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雍正陵墓保護較好?

-陌依尋-


中國古代帝王一直都是唯我獨尊的存在,他們在人世間享盡榮華富貴,死後也要修建龐大的陵墓來保住他們地底下的萬里江山。到了清朝的時候這種風氣不但沒有衰減,反而越發的興盛,從順治皇帝入關到溥儀之死,清朝一共十個皇帝,其中大部分皇帝的陵墓都因為戰亂和各種原因被毀壞,而這十位皇帝之中唯獨雍正皇帝的陵墓保存完好,沒有受到盜墓者的摧殘。

從順治入關到溥儀亡清的皇帝陵墓分佈簡析。

清朝從1644年入關到1912年滅亡,二百多年的統治時間,每一任皇帝的陵墓自然也是修建的豪華無比,那這些皇帝的陵墓到底都是花費多少和修建在哪裡呢?這是我們後世研究歷史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當年盜墓者下手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問題。

  1. 清朝帝王的陵墓並不是如同古埃及那樣單一的分佈在帝王谷之中,清朝的帝王陵墓簡單的可以分為清西陵和清東陵。


  2. 清東陵據說是順治皇帝當年打獵的時候選定的,由他兒子康熙時期開始大規模修建。而清西陵是雍正皇帝覺得清東陵規模不夠,不能夠凸顯皇家氣派而修建的後世清朝皇帝從雍正之後,一個葬東陵,一個葬西陵,這樣岔開埋葬。
  3. 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豐皇帝,同治皇帝都是葬在清東陵,分別叫做孝陵,景陵,裕陵,定陵,惠陵,而雍正皇帝,嘉慶皇帝,道光皇帝,光緒皇帝葬在清西陵,分別叫做泰陵,昌陵,慕陵,崇陵。這大概就是清朝入關以後帝王陵墓的簡單分佈了。

清西陵與清東陵被盜情況分析,地理位置所致還是私人仇恨或者出於他因。

在清朝統治的時候是沒有人敢公開盜挖皇帝的墳墓,在當時對於盜墓賊的處置都是非常嚴格的,一般都是直接處以死刑,畢竟誰在你祖宗安息的地方動土你都不舒服對吧,皇帝就更加是這樣了,所以清朝帝陵被盜大部分都是發生在清朝滅亡之後。

  1. 清陵被盜是從孫殿英開始的,當時正值北伐期間,蔣介石因為輕而易舉的平定了北方,急於安置地方大小軍閥,便把孫殿英放在了北京郊區,不給他發放軍費,而當時孫殿英帶著自己的幾千名士兵遊蕩在清東陵附近,決定為了軍費鋌而走險。
  2. 被挖掘的主要是乾隆和慈禧的墳墓,孫殿英為了更方便的打開陵墓,驅趕了袁世凱佈置的守陵士兵,炸燬了周圍的防禦措施,再加上他們從守陵人手裡搞到了帝陵的圖紙,最後依次炸開了各個帝王陵墓,把裡面的財寶搶劫一空。


  3. 孫殿英和他的部隊只是盜挖了慈禧和乾隆皇帝的陵墓,畢竟這二位是最講究厚葬的,他們從下葬開始就流傳出裡面埋葬了價值連城的寶物,而孫殿英他們打開墳墓之後確實也獲得了這些東西,為了抵制輿論,還拿出裡面許多東西去賄賂當時的政要高官。後面由於帝陵防禦措施被破壞,其他皇帝陵也在亂世之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清西陵中諸位帝陵和雍正帝陵保存完好的原因。

清東陵被盜之後,我們的關注點自然就轉移到了清東陵上面來,希望清東陵能夠保存完好,畢竟這是我們國家不可多得的一筆寶貴財富。

  1. 清東陵的皇陵以雍正為首大多崇尚薄葬,這一點是斷絕盜墓者念頭的重要原因。因為這些皇陵之中本來就沒有埋葬什麼東西,還去盜挖它幹什麼呢?本來盜墓就是一件冒著生命危險的事情,如果回報不能遠大於付出的話是沒有人願意去做的。而雍正皇帝提倡的薄葬正好使得他的陵墓避免了被盜的命運。
  2. 社會輿論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盜墓者的步伐。孫殿英將慈禧和乾隆皇帝的墳墓挖開之後,很快就有人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當時退位的溥儀,在當時還是有很多人懷戀大清的。

