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王劭兮

王劭兮

6週歲,2014年2月生人,居住南京秦淮河邊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風雪夜》,玻璃水粉,50*53cm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千里江山圖》,玻璃水粉,110*30cm

《河邊奔跑的孩子》

(王宗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劭兮媽媽)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人物寫生》,紙本水粉,53*38cm ——這是劭兮畫的媽媽嗎?

劭兮學畫很偶然。他姐姐一直在學畫畫,2018年10月轉到我朋友那裡去學,因為路途遙遠,送了她之後只能等她上完課一起回家,於是乾脆讓劭兮也跟著一起學。

朋友孫霞是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畢業的研究生,高校教師,兒童美術教育家,她的研究方向是兒童美術教育,有兒童美術教育研究專著出版,有著深厚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她的教學理念我非常認同。她認為最大程度地保護兒童的天性是兒童美術教育的使命,不能用條條框框限制孩子的天性,應該啟發孩子去觀察、體驗,用充滿童真的眼睛去發現世界。她從來不教孩子怎麼畫,只是引導孩子怎樣去觀察、感受,通過繪畫從不同維度去開發和促進孩子的想象力、表達能力、觀察感受和思維能力,以及審美感知力。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人物寫生》,紙本水粉,53*38cm

事實證明,孩子們在孫老師那裡確實變化很大,女兒從原來規則化的美術教育中慢慢抽離出來,重新學會了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受。而劭兮開始學習繪畫的時候只有四歲半,他是一張白紙,有著最活潑的生命力和最鮮活的感受能力。因此,只要教育的方法對了,他有著很強的爆發力。孫老師那裡所有的課都是寫生課,這對於成人來說都是非常難的,但是沒有任何美術基礎的劭兮出人意料,第一幅畫對景寫生了一顆植物和土坡,畫得很是靈動、鮮活。他的東西,很難用技法去衡量,從技法上評判那是一塌糊塗,型不準,構圖不知所云,可奇怪的恰恰是,這樣的畫作,你能從中看到活潑潑的生命力和孩子對這個世界敏銳的洞察力。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場景寫生》,紙本水粉,53*38cm

劭兮學畫畫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除了在孫老師那裡學,他上的幼兒園也是以藝術教學著稱,也有很好的訓練。這期間有靜物寫生、風景寫生、人物寫生,我們很難相信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能畫出什麼來,但是不得不說,劭兮時常給我們驚喜,他的畫有個共同特徵,型不準,但是情緒飽滿,線條、構圖、色彩都非常大膽,尤其是色彩,他有著非常敏銳的感受力和表現力,他的色彩響亮、熱烈、不俗,不拘一格,沒有陳規。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煙花》,紙本水粉,38*23cm

最近抗疫窩居在家,娛樂項目匱乏,於是姐弟兩個拿起畫筆塗塗畫畫,剛開始他們只是發現了兩塊玻璃板,覺得在上面畫點東西應該很有意思,於是兩人合作了兩幅小畫,我覺得挺不錯的,發到朋友圈收到很多朋友好評,孩子們受到鼓勵,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家裡到處找玻璃板、紙板畫畫。尤其是劭兮,他像是開闢了一個新世界,最近幾乎天天有畫作。他畫得飛快,一塊40*40cm的玻璃板他大概二十分鐘就畫完了,斷斷續續畫了近十幅。他畫畫的失敗率比較低,只有一幅敷衍了事,其他畫作都不乏可看之處,甚至有好幾幅很是耐看的精品。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柿柿如意》,紙本水粉,23*23cm

比如他的一幅青綠山水,我把他命名為《千里江山圖》,取這個名字一來是因為色調和佈局跟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有點類似,二來的確是氣勢逼人,有咫尺千里之感。我第一眼看到被震撼了,畫幅長卷展開,青、綠、白三色為主,流水浩蕩,青山隱隱,白雲悠悠,繁花開落,借用一位朋友的話說:“看畫的人如同步入畫中一般,在畫中游覽。”這倒是暗合了中國畫“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藝術追求。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千里江山圖》,玻璃水粉,110*30cm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千里江山圖》局部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千里江山圖》局部

