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和馬皇后境遇相似,但是感情和結局不一樣,差別在哪?

用戶3222852378262


1.先說呂后。

她是一位隱藏在漢宮帷幕後的實際統治者,不是帝王勝似帝王;他敢為人先,首開了中國歷史上女性掌控朝綱的先河!

呂后在劉邦沒鬧革命的時安分守己,是位賢妻良母;大漢建立後,呂后助劉邦滅韓信、殺彭越,消滅了分裂勢力,鞏固了統一的局面,為劉邦解決了後顧之憂。

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後,她兒子漢惠帝繼位,尊呂后為皇太后,這時,實際由呂后掌政,公元前188年,惠帝英年早逝,呂后立前少帝,臨朝稱制了八年,這位少帝因其生母早年為呂后所殺,私下有怨言,呂后逐殺死了前少帝;她又立常山王劉義為帝,史稱後少帝;呂后先後掌權達十六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最先的第一個。


呂后當政時,延續了劉邦的與民生息的黃老政治,劉邦臨終前,把相國人選告訴了呂后,說明劉邦對她這位政治家的老婆充滿了信任!

呂后實際掌握大權後,謹遵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相繼任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元勳,這些劉邦的舊臣們都推行無為而治,從民之慾,盡力避免勞民。在經濟上,減輕了人民的賦稅;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在呂后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呂后確有治國安邦之才!


2.再說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氏。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朱元璋自始至終關係都很好,大腳馬皇后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賢后之一,如果沒有她的關心與幫助,朱元璋的功業會受到很大影響。

早年,朱元璋還在郭子興軍隊裡的時候,由於屢建戰功,聲望日漸高漲,受到郭子興的猜忌;戰事突起,郭依靠他帶兵打仗,有了安寧就開始找朱元璋的麻煩。正是朱夫人馬氏的巧妙斡旋,才使朱元璋平安地度過了難關。


後來朱元璋南征北戰,馬伕人又忙著在後方撫慰將士家眷,帶領她們給前線將士做軍衣軍鞋,甚至拿出自己的財物獎賞有功將士,為穩定後方起到了很大作用;大明朝建立之後,她又在後宮倡導勤儉之風,教導王妃公主們要知道社稷的艱難。她還每天幫著整理朱元璋的文件,為朱元璋省了不少心思和精力。

朱元璋擁有馬氏感到無比的幸福,有時朱元璋把她和唐太宗的長孫皇后相題並論。而馬皇后卻覺得自己比長孫皇后還差得遠,同時,多次勸諫朱元璋注意保持好和開國功臣們的關係,要做到善始善終。


朱元璋疑心病很重,大肆屠殺功臣,太子的老師宋濂也因為孫子宋慎被牽連在胡惟庸案之內,即將被連坐處死。馬皇后向朱元璋求情,未果,馬皇后就不吃不喝,朱元璋連忙詢問原因,馬皇后只說是為宋先生祈福!朱元璋聽了也難過起來,就赦免了宋濂的死刑,馬氏懂進退。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馬皇后患了重病,尋找良醫治病,馬皇后卻拒絕找良醫為自己治病,她說假如自己吃了醫生開的藥仍然不能好轉,朱元璋一定會遷怒於醫生們。不久後便去世了,終年五十一歲。朱元璋慟哭不已,從此再也不立皇后。


3.兩廂對照:呂后有謀略與實力,有治國安邦之才,是歷史不可多得的女政治家,以有能力管理天下而青史留名!馬皇后思想還處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階段,以賢惠著稱,她死於朱元璋之前,沒有撐握過朝政,所以,她一生都是以德服人!在民間名聲高過呂后。


希望星晨58298869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呂后與馬皇后的出身有些差別。雖然兩人都是平民出身,但是呂后的父親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從這個敘述可以看出,呂后父親是個跟黑白兩道都沾邊的人。他把女長嫁給亭長劉邦,次女嫁給混黑道的屠夫樊噲,兩個兒子也很強勢。呂后背後站著一個強勢家庭。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大好惹。

馬皇后父母早喪,兄弟姐妹俱無,她的父親“素善郭子興,遂以後托子興”,雖然郭子興對馬皇后“育之如己女”,對馬皇后來說那總不是她的親人,她自從嫁給朱元璋就一顆心撲在朱元璋身上。

其次,從性格上來說,呂后的性格非常男性化,剛毅,有謀略,是個很硬性的人物。劉邦也是個很硬性的人物,兩個人硬碰硬,生活中難免有摩擦。面臨外部敵人的時候兩人互相妥協,互相利用,沒有了外部敵人,夫妻兩人就成為競爭對手。

馬皇后從小寄人籬下,不得不學會察言觀色,她的性格堅韌而溫和,既給朱元璋做好後勤,賢內助,又時時處處給朱元璋留面子。朱元璋雖有一群兄弟姐妹,死的死,嫁的嫁,他從十幾歲漂零在外,跟個孤兒差不多。他跟馬皇后是孤女遇孤兒,兩人互相疼惜,互相憐憫。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趣味歷史琪姐


呂后和馬皇后,年輕時都和雄才大略的開國君主共患難,受到丈夫的尊重。之所以他們在歷史中的表現和結局大不同,有兩個主要原因:1,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2,兩人的出身和人生經歷不同。下面我們重點從這兩個方面說說。