  3. 溥儀得知這件事情之後十分氣憤,甚至把孫殿英做成木偶每天來刺。他回去之後在報紙上面譴責孫殿英盜墓的卑鄙行為,同時譴責國民政府保護不力。國民政府也很內疚,之後馬上對已經毀壞的清東陵和清西陵進行保護,而雍正的陵墓也因此被保護起來了。
  4. 地理位置的遠近和地形複雜程度使得孫殿英放棄清西陵而選擇清東陵。當時清東陵比較靠近他們部隊駐紮的地方,地形也比較平坦給,便於盜,而清西陵距離較遠,地形複雜不熟悉,所以避免了被盜的命運。

總的來說,雍正皇陵能夠保留到現在,不僅僅是他提倡薄葬的結果,更是天時,地利,人和所致,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無根樹花正孤


其實不是雍正的陵墓無人敢動,當時已經有不少盜墓賊盯上了雍正的泰陵,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功。


在1980年,國家準備對雍正的泰陵進行發掘,當時發現了多處盜洞,原以為雍正的陵墓已經被盜,但沒想到這些盜洞根本沒有挖通,最深的盜洞距離地宮封土還有兩米多深。

最後因為雍正墓沒有被盜,因此這次發掘工作沒有繼續下去。

之所以沒有動雍正墓,是因為還沒有輪到雍正

雍正墓位於清西陵,這裡一共埋葬著四位皇帝的陵墓,分別是雍正、嘉慶、道光和光緒。

在清西陵之中,唯一被盜的皇帝陵墓就是光緒的崇陵。

至於埋葬著清朝剩餘皇帝的清東陵,除了順治皇帝以外,其餘皇帝的陵墓被盜了個一乾二淨。


盜墓最瘋狂的時候,正處於軍閥混戰時期,這時候各地軍閥為了搶奪地盤,需要獲得大量的資金支持,清朝皇帝的陵墓自然就是一個送上門的寶庫。

著名的東陵大盜孫殿英,就曾從乾隆的陵墓和慈禧的陵墓中盜取了無數寶物。

除此之外,還有活躍在民國時期的各類盜墓賊,這些人幾乎將清東陵全部挖了一遍。

盜雍正墓的盜墓賊實力不濟

挖完了清東陵,自然就輪到清西陵,如果當時的戰亂繼續下去,那些身處亂世的百姓,肯定也不會放過清西陵。

事實上,雍正的泰陵也有多處盜洞,但卻並沒有挖通,這隻能說那些盜墓賊實力不濟,沒有算出正確的方向,又或者這些盜墓賊遭遇了突發情況,迫使他們放棄盜雍正墓。


總得來說,雍正所在的清西陵中的陵墓數量並不算多,因此盜墓賊更傾向於藏寶無數的清東陵,雍正的墓還沒有被盜,只能說是他的運氣好。


東方大史


雍正的泰陵屬於清西陵,之所以保護的較好,除了有利的地勢地形之外,就是盜墓賊還沒來得及下手,清西陵的所有陵墓中,只有光緒帝的崇陵地宮曾被盜墓賊光顧,其餘都保存完好,當然就包括雍正的泰陵。

至於更加具體的清東陵與清西陵的相關知識,我繼續分析如下。


一、清東陵的悲慘命運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是清朝乃至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建築群,清東陵於1661年(順治十八年)開始修建,歷時247年,總共217座宮殿牌樓,15座陵園。


清東陵陵區南北長12.5公里、寬20公里,埋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5位皇帝、慈禧等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計161人。

乾隆皇帝與慈禧太后是清朝特別奢靡的兩個人,生前就揮金如土,死後對自己陵墓的陪葬要求也很高,比如慈禧去世之前就花費上千萬兩銀子歷時二十年將自己的定東陵建好,死後更是金銀珠寶以及各種無價之寶數不勝數,悉數拿去給自己陪葬。

正是因為人們對慈禧以及乾隆兩人的瞭解,慕名而去盜墓,想要發大財,其中第一個就是1928年前往清東陵盜墓的軍閥孫殿英,他以籌集軍費之名前往清東陵,將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都打開,裡邊金銀財寶幾乎洗劫一空,還把乾隆的棺木打開,骨頭丟得到處是。


不過這次盜墓並沒有對康熙的景陵下手,原因是他們已經在乾隆和慈禧那裡收穫頗豐,並且康熙的景陵當時沒能打開,所以孫殿英就匆匆離去。當然這次盜墓讓孫殿英發了一筆橫財,可是因此也惹怒了社會各界人士,各種報紙媒體紛紛指責孫殿英的可恥行為,迫於輿論壓力,孫殿英沒有繼續去盜康熙的景陵和清西陵。

