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不住的人性光芒“靡靡之音”在大陸的緩緩流淌

一首歌能勾起一段美好的回憶,一組旋律能激起一個時代的脈搏。

鄧麗君,是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無法繞過的名字。

她本人的演唱,不但從來沒有在大陸官方媒體正式播放過,而且還曾經受到官方的抵制,但是她的歌聲傳遍了大江南北,烙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內心。

封不住的人性光芒“靡靡之音”在大陸的緩緩流淌

對於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中國大陸出生的人來說,他們所度過的青少年時代不尋常的年代,小時候根本就沒有偶像的概念。在70年代末中國剛剛開放的時候,第一批港臺歌曲湧入了中國大陸,讓封閉的國人感覺耳目一新。

當時錄音機還是奢侈品,街頭經常可以看到戴著太陽鏡(當時叫蛤蟆鏡)、拎著錄音機的年輕人騎著自行車招搖過市,那喇叭裡播放的經常就是鄧麗君的歌:《美酒加咖啡》、《小城故事》、《甜蜜蜜》。

封不住的人性光芒“靡靡之音”在大陸的緩緩流淌

香港甜蜜蜜新生咖啡店,裝潢佈置皆以鄧麗君為主題

鄧麗君那婉轉甜美的歌聲,那一首首訴說愛情、親情、思鄉的歌曲,表達的朦朧、纏綿的意境,與哪個時期聽慣了那份生硬、直白的樣板戲腔調完全不一樣,對於正值青春年華、對未來充滿幻想的青年人來說太美了,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當時的大學生不但聽鄧麗君的歌,還抄歌詞,更有人把歌詞用在了自己的日記、情書裡面,還有人面對面跟情人說這個話的呢,說《甜蜜蜜》:

封不住的人性光芒“靡靡之音”在大陸的緩緩流淌

“你笑得甜蜜蜜,在哪見過你呀,這笑容這麼熟悉,一時想不起來了。”

“在哪裡,在哪裡,在夢裡,我在夢裡見過你!”

那女孩一叉腰:

“ 鄧麗君《甜蜜蜜》 歌詞吧?”

“ 是~ ”

就這詞,你別說,現在追女孩子也好用。

封不住的人性光芒“靡靡之音”在大陸的緩緩流淌

鄧麗君紀念展

然而那些讓鄧麗君為人喜愛的這些特點,恰恰成為了她被禁的理由。鄧麗君的情歌很快就被帶上了兩頂大帽子:黃色歌曲、靡靡之音,這跟喇叭褲一樣,成了當時老師、家長眼中會教壞小孩的東西。

政府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就下通知了,要求交出、並銷燬鄧麗君的磁帶,聽鄧麗君也成了聽敵臺了。

於是一臺收音機,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

就有點像現在說朝鮮民間偷看韓劇一樣,這個被一個政權如此害怕卻又被人民如此熱愛的歌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一代歌后——鄧麗君

1953年的1月29日,歷史上的今天,臺灣雲林縣鄧樞家的第4個孩子出生了,這也是鄧家第一個女孩。

女孩的父親鄧樞是一名軍官,1949年隨國軍遷往臺灣,女孩滿月的時候,父親一位有學問的朋友起了名,叫 “麗筠”。但是家人就連爸爸鄧樞也一樣和鄰居們,都把這個“筠”發成了下半截那個“均”字的音,就這個發音。後來就將就這個發音改成了君子的君,鄧麗君就成了她的藝名。

鄧麗君從小就表現出來唱歌的天賦。1964年,11歲的鄧麗君參加了中華廣播電臺舉辦的黃梅調歌唱比賽,一舉奪得冠軍。

1967年,鄧麗君開始發行個人第一張專輯《鳳陽花鼓》。這麼一算,14歲吧,再過兩年16歲,鄧麗君又開始演電影。接著名氣也是越來越大,70年代鄧麗君開始前往日本發展。

鄧麗君因為護照的問題被日本拒絕入境了。

有意思的是,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鄧麗君的歌開始在大陸流行,

封不住的人性光芒“靡靡之音”在大陸的緩緩流淌

回到臺灣發展之後,鄧麗君經常參加慰問國軍將士的演出。

1980年10月,鄧麗君從美國返回臺灣舉行演唱會,並將演出的所有收入全數捐給了自強愛國基金。

所以儘管她在大陸有無數的歌迷,她一直沒有機會去大陸演出。

時間到了1995年,為氣喘病困擾的鄧麗君來到了泰國的清邁來調養。

5月8號的下午,鄧麗君氣喘病再次發作,當時是接近下班時間,糟糕的交通延誤了到達醫院的時間,一代歌后——鄧麗君撒手人寰,年僅42歲。

封不住的人性光芒“靡靡之音”在大陸的緩緩流淌

鄧麗君離世:泰國清邁皇家美平酒店1502房間

還記得我小時候,因為那時候聽老式的磁帶錄音機,那磁帶特別的卡,鄧麗君唱的《美酒加咖啡》,我總是聽成 “美酒加阿飛,我只能喝一杯。”阿飛不就是流氓嗎?他這流氓還逼著鄧麗君喝酒,還非得要喝就喝一大杯!

哎呀,那個時候我小啊,天天鬱悶。不知道怎樣才能保護我心愛的鄧麗君,鄧麗君的歌聲對於中國大陸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音樂?她怎樣就震撼那幾代人的呀,現在的青年人非常難以體驗得到。

現在的青年人有了眾多的偶像,他們發燒地追星,一代代一茬茬地簇擁著新星,因為現在是“滿天星斗”,在大陸空前絕後的那個禁錮當中,一首鄧麗君的歌曲是荒漠中的一灣清泉,是久旱乾裂的心田一場春雨。

當下有著完美的環繞音響,用聲波可以激盪著身體的晃動。鄧麗君的歌,當初也能激盪我們,只是那種顫抖來自靈魂深處。

看是一幅畫,聽是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

這裡已包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