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城市的你把農村媽媽接到自己身邊生活和經常回農村看望媽媽,哪一個能盡孝?

師說新育


這位年輕的朋友,看來你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兒子了!這篇文章,我是把你當做兒子來寫的。如果是女兒,那就另當別論了!

孝順的兒子,不如孝順媳婦。孝順女兒,不如孝順女婿!這是江蘇連雲港和淮安一帶,多年的一句俗語,至今還是非常管用的哩!


你想把農村媽媽,接到城裡自己身邊來住,這真是你的一片孝心吶。但是,你的媳婦同意嗎?話再說回來,天長日久了,住在一起能相處的好嗎,鍋和勺子有時還會打架呢?

實際上,因為我們都是過來人,我們非常瞭解老年人的心情!

金家銀家不如自己的窮家,在農村裡生活了一輩子,她住在那兒住慣了,對於她來講,她是舒心樂意的!

當然在你的心裡,你認為她一個人住在農村,會是孤苦伶仃的。其實,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當你一個人外出打拼的時候,她老人家不也是很適宜的嗎?


我接觸過很多農村老人,他們現在也住在城市的小區裡。我這個人吶,從連雲港縣區,到連雲港市區,再到蘇州的市區,看到過很多老年人,他們都在為自己兒女帶孩子。

別看他們臉上都很高興,他們是熱愛第三代的,但是他們的心裡,也有一肚子苦處,沒有地方講。在他們的心裡,無時無刻在掛念農村那個家!

家裡的雞、家裡的鴨、家裡的狗,家裡還有那點菜園子,有些人家還有家裡老伴在家裡。

他們的話跟誰講呢?只有幾個在兒女身邊的老頭、老太們,互相在嘟囔,什麼時候能夠放我們回家呢?

文章寫到這兒,我就來表述我的意見。你先徵求你媽媽的意見,當然她從嘴上不會反對你的講話。你把她帶到城裡住一陣子,她如果真正住的很好,也可以在你那住一段時期。

話再說回來了,很多的問題是,你的媳婦,對,就是你的媳婦,能和你媽媽長時間住在一起嗎?

我這個人實話實說, 你想盡兒女孝心一點都不錯。父母也想和兒女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時間長了,雙方的親熱度下降了,生活在一個屋子裡,大大小小矛盾就會來了。過去有句俗話,親戚遠來香,現在用到父母和兒女之間,也是非常恰當!

如果到了那陣子,你的孝心到哪去了,是聽媽媽的,還是聽媳婦的,如果你愛媳婦,是不是一個軟耳根子?媽媽就會在背後嘀咕了,按照連雲港一代人的那一句老話,娶一房媳婦,賣一個兒子了!

我的想法,這僅僅是我的想法,可以接媽媽到自己身邊過一陣子,時間不要太長。

讓你媽媽住在農村裡,現在農村條件也很好,你也可以經常回農村去看望媽媽,我想這是你最大的盡孝啦!

如果你問道我,為什麼是這樣,一來是我見識太多,二來我本身就是一個過來人!

感謝您對九文天下"三農″問答的關注與支持,歡迎您評論留言!謝謝!


九文天下


農村很多年輕人通過讀書創業,在城市也有很好的發展,也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家庭,這時候就願意把父母接到身邊來過,這樣在外表看是一件很風光的事情,但是有很多老人並不想去城裡。

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成家立業後都有配偶,如果將媽媽接到身邊,一定要她們同意才行,還有就是自古婆媳關係就很微妙,短時間內可能顧忌情面都會容忍著,一旦長期這樣的生活在一起,就可能會出現問題了,那個時候你就會夾在中間,很難做。鬧僵以後再送媽媽送回去住,就更不合適了。

人到中年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上有老下有小,也知道你是一片孝心,但是一定要先徵求對方的意見,再去和媽媽談。 故土難離,農村大多數老人都是這樣的。那裡是她們生活一輩子的地方,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很熟悉。還有就是自由,年輕人覺得城市方便,但是對於老人來說,陌生的環境,會給她們帶來壓力,兒女都上班後,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家,連個說話的地方都沒有。在農村至少有生活在一起多年的街坊鄰里,閒暇的時候聊聊天,也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我個人覺得一定要聽老人家的意見,不要太強求她,或者讓她過來待一段時間,慢慢適應一下環境,問問她在城裡的感受再決定是否常住。如果城裡到老家的距離不太遠,還是經常回去看看更合適。