由於後來長時間依舊處於戰亂,對清東陵與清西陵等陵墓一直疏於保護,1945年,張盡忠夥同王紹義等人再次光顧清東陵,不僅把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再次洗劫,還將康熙的景陵也用炸藥炸開門進去洗劫一空,最後門也不關就離開。

這次洗劫,清東陵除了順治的孝陵沒有被盜,其餘的13座陵墓都被洗劫一空,可以說慘不忍睹,經過這次盜墓之後,又過了一些年,1952年國家才引起重視,成立清東陵文物保護所,對清東陵進行保護。

後來對乾隆的裕陵進行清理開放,供遊客觀賞,但是裕陵裡邊積水十分嚴重,每到雨季都要專門進行抽水清理才行。與裕陵對應的康熙景陵,一直沒有清理開放,雖然當時派工作人員前往查看,但是裡邊積水過多,而且多為黃色液體,無法進行清理,最終也就一直沒有清理開放,讓其保持原貌。




二、清西陵情況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各莊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其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民國四年(1915年)光緒的崇陵建成,歷經186年,共建有雍正泰陵、嘉慶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緒崇陵4座帝陵,後陵3座,王公、公主、妃嬪園寢7座,埋葬4個皇帝,9個皇后,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

清西陵的規模沒有清東陵大,到目前為止除了光緒的崇陵被盜過之外,其餘都保存很完好,為什麼清西陵就能保存如此完好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1、雍正選址選的好

我們可以來看一下雍正當時為何不去清東陵,偏偏要自己選址弄出一個清西陵呢?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就叫弟弟允祥去幫他選一個好地方,本來雍正按照規定也是應該葬在清東陵,可是他覺得:

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

經過幾年的選址,最終於雍正八年確定好地址為易縣永寧山,當時選址之人是這樣跟雍正說的:

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

雍正聽完十分喜悅,連忙批覆:

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

當時允祥因為選址有功,雍正還要將這個地址旁六十里左右的一箇中吉之地賜給允祥,可是允祥不敢接受,最後在幾百裡外的鄉里選了一個地方。

從整個選址過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清西陵的地理優勢,位置較高,土質較好,與清東陵的低窪位置和沙土疏鬆土質相比,清西陵的好處很明顯,一個是不容易因為土質疏鬆而坍塌,另外就是地勢較高不容易進水和汪水。

雍正的選擇,從後來的事實來看,確實如此,清東陵目前就是積水嚴重,前邊也說到乾隆裕陵和康熙景陵積水很深,導致需要大量經費清理積水,景陵甚至積水有兩三米深,根本無法進行清理。


而且清東陵的土質太差,經常會倒塌,引起很多不必要的損失,但是清西陵則沒有這些問題,所以相對保存就要好很多。

2、雍正做人低調

雍正與乾隆和慈禧相比,完全顯得太低調,乾隆、慈禧經常炫富,大家都知道他們有錢,也知道他們的陵墓肯定有很多寶藏,所以對於盜墓者而言,這樣的肥肉當然是首要選擇之地。

我們會發現,不管是1928年孫殿英盜墓還是1945年張盡忠盜墓,首先選擇的都是清東陵,因為大家都知道清東陵有錢,可以得到的更多,所以在清東陵存在的情況下,很少有人會去對清西陵下手。

3、來不及下手

經過兩次洗劫,清東陵已經沒有什麼財富,盜墓者還是將手伸向清西陵,比如光緒的崇陵就被不知名盜墓者盜竊,並且這夥人當時還想對雍正的泰陵下手,只是動了一下就停止,後來國家引起重視,有專人看守,盜墓賊再也沒有機會對清西陵下手。


也許有人會問為何清西陵的陵墓不進行清理開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目前技術還達不到那樣的水平,所以我們只能遵循不輕易主動開發帝王陵墓的保護準則,對其進行保護即可,不打擾何嘗不是一種最大的溫柔。


結語

毫無疑問,帝王陵墓確實是我們的一項很有價值的文化遺產,對它進行保護也是刻不容緩的,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我們堅決不能對其進行破壞,因為很多東西,世界上僅此一件,破壞了就再也無法修復!



