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鮮生”,向左?向右?

不知道何時,生鮮超市成為每個小區的必備基礎設施,錢大媽、百果園等等,一些互聯網巨頭也加速佈局,蘇寧菜場、越來越多的水果店、便利店也開始在開始把肉菜水果加入到貨價欄,線下生鮮入口之爭一觸即發!


互聯網“鮮生”,向左?向右?


  • 線上“C端生鮮之爭”

線上的生鮮互聯網江湖也是已經進入到新一輪的巨頭廝殺時代,C端領域,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垂直電商利用前置倉模式實現當天的快速送達;


互聯網“鮮生”,向左?向右?


另一方面巨頭們的平臺模式也毫不停歇。餓了麼、美團、京東到家,利用其線下發展數百萬的外賣即時送配送員也快速加入戰團;

  • 線上“B端生鮮之爭”
  • B端領域,以美菜網為代表的餐飲生鮮配送電商也不斷的擴充自己的領域;繼去年社團拼購大戰褪去浪潮之後,美菜網今年再度發力,B端服務擴展到C端領域,更多C端家庭用戶需要的SKU、包規不斷上線,以B端的價格供應C端商戶,一波慘烈的價格戰正在上演。小編有做過線下對比,美菜網的價格比對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價格優惠力度都在30%以上。


    互聯網“鮮生”,向左?向右?


    目前美菜網所採用的模式也是類似於京東的重資產模式,從原產地採購,到入庫分揀配送全流程供應鏈全部自己一手組建,這樣對於商品的質量更有把控力;

    • 平臺?自建物流?前置倉?

    生鮮電商的同質化依舊嚴重,價格戰、用戶補貼層出不窮。而且對於消費者而言,用戶體驗方便快捷實惠依舊是其主要的吸引力。


    互聯網“鮮生”,向左?向右?


    生鮮的損耗一直都是很高的,未能及時售出的商品只能丟掉,所以對於無論對於線上還是線下的生鮮企業來講,如何做好高效率的運營都是其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生鮮企業之爭與其說是模式之爭倒不如講說是供應鏈之爭,哪一家企業的供應鏈能夠更快的週轉、更好的服務商戶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


    互聯網“鮮生”,向左?向右?


    而且,就目前的消費市場來看,更多的人還是傾向於去周邊的 菜市場去買菜,尤其是擔任家庭買菜主力的依舊是60、70後的阿姨們,如何讓這部分群體改變原有的購物習慣或者更加方便的去買到菜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這也吸引著更多的從業者加入。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只有更加方便居民消費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也正因這些企業的不斷探索,才能推動社會更加進步,生鮮之爭,道阻且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