一:兩人不同的時代背景。

呂后時期,儒學的統治地位尚未確立。由於沒有儒學的束縛,女性地位相對較高,甚至有地位的女性也可以養男寵或面首。審食其和呂后的關係就是這樣,公開在劉邦死後給他戴綠帽,在當時的年代也不會掀起多大波瀾。這樣對女性相對寬鬆的時代背景,給呂后在政治上施展拳腳帶來了巨大的空間。戰國至漢初的大混亂,法家道家和儒家各露崢嶸,互相交鋒。呂后作為時代的開拓者,尤其是他扶植黃老學說,廢除民間〝挾書律〞(秦律規定民間私藏禁書族滅),鼓勵民間藏書寫書,使華夏民族的世俗生活品質由粗礪至日漸精緻。呂后是個過踱,她的殺人立威,她的冷酷剛毅,仍有深深的時代烙印(秦王朝法家受尊崇,以酷刑立威,其慣性延至漢初)。

及至馬皇后時代,由於宋明理學的確立,尤其是朱元璋對朱熹的推祟,使得女性地位急劇下降。朱熹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使女性完全成為男性依附品。〝男女大防〞,〝男主外女主內〞己成社會共識。朱元璋的女兒,也都被迫嫁給了平民,整個明王朝,公主和女婿們都默默無聞,在政治上鮮有出彩者。朱元璋甚至恢復了殉葬制度。

在社會對女性約束愈發嚴厲的時代,馬皇后不可能在政治上施展拳腳,她對政治的參予,也頂多只是對朱元璋的規勸上,對朱元璋的行為進行一點微調。她更多的行動,在於管理內宮,教育子女,嚴格按儒家的〝三從四德〞來要求自己,力求塑造一個完美的國母形象。

馬皇后的謹慎低調和節儉,贏得了朱元璋的尊重。馬皇后死後,朱元璋再也沒立後,馬皇后獨享尊榮直至朱元璋去世。

二:兩人不同的出身和人生經歷。

馬皇后出生豪富之家,她家的交往對象也多是地方士紳和小官僚。劉邦是個低級官僚,同時劉邦也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地痞混混。但從他交往的對象來看,他能讓肅何曹參這樣的人跟隨他,他也算〝雅痞〞,按今天的詞大概就是〝雅皮士〞,所以,他有一套方法,擅長同有能力的人搞好關係。為了達到目的,他對妻子兒女甚至父親都可以不顧。有一次劉邦戰場逃跑,為了減輕車子重量,他竟然把自己一雙兒女都扔下車;還有一次,項羽以殺劉太公(劉邦父親)來威脅劉邦,劉邦竟然厚顏無恥地說〝你殺吧,殺完了分給我一塊肉一碗湯。我和你曾結拜為兄弟,你殺我的父親就等於殺自己的父親。〞可見,這個人為達目的非常冷酷全無心肝。所以,在漫長的戰爭歲月,呂后也不能指望劉邦來保護他。據史書記載,在劉邦沒成名前到處混吃混喝,呂后還經常給劉邦送飯,這確實不算個合格的丈夫。後來劉邦發跡了,就完全把呂后這個結髮妻子放在一邊,獨寵戚夫人,甚至想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呂后用計請出〝商山四皓〞扶持自己兒子,才使兒子太子地位穩定下來。可見劉邦這個混混,從來都是以我為主。由於受到長期冷落,呂后的個性開始變得獨立堅毅。加上呂后出生於大戶人家,自小受過良好教育,長期和地方小官僚打交道,使呂后懂權謀。堅毅的品質加上精通權謀,讓呂后在政治上大展拳腳。她殺韓信,誅彭越,比劉邦這個混混看得更遠。劉邦死後,她甚至差點顛覆了劉家的江山。

至於馬娘娘,他出生於一個破落的小地主家庭,因家貧,自小給郭子興做養女,出身悽苦。後來隨著郭子興的趙義大軍,顛波流離。嫁給窮小子出身的朱元璋,相似的出身和顛波的生活,使一對年輕人建立了深厚的情義。這種情義一開始是以愛情為主,後來,則更多的表現為對彼此的尊重。

馬皇后曾兩次救了朱元璋的命。一次郭子興受讒言,把朱元璋關了禁閉,不給飯吃。郭子興的兩個兒子要把朱元璋活活餓死以絕後患。馬皇后從廚房裡偷了一塊熱餅放在胸口,燙得胸部皮肉潰爛,事情讓她的養母(郭子興妻)知道了,感動得哭起來,於是叫郭子興放了朱元璋。還有一次,朱元璋受重傷差點死了,大腳的馬皇后竟然把朱元璋背起來,隨著隊伍跑。敵軍圍城,馬皇后每次都拿出自己私藏的首飾金銀,分發給守城的將士。她和朱元璋,完全是一對共患難的夫婦。

晚年的馬皇后相夫教子,把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她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對其他嬪妃的孩子也一視同仁,贏得宮內外廣泛尊重。這時候的朱元璋還在不停和其他嬪妃生孩子,可見兩人的關係己從愛情變為親情。馬皇后死在朱元璋前面,沒呂后活得久。馬皇后死後,朱元璋痛哭失聲,他們夫婦是相互扶持相互敬重的一生。

結語:劉邦和呂后的出身比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出身要好,前者的夫妻關係有點象小市民,和諧中有算計,乃至劉邦死後,呂后就象脫疆的野馬;後者的夫妻關係則質撲得多,加之儒家宗法制度的約束,馬皇后完全把自己擺在了依附的地位,忠實地扮演著自己賢妻良母的角色。

