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如何节约人力成本又稳定人心

2020年春节,听到最多的最有力量的话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句句暖心的背后,却是沉甸甸的心酸和心痛。今天还是要满怀希望的说“美业加油”,当我们焦虑等待专家预估疫情拐点时,我们也在深深思考美业的拐点在哪里?疫情之后,门店的顾客在哪里?员工在哪里?现金流在哪里?此次疫情,企业老板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此时能与老板同舟共济,携手并进,共度难关的核心团队在哪里?在全民最艰难抗“疫”时,也是最考验老板领导力和团队凝聚力的时期。也是最考验人性的时期。


疫情期间,如何利用法律政策和机制合理降低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主要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疫情当下我们主要考虑的是人力的直接成本,即人员工资和社保。我们可以利用政策法规合理合规的节约一部分人力成本。

疫情当下,如何节约人力成本又稳定人心

一、政策法规

1、社会保险方面如何节约成本

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山东、辽宁、深圳、苏州、南京、合肥等省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延缓1-6个月缴纳社会保险费。北京、上海、苏州、青岛、南京、合肥等各城市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不同程度地返还失业保险费。苏州、上海、辽宁、青岛、南京、合肥直接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金的50%,重庆返还3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北京可按6个月的上年度本市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参保职工人数,返还失业保险费,还有些地区返还一定额度的上年度企业缴纳部分社会保险。

2、劳动关系方面如何节约成本

《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0】5 号,2020年1月24日实施)第2条: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办法执行。

3、教育补贴节约教育支出

上海出台了培训费补贴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上海市各类企业,对在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含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的,纳入各区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职工培训范围,按实际培训费用享受95%的补贴。深圳规定,2020年内根据岗位需要组织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企业,进一步提高培训补贴标准,适岗培训补贴由每人最高900元提高至1500元,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由平均每人1400元提高到2000元。

这些政策可以对应您所在的城市地区来进行人力方面的减免,缓解人力成本。这是困难时期的外求措施,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好长期的人力成本管控,还要设计规划好企业的薪酬体系和人力机制。

疫情当下,如何节约人力成本又稳定人心

二、薪酬机制

1. 建立全面薪酬体系营造良性人力环境

核心点:提效降率,即提高员工绩效水平,让员工产能有效提升,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率。

公式:人工成本率=人工成本/人工产能*100%

注重优化薪酬结构:短期薪酬机制调整,中长期股权机制设立。

保底薪酬和绩效薪酬相结合,有激励有考核,绩效结果越好,工资越高,薪酬更公平。

2. 引入股权机制

构建合伙人机制等长效激励机制已成为助力企业拥抱变化,应对不确定情境下的薪酬成本压力,激发活力,稳定并保留核心员工的“灵丹妙药”。

在疫情下关于降低人力成本、薪酬成本的几点建议及具体举措:

1、全面审视企业现有的薪酬福利水平和结构,评估公司现金流压力和潜在风险。

2、立足全面薪酬视角,优化固定浮动、短中长期激励的比例和结构,有效减轻现金流压力,同时实现多元激励。

3、结合动态业绩贡献,加大浮动奖励和专项奖励机制,如针对现金流专项奖励、提升销售激励、加强成本节约等。

4、强化激励机制业绩导向,保持并进一步激发销售业务活力。

5、推动多元化、创新性的合伙人和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实现管理层、员工和股东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共创、共享、共赢。

6、充分利用各类人力和社会保障政策支持,如适度延长社保缴费、失业保险部分返还、配套可补贴的培训等员工福利等。

疫情当下,如何节约人力成本又稳定人心

疫情期间,如何让全员稳住心神

保护企业生力军?

一、疫情期间,员工四大焦虑

1、对疫情本身的恐惧和担忧

2、对自己无事可做的焦虑

3、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担心

4、对自己收入和生活的压力

二、抓好疫情心药良方七味药

第一味药:企业文化绽光辉

首先,企业文化的核心,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吸引客户;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一是老板的核心价值观,二是老员工的行为文化,体现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团队凝聚力。

其次,企业文化是长期留住核心人才的保障。中期留人靠机制;短期留人靠薪酬。此时正是深入落实企业文化的关键时机。让员工转化观念和行为,与企业共度难关。同时培养最佳合伙人。

第三,老板是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传承者。“让顾客变得更加健康和美丽”是美业人的责任和使命。此时也是将企业文化传播给消费者的最佳时机。

第二味药:信心的转导

信心是做事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都处在最艰难的时期,不是你一个人在煎熬。

要相信你自己,要让员工相信你,要让顾客相信你。此时的信心,是我们彼此坚持、彼此守护的定心丸。我们的信心,来自充分的心理准备,经营策略的准备,营销策略的准备,管理策略的准备。来自科学有效的机制的准备。现阶段就是重新调整“管理机制、薪酬机制、激励机制、合伙人机制、业绩保障机制”的最佳时机,是“练内功、建机制、建系统、建模式”的最佳时机。这才是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信心的根本保障。