小四輪


  1. 謝謝悟空邀請,我是 ,我來回答你吧:住在城市裡的悟空文疑惑:把媽媽接到自己身邊生活好?還是經常回農村看望媽媽好?哪一個更能盡孝?我覺得這樣的選擇,應該留給媽媽。百順不如一孝。不要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於別人的身上,孝心要用對地方。孝順的前提就是尊重。你首先要尊重父母的選擇。

  2. 父母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農村老家裡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哪怕是院子裡用壞了的農具、動彈不動了土狗、不下蛋了的雞🐔,日積月累,年復一年,榮入了他們的生命中,在他們眼裡,也是有情義相連,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放不下的牽掛。所以很多老人在外面兒女家住不下。總是惦記著農村老宅子裡的針線笸籮,東家長西家短什麼的,言談之間,就會流露出對農村老家的思念。每個人生活閱歷和生活習慣不一樣,所以想盡孝心,要先懂得學會尊重老人。百善孝為先,一順百孝!尊重老人就是最大的孝順。

  3. 城市裡車水馬龍、人潮如織、熱鬧喧鬧,可老人身臨其境,除了水泥包裹的子女家裡,外面的一個人都不認識。會不會孤單、寂寞呢?認識很多現在農村裡的老人,也問過這個話題:“咋不去城市裡孩子家住?”他們大多回答:去了,感覺不方便,處處拘謹。孩子上了班,一個人在家沒意思。出去,分不清東西南北,沒有個說話嘮嗑的人。孩子下了班,感覺也不自在。尤其是喜歡吸菸喝酒的老人,感到處處彆彆扭扭。他們很多人都表示,自己能動彈的動的情況下,自己喜歡住在農村老家。等老了,動彈不動了,由孩子去處置吧😂。

  4. 所以,是把老人接到城裡一起住還是讓老人先在農村裡住著,取決於老人的意願為好。老人開心就好,現在交通方便,通訊發達,和老人時常保持聯絡,通個電話和視頻。只要老人開心,就是你最大的孝心。記得常回家看看奧 ,我是 ,歡迎大家關注和在下方留言討論您的看法和觀點,謝謝。

酒品村官


大多數農村的老人,都不習慣住城市,原因很多,出門不方便,過馬路車子特別多,很多交通規則不懂,害怕!街道似乎哪都一樣,老人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再者,老人在城市住,整天呆在家裡,會悶,下小區想找個人聊天還不一定有聊到一起的。在自己的老家多好,我家現在就是隻有老爸老媽守在家了,哪都不去,家裡有菜地茶葉地要打理,身體還稍微硬朗的老媽,天氣好,就去摘摘茶葉或種菜助地,下雨天沒事做,幾個要好的老人們相約在哪家喝茶聊天,拉家常,老爸身體不是很好,就在家看看電視,看看手機,老人79歲了,一輩子喜歡讀書看報,如今不訂報紙了,愛戴著老花鏡用手機上網看頭條呢!有時又和別的老人在門口圍桌打字牌,二老各有各的的事情做,各自都有聊天玩耍的老夥伴,守著一輩子熟悉的老屋,看護著屬於自己的山林田地,能勞作則做,做不了就歇一會兒,自在悠閒。住在自己的地方,難道不比城市強嗎?人老了,在乎的是輕鬆和開心,最怕悶著難受。所以本人覺得,並非接父母到城市居住,就是盡孝道,這要取決於老人們的心情,他們在哪住得開心,就讓他們在哪住吧。


金妹6970


為什麼農村的爸媽接到城裡去都不習慣,農村人跟城裡人打不起較道,城裡人看不起老百性,老百來到城裡,兒媳去上班,老人在家也很孤獨,而且有很多老人都沒文化,講普通話都不會講,沒有文化什麼活動都不懂,天坐到家裡還不如回到村


木子165502692李宜珍


得看媽媽願不願意來城裡,習不習慣城裡的生活,如果習慣就接到城裡來,不習慣就經常回去看看,這兩種都算是孝心。


雙兒又又


把媽媽接到自己身邊,照顧方便,也能很好盡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