嗔痴歷史觀


清朝皇帝和其他封建王朝的帝王一樣,都很重視陵墓的修建工作,所以他們一般在登基後就會開始計劃這些工程。這些陵墓的修建都很講究,不僅需要大量能工巧匠進行建造,帝王死後還需要添置很多陪葬品,這些陪葬品一般都是極其珍貴的文物,能夠拿到一件都能價值連城,但是皇陵的修建和陪葬物品的多少都沒有一個定數,主要還是要看墓主的喜好。一般生前就很奢侈的帝王自然會用大量的陪葬品來給自己撐門面,而生前比較節省的帝王也就不太在乎這些,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方面來對古代帝王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認識。

其實清朝皇帝的陵墓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算是有錢的主,另外一部分就是沒錢的主,當然這裡所說的沒錢不是真的沒錢,而是比較節省,不是太注重享樂。清東陵中康熙、乾隆和慈禧太后的陵墓是很矚目的,因為這幾位政治人物在位期間都很奢侈,即便是康熙皇帝,他在晚年後也是很重視享樂的,所以有了這幾位帝王,就讓清東陵成為了盜墓者很愛去盜寶的地方,這些有錢的主也沒讓盜墓者失望。而清西陵中以雍正皇帝為代表,他生前很注重節省,平日裡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嬪妃都有嚴格的要求,雍正一生勤勉於朝政,不太重視享樂,所以他的陵墓對於盜墓者來說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清西陵中的帝王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性子,所以當孫殿英盜墓的時候,他自然不會想要去盜西陵。

所以孫殿英當時的計劃就是以清東陵的這幾個陵墓為主,在盜墓之前還做了周密的計劃,並帶著大量士兵前去,盜墓不僅是一項體力活還是技術活,因為皇陵的修建都很嚴密,在盜墓時還需要找到地宮的通道,所以每盜一座墓都會耗費大量的精力,有的還需要用炸藥將地宮門炸開,為了節省人力物力,在盜墓之前勢必要進行評估。雍正雖然也是帝王,但是因為他生前的表現太過優秀,所以沒有人對他的陵墓感興趣,所以自然而然就被孫殿英刨除在外。

雍正皇帝的陵墓沒能吸引孫殿英,也沒有吸引任何一個盜墓者,卻因此讓雍正的陵墓一直保存完好,不得不說,一位帝王夠不夠優秀,也不能只看他們自己是怎麼鼓吹的,其實他們的陵墓的建造和陪葬品的多少也很能說明問題。


歷史課課代表


雍正泰陵也是被盜賊動過的,在寶城琉璃影壁下就有一個深達兩米的盜洞。但令人慶幸的是,不知因何原因盜賊放棄了挖掘,地宮才得以完整保存。

清朝在關內的皇陵群共有兩處,分別是遵化的清東陵和易縣的清西陵。其中有四座皇陵保存完整,地宮未被盜掘。保存完整的皇陵有清東陵中順治的孝陵及清西陵中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和道光的慕陵。

順治的孝陵是清東陵中唯一未被盜掘的帝王陵墓,而清西陵中的四座帝王陵墓,僅有光緒的崇陵地宮被盜掘。眾所周知,孝陵中地宮僅有順治的骨灰,陪葬品極少,因此盜賊不願盜掘。那麼西陵中雍正泰陵為何能倖免於難?

雍正的泰陵是清帝王陵墓中最為神秘的一個,它的神秘不僅體現在墓主人的死因上,還體現在其地宮規模和陪葬品的鮮有記載上。目前僅有的資料顯示,雍正泰陵的地宮都是用兩尺見方的金磚鋪成。

(崇陵地宮)

還有三件陪葬品可以確定,這在史料梓宮隨葬簿冊中有記載。當時雍正久病未好,便著手安排後事,雍正點名了三件陪葬品。分別是曾祖母孝莊賜予的番菩提珠,父親康熙賜予的鳳眼菩提珠,弟弟允祥留下的玻璃內畫鼻菸壺。

與雍正的死因之謎相比,陪葬品可能並不那麼神秘,至少對史學界來說是這樣的。雍正棺槨中是人頭還是金頭,這才是泰陵備受世人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乾隆地宮被清理後,泰陵的發掘就不斷被學界鼓吹。

加之當時泰陵在寶城的琉璃影壁處發現一箇舊的盜洞,因此泰陵地宮被專家們一致認為早已被盜。於是在一些史學家的請求下,國家文物局批准了泰陵地宮的發掘。考古人員就從舊盜洞處開始往下深挖。

在發掘到兩米深後,考古人員發現下面的元磚與原封土,在場專家認為舊盜洞僅僅挖了兩米深,泰陵的地宮沒有被盜。發掘工作立即被叫停,盜洞隨後被填埋。那麼,盜賊既然已經挖了兩米深,為何又停止挖掘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得先回答清西陵中為何只有光緒崇陵被盜而其它三座皇陵卻保存完整的問題。這與兩個帝王陵墓群的地理位置息息相關,清東陵地處河北遵化西北三十公里,而西陵地處河北易縣的永寧山下。

