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家裡老人太寵孩子怎麼辦?

古月橙


說到這個問題,其實我自己現在已經是深受其害,六歲的兒子現在都不會自己拿筷子吃飯,整天還處在被爺爺奶奶餵飯的階段,生活上連刷牙爺爺都是直接幫忙了,直接剝奪了孩子成長,學習的機會,學校老師也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跟我打過無數次的電話,我害怕了,怕他成了一個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我嘗試過無數次的方式試圖跟爺爺奶奶溝通,平和的,激烈的,甚至於爭吵式的溝通,但結果微乎其微,他們的理由都是孩子還小,而且從來不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有了老二後,我的精力也大不如以前,整天圍著老二的吃喝拉撒轉,完全沒時間管兒子了,在這一個家裡,他爸也是非常愚孝的那種,在自己家的公司裡上班,他爸媽一個月給的工資也就一千多,連孩子的紙尿褲都不夠,也沒能力出去單過,生活一團亂麻,孩子沒教育好,跟公婆關係也不融洽,在家裡待著都難受,所以有條件的還是不跟公婆一起住,不讓他們參與自己的生活,孩子的教育,不然就一個字,亂,亂,亂!!




漫漫餘生都是你


真實觀點:這個觀點我真的要認認真真回答,因為我們家現在就是總是因為隔代親的教育問題經常吵架!事情是這樣的,家裡的小兒子今年讀三年級,基礎不是特別好,因為工作繁忙白天沒有時間教育,一到晚上輔導功課的時候,明明很淺很淺的知識,說了很多遍還是不會,學習態度又惡劣。然後就少不了發脾氣重重的說幾句,有時候拿衣架來給孩子警醒。每到這個時候,老人家出場了,一上來就說: “不能大聲罵不能大聲說孩子,不能打我的孫子,讀不了書就不給他讀,大不了回家耕田!!”每當這個時候更加火上澆油……

所以,對於隔代教育,如果爺爺奶奶太寵溺孩子的,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在一個獨立的空間,不能讓他們看到教育的過程,不能插手教育!!也要跟孩子說清楚,溺愛長大的孩子不會有太大出息。



Fanny論教育


我是姥姥有兩個外孫女,我是幼兒園老師退休的。從骨子裡我愛孩子,隔輩親是真親。兩個孩子我都帶了,懂點育兒知識,營養學所以也算是孫女的福氣。好吃的做給她們吃。兒歌故事講給孩子學,手工剪紙繪畫我和孫女一起做做玩玩。孩子很健康的成長我很滿足的見證兩個孫女的成長。很注重孫女的心裡健康,快樂生活,做事認真,意志品行全面發展。大孫女四年級了,年年全優,鋼琴6級,書畫比賽得獎,品學兼優,性格開朗大方。小孫女5歲了喜歡畫畫,畫得很好文靜健康,幼兒園的好寶寶。看到兩個孩子心裡踏實高興。我生活不可缺失的。實話比自己的孩子還要上心疼愛,甚至是溺愛,還喂他們吃飯,怕孩子沒吃飽,受委屈。人就過的是人,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慢慢變老。這就是生活。


手機用戶5490583419


在我們中國,嬌慣孩子寵孩子好像是傳統的東西,這和西方發達國家完全不同,在中國隔代之間寵孩子更甚,總怕孩子吃不好,自己不吃也要把好東西留給孩子吃,孩子想要什麼,老人總要千萬百計的滿足他,不讓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總怕累著孩子,以至孩子到上大學生活都不能自理,可嘆呀!這是愛孩子嗎?相反這是害孩子!前些天看了一則新聞,一個美國孩子考上了大學,家庭條件也不錯,可他不要家裡一分錢,提前一個月從家中出發,步行去學校,一路打工掙錢,到了學校時,學費也掙夠了,也增長了見識,增加了閱歷。再者,凡是成功人士,大多都不會嬌慣孩子,都會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力能力,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慣子如害子!大家都從生活中發生的例子去領悟怎樣才是對孩子好,讓孩子長大後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棟樑之才。


漫天飛雪入吾心


我不認可和贊同隔代教育。但現實的生活又很難分離與拒絕隔代教育。家庭生活中,離不開老一輩的參與關懷。但孩子的養育不能生活在真空裡,也不能完全讓父母關愛,因為他們的健康成長需要全家人的關懷與照顧。

在家庭教育理論和家庭教育活動中,我們往往強調家長的責任與義務。而這個家長是泛指的概念,並不是專屬詞彙。家長是指以家庭為單位的,年滿18歲以上的所有成年人,都是未成年人的家長。當然,爺爺輩與父母更是家長的重要組成成員。所以說,隔代教育是一個現實問題,是不能迴避的,只能科學正確的對待,在家庭教育活動中,只有各自明確自己的作用與角色定位明確,責任清晰,溝通交流正常,各負其責。就不會出現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問題。