我最近把劭兮的畫發到朋友圈,收穫了很多褒揚,評價最多的是天才、大師這一類的稱號,也有從畫作出發覺得六歲孩子畫出這樣的作品不可思議。我是高校美術教師,朋友圈裡很多教師、藝術家、理論家,好多美術界朋友對劭兮的畫很是讚賞,並給出專業指點,尤其是我的幾位長輩和老師,覺得孩子很有天賦,經常叮囑我一定要好好培養、引導孩子。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人物寫生》,紙本水粉,53*38cm

天才這個帽子太嚇人,從劭兮的日常表現來看,他跟天才邊兒都沾不上,頂多算是有一點色彩天賦。看他創作的過程真是不忍卒睹,他經常調色盤都不用,直接把顏料擠到畫面上,然後拿刷子或者大筆來回揮舞,搞得到處都是,有時候我覺得刷子刷出很漂亮的效果想讓他保留,他是絕對不會聽我的,跟著自己的感覺即興而為。看了兩次我就再也不看了,看他把顏料甩得到處都是我怕忍不住發飆,也意識到他就是在玩畫畫,就給他感受、體驗的自由,隨便他怎麼玩吧。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春又來》,玻璃水粉,50*53cm

我跟劭兮爸討論過劭兮對色彩的敏銳度這個問題,覺得這樣的敏銳度也許僅限於現階段,等他上小學各種規矩、規則加身之後很可能很快喪失這種敏銳度。不管怎麼樣,我們現階段看著他開心地玩,不打擾、不干涉,鼓勵、引導是僅有的我們能夠做到的。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一抹山河》,玻璃水粉,50*53cm

河流是劭兮畫面中經常表現的,我家緊鄰秦淮河,遠望莫愁湖,平時疲憊了我們最常做的就是站在窗口看河、看湖、看景、看人,劭兮受我們影響也是如此,河邊的春來秋去、花開花謝、日出日落,歷歷可數,我們每天都在感受。天好的時候,放學接了劭兮我會帶他在河邊逛逛,看花,看釣魚,常常為發現一棵稀奇的植物、摘到一顆獨特的種子而歡呼。這樣的劭兮溫暖而多情,善良而明亮,他呵護每一朵花、每一棵草,喜歡每一種小動物,他幾乎總是快樂的,甚至睡著了都經常發出咯咯的笑聲。因此,他的畫裡總是播撒著陽光,盪漾著清風,飛揚著笑聲。

河邊風一樣奔跑的小夥子,願你永遠這樣的溫暖、快樂、明亮!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落霞與蘆荻齊飛》,紙本水粉,38*23cm


孫霞老師(王劭兮的美術老師):如果讓孩子自己去講述他的畫,會更貼近真實,也更有存留價值和意義。培養熱愛需要平和自然的環境,不干擾要求,不捧殺,讓做這件事本身成為獎賞,才能長久,進而成為真正的“天然之才”。

小夥子的色感是真實感知產生的把控,這種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只要運用這種感知判斷,它就會越來越敏銳,但如果他開始介意他人的評價,模仿“標準配色”和形式,這種敏銳就會很難存留(這就是人們口中的:大了就沒有了)。所謂天才,就是他的天然感知優勢在自我完善中不斷進化,進而呈現他人無法輕易獲得的把控力。我們需要做的是培育他的天然優勢,讓其在訓練中完善。一旦“機器自然運作起來”,有了發現的眼和可以感覺的靈魂,創造力的火花將負擔起一切。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浪遏飛舟》,玻璃水粉,50*53cm


【疫外 · 藝術對談】

提問:林智勇(2002年畢業於南昌大學建築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畢業後在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任教,主要涉獵美術史、中國書畫方向;2019年結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的國家藝術基金“新型藝術產業”人才培養項目。)

1.林智勇:劭兮你好,我通過你媽媽的朋友圈關注到你和你的畫,你覺得自己更棒還是自己的畫更棒呢?

