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接觸”物流——是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亦或僅是“曇花一現”?

“無接觸”物流——是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亦或僅是“曇花一現”?

武漢加油!

什麼是“無接觸”物流配送?

此前,業內評價一家城市物流配送公司好壞的“硬核”標準是:能否有效打通最後一公里。對於城配公司,“最後一公里”的成本超過了50%以上,這也是業內普遍公認的標準。國內為數眾多的物流城配公司,其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均主要集中在“最後一公里”環節。

然而,“新冠疫情”的爆發,卻打破了這一業內共識。疫情期間,衡量和考驗一家城市物流配送公司的能力標準已經“進化”到了能否打通“最後100米”,甚至是“最後10米”。

2020年1月23日以後,以武漢“封城”為起點,為了對抗新冠病毒“人傳人”感染,全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型城市社區紛紛實現“封閉式”管理,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期望通過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來達到疫情防控的目的。

這種封閉式管理的規模,所涉及到人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史無前例的。對於城市物流產業的影響也是全國性、全局性的。過去原有的物流模式悉數被打破,舊有的操作經驗全部失效,物流的“最後一公里”卡在了社區“最後100米”,特別是對於疫情一線的醫療人員、封閉小區的城市居民而言,幾乎所有的矛盾、所有的涉及安全的考量都集中在這一個關鍵環節。

也就是在這樣一種全新的形勢下,“無接觸”物流迅速進入人們視野。在疫情期間,物流快遞人員、配送和顧客的接觸,大多都採用隔門交接、物業託管、固定點交接、自提櫃寄件等方式,以減少接觸,杜絕風險。大多數快遞及外賣公司的快遞包裹和外賣單都直接放在小區門口或臨時搭建的場所。在新冠病人收治的定點醫院如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高度智能化的無人配送車也開始亮相,這也是最近許多媒體提到的“無接觸物流”。i

“無接觸”物流——是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亦或僅是“曇花一現”?

小區門口的無接觸配送服務點

“無接觸”物流——是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亦或僅是“曇花一現”?

用於隔離病人的無人配送餐車

“無接觸”物流是因“疫”而興的“非常態”戰時物流模式


1“無接觸”物流的發展歷史

從無接觸物流的發展歷史看,它並非是一個新生事物。其模式最早是源於2003年“非典”催生的商業和經濟概念。典型代表是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興起,互聯網技術應用加上“非典”,使得無接觸的互聯網購物新經濟蓬勃興起。在物流實踐中,無接觸物流的運作模式也早已有之,包括前些年流行的智能快遞櫃、以及配送AGV機器人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類似於智能快遞櫃這種“人不見人”的物流模式儘管在一些經濟中心城市社區和高校獲得一定發展,但總體上在業內並沒有成為主流模式,其應用場景受到很多客觀條件限制。

“無接觸”物流——是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亦或僅是“曇花一現”?

城市居民小區智能快遞櫃

2 因“疫”而興的“非接觸”物流

然而,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一切。

原來的“配角”站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央,並不得不承擔起了為社區居民、前線醫護人員提供物流保障服務的重要責任,進而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2020年1月26日,美團外賣率先宣佈在武漢試點“無接觸配送”,改變此前“手傳手”的送餐模式,以避免面對面接觸。

具體模式是:當美團的用戶下單時,可通過“訂單備註”、電話、APP內消息系統等方式,與騎手協商商品放置的指定位置,如公司前臺、家門口等,送達後騎手將通過電話和APP等渠道通知用戶自行取餐。

“無接觸”物流——是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亦或僅是“曇花一現”?

美團在武漢試行“無接觸”配送

到了2月12日,美團外賣發佈的《無接觸配送報告》顯示:採用“無接觸配送”的訂單佔整體單量的80%以上;美團米麵糧油、生鮮果蔬等超市類訂單銷售額同比增長400%。報告還顯示:“掛門外把手”“放門口”“放前臺”成為了最受消費者青睞的3個指定無接觸取餐位置。

與此同時,國內其它物流巨頭和企業也紛紛迅速跟進。如京東物流、蘇寧物流陸續推出的蘇無人車“無接觸”配送服務。京東快遞在第一時間在北京、天津、山東、內蒙等多個城市搭建起了“社區無接觸配送存放點”。

“無接觸”物流——是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亦或僅是“曇花一現”?

京東在小區門口臨時設置的無接觸快遞存放點

一時間,“無接觸”物流在神州大地上蔚為風潮,眾多媒體報道不斷推波助瀾,加上“無接觸”物流這種方式契合了當前疫情防控的要求,在各級政府層面上迅速給予認可,並出臺製定一系列政策進行支持和強化。

如2月17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14號通告,要求採取“無接觸投遞”方式投遞市民網購物品。提出將在武漢市所有住宅小區和村封閉管理卡口處設立郵件、快遞接收點,快遞小哥將郵件、快遞投遞到接收點,取件人根據快遞小哥通知,到卡口接收點自行取件。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無接觸”大有成為未來物流行業發展風口之態勢。

3 當下抗疫“戰時”非常規的重要保障手段和措施

從當前情況看,採取“非接觸”物流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手段和措施,但也屬於不得已而為之的“非常態”行政措施,它更多的考量是在疫情防控上,而不是非接觸物流本身發展的商業邏輯。