兩處陵區相距三百多公里,清東陵地處冀東地區,孫殿英盜掘前的清東陵是處於三不管的地帶。此處長期是土匪盤踞之地,這些土匪雖被蔣介石收編,但實際仍處於無政府狀態。而邊區的遊擊力量對此也是鞭長莫及。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孫殿英才能打著剿匪的幌子大規模的盜掘東陵。而清西陵的情況就完全不同,清西陵地處河北易縣,當時有奉系的各路軍閥駐紮,這些軍閥之間相互傾軋監督,沒有人敢堂而皇之的去盜掘皇陵。

孫殿英之所以能得手,就是因為在遵化只有他一個大軍閥,無他人干預。清東陵被盜掘之後,國民政府在輿論的重壓之下非常重視。將除孫殿英之外的主要參與者全部緝拿歸案,有些被槍斃,這也有效震懾了其他盜匪。

皇陵無人再盜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38年,當時晉察冀邊區剛開闢不久,河北保定一帶軍閥混戰,局勢一度比較混亂,於是光緒的崇陵被一夥規模不大的匪兵盜掘。從地宮清理情況來看,當時盜掘非常匆忙,風險很大。

崇陵中有不少的珍寶未被帶走,說明當時不具備大規模盜掘的機會。之所以會選擇清西陵中的崇陵下手,就是因為崇陵修建的最晚,地宮秘密被許多人所知,比起其它三座皇陵更容易進入地宮,因此才被盜掘。

清東陵第二次被大規模盜掘是發生在抗戰勝利後,遵化一帶的侵略者投降,國軍積極調動忙於內戰,邊區力量不足,使得東陵再次被盜。而此時的清西陵,已完全處於晉察冀邊區的抗戰之下,大規模的盜掘不會出現了。

而小規模的零星盜掘很難對帝王陵寢構成威脅,正因當時的各種機緣巧合,才使得清西陵中的三座帝王陵墓得以保存。崇陵被盜而其它三陵完好原因還有另一個,就是當時泰陵、慕陵和昌陵靠近八路軍駐地。

處在最邊緣的光緒崇陵就成了盜賊的唯一選擇。像雍正泰陵這樣的早期陵墓,地宮規模及構造都是未知,要想成功盜掘,必須要出現孫殿英盜東陵那樣的機會,才有可能盜掘成功。而西陵並沒有這樣的機會。

泰陵的盜洞可能就是崇陵被盜時出現的,有可能是同一夥人所為,也有可能是單個的盜墓賊所為。地宮隧道沒有被打穿的原因可能就是情況發生突變,放棄盜掘,也有可能是知難而退,單個盜墓賊想進入地宮還是有難度的。

有人認為泰陵沒有被盜,是因為薄葬的原因。這個原因很難成立,難道光緒崇陵的隨葬品能超過泰陵?泰陵能倖免於難就兩個原因,一是沒有大規模盜掘的機會,二是地宮口很難找到。

(崇陵地宮)

綜上,雍正的泰陵並不是沒人敢動,泰陵也曾出現過兩米深的盜洞,但盜洞並未深入地宮隧道。清西陵有三座帝王陵墓保存完好,主要原因就是西陵所處的地理位置在當時比較特殊。


野史也是史


清朝入關後,並不是只有一處陵區,而是有兩處,分別是位於河北馬蘭峪的清東陵和位於河北易縣的清西陵,筆者這兩個陵區都親自探訪過,下面我詳細的說說這兩個地方的情況。

清東陵,是大清朝入關後第一任皇帝順治在某次打獵之時偶然發現的,他被這裡迷人的景色所吸引,隨後腦海中想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要在此處設計建造自己的萬年吉地,皇帝說話自然一言九鼎,說幹就幹,這裡馬上成了一片巨大的建築工地,大清朝的第一處帝陵清孝陵營建而成,隨後,順治的兒子康熙皇帝也在此處營建了自己的陵寢-清景陵,但到了康熙兒子雍正那,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兒,雍正竟然沒有在清東陵區找到滿意的陵址,於是乎這位完美的皇帝開始在異地找尋陵區,就這樣,清西陵被找到了。

清西陵,一處更加壯美絕倫的風水寶地,雍正皇帝在這裡創建了自己的清泰陵,但是這卻給他的兒子乾隆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他死後葬在哪裡?葬在清東陵這裡便會冷清,葬在清西陵另一邊又會冷清,於是乎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被想了出來,後代的皇帝們用隔代埋葬的辦法同時充盈兩個陵區,讓兩處的香火一直不滅。

