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原創:疫外對談者 程一鳴(北京瀚唯環藝建築設計院創始人)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王蔚

遼寧營口人

現為雲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2019年畢業於清華美院,獲博士學位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畫創作與理論研究,美術作品多次獲獎、入選和參加國內外各種展覽,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十餘篇,出版專著一部。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宴樂圖》 240×180cm 2014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宴樂圖·迎賓》 60×180cm 2016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宴樂圖·乞紮》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宴樂圖·舞》 60×180cm 2016年

【疫外 · 藝術對談】

1、程一鳴:這個特別的年過得怎麼樣?開年打算是創作一組關於疫情主題作品還是再讀個博士後?

王 蔚 :

過的挺好,整個正月都陪著父母在北京待著,其實我還沒聽到疫情就取消了旅行計劃,就是全家突然不想出去了。不過也因為這樣特殊的時期,突然跟父母一起呆了這麼久,挺好。

美協有動員我們創作相關主題的作品,之前比較牴觸,因為看到了很多膚淺的和蹭熱點的作品,不知道你看到那個《鍾南山到底做錯了什麼》那個帖子嗎?裡面的畫作實在是讓人不能苟同。我在想藝術家在這樣的時候是不是做一個安靜不添亂的旁觀者更合適,但是最近又看到了身邊一些老師和同行們創作的很多不錯的作品,讓我想起了像老彼得·勃魯蓋爾《死亡的勝利》這樣一些畫瘟疫等場面的畫作,當然我們今天肯定是“人類的勝利”了,但是不管是什麼創作動機,其實有時候主題可能還是可以單純地通過形式和情緒轉化畫面,所以,還有點想做點相關的作品的想法了

(敬請期待王蔚疫情相關的作品)


2、程一鳴:我印象中您給大家展示的畫作中有一些以少數民族人物,是不是曾經走過很多少數民族的地方?這些地方對你的發展有什麼深刻印象?包括你創作過程中的一些想法?跟我們聊聊您的作品《宴樂圖》系列,特別是《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

王 蔚 : 因為我2013年開始做博士論文的時候關注到雲南哈尼族長街古宴這一傳統節日,當時設想以《宴樂圖》研究作為論文題目,同時也做同名作品,雖然最後論文的題目有所改動,但還是做了一系列的作品。那麼這一系列的作品斷斷續續地做了幾年,有紙本的也有陶瓷的,中間因為寫論文,消耗掉了不少時間和精力,所以作品的量不大。那麼《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是19年開始的一個新主題,是《宴樂圖》系列的一個延續,這個系列作品想法的產生是從我的博士論文“苗圖”研究中受到的啟發,“苗圖”,簡單地說是清代對描繪少數民族的圖像的統稱。大部分作品產生在雲南和貴州地區。那麼從對它的研究中,我還是看到了

藝術作品在產生的時候會有非常不同的設定目標和繪畫意圖,有些甚至非常偶然,比如這些“苗圖”在繪畫的時候主要是作為民族誌圖像以方便當地官員瞭解民風民俗,那麼我們20世紀以來是很熱衷於描繪少數民族的,那麼我們的意圖又是什麼呢,其實我在創作中還是經常質疑自我的,我所能解決的問題無非是感受、情緒和畫面。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宴樂圖·錢棍舞》 120×180cm 2016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宴樂圖·祭龍》紙本水墨 30×180cm 2016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宴樂圖·鞦韆》 120×180cm 2016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宴樂圖·打木秋》 420×180cm 2016年


3、程一鳴:去年我看您參加了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承辦《藝術產業新型實踐人才培養》有什麼樣的收穫?跟團隊一起創作芝加哥萬達文華酒店《萬達輿圖》藝術品輸出項目有什麼樣的心得?跟您之前《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有什麼共通之處嗎?是否有意向把自己的作品未來與更多的商業項目相結合?

王 蔚 :

在瞭解了項目需求和跟小組成員討論之後,我提出了《萬達輿圖》的概念,因為當時我正在創作《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系列作品,那麼這個作品的創作思路,說直白一點是有敘事性的,借用傳統的“輿圖”的概念對某一民族的風俗地貌進行描繪,所以自然想到可以用這個概念來做一個萬達文化的呈現和輸出,計劃有平面也有裝置作品,但是由於時間等原因沒有徹底落地,只是我手繪了一個作品小樣。我想如果有機會與商業合作,是可以根據項目需求做定製作品的。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萬達輿圖》手稿小樣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萬達輿圖之一》商業場景應用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哈尼》 130×190cm 2019年

