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個賣草鞋的人怎麼成功的?

S我就是很驕傲


對於三國亂世來說,有很多和劉備一樣的人,他們有大志但卻是一個普通人,極少有像劉備這樣的,能夠成為和曹操、孫權一樣三分天下的人。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劉備平易近人,對任何人都禮遇有加。徐庶來找他的時候,一身道士的打扮什麼都沒有。就這樣的人,劉備不僅把他當做自己的座上賓,而且跟他交流之後就讓他成為自己的軍師。對待剛剛被曹操臭罵一頓趕回來的張松更是特別的謙恭,先是派趙雲出去幾百裡接他、讓關羽拿著掃帚打掃他要住的客棧。隨後自己帶著自己成名已久的兩大軍師親自出城好幾裡去接他,這樣的待遇讓張松感動的快哭了。主動要求給他當內應,配合他攻打四川。

其次,劉備很得民心。在曹操與陶謙爭奪徐州的時候,劉備就曾帶著他自己的兵力去支援陶謙,在劉備支援的那個時候陶謙就認為劉備這個人非常的有義氣,他甚至還跟他的部下糜竺說現在只有劉備可以守住徐州,對於他的這番話,他手下的許多將領都表示很贊同。但是其實這個時候劉備手中的兵力是非常薄弱的,他的實力也並不是很強,但是大家都很相信他。劉備代為管理徐州以後,陳登等使臣還曾說道,徐州破敗,將要遭受天災人禍,未來一定會苦不堪言,唯有一明主才能保佑此地免於災禍,那個人就是劉備。

最後,就是劉備對人才的態度。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樣的誠意直接打動了諸葛亮。後來用龐統的時候,看到他的相貌有點兒不太好。所以就先給他安排一個其他官職,結果露了一手之後。立馬向人家道歉,還把他當做自己的親人。所以諸葛亮、龐統為了他累死都沒有任何怨言。孫乾、張飛他們跟著他一路坎坷的過,也不會主動拋棄他。

這樣的劉備他怎麼能不成功呢?


歷史魔法師


第一,和性格有關。這點很像他的老祖宗劉邦,劉備性格堅毅,百折不撓,堅韌不拔,不被挫折和困難嚇倒,他有一樣本領其他諸侯望塵莫及,就是他一次失敗後很快就能捲土重來比如本來徐州已經在他手上了卻被呂布搶走,他馬上找來曹操合夥殺了呂布,很快又逃離了曹操重新奪回徐州。而且劉備性格不像袁紹瞻前顧後,優柔寡斷,他遇事冷靜果斷,絕對不會做出像袁紹因為小兒子生病就不出兵的事情來。該捨棄就捨棄,該逃跑就逃跑,一點都不拖泥帶水,不像呂布那樣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所以他的老婆兒子有幾次都陷於敵手,這是一個亂世梟雄的做法。

第二,和他漢室後裔以及皇叔身份有莫大的關係。東漢末期的時候已經是一個講究出身和地位的時代了,劉備雖然家道中落,但是還能師從天下名士鄭玄和盧植,以及與公孫瓚等人為友,這和他的漢室後裔身份有莫大的關係。

第三,不管是表明功夫還是實際上如此,劉備為人寬仁,禮賢下士,善待部屬,這點也重要,諸葛亮,龐統,趙雲等人的歸附以及後面荊州和西川當地勢力的歸順和這個都有很大關係。


素月清風


東漢末年先是黃巾起義,接著是朝廷動盪不安,何進誅殺十常侍不成反被殺,然後董卓進京,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其後董卓遷都長安被王允設計除去後,部將郭汜李?嗵?從賈詡建議反攻長安禍亂朝綱,從此天下紛紛:曹操搶先一步迎奉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主動,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各方勢力紛紛被袁紹和曹操掃平之後,雙方在官渡進行了總決戰,曹操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大敗袁紹,其後曹操用了幾年時間統一北方。

