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 戰“疫”中打出發展經濟“1+6”組合拳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劉華東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就當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提出具體指導。

慶陽市迅速安排,周密部署,創新舉措,市委、市政府制定下發了《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配套出臺了《貫徹落實的實施方案》等6個支撐文件,堅持做好疫情防控不懈怠,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不動搖,努力實現戰“疫”和生產兩手抓、兩促進、雙勝利。

早謀劃 早部署 早行動

2月3日,中央作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部署後,慶陽市委、市政府結合疫情形勢變化,主要領導第一時間深入8縣(區)及市直部分單位和慶陽石化、長慶油田隴東指揮部、甘肅中盛農牧公司等重點企業,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現場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問題。

並召開調度工作會,對“兩手抓、兩促進”作出安排部署,制定了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交通運輸、農業生產、市場消費、教育教學、城鄉建設、中小微企業發展“1+6”政策方案,打出了防疫情、穩經濟、促發展、保穩定的組合拳。圍繞“1+6”政策措施落地實施,慶陽市委、市政府通過各種媒介廣泛進行宣傳,專題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宣講政策、聽取意見、解決實際困難問題,成立督查組深入一線督促落實,以超常規舉措最大限度減少疫情衝擊,努力爭取經濟發展主動權,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全方位 全動員 全覆蓋

慶陽市堅持把“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作為防控工作重點,強化宣傳教育、交通檢疫、人員隔離、疫情控制、醫療救治等各項措施,織密市縣鄉村四級防控網。在全市所有車站、機場、火車站等場所嚴格落實外來人員體溫檢測登記、車輛消毒等措施,不漏一車一人,做到了外圍“防控網”全覆蓋。藉助“釘釘”軟件創建全市疫情防控管理服務平臺,對居家觀察重點對象實行動態、精準管理,開發“慶陽市疫情防控檢測登記系統”實行“掃碼通行”,啟用“慶陽市人員流動信息確認卡登記系統”,對流動人員實名登記,提高疫情溯源和監測效率。

同時,挖潛開源節流,全市投入疫情防控經費7506.66萬元,全力保重點、保一線、保急需。聚焦“四類”人員,分級、分區精準防控。確定定點醫院8個,抽調122名業務骨幹組成市、縣兩級救治專家組,對確診和疑似病例全力救治。規範設置集中醫學留觀點18家、隔離房1084間,對密切接觸者、武漢返慶及發熱人員集中留觀。對來慶人員嚴格執行居家隔離14天。截至2月23日24時,慶陽市確診的3例均為輸入型病例,未出現二代傳染病例,已治癒出院2例,連續13天無新增疑似和確診病例。

抓保障 抓落實 抓增效

慶陽市圍繞“六穩”目標,統籌謀劃,科學調度,全力挖潛擴能增產上產,加快推進農業和產業化項目,突出骨幹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著力穩定市場消費,細化112項具體措施,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摸清復工企業底數,推行復工企業報備和清單管理,建立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服務平臺,據統計,慶陽市規上企業已復工復產43戶,復工率43%;中小企業復工復產332戶,復工率16.4%;商貿企業復工76戶,復工率34.5%。慶陽石化、嘉輝食品、金星啤酒、康平中藥飲片、福潤肉類加工等企業全面開工生產。

挖潛擴能,做強支撐,著力實施十大生態產業為主的重大項目突破行動,全市梳理投資清單項目355個,市列重點項目60個,年度計劃投資383.7億元,儲備招商項目215個。2月底確保開復工慶陽油氣產能建設、G69銀川至百色高速甜水堡至永和段、銀西高鐵火車站房等12個重大項目。

鼓勵西峰西郊蔬菜批發市場、東方百佳超市、天祿水產公司等骨幹批發零售企業持續正常經營,拓寬貨源渠道,備足糧油庫存,穩定“菜籃子”“米袋子”市場供應。創新模式培育新業態,全力提升“互聯網+”消費能力。西峰、環縣、華池、正寧等縣(區)20多家餐飲企業、生鮮超市網絡銷售額同比提升10%。

全面推廣使用“慶陽市人員流動信息確認二維碼”,實行無接觸掃碼登記。建立貨物運輸協調聯絡機制,全力保障交通網絡高效暢通。全市快遞企業復工24家,客運班線、城鄉公交、出租車運營等正在有序恢復運營。

保障春耕生產物資及時供應,儲備化肥10.9萬噸、農藥125.8噸、玉米、馬鈴薯等種子4.7萬噸、農膜0.6萬噸,主要農資庫存量達需求量的70%。鼓勵中盛、海升、正大、聖農等大型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優先吸納當地勞動力務工,彌補務工收入損失。

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持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深化駐村幫扶工作機制,補齊貧困人口脫貧短板弱項,紮實解決好脫貧攻堅責任、政策、工作“落實”,識別、幫扶、退出“三精準”,教育、醫療、住房飲水“三保障”等方面突出問題,鞏固完善衝刺清零成果,確保深度貧困縣如期摘帽、深度貧困村全部退出、剩餘1.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