今年春節前由清華美院和清華大學創新工作坊主辦的《走進當代——可持續發展的非遺》邀請我和佛山木版年畫的傳承人劉鍾萍進行一個跨界合作,我根據佛山木版年畫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同時根據自己藝術創作的情況設計了一套“苗圖”紙牌。那麼相較於傳統的年畫還是有了新的原創性的內容,並且在時間很緊張的情況下實現木刻版畫的轉化,在人物形象的設計上和版畫語言的實現上體現了對傳統的繼承和突破,在作品的內容、語言和意味上有一致性,味道純正。個人覺得效果還可以。同時我們還捐贈了一對木版年畫。《“苗圖”酒牌系列之“窩泥》是其中一個圖像,“窩泥”是清代對哈尼族的稱呼。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苗圖”酒牌系列之“窩泥》(手稿)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苗圖”酒牌系列之“窩泥》木刻線稿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苗圖”酒牌系列之“窩泥》木刻彩繪本


4、程一鳴:相比中國畫創作與理論研究,您的側重是哪一個?怎麼看待西方藝術對國內藝術的影響?

王 蔚 :

目前的工作只能是兩者兼顧,因為還有好幾個課題要結題,案頭工作是避免不了的,不過2020年上半年要以創作為主,長遠的來看還是傾向於做個純粹的畫畫人吧。西方的影響……這個話題好大,如果從我熟悉的角度來說,國畫領域應該在反思吧,藝術還是要生長在一個哲學、文學甚至科技的背景中,如果太生硬了,可能會適得其反,捨本逐末。另外我覺得應該很細緻的劃分來討論,說學派也好,說是圈子也好,雖然都是在做藝術,但是很多圈子是平行的,並沒有什麼交集和可比性,常常是雞同鴨講。


5、程一鳴:你怎麼看待當今藝術家發展規劃的?如何在商業及您個人藝術發展道路取得平衡?當代藝術家是如何看待藝術家、藝術經營者與藏家的關係?“哈爾·福斯特在其著作《實在的迴歸:世紀末的前衛藝術》一書中曾經提到藝術家被解讀為文本文化的自覺讀者,是人類學家對自我的理想化,好將人類學家重新塑造成文化文本藝術層面的解讀者。然而,藝術家對這一切全然不知,卻仍然遵循了一些人類學的研究方法,甚至將自身長時間地情景化。”您是怎麼理解?

王 蔚 :

還是上面那個觀點,不同的藝術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把藝術當作學問來做,對於紙本的中國畫來說,其實商業和藝術發展是一致的,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很國際化的運營方式可能有規範的畫廊操作,不過在大陸仍然存在著大量的點對點的收藏行為,不太規範

我提到這樣的人類學概念,也是對我個人這一時期創作的一個思考


6、程一鳴:去年面對藝術園區的清退對藝術圈的衝擊較大,疫情發生後大家一致認為對國內消費經濟和藝術收藏市場都認為影響很大,可以從中國藝術市場角度聊聊你的看法嗎?

王 蔚 :

我之前的工作室在順義的一個村子裡,就是普通的民房,雖然村子裡也有零星的藝術家,但不是藝術區,所以沒有親身經歷被清退的過程,但是從一些朋友那裡還是感受到了這個過程的崩潰。但是藝術區的清退對於藝術圈應該是一個小程度的梳理吧,有些藝術家的選擇和走向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是藝術圈發展的大趨勢關係不大。

疫情對藝術市場短期的影響還是不小的,尤其是展覽,計劃好的

,都取消了,另外像巴塞爾這樣的,全球都受影響,但是一些線上的拍賣還是在持續進行的,像我知道的一些直播拍還是基本沒有受影響,不過線上交易的金額不是很高,單品超過十萬可能就有些困難啦

今年疫情發生在春節這麼特殊的時期,帶來的應該是一個更廣泛的社會學問題,比如春節怎麼過,聚會怎麼聚,買菜怎麼買,我看見有“雲喝酒”的,有年近七旬的老年人學習網購,另外網絡教學的推廣,據我所知,現在中小學包括部分高校都在進行網絡教學了,這本來也是教育下一步推廣的模式,我隱約感覺到疫情把社會生活的模式朝互聯網狠狠地推了一把,我們同事都開玩笑說,以後教師也會失業吧,因為一個門課,全國有一個老師講的好就夠了。

7、程一鳴:如何看待藝術拍賣和藝術電商的?作為藝術家你是如何看待藝術與互聯網結合的?