北方統一後曹操率大軍南下準備一舉拿下荊州的劉表和劉備以及江東的孫權,如果這三家臣服於曹操,那麼統一天下指日可待,可是就是這場大戰徹底改變了天下局勢,之前一直處於弱勢到處投靠的劉備異軍突起一舉拿下荊南四郡,成為最大贏家,從此見龍在天西取西川,從曹操手中搶下漢中之地,稱帝於成都,三分天下有其一。

問題是漢末大大小小的諸侯起碼也有十幾家,劉備的實力一直很弱小,十八路諸侯反董卓的時候他只是公孫瓚部下一個小小的平原令,關羽和張飛只是馬弓手和步弓手,可為什麼開局只有劉關張三個人的如此弱小的劉備能一步步成功,甚至笑到最後?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劉備也一樣,雖然是開局只有三個人,但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劉備的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和性格有關。這點很像他的老祖宗劉邦,劉備性格堅毅,百折不撓,堅韌不拔,不被挫折和困難嚇倒,他有一樣本領其他諸侯望塵莫及,就是他一次失敗後很快就能捲土重來比如本來徐州已經在他手上了卻被呂布搶走,他馬上找來曹操合夥殺了呂布,很快又逃離了曹操重新奪回徐州。而且劉備性格不像袁紹瞻前顧後,優柔寡斷,他遇事冷靜果斷,絕對不會做出像袁紹因為小兒子生病就不出兵的事情來。該捨棄就捨棄,該逃跑就逃跑,一點都不拖泥帶水,不像呂布那樣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所以他的老婆兒子有幾次都陷於敵手,這是一個亂世梟雄的做法。

曹操對劉備就看得很準,就因為他們在很多方面是一路人,所以青梅煮酒時,曹操對天下諸侯都不屑一顧,唯獨對寄人籬下的劉備高看一眼,居然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話來,曹操忌憚的同時,和劉備惺惺相惜不是沒有理由的。

第二,和他漢室後裔以及皇叔身份有莫大的關係。東漢末期的時候已經是一個講究出身和地位的時代了,劉備雖然家道中落,但是還能師從天下名士鄭玄和盧植,以及與公孫瓚等人為友,這和他的漢室後裔身份有莫大的關係。等到漢獻帝承認了他的皇叔身份後,劉備更是水漲船高,曹操在青梅煮酒前後沒有聽從程昱荀??熱說囊餳?運?痺繽賈?埃?闖⒚揮屑傻??適逕矸蕕腦?蛟誒錈妗?/p>

第三,不管是表明功夫還是實際上如此,劉備為人寬仁,禮賢下士,善待部屬,這點也重要,諸葛亮,龐統,趙雲等人的歸附以及後面荊州和西川當地勢力的歸順和這個都有很大關係。

第四,劉備知人善任,有識人之明,這點連諸葛亮都不如他,臨死前還叮囑不要重要馬謖,諸葛亮不聽,結果後來果然招致街亭之敗,法正和魏延等人都在劉備手上得到重用。

第五,劉備善於借勢和把握時機:十八路諸侯被呂布擋在虎牢關前,劉關張三英戰呂布一戰成名,這一仗為劉備撈了不少的印象分和資本;借曹操忌憚呂布之勢聯手滅呂布;借劉表之勢敗曹操;借孫權之勢聯手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劉備就是在這一次次藉助別人的勢力中壯大起來的。






史大大歷史課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三國裡面,劉備是最不容易的。曹操的父親曹嵩位列三公,曹氏宗族勢力強大;孫權有父親和兄長打下的江山;劉備呢,沒落皇族一個,一窮二白的,沒法跟人拼爹,真正的白手起家。

那麼,在神仙打架的三國年代,劉備是如何崛起,並且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呢?在我看來,胸懷大志是成功的基礎,再加上能識人用人,又有仁義賢德之名,得人擁戴,所以最終能成功。

一、胸懷大志

胸懷大志,這句話說起來有點虛,但是一個人想要成功,就一定要有遠大志向。因為成功的路上,註定充滿坎坷,如果心中志向不堅定,沒有對成功的渴求,就很容易半途而廢。

劉備自幼就是一個有大志的人: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劉備為了年幼時吹下的牛逼,畢生努力,終於在61歲那年成功當上了皇帝。劉備前半生,挫折無數,四海飄零,妻離子散,換成別人,早就放棄了,但劉備一直堅持,出生於幽州的劉備,幾十年間,從東北一直幹到西南,創立基業,這份對成功的渴望、這份堅定的志向,實在是讓我等佩服不已。