就這樣,到大清朝滅亡,清東陵總計埋葬了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清西陵埋葬了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後來宣統也埋在了附近),民國時期,軍閥孫殿英駐守清東陵,他監守自盜把乾隆的陵寢和慈禧的地宮全部盜掘,開啟了清東陵亂局的先河,此次除了順治的陵因為火葬無陪葬品未被盜,其他的全被盜掘一空,而清西陵由於沒有孫殿英這樣的軍閥帶頭,僅僅是光緒的地宮被盜外,其他皇帝的陵寢都完好無損。


古今歷史觀文


清朝時期最有名的三位皇帝便是康乾盛世的締造者:康熙、雍正、乾隆。雍正位於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之間雖然在位的時間很短,但是卻將清朝也是打理的僅僅有條,不得不說雍正也是一位非常的有治國之才的皇帝,可惜英年早逝讓雍正並沒有太多的施展的空間。

清西陵

在雍正死後便被葬在了皇家陵地的清西陵,這裡一下葬了四位皇帝:雍正、嘉慶、道光和光緒。我們知道古代的不論是古代還是民國時期,盜墓都是非常的猖獗的,但是清西陵除了光緒皇帝的陵墓被盜之外,其他皇帝的陵墓還未曾被光顧。但是清朝剩餘的大多數的皇帝和皇后嬪妃的陵墓都被葬在了清東陵。

清東陵相比較於清西陵而言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除了順治皇帝的陵墓之外,其他所有的陵墓被已經被一掃而空。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在軍閥混戰的時期,慈禧和乾隆皇帝的陵墓被軍閥算電影給洗劫一空,當時大量的珍貴文物都已經流失。

雍正的陵墓為何保護的好呢?

我想最大的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當時雍正的陵墓也應該放在清東陵的,可是雍正實地考察之後,發現那裡的土質鬆軟,容易滲水,於是便改變了自己的下葬墓地,來了現在的清西陵。當然原因肯定不止這麼一個,慈禧生前的生活是如此的驕縱淫奢,在她死後陪葬的寶貴物品自然也是相當的珍貴,若是能從裡面得到一件便可衣食無憂,這也是慈禧墓遭到別人惦記的原因。而雍正皇帝便生性低調,死後陪葬之物也是稀疏平常,也就不會有人惦記。

可是無論是富麗堂皇的大墓也好,簡陋寒酸的小陵墓也罷,這些都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所保留下來的文物,實在是不行該遭受破壞。


司徒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話說滿清打1636年開始到1912年,這攏共276年的時間,就這時間他也不算短,但康熙和乾隆倆人生生就佔了近一半的時間,康熙六十一,乾隆六十(其實後來三年雖然是太上皇,但權力還是在手裡掐吧著)

但就算是這樣,他也傳了十二個皇帝,而這十二皇帝當中,也只有末代的溥儀沒有入皇陵,其他都有自己的地。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這滿清十一個皇帝這都埋那了都?”

一共三個地方。

這頭一個,是在關外。

這關外他埋了三個地方,第一個是清永陵,這其實說道根子上應該算是滿清的祖陵,埋著努爾哈赤以上四輩的人。

接下來就是努爾哈赤的墓——清福陵,這塊除了努爾哈赤本人之外,還有他的大小老婆們也都擱著埋著呢。

再有就是皇太極的墓——清昭陵。

這三個地方,還好僅僅是地面建築被毀壞,這地宮根據專家們的估計,應該沒有被動過。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為什麼沒有被動過呢?”

咋說呢?滿清入關之前這都遵循的是祖制,這人死了之後,擱草垛上一把火就全燒了,所以這地宮裡邊壓根就沒有屍體。

而大傢伙想說的陪葬的金銀財寶啥的,這都掛在屍體上一併全燒了,所以這地宮裡邊除了裝骨灰的罐子之外,壓根就沒啥東西。

所以啊!這盜墓賊他也不打這三地的主意。

在有就是關內的兩地方:清東陵和清西陵。

其餘的皇帝打順治開始就全葬在了這倆地方。

清東陵

這塊葬著五個皇帝,三皇后,有名的孝莊,名氣稍小一點的慈安,再有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就是哪個被東陵大盜,扔到棺材外邊,這屍體都長了白毛的主,她們都在這裡。

而這清東陵裡邊除了順治的墓沒有被盜墓賊光顧,其他的你像康熙,乾隆,咸豐,同治這都被挖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好奇:“這順治的墓咋就落下來了呢?”