(圖1:呂后的影視形象。圖2,馬皇后的影視形象。圖3:宮鬥劇劇照。)


梭羅的憂傷


呂后和馬皇后他們的確有很多的相同,但又有很多的不同。

她們的同:

呂后和馬皇后分別是中國兩個出身最為低微開國皇帝的配偶。呂后的夫君是劉邦,劉邦起初跟混混差不多,老大不小了了連老婆都沒有。馬秀英的夫君是朱元璋,朱元璋的出身就更慘,從小就父母雙亡,出家當和尚還是遊僧,其實就是乞丐。她們都為了自己夫君的事業付出了很多,呂后為幫劉邦贏的喘息之機,自願到項羽軍中為質。吃了不少苦。馬皇后在朱元璋最困頓的時候,不離不棄,盡力寬慰朱元璋。

她們的不同:

呂雉嫉妒成性,在劉邦死後不但把劉邦的愛姬做成了人彘,還幾乎殺光了劉邦的兒子。朱元璋後宮也有不少女人,但從未聽說過馬皇后害死過誰,而且對於朱元璋與其他女人生的孩子,她都視如己出。呂雉一心擴大自己的權勢,為此不惜違反劉邦非劉姓不得封王的誓言。馬皇后從未乾預過朱元璋的政事。呂后心狠手辣,乘劉邦不在殺死了韓信;朱元璋大殺功臣,馬皇后都是極力維護。

最終,馬皇后成了中國封建歷史上難的的賢后,深受後人愛戴,朱棣造反成功,也不敢貿然否定馬皇后,為此他連自己的生母都不敢認,甚至篡改歷史給馬皇后當兒子。呂雉則成了歷史有名的毒婦,後世為防止再次出現呂后這樣的人物不禁立下了“立子殺母”的殘暴制度。


遊弋史海


我的頭條號主要是寫帝王將相、英雄美人的故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呂后與馬皇后的差別,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呂后與馬皇后的出身有些差別。雖然兩人都是平民出身,但是呂后的父親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從這個敘述可以看出,呂后父親是個跟黑白兩道都沾邊的人。他把女長嫁給亭長劉邦,次女嫁給混黑道的屠夫樊噲,兩個兒子也很強勢。呂后背後站著一個強勢家庭。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大好惹。

馬皇后父母早喪,兄弟姐妹俱無,她的父親“素善郭子興,遂以後托子興”,雖然郭子興對馬皇后“育之如己女”,對馬皇后來說那總不是她的親人,她自從嫁給朱元璋就一顆心撲在朱元璋身上。

其次,從性格上來說,呂后的性格非常男性化,剛毅,有謀略,是個很硬性的人物。劉邦也是個很硬性的人物,兩個人硬碰硬,生活中難免有摩擦。面臨外部敵人的時候兩人互相妥協,互相利用,沒有了外部敵人,夫妻兩人就成為競爭對手。

馬皇后從小寄人籬下,不得不學會察言觀色,她的性格堅韌而溫和,既給朱元璋做好後勤,賢內助,又時時處處給朱元璋留面子。朱元璋雖有一群兄弟姐妹,死的死,嫁的嫁,他從十幾歲漂零在外,跟個孤兒差不多。他跟馬皇后是孤女遇孤兒,兩人互相疼惜,互相憐憫。

再次,開國皇帝打天下不容易,把皇位看得跟命根子一般。他們想立哪個女人為後,立哪個女人的兒子為太子,既有這個女人自身的原因,比如長得是不是漂亮,性格是不是溫柔,更有對江山能否坐穩的考慮。

對劉邦來說,在打天下階段,呂后家族是他的盟友,呂后的哥哥呂澤、呂釋之和妹夫樊噲都跟著劉邦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到了劉邦坐天下的時候,勢力強大的呂氏家族對劉邦的皇位是個威脅。劉邦想立戚姬的兒子為太子,既是他喜歡戚姬之子劉如意,也是戚姬母子無勢力,不會威脅劉氏家族的利益。

馬皇后對朱元璋來說無威脅,她除了朱元璋沒有親人,她對朱元璋是完全的依附關係。誰會背叛朱元璋,她也不會背叛。讓馬皇后的兒子當皇帝,朱元璋一萬個放心。讓別的女人生的兒子當皇帝,朱元璋不甘心,她們沒陪他共患難,憑什麼坐享他打下來的江山。

劉邦死後,呂后獨攬大權,重用呂氏家族的人,也是不得已。哪個皇帝也不會對呂氏家族放心,最安全的辦法只能是呂氏家族自己把持著大權,不給別人反對的機會。但是這樣又引發功臣集團的不滿,最終還是被功臣聯合剿滅了。

朱元璋堅持把皇位傳給馬皇后的後代,太子朱標死了,就傳位給皇孫朱允炆。朱元璋死後,朱允炆還是被燕王朱棣篡了位。朱棣宣稱自己是“孝慈高皇后嫡子”,他是不是馬皇子嫡子一直有爭議。就算他是馬皇后嫡子,叔侄自相殘殺也讓九泉之下的馬皇后寒心。




江山與美人99


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原配,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劉邦布衣起兵建立大漢王朝,朱元璋草根出身打下大明江山;呂雉在劉邦創業時默默奉獻,使他沒有後顧之憂,馬皇后在朱元璋征戰時任勞任怨,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兩個女人在男人成功之後都作出了很大貢獻,雖然她們的境遇相似,但由於兩人的處世方式不同,其結局大不相同。