二、識人用人

成大事者,必當以人為本,這是老生常談了。這裡面涉及到兩個要點,其一是能發現人才,其二是會用人,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像袁紹那樣,能發現人才,但是不能人盡其用,最終也是白費。

1.識人

劉備少時不務正業,但是喜歡結交豪傑。關羽、張飛這兩個萬人敵,很早就開始跟著劉備了,日後成了劉備的左膀右臂。

漢中之戰後,劉備擢拔當時默默無聞的魏延擔任漢中太守,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然而魏延最終用戰績證明了劉備的眼光,在後期,魏延就是蜀漢第一大將。

再加上劉備臨終時對馬謖的判斷,更加證明了劉備的識人眼光。

2.用人

劉備也很會用人,最明顯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剛投奔過來時,劉備對這個年輕人十分信任,甚至一度惹得關羽、張飛不愉快,最後劉備舉國託付給諸葛亮,彰顯信任之情,可以說,諸葛亮的才能,在劉備麾下發揮的淋漓盡致。

此外,在剛打下益州時,益州局勢紛亂,各種力量交錯,劉備也能很好地平衡各方力量,讓人才各盡所能。

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三、仁義賢德

最後就是劉備對待百姓時,所倡導的仁德了。

劉備臨終時,勸誡劉禪:“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以仁德行天下,每到一地,就佈施恩德,收取民心,所以他才能深得民心。得民心到什麼程度呢?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攜民渡江,幾十萬百姓追隨不捨,此等情景,亙古未有!

劉備能做到這種程度,想必是因為劉備出身底層,深知百姓的勞苦,所以他能放下姿態,深入民眾,取得民心。

以上三點,是我認為劉備能從一介賣草鞋的人取得成功的原因。因為胸懷大志,所以有不懈的動力;因為識人用人,所以得四海精英相助;因為仁義賢德,所以得天下百姓之心。最終,鼎足三分,成就大業!


歷史都付笑談中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人是怎麼成功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①建立人設。在當今時代一個好的人設,在人際交往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比如你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你有什麼特點,這樣可以讓別人對你的印象十分深刻,而劉備在當時的世界,就知道為自己建立人社了,他給自己的人設是仁義,有德行。憑藉這個人設他交識了很多能人異士,也籠絡了一大批的賢才。

②建立身份。在當時的時代,出身是非常重要的,劉備又想走上這樣一條道路,必須要為自己找到一個好的出身理由,於是他認了中山靖王為自己的祖先。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這樣他就是漢家的正統血脈。也是很多人稱他為劉皇叔的原因。

③任用賢才。劉備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賣草鞋的成功,就是因為他懂得招賢納士。歷史上著名的桃園結義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結義,他一下子就有了兩大猛將,後來他有三顧茅廬去請了諸葛亮。從這些方面都能夠看出他是一個懂得招賢納士的人。