第三味药:明确的规划线

有规划不混乱,目标越明确,路径越清晰越容易达成,疫情期间做好两个规划,让员工安心明确。

第一:员工成长规划:忙时用兵闲时练兵,做好门店整体规划,同时帮助愿员工根据自身情况做好各自的学习成长规划。

第二:门店整体教育规划:主要倾向于门店营销安排和客情关系维系的专业技能培训,很多我们合作的门店内在这一方面都做的很好,而且厂商和代理商也在布达线上专业知识培训和视频会议。

第四味药:适时排解提供心理疏导(EAP计划)

EAP ,即员工帮助计划,作为员工福利可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体检、辅导、培训,并且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员工纾解情绪,摆脱心理困境与危机;通过推送线上专题或心理微课,以帮助更多的员工及家属科学理性认知与加强心理防护等。

第五位药:工作不能停

虽然疫情期间营业无法正常进行,但是工作并不能真正的停滞下来,这是为了疫情期间企业的存活也是为了疫情期间员工的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能力的复习,再好的宝剑放久了也会顿挫无光。


疫情当下,如何节约人力成本又稳定人心

疫情解除前人事方面需要组织员工做哪些事?

1、对自己过去的一年做一次深刻的复盘总结,做一下工作的自省,规划一下自己的成长;

2、组织团队对2020年的目标规划做一次深入的在线研讨,把目标变成有效的执行计划;

3、组织大家在线交流与培训学习,让我们的团队继续学习成长,让新的一年工作效率更高;

4、让大家对自己的岗位工作进行梳理,把工作的经验形成知识的共享;

5、梳理一下2019年自己想做,但没有时间完成的工作,在这里开始进行。

针对有总部系统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企业则可以尝试协调开展更多工作,疫情下关于人事工作的建议:

一、如何合理规划开工节奏,恢复营业(规避疫情风险,因地制宜进行合规)

1、专人负责;

2、收集情报小组同步给大家,对外、对内重点了解和收集;

3、集中会议,会议要求和准则,远程管理以及远程考勤,帮助大家收心,明确协助方式。

二、打造健康的组织环境

1、沟通不要绕,直接提出

2、正面宣传:引导情绪氛围

3、积极应对:尽快确定政策,各级传导工作,解决个性化问题,

4、树立信心:打小的胜仗,增强员工之间的互动,取得新的成绩要及时进行信息同步

5、恢复经营:重新确定新的目标,目标调整,组织构架的调整,新的流程进行改进

三、怎么做好远程办公的协同?

1、大的任务拆成小的任务,非常重要,进行细化任务颗粒度,明晰的,具体的,现实的。

2、协同依赖细化:以天为单位进行协同,依赖细化,顺便理出来关键人员是否到岗,如何补位。

3、备份与考核机制(在线的工具系统辅助):混乱起来再梳理难度会更大。

4、晨夕会线上化:早启动晚分享,鼓励发现风险,工作节点的上下游的风险及时曝光,及时处理工作评价。

5、金三银四的跳槽季节要提前准备,预估组织人员架构风险,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的尽快签署。

疫情当下,如何节约人力成本又稳定人心

疫情期间,能不能做招聘?怎么做才能巧妙完成企业人才储备?不管你的企业之前是否做了2020年的人力资源规划,这个疫情期间,大部分计划都要泡汤了。如何做好疫情期间的人才储备呢?

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举措:

1、线上报名,让所有员工成为你的力量和招聘助手,发布朋友圈,募集亲朋好友中合适的人员进行线上咨询和报名。

2、线上面试,组织面试者进行线上简历投递,线上视频面试,主要考察面试者的沟通能力,语言组织技巧和应变性。也可感受其整体亲和力和心态等。

3、线上培训,面试通过后进行线上培训,组织相关负责人进行线上企业介绍、技能培训等,介绍岗位职责和岗位工作重点。

4、线上考核,培训后组织线上的考核,可以试卷,视频话术应答,店务管理思路问答等形式。

5、线上会议,考核合格后进行线上试岗,进行线上工作会议参与,熟悉团队和工作方法,双向考核期。

6、在试岗结束后,正式签订合同,约定到岗日期,沟通工作开展规划和阶段公司人力举措做好建档、对接和关注。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各位总裁和管理者既要学会接受现实,与之共处,又要预先建立预警机制。化危机为转机,此次疫情,正是我们做战略转型和商业模式升级的最佳时机。而这些正是爱莲教育集团20年来为美业提供的核心业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