呂雉自從嫁給劉邦後,發現這人很不靠譜。先是傳出他與曹氏的桃色新聞,偷腥也就罷了,兩人居然還有個紀念品劉肥;被項羽追著打,只顧自已逃命,兩次將兒女踹下馬車,還不如一個趕車的人有憐惘心;自已的老婆和父親被項羽扣作人質,要剮要烹,絲毫不在乎,還嘻皮笑臉地要分一杯羮;好不容易熬到做皇后了,這老小子可好,今天和這美人親,明天和那小妖精愛,完全不顧結髮夫妻之情;既然你是皇帝,咱就忍了,可你不該享受的事抓著,背惡名的事讓我頂著--韓信那麼大功勞,你讓我一個婦道人家連哄帶騙殺了他滿門,遺臭萬年呀!還有,你和戚姬那狐狸精瘋一瘋,咱也忍了,你不該瘋到發狂的地歩,要立她的兒子如意做太子。我呂雉二十幾嫁你個四十幾的半拉老頭,就已經虧大發了;你忘了我在老劉家受的苦?忘了你藏在芒碭山,是我天天擔驚受怕地跟你送飯?忘了我暗地裡替你做的那些事?

好,既然你不仁,別怪我不義。呂雉首先請張良出計幫兒子奪回太子之位,待請來商山四皓、劉盈當上太子、劉邦駕崩、呂后當政後,她開始肆無忌憚地報復劉邦。劉邦有八個兒子,呂雉首先殺了最令她憤恨的劉如意,將他的母親戚夫人做成人彘;然後活活餓死了劉友,逼死劉恢。自已的親生兒子劉盈,雖然不是她殺死的,但由於她太過殘忍,兄弟們一個個被殺,加上要他親自參觀人彘,精神上受到傷害,使他過早病逝,從某種意義上說,劉盈也是她害死的;劉健早逝,留下襁褓中的幼子,呂雉也不放過,派人秘密將其處死,使其絕嗣,封國被除。庶長子劉肥,本欲將他毒死,由於劉盈掩護,加上獻城陽郡給魯元公主得當,因此躲過劫殺。劉恆之母薄姫不受劉邦寵愛,母子二人低調謹慎,遠居代郡邊地倖免於難。七子劉長,其母早逝,由呂雉養大,雖倖免於難,然最後被劉恆逼死。

呂雉不僅殺劉邦的兒子,還大封呂姓宗室,或封王或封妃。呂雉的清算引起大臣和劉姓宗室的強烈不滿。呂雉死後,呂姓宗室慘遭滅族,下場可悲可嘆。

馬皇后父母早亡,被郭子興收為養女。郭子興把她許配給朱元璋後,她對丈夫尊敬有加,體貼入微,急朱元璋之所急,想朱元璋之所想,是個名副其實的賢內助。雖然朱元璋沒幹過踹小孩之類的缺德事,但花花腸子還是有,眠花宿柳的事沒少幹,馬皇后一般不往心裡去。朱元璋在郭家效力時,郭子興的兩個兒子誣陷他謀反,關他禁閉並不給飯吃,意欲將他餓死。馬皇后偷拿兩個剛出鍋的熱燒餅準備給朱元璋吃,剛巧來了郭子興寵妾張氏,馬皇后急忙將燒餅揣入懷中。張氏見她慌亂,故意左拉右扯同她說話。馬皇后灼得跪地求饒並解說朱元璋冤情,待掀衣去看時,乳房上已被燒爛了皮。張氏被她打動,請郭子興放了朱元璋。朱元璋稱帝前,馬皇后跟隨他輾轉南北,管理往來文書,並親自縫衣做鞋支援前線;陳友諒大兵壓境時,馬皇后拿出自家金帛犒賞將士,化解燃眉之急;馬皇后還經常規勸朱元璋:“戰爭歸戰爭,但不能擾民,不能濫殺”,朱元璋能迅速崛起,與馬皇后的仁德密不可分。朱元璋稱帝后,喜歡濫殺功臣,馬皇后勸他“愛民如子,減免刑罰”,使他有所剋制:一些死刑犯得以活命,重刑犯得以輕罰,輕罪得以解脫。例如宋廉被坐死罪,馬皇后為救他竟不吃酒肉,以此祈福宋先生得生,朱元璋被她的誠意感動,赦免了宋廉。

史書記載,馬皇后生有五男二女,另有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等二十多個養子。馬皇后一方面對他們呵護有加,一方面對他們要求嚴格,告誡他們儉僕行事,規矩做人。周定王朱橚上任前,馬皇后對他不放心,特派江貴妃隨往監督,並賜自己穿過的舊布衣一件、木杖一根,如定王不受管束則可憑衣杖責打。對於朱元璋和子女的膳食,她總是親自操辦過問,防止出現差錯。對於後宮,她管理得井井有條:妃嬪有孕,她著人細加照顧;宮女犯錯,她設法減免責罰,或從中轉圓。朱元璋要抄錄馬皇后的親族予以封賞,馬皇后堅決拒絕,她說:“分封爵祿偏愛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洪武十五年,年僅51歲的馬皇后生病了。照理說,馬皇后年紀不大,吃吃藥,調理調理就會好,並且朱元璋派了最好的御醫來診治。但是馬皇后拒絕吃藥,過後她對人透露,如果御醫治不好我的病,恐怕連累御醫受罰。馬皇后說得沒錯,朱元璋性情暴燥殘忍,殺御醫洩憤他做得出。

