一副兒女情懷,又滿腔英雄氣概。陰陽剛柔,合為一體,似公孫大娘衣袂仙飄,舞姿婀娜,然又劍氣如山,令觀眾色沮。”由此不難看出此詞在老年人和年輕人心靈中產生了多麼強烈的藝術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