這不奇怪,因為順治是入關以後頭一個皇帝,他這入葬的時候,也遵循了祖制,他這所有的東西都燒了,這地宮裡邊壓根就沒有東西,進去也白搭,所以順治的墓他就沒人動。

不像其他人一樣都是厚葬,尤其是慈禧她的墓葬據說達到了兩千多萬兩白銀,棺木的縫隙都拿鑽石珍珠填的縫。

啥稀世之寶了那海了去了,這不知道颳了多少的民脂民膏啊!想那會老百姓有的人家連件完整的衣服都沒有,她到好整個躺在了財寶堆裡去了,也不知道躺上去硌不硌得慌。

哎!這讓人說啥好呢?好東西不用,全埋土裡去了,她還原本想到地底下繼續享用,結果便宜了東陵大盜。

東陵大盜開了慈禧的墓這還不算完,接著就把慈禧特別崇拜的乾隆的墓也開了。

咋說呢?這東陵大盜他也會選,整個滿清就這倆是最會享受的主,一輩子都沒讓自己難受一會。

這不有了東陵大盜打了頭陣了,接著各路盜墓賊,拿著鐵鍬撬棒這就來了,跟那螞蟻搬家差不多,這清東陵基本上就被洗劫一空,啥也沒有剩下。

接著是清西陵

這塊一共四個皇帝,三個皇后。

雍正,嘉慶,道光和光緒。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好奇:“他們咋不埋一塊呢?這還帶分開的?”

這主要是當年雍正選址的時候,他就沒有看上東陵這塊地。開頭的時候,那選陵大臣給雍正瞅的是東陵九鳳朝陽山底下這塊。

結果雍正整了一句:“這地瞅起來氣勢不錯,但離著絕佳風水還差點,咋也得養個百八十年的才能形成絕佳風水,再有這塊的土坷垃當中帶著太多的砂石,這不行!”

其實說道根子上,雍正嫌棄這地砂石忒多了,這容易造成地宮塌陷,而且這日子長了,雨水必然會倒灌入地宮內部,這整不好棺材就得泡水裡邊去了。

其實雍正的顧慮是對的,因為現在康熙的屍骨這還在水裡泡著呢。

選陵大臣這麼一瞅,知道雍正不樂意,那麼就重新選了清西陵出來,這也就是清西陵的來歷。

這要是按照祖制雍正算是破壞了規矩,那麼到了乾隆這頭,他這輩子最瞧不眼的就是雍正,所以也不想和雍正埋一塊。而他最喜歡的就是他的爺爺康熙,所以他把自己就弄到了清東陵。

但你這麼幹,不能沒個說法不是。所以到他這裡就安排,以後的皇帝來個隔代葬,意思是一代葬了東陵,那麼下一代就葬西陵,再下來就到東陵,就這麼輪替著葬,這誰也不虧誰。

這多少年過去了,大傢伙都認為這清西陵差不多都遭了毒手,整個都被掏空了。

而雍正這泰陵是最明顯的,他那地面建築琉璃壁下邊就有一個盜洞,黑咕隆咚的大傢伙都認為這也被盜了。

那麼既然被盜了,國家本著搶救性的挖掘,這就準備沿著盜洞把這泰陵給開了。

結果到了正式挖掘的時候,把這盜洞挖到底了,拿尺子這麼一量深度才兩米,而這盜洞壓根就沒有打穿封土挖進地宮。

也就是說這泰陵壓根就沒有被盜,哎!大傢伙挺高興,最終這保護性挖掘也就沒有必要了,所以就停了。

所以咱就知道了這清西陵除了雍正的其他都被盜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為嘛這雍正沒有被盜呢?或者說沒有人敢動呢?”

這隻能說巧合吧,具體原因專家也沒有得出結論,咱也不能胡咧咧不是。

但俺要說的是,整個滿清這雍正算是最為勤勉的皇帝,俺是很喜歡這皇帝的,當年老百姓在他手裡邊也確實過了幾年太平日子。

沒有被盜挺好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我是貝勒爺,這問題我來回答。雍正的陵寢不是沒有被盜墓賊給光顧過,在之前國家考古人員對清東陵、清西陵保護的時候就已經發現雍正的泰陵已經出現盜洞,在1980年,國家對盜洞發掘中猜發現泰陵盜洞僅僅才有2米,隨即泰陵被封存至今,泰陵地宮一直都沒有被髮掘。熟悉清朝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帝陵被盜竊很多,如:慈禧太后陵寢、乾隆裕陵、康熙的景陵等等,都已經被遭遇盜掘。清朝也有未被盜掘的陵寢,清東陵順治帝的孝陵、清西陵雍正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雍正帝的泰陵保存的至今完整,眾多因素構成。