馬皇后去世後,朱元璋念及她的種種好,哀痛不已。下葬那天,雨越下越大,最後變成傾盆大雨,似乎沒有停下的跡象,朱元璋大怒,當即發下狠話:“如若葬禮不能按時舉行,連文武大臣一併陪葬”。宗泐大師趕緊化解朱元璋的怒氣:“阿彌陀佛,下雨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朱元璋見和尚師傅將他們夫婦抬舉得這麼高,怒氣頓消,想那馬皇后賢慧一生,斷不願看到自已因她而殺人,於是收回成命,妥善辦好了葬禮。

現在有學者研究,馬皇后一生並未生育。如果是這樣,則馬皇后更加令人欽佩。


春秋風雲


她倆的境遇不一樣:

馬皇后的家族對朱元璋構不成威脅;而以呂雉為主的呂公家族財力過望,很有勢力。

之所以有這樣的不同,是形勢使然:

1.朱元璋時,帝國內部版圖已定,主要敵人在漠北,國內沒有敵對勢力,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朱元璋打天下,幫朱標剷除功臣集團,做了三十年儲君的老大朱標繼位,兄弟坐天下,天下的地都是老朱家的。(這也是典型的農民企業家思維)

劉邦時,異性王都在,北部匈奴日隆。自從定國後,連年征戰,國內沒有好好整頓過,嫡長子劉盈8歲成為太子劉邦去世前(前195年),劉盈16歲(而劉盈年幼呂雉強勢,劉邦死後,呂雉必然輔政)。

2.朱元璋培養朱標二十多年。朱標已經具備成為帝國未來君王的能力;而劉盈當太子8年,年紀尚幼-能力不行必然要求助他人,呂雉善妒,權利肯定不想落入他人手裡,必定專權-牝雞司晨必然內亂。

3.朱元璋的馬皇后因為從小在別人家寄養,加之朱元璋從小處境不好,所以兩個人在一起時無非就是相夫教子,安心過日子。

劉邦與呂雉結合,很大部分原因是政治聯姻,呂家有錢,呂雉必定有足夠修養;劉邦只是亭長而且為人放蕩不羈,所以兩個人在一起多半也生活一般。

4.朱元璋是農村規矩:老子打天下,兒子坐江山,兒子沒了有孫子。而且朱標也足夠適合。沒有旁人干預,自己一家共赴小康。

劉邦不同,劉邦決定立幼並不能僅僅總結為喜歡劉如意,很大一部分是覺得呂氏勢力漸大,將來劉盈沒坐穩朝中內亂(呂氏殺朝臣,朝臣誅呂氏,劉盈左右為難,皇帝大權旁落。倒不如讓沒有根基的劉如意登基,分呂氏權力,而且劉如意與劉盈關係挺好,外朝戰爭不禍及子女。劉盈的弱脾氣當個王爺過一輩子也挺好。)

所以,並不是劉邦對他原配不好,而是他想到了呂氏勢力還有她母子的性格,與其讓他們當政,不落個好下場,不如直接把他們排除在權利中心外,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

劉邦:吾願生子愚且魯,無災無難達王侯。





吉耶221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從平民出身做到皇帝的人,而他們的皇后,呂后和馬皇后,她們兩人之間又是誰的影響力更大呢?呂后在歷史上,可能很多人都會說她陰險狠毒,手段毒辣,然而馬皇后卻是以溫和,善解人意而出名,從感情上來說,的確是馬皇后更加容易令人接受,但其實呂后也是被現實逼成了後來的那個樣子的。那麼這兩位皇后,究竟是誰的影響力要更大一些呢?兩人之間又有怎樣的差距?

image.png

  其實,歷史上的開國皇帝有很多,但是,其中最出名的卻是劉邦和朱元璋。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貧寒的出身,還包括他們的糟糠之妻。無論是劉邦的妻子呂后,還是朱元璋的妻子馬後,這兩人在中國歷史上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可是,這兩人雖同為糟糠之妻,不僅秉性不同,而且,結局也不同,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介紹介紹這兩位皇后吧!

  首先,要介紹的這第一位便是呂后。據史記記載,呂后的父親曾是一個有關係的大富豪,無論是商人還是官員,他都有所來往。不過,後來因為一些私人恩怨,呂父便帶著全家到沛縣避難去了。雖說,是去避難,但是,呂父的人際關係依舊還在,因此,到達沛縣之後,這裡的小吏們便紛紛前來拍馬屁。

image.png

  呂太公是如何看上劉邦的

  據說,官場送禮有一個規矩——送的禮越重酒席上的位子就越尊貴。於是,當別人還在思考應該送多少時,劉邦就已經靠著“賀錢萬”的謊話坐到了上席。面對劉邦如此無賴的行為,如果,呂父是一個土財主的話,那麼,他一定會先被暴揍一頓,然後,再被趕出去,就像《水滸傳》中的雷橫一樣。

  可是,呂父並不像白秀英一樣,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在他看來,在亂世當中,如果,只是一昧的墨守成規的話,那麼,這樣的人一定不會有太大的出息。相反,亂世就需要這種能說會道,有幾分潑皮無賴勁頭的人。因此,劉邦便憑藉著自己的這種無賴勁坐到了上席,並且,之後成為了呂父的女婿!

