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復工 財政人員整體減薪……

劉太剛: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劉太剛教授九條抗疫建言 | 慎言復工 財政人員整體減薪……

一、

疫情拐點未明之前,慎言救經濟、促復工。不要兩線作戰,要確保全力打贏抗疫戰。抗疫戰打不贏,救經濟是空談,促復工是添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要出“不保青山去囤柴”的不智之策。

二、

實行疫時經濟政策,為抗疫戰提供經濟和物質保障。疫時經濟政策的核心,是不以經濟增長(GDP)為追求目標,而以對抗疫戰的保障為唯一目標。為此,對所有產業、行業和工作崗位,一方面按照其對抗疫戰的保障功能(即抗疫戰的急需程度)進行排序,另一方面按照其潛在的染疫安全程度(即傳染風險程度)進行排序,在此基礎上進行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傾斜配置。

三、

壓實地方黨政領導今年農牧業生產的督導責任,把農牧業生產提到與抗疫醫療物資生產同等重要的地位。各地要摸清本地農牧業生產要素的家底,尤其是農牧業勞動力、農業機械及種子等關鍵要素的狀況,做實預案,確保本地無一塊農地撂荒,應種盡種、應收盡收,為抗疫戰提供充足的食材供應。同時提前佈局國際糧油及肉奶市場,確保國內的食材安全。

四、

吃財政飯的人員整體減薪,共克時艱。所有財政供養的人員,包括黨政軍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人員,也包括離退休人員,工資福利按60—90%發放——級別越高,發放的百分比越低;同時對疫情重災區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及其他人員發放特殊補貼。

五、

調整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療策略。從先前的救人為導向轉向以驗藥驗方為導向,從先前的醫護人員的人海戰術轉向患者的人海戰術。換言之,就是從先前的救病人優先轉向驗藥驗方優先,從先前的搶救患者優先轉向保護醫護人員優先。同時,全國所有醫院對所有新冠肺炎患者的用藥及治療方案及其效果實現信息共享。因為,打贏抗疫戰的關鍵,一方面在於能否儘快找到適當的藥物和治療方案,另一方面在於是否還有靠得住的醫護人員隊伍——要像愛護眼珠一樣愛護我們一線的醫護敢死隊,拼光了他(她)們,以後的抗疫戰還怎麼打?

六、

緊急出臺立法等規範性文件。一方面擴大一線醫生對新冠患者的同情用藥的決定權,另一方面明確免除醫院對新冠肺炎患者的醫療事故責任。

七、

降低人民的樂觀預期,讓國民以哀兵心態而非驕兵心態對待這場抗疫戰。寧肯讓國民過度謹慎,也不要讓其盲目樂觀。這樣背水一戰的國民心態,更有助於黨和國家對這場抗疫戰的總體動員。

八、

疫區的主要領導要親自到抗疫一線尤其是一線的醫護人員中做調研、找真招、定決策,不要指望軍令狀式的鐵腕手段能夠解決新冠病毒的防控問題,不要對病毒發號施令、一廂情願地設定某種疫情防控目標或期限,要特別警惕殺伐決斷的粗暴問責所可能導致的適反效應——下級為避責或邀功而弄虛作假:瞞報壞消息、只報甚至虛報好消息、不計後果地亂承諾。須知,對於高層的抗疫決策而言,真消息比好消息更有價值。而高層抗疫決策的質量,關乎這場抗疫戰的進程和成敗。

九、

做實抗擊新冠病毒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國家應主動放低身段,表態理解一些國家對我國實施的旅行和貿易限制,向國際社會坦陳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巨大挑戰和未來可能存在的失控風險,以便更大力度地尋求國際救援與國際合作。鼓勵和支持國內醫藥界與國際同行在防治新冠病毒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借力國際資源儘早打贏這場關乎國運和人民生命健康的抗疫戰。

2020.02.21

劉太剛教授九條抗疫建言 | 慎言復工 財政人員整體減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