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就是我的戰“疫”陣地——記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擊戰中的那抹“熒光綠”

路面就是我的戰“疫”陣地——記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擊戰中的那抹“熒光綠”

路面就是我的戰“疫”陣地——記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擊戰中的那抹“熒光綠”

疫情不退,警察不退

守好一道門,護好一座城

絕不讓風險隱患流入!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科左中旗公安局交管部門調配充足警力,全力配合衛健、交通運輸部門,在全旗13個重點交通部位檢查點,實行四班三運轉24小時勤務模式,堅決守住左中的“大門”。

防控帳篷是他的“家”

路面就是我的战“疫”阵地——记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击战中的那抹“荧光绿”

王志遠

“同志,請停車!接受檢查!”王志遠和同事攔下了這輛車,然後使用體溫槍對同乘人員進行體溫檢測。42歲的交警機動中隊長王志遠和他的同事就堅守在這裡。

2月8日,在七巴線疫情監測站,由於監測數據、監控情況要及時上報,王志遠和他的同事一邊參加測量登記,一邊在帳篷裡填報數據,這裡既是他們的辦公場所又是他們的“家”。

路面就是我的战“疫”阵地——记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击战中的那抹“荧光绿”

“我這衣服自己都聞不得了,你家離執勤點近,我想到你家洗個澡,洗個頭發去!”這是王志遠在疫情一線連續奮戰的20個日夜,防控帳篷成了他臨時的家,只好擠時間去住在執勤點附近的同事家裡收拾一下變得“邋遢”的形象。

帶著“降壓藥+防過敏藥”上戰場

路面就是我的战“疫”阵地——记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击战中的那抹“荧光绿”

張國玉

1月27日至今,張國玉一直堅持在疫情防控一線,每天工作從未低於10小時,由於他原本患有高血壓和過敏病症,加之在疫情一線長時間陽光照射,皮膚又紅又癢癢,隨身攜帶的“降壓藥+防過敏藥”也成了其警用裝備之一。

在S207線保康檢查點,保康交警中隊副大隊長張國玉特別顯眼,花白的頭髮,深深的皺紋,微屈的身子,但是他精神抖擻,輕輕示意車輛停下,有力的敬禮。“您好!駕駛員同志,請您配合檢查”這句話老張每一天重複好幾百遍。

路面就是我的战“疫”阵地——记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击战中的那抹“荧光绿”

其實張國玉身體不太好,同事都喊他回去休息或者到二線工作,但是他不聽。他說:“我是老警察,也是個黨員,你看那些年輕民警一天24小時三班倒已經很辛苦了,關鍵時候我們這些老的再縮起來,那這場仗還沒打完,人都已經拖垮了。”在輪換休息的時候,他就悄悄的躲到帳篷裡,吃上一顆藥。

我是“傷兵”但絕不是“逃兵”

路面就是我的战“疫”阵地——记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击战中的那抹“荧光绿”

吳滿喜

2月4日,珠日河交警中隊輔警吳滿喜扒拉幾口飯,吃下鞏固心臟支架的藥物,就來到了國道304線珠日河牧場疫情監測點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2019年7月,吳滿喜做了心臟支架手術,每天依靠吃藥來鞏固恢復。面對疫情防控工作,他不顧自己做過心臟支架手術,始終堅持奮戰在抗“疫”工作一線。

路面就是我的战“疫”阵地——记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击战中的那抹“荧光绿”

從珠日河交警中隊到他工作的執勤監測點,有一個必經之路—就是他家。每次從家門口路過,他都不敢回家。他說:“每天檢查各種車輛和那麼多人接觸,不安全,路過的時候從車上能看見家就很幸運了!”

親朋同事都勸他儘早回家休息,他說疫情防控關鍵期不當“逃兵”,一定與同事共同進退。在他執勤點的帳篷裡摞著四箱方便麵,看來是跟疫情“槓上”了。

從警28年老輔警的擔當

路面就是我的战“疫”阵地——记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击战中的那抹“荧光绿”

宋爽

2月6日氣溫顯示,當時的室外氣溫為零下12度。體溫槍因寒冷無法正常測溫。為了嚴把關口,寶龍山交警中隊輔警宋爽將“暖寶寶”貼在體溫槍上,確保其正常運作、準確測量。 從早上8時開始,宋爽就不間斷地對出入車輛逐一引導、體溫檢測,登記外來車輛信息。一天下來,登記車輛信息達500餘臺。

路面就是我的战“疫”阵地——记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击战中的那抹“荧光绿”

宋爽曾因嚴重車禍導致肋骨、胸骨、左側肩胛骨、手指等多處骨折,並患有心臟病、關節炎,常年的高負荷工作又讓他患上了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在登記檢驗的空檔,他到休息點稍作休息。即便如此,他面對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主動請纓,衝在第一線。“這點疼痛不算什麼,在卡口工作經驗豐富,讓我上!”簡單的話語,道不盡一個從警28年的老民警的擔當。

各位,疫情還沒有結束啊!穩住,別飄!

一念大意,前功盡棄!

比肩戰“疫” 同心堅守

供稿:付曉霞

審核:張崴

路面就是我的战“疫”阵地——记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阻击战中的那抹“荧光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