  呂父的這個決定很快就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就連後來成為劉邦股肱大臣的蕭何都認為劉邦不過是一個不學無術、遊手好閒的無賴罷了。但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劉邦最終卻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在亂世中得到了天下,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

  劉邦稱帝后,呂后也順理成章的坐上了皇后的位置。但是,呂后因為從小生活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當中,所以,性格上比較偏向於剛毅嚴酷,因此,關於劉邦與呂后的夫妻感情,人們就有所爭議了。不過,根據史記上所記載的一些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感情並不是很好。

image.png

  劉邦與呂雉、朱元璋與馬皇后的感情

  在一次追殺途中,劉邦為了使馬車減重,於是,便將呂后的兩個兒子推下了馬車。不過,後來幸虧夏侯嬰伸出援手,這兩人才不至於丟掉性命。因此,人們便推斷出劉邦與呂后的感情並不好,畢竟,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這樣對待,更別說是孩子的母親了!

  劉邦雖對呂后絕情,但是,他卻對戚夫人十分寵愛,甚至,想將太子的位置讓給戚夫人的兒子。受到如此鮮明對待的呂后自然心有不甘,因此,在劉邦過世後,她便開始進行血腥的報復。不僅將戚夫人做成人彘,而且還妄圖將劉家天下變成呂家天下,因而,在呂后死後,朝堂上才會出現如此多的腥風血雨。

  這裡,我們要介紹的另一個便是馬後了。據說,朱元璋原本只是一個大頭兵,但是,作為一個士兵,卻能夠在亂世中苟全性命,證明他還是一個十分有謀略的人。但是,當時的社會背景又讓郭子興猶豫不決,於是,便決定將自己的養女嫁給朱元璋。

  可是,當朱元璋成為開國皇帝后,郭子興便後悔了,後悔當初嫁給朱元璋的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導致現在的養女成了皇后,而自己的女兒只是一個妃子。

  據《明書·懿文皇太子紀》記載:朱元璋與陳友諒對戰時,曾被對方追擊受傷,馬氏揹著傷重的朱元璋逃跑,太子朱標為此繪有圖像,放在懷中。後來朱標與父親朱元璋政見不合,朱元璋追打他,朱標故意把圖像遺落在地,朱元璋見到,痛哭一場,也不打兒子了。

  相比起劉邦與呂后,朱元璋和馬後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夫妻,不僅同甘苦,而且,可以共患難。因此,即使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他與馬後的感情也依舊沒有改變。據說,朱元璋對馬後十分尊重,就連朱元璋在暴戾的情況下也能聽取馬後的建議。

image.png

  並且,馬氏當了皇后之後,一直保持節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就算是皇后,她仍親自帶領公主、嬪妃刺繡和紡織。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平時粗茶淡飯,縫補舊衣。嬪妃皆敬服,都將她比擬為東漢時的明德皇后。朱元璋脾氣不好,到了後期更是暴躁無比,誰都勸不動唯有馬皇后的話能讓朱元璋回心轉意。

  不過,沒過多久馬後就去世了,而朱元璋為了紀念馬後,不僅沒有再立皇后,而且,還十分堅定的立馬後的兒子為太子。即使朱標後來死了,他也依舊選擇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太子,甚至,為了讓朱允炆能夠安穩的坐上皇位,還下令不允許其他皇子進京。甚至,自從馬皇后死後,朱元璋殺人就沒人能夠阻擋的住了,此時的朱元璋是越殺越紅眼。

  不過,皇位最終卻被朱棣奪走了,儘管,朱棣聲稱自己是馬皇后的兒子,實質上,他母親另有其人,只不過因為地位低下,不能成為他為自己的尊貴地位正名的籌碼,於是被剝奪了作為一個母親的權利。可以說,他篡改皇家檔案的行為也從另一方面證實了他的心虛。

  同樣是糟糠之妻,可呂后和馬後兩人不僅性格不同,而且,連結局也不同,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鶴誅


呂后和馬皇后兩人都是中國古代有名的皇后,正如問題中所說,這兩人的境遇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她們的丈夫,都是起於微時的開國皇帝,也都得到了丈夫的疼愛和尊重,被立為皇后,可最後這兩人的命運卻是同途殊歸,馬皇后有千古賢后之稱,而呂后卻成了和武則天、慈禧太后一類後宮干政的“牝雞”,評價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要了解為什麼兩個境遇差不多的人,最後為什麼會有這樣極端的分別,我認為最主要還是劉邦和朱元璋這兩位皇帝對待糟糠之妻的態度不同。

一、兩人的出身不一樣,故自小所養成的性格也不一樣

呂后出身於豪族,她的父親呂公雖然沒有留下姓名,可是他卻和劉邦所在的沛縣縣令有私交,乍一到沛縣就受到當地豪強的光臨拜訪,名義上是逃難,實際上和富商訪問家鄉的情況差不多。在沛縣縣令的支持下,呂家很快就在沛縣紮了根,成為當地的豪族,連官府都為其一路開綠燈,是屬於黑白兩道通吃的人物。

而劉邦當時不過是一個亭長,屬於秦朝地方行政機關中最低的一層,所管轄的範圍不過五里左右,可以說劉邦和呂雉的婚姻原本就是窮小子嫁入豪門的戲碼,這段婚姻除了呂公之外,本來就不被任何人看好。當然早期的呂雉還算是賢妻良母,在劉邦經常不著家的情況下盡力維持家業,對於繼子劉肥等人也還不錯,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賢內助和繼母。