王 蔚 :

前面談到了一點這個問題,我覺得藝術電商應該是大趨勢,但是畫廊和展覽也同時會存在,就像現在我們抱著手機網購的同時也在享受逛商場的樂趣,那麼這些藝術作品的銷售成分可能需要被細化,會有很多作品適合電商銷售,尤其具有過程的表現性的,藝術家也從幕後走向臺前,但是也不是說藝術家都變成表演藝術家,但是對於觀者來說多了一個視覺刺激,同時也有更多的參與感,不像被陳列的作品,僅僅是個結果。

另外像互聯網尤其未來5G的影響會帶來很多很深刻的影響,比如學術、權威的去中心化,人們更容易也更便利地獲取信息和觀看物象,瞭解一個概念和看見一個作品的便利會不會讓中國也像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文化藝術在一個偏遠的小鎮也有與大都市同樣的水平


8、您怎麼看待中國畫對美育市場的影響?除了畫作外,我還看到了瓷器等多樣化的結合方式,您的作品《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未來會有機會做成繪本嗎?

王 蔚 :

十多年前,我也做過一個兒童的美術培訓機構,當時有兩百多個孩子,中國畫教學也是其中的一個教學內容,怎麼說呢,就是要教國畫還是要教水墨畫,如果是水墨材料的一個樂趣學習還是簡單的,如果是國畫的教學,還是有些約定俗成的東西這個教學需要時間和系統,不是那麼容易被接受和有耐心地學下去。沒太想好,現在除了學校的教學,沒太關注這一塊了。

陶瓷作品是在做《宴樂圖》紙本作品的同時在景德鎮做的陶瓷作品轉化,還是尊重材料吧,既然用青花來畫,並且是在立體的器物上,我還是有意地根據器型對紙本作品的造型和構圖進行了一個圖案化的轉化,但是保留了用筆的書寫性。

《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系列作品中有少數民族創世史詩和遷徙史詩的插圖作品。像《牡底密底》就是哈尼族的創世史詩,以後有機會也許會做成繪本

吧。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宴樂圖·篾》 青花 2016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宴樂圖·祝酒》 青花對瓶2 2016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宴樂圖·錢棍舞》 青花陶瓷 2016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牡底密底》4 紙本水墨 40×50cm 2019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哈尼》 130×190cm 2019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牡底密底》1 紙本水墨 40×50cm 2019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牡底密底》2 紙本水墨 40×50cm 2019年

「疫外線上展」王蔚:做個純粹的畫畫人

《滇省夷人輿地圖新說·牡底密底》3 紙本水墨 40×50cm 2019年


9、程一鳴:聊聊你對於藝術市場未來的展望或者預判?

王 蔚 :

這個不好說,我知道的很少,只能舉兩個例子哈,我今年聽到好幾個收藏畫的朋友抱怨,其中一個說,我前些年花30萬一平尺買的某畫家的作品,今年降到4萬一平尺,另外一個想把手裡的部分作品變現,但是沒那麼容易,不是說藝術家的作品是蒙著賣出去的,我覺得藝術收藏還是在經濟的大框架中運行,而對於個體的收藏者來說,肯定是越來越理性的,之前的收藏有經濟操作,有投資等著增值,有作為禮品互贈,也有純粹的學術收藏,那麼細化下來,這其中的哪部分縮水了,未來的市場在哪部分就減少了,但是電商和直播應該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因為這裡有需求,對文化藝術或者說對傳統的一些挑戰,那麼有需求就有市場,應該是這樣的吧……

感謝王蔚的藝術對談,期待在我們的藝術對談直播中,見到王蔚老師的身影!


【疫外線上展】· 招募

如果你是藝術的思想者,請加入我們!

如果你是藝術的創作者,請加入我們!

如果你是生活的熱愛者,請加入我們!

在這次疫情,我們沒有人能身處局外,無所謂疫情之中或者疫外,我們都是這個歷史的參與者與創造者!

對於這次戰“疫”,我們能做什麼?

對於這次戰“疫”,藝術又能做什麼?

Just do it,就夠了!

身處其中,我們以藝術表達獨立之精神,記錄這個特殊的春天,所以取名“疫外”;

受疫情影響,只能 “線上”,固而成為 “疫外線上展” 。

誠邀您的參與,與我們一起思考、存在。。。


【疫外線上展】

參展藝術家:

戰興隆、辛長龍、王劭兮、朱泓霖、朱泓彥、尚觀、張容、王蔚、林智勇、鄭曉輝、賴元順、欒新玉、高彥(名單不斷增加中…)

藝術對談者:

程一鳴、戰興隆、林智勇、王宗英、張徵、賴靜芳、李沁珂(名單不斷增加中…)

聯合發起人:

戰興隆、賴靜芳、程一鳴、王宗英、林智勇、張徵

策展人:

賴靜芳、程一鳴、王宗英

微信公眾號:藝why、四時榮落、程一鳴(名單不斷增加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