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住,更多確診病人出院,社會經濟逐步迴歸常態,人們的生活工作也逐漸回到正常,原來因疫情而受到極大抑制的城市物流預期也將逐漸復甦。

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新冠疫情這一重大社會公共衛生事件對全社會人群心理的嚴重衝擊,對於國民經濟的嚴重破壞性,預期疫情後,未來無論從政府層面,還是民間,對於城市現行公共衛生應急物流與配送體系的不足和短板,預期將有更多的反思和檢討。

舉國上下對於城市應急物流體系的構建完善將更加重視,“非接觸”物流有可能作為國家應急物流體系的重要構成內容,在政策、技術和資金上獲得更大的投入,其發展前景看好。如智能快遞櫃、地面無人配送、無人機配送等未來幾年內有望迎來需求爆發。

新的城市物流“物種”正在產生

危機之中,無接觸物流配送未來發展方向已隱現。

“無接觸”最大的價值在於“去配送人員化”場景的規模化應用。對於商業模式和運作管理創新來說,包括城市居民和快遞員之間“非接觸”收派習慣的養成,城市配送運力模式改變,以及最終實現全過程的“無人物流”

1 趨勢1:消費者“非接觸”收派習慣的養成

以人們比較容易理解的智能快遞櫃“無接觸”配送為例,無接觸配送背後的快遞入櫃、投遞到站,採取消費者這種自取自提的收件方式,對末端配送快遞網點的經營有著顯著好處:

一是極大提升最後一公里的配送效率;

二是降低末端派送的成本,如人工費用等;

三是能夠有效減少因為無法“送貨上門”帶來的相關投訴和罰款。

也只有這樣,末端配送網點才有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經營門店,如拓展更多的本地生活服務,提供更多的便民舉措,進而提升城市末梢物流服務體驗等。

2趨勢2:城市末端運力形態的改變

從過去的城市物流配送模式看,一般在末端派送上最常見的就是“人+車”式的運力組合,即一個快遞員/外賣員搭配一輛電動車,通過劃分一定的城市網絡和社區區域,其現實就是走街串巷,如是往返。

而在這次疫情期間,更多的城市新運力形態開始找到用武之地:如京東物流的無人配送車已經在武漢街頭穿行;菜鳥的無人車開始在醫院掃樓;順豐的無人機正式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運送急用物資等。

如果說“人+車”的傳統運力組合是拼體力、拼經驗,那麼以無人車、無人機為代表的新運力形態拼的就是智力和算法。

“無接觸”物流——是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亦或僅是“曇花一現”?

京東的無人配送車

3 趨勢3:無人化物流—全產業鏈條物流革命

“無接觸”物流的第三個重要趨勢是無人化物流。無人化是深度的智能物流,其背後的核心是高度的自動化和大數據驅動引擎。

所謂無人化物流“,就是城市快遞從工廠生產線到消費者全程無人運送:包裹們從無人倉庫出發,通過無人駕駛的重卡被迅速運輸到分撥中心,然後運上最後一公里無人配送小車,登上電梯,送到客戶手中。

物流的無人化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業內一些領導者企業正在著力打造“末端配送機器人-支線無人車調撥-幹線無人重卡”的三級智慧物流運輸體系,連同正在佈局的無人倉、無人機,完成全流程無人化佈局,實現無人物流技術應用的閉環。

“無接觸”物流的核心制約因素——成本與盈利之間的權衡


儘管“非接觸”物流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但是想要“一蹴而就”地完成整個城市物流配送生態的升級換代,其實也很難。

這仍然將是一個相對長期的各種力量博弈發展過程。

究其而言,“無接觸”物流之所以受到萬眾矚目,本質還是因為“疫情”的影響,是“疫情”威脅下的人們自保的產物,而不是來自於消費市場的剛需。

處於疫情下的人們,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快遞員,關注的核心需求是安全,而成本因素已經排到了相對次要的地步,在少數情況下,成本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當疫情結束,“非接觸”物流終究要回到成本和收益權衡的商業邏輯角度來思考問題。

僅從需求而言,新冠疫情的爆發所帶來的陰影,會使更多的人群開始嘗試並習慣“非接觸”方式,而作為伴隨互聯網長大的90後、00後一代年輕用戶,其消費的“宅經濟”模式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驅動力。無接觸物流服務的推出,無論當下疫情還是未來發展,都將會受到市場的歡迎。

然而,在回答非接觸物流是否會成為未來物流的發展趨勢這一問題時,也必須先思考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1、非接觸物流服務需求是否來自於最具價值客戶?

2、是不是真實的顧客需求,顧客願意為這種需求來付費?

3、 對於城市非接觸物流供應商來說,這些需求的滿足能否最終實現盈利?

只有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無接觸物流才算得上一個可以堅持的長期價值。而這裡面最大的不確定性,是滿足用戶後賺不賺錢的問題。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無接觸物流本質是商品交付服務,如果在提供這種服務時,本身的成本和時間等沒有顯著增加,於B端、C端都沒有形成負擔。那麼可以得到結論,這種服務具備長期的商業價值,即使疫情結束之後,這項服務會繼續推進,並且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主要行業趨勢。

總而言之,

非接觸物流仍處於發展中的初期階段,預期將有更多的模式和玩法。未來會怎麼樣,總的趨勢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加油!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