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世外桃源?寧波人想要的“落位”都在這個古鎮裡

地處東海之濱,姚江之畔,歷經千餘年曆史洗禮,慈城古鎮就像一顆沉澱在歲月裡的瑰寶,有其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

風雨淅淅,慈城將江南小鎮的恬闊、悠遠演繹得完美,猶如現實版世外桃源。

在這裡,每一處山水,每一條街巷,都深深烙印上了慈孝文化的印記。董黯挑水雕塑、馮俞宅、解饞肉、烏饅頭、走七橋等眾多歷史遺留,無一不在訴說著慈城的慈孝文化。

現實版世外桃源?寧波人想要的“落位”都在這個古鎮裡

沈國峰/攝

“老對少以教,少對老以孝”,在慈城,文化的傳承並不是停留在書本當中的冰冷文字,它已經融入到慈城的每一縷聲息之中。

古城甚美,美的不僅僅是慈孝之德,還有其讓你身臨其境的歷史厚重之美。在這裡,每一塊磚瓦,無不都在訴說著中華文化的歷史軌跡,每一寸土地無不都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磅礴底蘊。

現實版世外桃源?寧波人想要的“落位”都在這個古鎮裡

沈國峰/攝

初入古鎮,首經校士館 。校士館不是文物古蹟,它通過原址建築物和館內學子蠟像向我們再現那段科舉歷史的場景,是一個文化時代的縮影。入大門,過儀門,上書“明經取士”。迎面而來的便是衡鑑堂,考官在此監考鄰側大堂、二堂考生。三個場所內均有人物蠟像,生動描繪了古代科舉考試的情形,可謂活著的科舉歷史再現。

現實版世外桃源?寧波人想要的“落位”都在這個古鎮裡
現實版世外桃源?寧波人想要的“落位”都在這個古鎮裡

潘旭光/攝

再入與之毗鄰的古縣衙。過儀門,經甬道,中立石碑,書“公生明,廉生威”,為明清官吏座右銘。入大堂,上書“明鏡高懸”,喻秉公辦案。大堂左右兩側對設辦事廂房,後設宅門。宅門後設會客川堂,川堂後建縣令辦公二堂。最後穿院門建縣衙後花園。古縣衙整體佈局保留了清代衙門風格,嚴謹方正,告誡為官之人也應堂堂正正為官。更是警醒當代社會的我們,需要秉持一顆明淨無塵的心,乾淨做人,乾淨做事。

現實版世外桃源?寧波人想要的“落位”都在這個古鎮裡
現實版世外桃源?寧波人想要的“落位”都在這個古鎮裡

潘旭光/攝

中途稍作休息,再訪孔廟。

首入大成殿,中央供奉孔子像,上懸“萬世師表”、“斯文在茲”兩塊匾額,設"教諭"和"訓導"二署,置專職,用以登記生員,並輔導學生。再入明倫堂,古時讀書、講學、弘道、研究的場所,"明倫"二字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明倫歷來是中華文化圈家族教育的重要內容。

現實版世外桃源?寧波人想要的“落位”都在這個古鎮裡

黃友平/攝

體會完儒家思想傳承,再去慈城清道觀,選擇忘記喧囂,體驗禪意生活。歲月更迭,慈城清道觀的命運與唐宋兩代道教歷史發展重疊,在當時迎來了昌盛繁榮時期。歷經滄海桑田,鼎盛衰敗、毀壞重建,慈城清道觀更像是一個歷史看客,將年歲的輪迴刻進每一記磚瓦。

現實版世外桃源?寧波人想要的“落位”都在這個古鎮裡
現實版世外桃源?寧波人想要的“落位”都在這個古鎮裡

潘旭光/攝

最後遊訪馮俞宅,家國天下,家是根源,家也是我們最後的棲息地,放在最後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要忘記根源所在,讓家族的文化有根可尋,有源可溯。

慈城古鎮,隱於森野。一山一湖,遺於世間。夜飛南雀,日起炊煙。舊垣老屋,野舟橫渡。慈城更像是一本舊書籍,輕輕拂開書頁上的塵土,仍舊字字珠璣,字裡行間沉澱的都是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