④性格堅韌。一個性格軟弱的人是絕對不可能在那個時代成功的,因此劉備性格堅韌,百折不撓及時,戰爭失敗也絕不會氣餒,這就是他能夠成功的原因。

⑤相貌奇特。傳說劉備雙耳垂肩,雙臂過膝。是一個外貿上十分具有傳奇色彩的人,這樣的一個人是人都會對他產生興趣的。因此他能夠找到機會結交很多的人。

綜上所述,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不是偶然的,他們的成功都會有自己的理由。





奉旨說史


劉備正在賣拖鞋。賣草鞋十塊錢一雙。快來買,快來買!此時一個賣綠豆的大漢出來了。他去買肉了。問豬肉多少錢1斤?豬肉40塊錢1斤。哇呀呀呀呀。你這黑心的老闆。啥價要喝酒?老闆說不能喝不能喝。我只能賣給你3碗,前面的高岡上有猛虎一隻。已經傷人無數,張飛高喊一聲。我看他要奈我何。然後提著雙斧子。上了景陽崗。。突然喵的叫了一聲。嚇得李逵一個激靈。退後了三步。大喊我黑旋風李逵。怎會被一隻小貓嚇住?然後舉起雙斧。去劈木柴去了。劈了劈柴去集市上賣。結果沒人買。他就想換錢買一雙草鞋。結果沒賣出錢去。他正好看見劉備就用柴火換了草鞋。劉備用換來的劈柴。賣了一個好價錢。後來又在河邊認識了張飛關羽。三個人拜成了兄弟,後來又讓諸葛亮出山。遇見趙雲趙子龍。在梁山之上三進三出。殺的陳友良片甲不留。又碰見秦瓊,秦叔寶。一通大唐。所以說劉備成功是?是天意。是機遇更是天命。


楊子說生活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但待人謙恭,城府很深。他喜歡結交豪爽之士,青年時代就有不少人跟在他的屁股後面叫老大,這是他性格的優點,但劉備比另外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澤東曾評價他: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也是他成功的關鍵。

在人們的印象中,劉備不是喜歡哭就是善於逃跑,和曹操等人比起來,形象真是不咋樣。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美化劉備,將鞭打督郵的事安在了張飛的身上,殊不知這件事體現出來的才是有血性的真實的劉備。試問,一個筋骨柔弱的人如何能在動亂的年代撐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平原做縣令的時候,劉備顯示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他把境內土匪剿得乾乾淨淨,平原縣的老百姓終於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劉備從來不擺官架子,無論是官是民,只要趕上一起吃飯,他都毫不避諱地與之一桌喝酒,一碗吃菜。劉備的這一舉動就像溫潤的春風一樣。溫暖了人們的心,將平原變成一塊其樂融融的樂士。

有些人雖然一度貧困潦倒,但依舊掩蓋不了他的宏圖大志,劉備就是這樣的人。曹操問劉備:“玄德兄,你說這年頭誰是英雄?”

劉備這個老滑頭就跟曹操打起了太極,顧左右而言其他。曹操直截了當地說:“別繞了!這年頭真正的英雄也就你和我了!”劉備聽完大腦直接短路,筷子都掉地上了,剛巧天上打了個巨雷,劉備趕緊彎腰撿起筷子說:“這麼大的雷,嚇死我了!”

英雄的定義可以很簡單,那就是想幹大事並能幹大事的人。東漢末年起事的群雄不在少數,可大多數人打江山的信念並沒有那麼堅定。

如董卓受挫後就建了個郿塢要在裡面養老,袁紹因為兒子生病就放棄攻打曹操的機會。但劉備卻是目標明確,意志堅定,三入小沛,終成為最後的贏家,這愈挫愈勇的信念證明了他得天下絕不是偶然的。


峰迴路轉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梟雄曹操,在青梅煮酒時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從擺地攤到穿龍袍,沒有超人的文韜沒有過人的領袖氣質,靠的是自身堅韌和朝著目標努力前行的意志。

少年時代的劉備父親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但母親有一手編織草鞋的手藝,於是劉備走上了類似於今天的擺地攤賣草鞋的行業。

對很多人來說,面對生活的重壓和磨礪下,會漸漸失去了稜角。最終變得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隨波逐流,喪失自身光芒才華。然而,還有部分人在逆境中越挫越勇,永不放棄。雖然暫時低下他們高貴的頭顱,但他們心底的信念更加堅定更加明確,他們為理想在不斷的摸索切實可行的道路。他們缺少,只是機會。劉備就屬於後一種。劉備在擺地攤賣草鞋的過程中摸索著,學習了堅韌、胸懷、和善等優秀的品質。這些優秀的品質,正是劉備日後得以成功的基石。俗話說“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所以,劉備有走向成功的一切品質,只是待機會來臨,“桃源三結義”後,兄弟三人目標明確,並且肯為之努力,最終成就一方偉業。






陳小二do


劉備賣草鞋的故事 英雄不問出身的草根皇帝

劉備:沒錯,我是賣草鞋的,但我是漢室宗親!