貝勒爺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下雍正帝的泰陵。

熟悉清朝的都知道,清朝皇陵一共分三處,關外的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清朝入關之後,在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開闢了清東陵,以順治帝、康熙帝等等為首,按照古代皇家帝王禮儀,偏偏雍正帝違背祖宗規矩,在易縣開闢清西陵。雍正帝在繼位之後,選擇陵寢之地時候,開始選擇的清東陵的九鳳朝陽山,作為自己的萬年吉地,不過後面雍正帝實地考察之後發現九鳳朝陽山多砂石。這在古代帝皇的皇陵選址犯了大忌,不過歷史證明雍正帝的選擇確實沒錯,清東陵數座帝皇陵寢,都被積水浸泡。

雍正帝派出自己最信任弟弟和碩怡親王允樣另闢途徑,選擇陵址,在實地考察易縣太平峪之後,據表上湊,認為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合會之所,龍穴砂石無美不收,山脈水法條理詳明,形勢理氣諸吉鹹備,淘為上吉之壤。”雍正帝經過商議之後,開始選擇易縣作為自己的萬年吉地。

我們迴歸正題,雍正帝的泰陵保護完好,主要是以下原因:

首先,在陵寢地宮的材料上,帝皇的陵寢我們都知道,耗費巨資,修建時間長久,帝陵修建除了修建主要地宮之外,還要有龐大的其他建築物,如:乾隆的裕陵、慈禧太后的陵寢修建的都極為奢侈,在地上宮殿建築以金絲楠木為主。雍正泰陵,修建費用主要花費在地宮修建,雍正帝為了地宮萬年堅固,選擇使用金磚,在金磚下面又鋪設五層臨清磚,皇陵地宮的建造選材上,都是有專門的單位燒製的,雍正帝地宮修建選用金磚,足以看出雍正對修建地宮材料的高度重視與投入巨大。

其次,雍正帝政績有關,近年來關於雍正帝宮廷戲火熱,雍正被嚴重黑化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可是一位勤勉政績、矜矜業業皇帝。康熙晚年,貪官橫行,官場鬆弛腐敗弊端十分突凸出,雍正繼位之後,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嚴懲貪官,嚴明法紀,在雍正皇帝鐵腕的強硬政策下,一改康熙晚年官場貪官橫行的風氣,雍正皇帝本人的生活也十分儉樸,不鋪張浪費,吃飯都是非常簡單青菜米飯,有時候雍正經常熬夜加班,吃剩飯。雍正在位十三年,幾乎一年到頭除了幾天休息,多數時間都用於政務方面,雍正的勤勉,為後來康乾盛世打下堅實基礎。作為一代勤勉政務,生活簡樸的帝王,雍正帝地宮陵寢陪葬品自然簡樸。

再次,地宮入口被封之後,沒有人能在找到地宮入口。

要貝勒爺說,雍正皇帝作為一代有作為的帝王,政績突出,生活簡樸,泰陵地宮的陪葬品自然簡樸。雍正帝為清朝 康乾盛世做出了重要貢獻。


梅花三弄說歷史


雍正的墓地位於清西陵,這裡一共埋葬清朝四位皇帝,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個皇帝,除此以外的其他清朝的十一位皇帝都埋葬在清東陵。其實雍正最初的墓地選址地點是在清東陵,後來在修建陵墓的過程中,發現清東陵選址地有沙石,這對於要做陵墓來說是不太適合的,因為沙石很容易滲水,對於棺材的保存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雍正又著人重新選了地址。

最後選到了風水寶地:易縣永寧山下為“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合會之所”,在這裡雍正修建了自己的陵墓“泰陵”,所以接上邊說到,雍正陵墓保存比較好的原因之一是雍正陵墓沒有沙石,所以不易滲水腐壞。

清朝十五位皇帝的陵墓中之後四人的陵墓沒有遭到偷盜,清西陵的分別是雍正、嘉慶、道光三位皇帝的沒有遭到盜竊破壞,清東陵的則是除了順治皇帝的沒有遭到破壞偷盜之外,其他的都遭受盜竊破壞,由以上可以看出,一是偷盜者主要偷盜地點是在清東陵,二是雍正皇帝比較低調,而像乾隆、慈禧等清朝統治者都比較富有,而且還大肆宣揚自己的富有,包括死後有多少陪葬品等,所以肯定遭受一些小人的覬覦,如果有人想盜墓肯定會首先選擇財富比較多的清東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