可是這家業維持得久了,既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又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如此下去,任何人都會有所不滿,覺得很不公平,況且劉邦為人涼薄,貧賤之時就把家務全部推給呂雉,自己在外花天酒地,把家業都敗了不少。到了封漢王了,地位高了,心態飄了,他就開始四處收刮美女,像後面和呂雉勢如水火的戚夫人,就是在這時候搜刮來的。

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與劉季。


反觀馬皇后,不同於呂雉和劉邦那女強男弱的婚姻,她和朱元璋的婚姻是反過來,是屬於男強女弱,朱元璋當時已經是郭子興手下最有前途的戰將,屢立戰功,而馬氏雖然是郭子興的義女,可要知道郭子興可是有一個親生女兒的,後面也嫁給了朱元璋,生下了蜀王朱椿、代王朱桂等人。

  1. 以朱椿生於洪武四年來看,其母郭惠妃,也就是馬皇后的義妹,她入朱元璋後宮很可能是在朱元璋稱帝的時候;
  2. 郭子興留下了親生女兒,而把義女嫁給朱元璋,這看似信任的婚姻其實也透著郭子興對朱元璋的不看重;
  3. 以史料來看,郭子興對於朱元璋是從初期的信任到後面的逐漸猜忌,他從來也沒把朱元璋看作自己人,對於馬朱婚姻,無非也是一樁政治聯姻而已。

馬皇后和朱元璋的婚姻雖然是一樁政治婚姻,可這兩人卻有著非比尋常的情感,朱元璋和馬氏一樣都是早年喪父喪母,又都是初戀,所謂少男少女情懷總是詩,初戀對我們來說都是最忘不掉、最割捨不清的一段感情,這兩個一樣孤苦無依的可憐人兒結合在一起,在心靈上是起到了互相慰藉的功效。

毫不誇張地說,朱元璋和馬氏這兩人,是達到了可以互相為對方改變、互相付出,甚至於為對方死的程度。這一點就和劉邦、呂雉就不一樣,劉邦生性風流,呂雉只不過是他萬花叢中的片葉而已,他對呂雉的情感也比不上朱元璋對馬氏那樣相濡以沫,而呂雉之所以屈身於劉邦,無非是因為父母之命,她本身對劉邦就談不上有多少感情,加上劉邦那二流子的品性,呂雉也會感到痛苦和不公平,感慨上天不公。

二、劉邦和朱元璋對於家庭管理方式的不同,導致了呂后和馬皇后兩人對待權力的態度也有所不同

秦朝自商鞅變法後,對於家庭結構是強行令家中成年男子分開居住,“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本意是為了把家庭財產分清,以便多收人口稅,可這樣一來,卻造成了很多家庭之間的陌生和減少來往,到後來甚至演變成“借父耰鋤,慮有德色;母取箕帚,立有誶語”的地步。

  1. 兒子向父親借鋤頭,卻害怕父親表現出施捨的神情,母親和兒子借掃帚簸箕,卻還得受到兒子的白眼;
  2. 漢朝的選官制度為“舉孝廉”,但其首要條件就是“父別居”,兒子要和父親分開過,這一點導致了家庭之間的情感越來越遠,無法凝結;
  3. 深受秦朝制度影響的漢初,自然也會選擇這樣的分居制度,而劉邦作為皇帝,他也將這種制度引進了自己的家庭管理。

劉邦在稱帝后大封同姓諸侯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母親和親屬去封地生存,這就直接導致了各部藩王自成一派,他們對呂后是沒有任何情感的,對他們來說,自己的生母才是親人,至於朝廷上那個掌握六宮權力的呂后,只不過是父親的老婆,和自己沒什麼關係。

呂后其實是時時處在諸多威脅之中,畢竟從戰國時期就流傳下來的並沒有“立嫡”的傳統,有的是“廢長立幼”、“立愛立賢”,像離呂后最近的秦始皇,不就是立了幼子胡亥為帝嗎?對呂后來說,劉邦所生的八個兒子,除去親生的劉盈外,其餘七個完全就是七個最可怕的炸彈,呂后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兒子的帝位,所以她只能硬起心腸,誅殺對皇帝最有威脅和不服管教的三趙王:劉如意、劉恢和劉長。

可呂后畢竟是個女子,即使經過了戰火的洗禮,心腸已經硬得如鐵一般,可在她內心深處還是有那麼的一絲溫情,比如由她親手撫養長大的齊王劉肥和不爭不搶的代王劉恆,呂后最後還是放了他們一馬。呂后並不是天生就狠毒,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劉盈而已。



至於朱元璋,他深知這種自秦朝以來的分居制度的弊端,所以他的家庭管理制度是同居,既所有兒子在不到歲數就藩時,全部都要居住在南京,共認其妻馬皇后為母,弱化他們和親生母親的感情,以避免有野心家對其子進行攛掇,於國不利。

  1. 據記載,朱元璋一生收了二十多個義子,像雲南王沐英、李文忠、平安等人都是在馬皇后的裙角下長大成人的;
  2. 朱元璋特意弱化親生兒子對其生母的感情,而將他們全部交給馬皇后撫養,尊馬皇后為母;
  3. 除了馬皇后外,朱元璋從來沒有其他女人動過真情,女人對他來說只是繁衍後代的工具,她們的影響力和地位,比不上馬皇后分毫。