一.創業之路,半生流離。

亂世出梟雄,每一個風口都會湧出時代的弄潮兒,笑傲金融沙場。不過殘酷的是每一個王者的崛起,背後都是九死一生的淘汰率。踩過流血的仕途,飽受滄海浮沉的苦難,艱難的完成階層逆襲的flag。

前途?出路?天知道在哪?

劉備年少時曾在博導盧植門下學習兵法,因為像上海灘的杜月笙一樣會辦事。公元184年出道時憑藉領袖型人格魅力,吸引了兩名學弟決定跟著劉備一起創業,這兩名學弟是五星武將關羽張飛同學。

劉備年少時就胸懷大志,喜怒不形於色,禮賢下士,對人和善,廣結天下豪傑,以至於當地富商大戶都願意用錢資助他,讓其可以結交更多的人。

劉備投公孫贊,投陶謙,投呂布,投曹操,投袁紹,諸候幾乎成了他家後院了,差不多都去到了,高官厚祿皆不為所動,毅然決然出走,要自己創一番大事業。真是壯志未酬,意志不減。

當戰亂年代,別人視百姓如糞土時,劉備卻愛民如子,身後雖有百萬雄兵追趕也不捨棄之,此等作為,不管是做秀也好,真的也罷,是其它諸侯所做不出的。此仁義之舉,深深震撼著天下士子的心房,讓他們看見了希望,看見了美好的明天。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感動了一批人。諸葛、龐統、關張趙雲、魏延、廖化等皆是慕名而來,正是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君臣一心,才打下了荊益二州之基業。

世上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凡成功者必須經過一番努力,鍥而不捨,但這只是其一,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點也不假,如袁紹之流,雖四世三公,兵強馬壯,又能如何,其性格使才不能用,人心離散,焉能不敗。


鏡頭裡的童年


劉備人格完善,恰逢亂世,又自詡漢室宗親,畢生巧妙周旋於各地諸侯之間,最終撫有兩川之地,建立蜀漢稱帝。他為我們昭示了一個真理,無論出身多麼低微,命運多麼坎坷,只要努力奮鬥,機遇一定會來的。

劉備性格老練沉穩,百折不撓,喜怒無形於色,善能以柔克剛,別人都是急不可耐的展示自己的強硬,劉玄德卻始終待人親柔和善,甚至於經常哭求別人,較強的人格魅力 吸引了一批優秀人才保駕護航,無論多麼困難對劉備始終不離不棄,這是主要原因。

出色的對外交際才華,讓劉備每到一個地方都能受到百姓愛戴,官員歡迎,例如剛入川見過劉璋之後,龐統等人急於求成,力主偷襲劉璋,取而代之,而劉備卻認為自己仁義之名廣佈天下,如今初入蜀中,恩信未立,不可行此不義之事。

  • 綜觀整部三國演義,劉備一生僅僅只有一次失禮,也是在四川,喝醉了酒說了龐統幾句,第二天主動去找龐統賠禮,龐統卻說,昨夜大醉,何止是主人失禮呀,我也很失禮,於是兩人哈哈一笑這事就過去了。可見劉備平生為人之謹慎,不亞於諸葛亮。
  • 在魏國被曹操軟禁的時候,劉備故意在家種菜掩人耳目,張飛說話聲音大了一點,劉備就趕緊制止,張飛不服,劉備說了一句千古名言:盡人事,聽天命,不可與命爭也。這也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命運不順的時候,一定要忍住,耐心等待時機。

如果從儒家思想判斷人的好壞優劣,劉備是忘恩負義的偽君子,他先後投奔了很多人又反叛,受到曹操兩次收留優待,都叛逃而去,投奔劉表是去圖謀荊州,投奔劉璋是為了圖謀益州,多次拋妻棄子只顧自己逃命,入贅東吳又乘機搶佔荊州,坐收漁利,留下無數為人不齒的汙點。然而自古成王敗寇,王霸之道無常法,正如三國演義那句歌詞,擔當了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