王劭兮:我更棒。因為我能創作出那麼好的畫,但是畫不能創作出我自己。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雪浪》,玻璃水粉,70*40cm

2.林智勇:很羨慕你在少年時期就能畫出這麼多好作品,你覺得自己以後還會這麼喜歡畫畫嗎?比如以後作業會很多很多。

王劭兮:還是會很喜歡啊。以後也可以找到時間畫畫,比如休息時間,比如星期天,比如中午時間。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春到江南鳥思歸》,玻璃水粉,110*30cm

3.林智勇:你能不能說說你的畫是什麼樣的?你畫畫的時候是怎麼想的?

王劭兮:很好啊。隨便想的。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春風又度白雲歸》,玻璃水粉,70*40cm

4.林智勇:你周圍的小夥伴應該也有不少喜歡畫畫的,你覺得自己的作品和他們的作品有什麼不一樣嗎?看到其他小夥伴有好作品的時候,你是怎麼想噠?

王劭兮:我的畫是我自己想出來的,他們是老師教的。看到其他小夥伴好作品的時候,我覺得他再好應該也不會比我的好,但我還是會鼓勵他,等他超過我我再向他學習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血與火的交響》,玻璃水粉,100*90cm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血與火的交響》局部

5. 林智勇:你有粉絲嗎?就是特別喜歡你和你的作品的人,最好是和你同齡的,你的粉絲怎麼看你的作品,你認為他們看懂了嗎?

王劭兮:有啊,很多。但是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看我作品的,我又不是他們。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春來江水綠如藍》,玻璃水粉,70*40cm

6.林智勇:如果有一天,你長大了,成為一名大畫家,給你三件最想做的事情,你會怎麼安排?

王劭兮:第一件事,我就轉來轉去看哪幅畫是最好的,把他放在最密封、最安全的地方,讓人看得最清楚,但用什麼武器都打不破。

第二件事,我會去看看小熊(跟他一起學畫的小朋友)畫得怎麼樣了,如果她畫得很好,我就請她一起展覽,如果她畫得不好,我就有空教教她。

第三件事,就是拿來一朵世界上最奇特的花,讓我來畫畫看。畫完看哪個位置能放得下,如果很大的博物館也已經裝滿了我的畫的話,那就堆在我的畫室裡面。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小夜曲》,玻璃水粉,100*90cm

7.林智勇:您想對現在已經成為大畫家的人說點什麼嗎?

王劭兮:這我就不說什麼了吧,因為實在不知道說什麼。

8.林智勇:你的家就在秦淮河邊,你知道這條河多大嗎?你知道他的故事嗎?

王劭兮:秦淮河很長很長,我到它的源頭去看過,跟爸爸在那裡撈魚的。秦淮河是皇帝挖的,很多人寫了秦淮河的詩,我知道一首: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越過荊棘》,紙本水粉,60*53cm

9.林智勇:你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拿去拍賣,然後把拍賣的錢捐助給有困難的人嗎?

王劭兮:願意啊,可以送給山裡的小朋友,這樣的話那些小朋友也可以上學學本領,也可以送給治不起病的人治病。我上次捐過錢給一個白血病的小妹妹,她很漂亮,也很可憐,不知道她現在病治好了沒有。

「疫外線上展」王劭兮:藝術之河中奔跑的孩子

《小夜曲》局部


【疫外線上展】

參展藝術家:

戰興隆、辛長龍、王劭兮、朱泓霖、朱泓彥、尚觀、張容、王蔚、林智勇、鄭曉輝、賴元順、欒新玉、高彥(排名不分先後,名單不斷增加中…)

藝術思想者:

程一鳴、戰興隆、林智勇、王宗英、賴靜芳、李沁珂(排名不分先後,名單不斷增加中…)

聯合發起人:

戰興隆、賴靜芳、程一鳴、王宗英、林智勇

策展人:

賴靜芳、程一鳴、王宗英

微信公眾號:藝why、四時榮落、程一鳴(名單不斷增加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