不同於劉邦的豪門大家式分居管理,朱元璋所採用的是以家族血緣來控制諸子,以小門小戶式家庭管理來融合諸子和馬皇后之間的感情,提升馬皇后的影響力、穩固馬皇后的地位。可以說,如果朱元璋真的敢對馬皇后動手,他那二十六個親子和二十多個義子就敢和朱元璋拼命,所以馬皇后在世時,絲毫不必考慮自己地位不保,她有著堅強的後盾,沒有任何威脅,這一點也是呂后拍馬都比不上的了。



劉邦和朱元璋對待後宮的管理不一,也直接影響了後宮的弄權

劉邦自公元前202年稱帝,到公元前195年病逝,這將近十二年的時間裡,劉邦一直在致力於剷除異姓王的步伐中,絲毫沒有停歇過,而此時的太子劉盈不過才十五歲,要讓他負責監國的重任是很難應付得來的。

劉邦既要處理外部的諸侯王,又要管理內部經過秦末民生蕭條和楚漢四年戰爭的混亂,百業待興,劉邦是顧得了頭顧不了尾,所以他只能把權力下放。太子年輕不能用,百官也不能過於信任,劉邦也只能信任呂后,將部分權柄移交給呂后,使得呂后得以參與政事,並圈養了一大批心腹,為日後呂氏專政埋下伏筆,著名的淮陰侯韓信和梁王彭越都是死在呂后手下的。

惠帝崩,太子立為太子,年幼,太后臨朝稱制,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呂臺、產、祿、臺子通四人為王,封諸呂六人為列侯。

而且劉邦一直忙於外部戰爭和內部民生兩件大事,對後宮的管理十分鬆懈,沒有立下鐵規限制後宮的制度,這就為呂后干政提供了生長的土壤,呂后大封呂氏諸王,那可是得到了百官同意的,就是因為劉邦並沒有明文規定後宮的制度。所以百官只能從先例來解釋後宮干政,而他們所找到的,應該就是離漢朝不過七十年的秦國宣太后臨朝聽制度。

  1. 兩人一樣都以親戚執政,羋八子有四貴,呂后有諸呂;
  2. 兩人都和外國勢力膩歪過,羋八子有義渠王,呂后有匈奴冒頓;
  3. 甚至兩人都還有面首,羋八子有魏醜夫,呂后有審食其;

可以說呂后完全就是按照秦宣太后羋八子的執政路線來了一場複製粘貼,這一切或許都是因為劉邦沒對後宮權力做出限制的緣故。

而到了朱元璋時期,在他前面已經有了呂后、武則天等後宮干政的教訓,他深知後宮干政的禍患,所以朱元璋在登基當年,就下令謀士朱升編寫女誡,設立女官和建立制度,以此來教導後宮女子,讓她們不得干預政事,違者斬。

明太祖鑑前朝女禍,立綱陳紀,首嚴內教。洪武元年,命儒臣修女誡……升等乃編錄上之。五年六月,命禮臣議宮官女職之制……又命工部制紅牌,鐫戒諭后妃之詞,懸於宮中。……是以終明之代,宮壺肅清,論者謂其家法之善,超軼漢、唐。

正是朱元璋總結前朝教訓,對後宮做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並明文禁止後宮干政,使得明朝後宮有法可依,群臣有據可制,所以大明王朝的後宮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清淨、也是最和諧的,這一點就連後來的滿清都比不過。

總結:呂后和馬皇后兩人雖然都和丈夫同過患難,共過生死,但因為丈夫對其的不同待遇,使得兩人到後面有著不同的道路,其評價也是天差地別

可以說呂后的悲劇是劉邦一手造成的,她原本也想做個相夫教子的小女人,可現實卻把她逼成了一個劊子手,到如今一提呂后之名,世人皆說其“淫亂後宮、任用外戚、禍亂朝綱、殘殺政敵”等惡績,對她在劉邦定鼎漢室所做出的貢獻卻是選擇性的無視。

事出必有因,“中國歷史上三大女皇”之一這個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明顯就是一個諷刺和侮辱,呂后之悲,雖然有其性格原因,但也不可把劉邦的責任摘得一乾二淨,誰敢保證戚夫人上位後就不會把呂后做成人彘呢?呂后是不得不狠,她不狠就站不穩,不但位置不保,甚至可能連小命都保不住。

反觀馬皇后,因為有朱元璋對其的呵護備至,她的地位是穩如泰山,絲毫不用擔心奪嫡之爭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在其死後朱元璋甚至不再立後,馬皇后可以說是幸運的,她遇到的是從小吃過苦、懂得人間真情的朱元璋,而不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風流浪子劉邦。

可是需要清楚的是:馬皇后雖然是賢妻良母的代表性人物,是真正達到“母儀天下”四個字的女人,可是不可否認的是,她一直都是作為朱元璋的一個附庸,是個一切以丈夫、兒子意志行事的家庭小女人,她生活的一切就是為了丈夫,這也是她唯一的存在價值,這是古代女性的普遍悲劇。

馬皇后那謹慎小心、妻為夫綱的態度,對於當代女性開放總是顯得有點節節不入,所以現代人大多推崇於呂后這樣有主見、性格剛毅、不以男人意志而生存的獨立女性,反而馬皇后倒是沒什麼市場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呂雉既是一位厲害的女政治家、掌權二十餘年之久的女強人,又是以狠毒聞名歷史的一代毒後。馬皇后既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又是以寬厚仁慈、聰明賢良聞名於世的一代賢后。雖都是結髮夫妻共患難,又同歷經磨難成為開國之後,威震天下。卻功勳名聲皆大不同,一位流芳百世、一位留下千古惡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