對於老人溺愛孩子這種現象和問題。這是一個習慣性的行為與問題現象,是中國家庭文化的一種風俗表現,是老人對孩子愛的一種情感方式,是一個人年齡發展成長的一種自覺行為與意識。是正常的,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沒必要大驚小怪。

對老人寵愛孩子的問題,作為孩子的父母,要正確理解和尊重自己父母對孩子的一舉一動。要深刻理解自己父母對孩子的呵護與情感的寄託。他們的身份與作用不能替代自己當父母的職責,他們的身份與位置處於兩難的境地,想管孩子,又怕自己的子女不高興,而又不敢過多的多管多問,他們內心非常矛盾。為此,他們對孩子的態度往往小心謹慎。而這些在孩子的父母看來,就是溺愛和寵愛。


關注新教育


時下,隔代教育很普遍,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試看華夏之大,除特殊情況外有多少父母能做到不給子女帶孩子,不管教孫輩呢?應該是“屈指可數”的吧,不信,就看看我們身邊人,答案會立見分曉。關於隔代教育優勢很多,祖孫兩代隔輩親是天下共識,疼愛晚輩,照看晚輩會不遺餘力,子女絲毫不用擔心父母照顧孩子不周,擔心孩子受到“保姆式虐待”(個別無良保姆虐待孩子)。同時,這些老人對孫輩的教育也是“上心+耐心",他們會把全部精力用在孫輩的身上,包括對孩子們的教育,顯現出比當年對子女教育還用心用力的特徵,這是有目共睹的社會現象。如果說這種隔代教育有什麼不利的方面,我想無怪乎老人過於寵慣孩子這個問題。那麼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呢?我想應從三方面予以突破。即要經常與老人溝通,私下交流對孩子教育問題,避免老人過於寵慣孩子,當然,這種交流不要當孩子面特別是孩子犯錯時進行,否則,孩子易拉上老人當“保護傘”。要經常自己管教孩子,不能把孩子交給老人,一放了之,撒手不管。不然這樣時間久了,孩子眼中“父母"的份量就會降下去了,造成凡事聽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而不願聽自己父母的,弄不好,有個別孩子甚至與父母形成對立關係。要經常引導孩子自我教育,美醜、善惡、好壞都要讓孩子知道,特別是讓孩子從小就懂得“有所為"與“有所不為”,況且從小就要明白,一旦做錯事或造成失誤,就要受到相應“懲罰。”這樣孩子們從小就會有“底線”思維,使他們知道,儘管有祖父母(外祖父母)偶爾撐腰,但是還是少犯錯和少無理為妙,真正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辯事非、知美醜,不自驕、不耍蠻。





渺星人


很多人覺得隔代教育就是上學問題,而小孩上學不理想,就把一切歸於隔代教育我覺得太偏頗。

單獨拿學習來說,作為一個每一個家中成員。誰對上學教育問題都負有責任,同樣是長輩帶,誰家老人不寵愛孩子,但是人家還在怎麼就學習好了?家長平時上班,那下班晚上教育小孩了嗎?週末指導學習了嗎?花錢上學習班了嗎?不要把學習問題推卸責任到老人身上。老人給帶孩子本身就不容易了,誰都知道教育小孩學習非常困難好精力,所以小孩出問題了,作為家長要勇於承擔責任。

對於隔代教育,家風是一種美德。請不要光拿學習說事。教育是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我覺得小孩首先問題不是學習問題,而是對品德教育的培養,很多老人身上都有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美德,對言傳身教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對於老人寵愛孩子,那麼既然沒發改變老人,改變環境,那應該向老人優秀品質學習,孩子家長花時間或者金錢,進複習班學習或者自己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責怪別人,撇清自己。


曹衝象


隔代教育確實是一個現實問題,年輕人沒時間,公婆有都有退休工資,年輕人生完孩之後,老人自然而然的就把照顧孫子的義務攬過去了,所以有些不自覺的年輕人就順水推舟什麼也不管了,甚至晚上都是老人帶孩子,實際上這樣真的把孩子害了,一方面老人不捨得打罵孩子,年輕人又不管孩子,這就形成了孩子的霸道,不講理,一旦孩子走進學校,他就會稱霸四方,再加上老人的呵護,又不講理,就會給年輕的媽媽惹下很多麻煩所以年輕的媽媽們,你們忙白天沒空帶孩子,但是到了晚上只要是不出差,再忙再累也要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一是給孩子增加感情,二是,也讓老人歇歇,畢竟看了一天孩子還是很累的,同時還能顯出你的孝心,又給孩子增加了感情,特別是上學後年輕的媽媽們,更要多帶孩子,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寫作業看電視都要規定時間,這樣,慢慢的他就會變的很有規律,放學後先幹什麼,在幹什麼,要是跟著爺爺奶奶,他們放學後,會先玩上一會,然後在吃東西,然後在寫作業,甚至是有的連作業也不寫,所以,提醒年輕的媽媽們,你們儘量多付出一點,該你們管的事情堅決不讓老人插手,特別是教育上的事情,更是不能讓老人插嘴,這樣久而久之,你一定會教育初一個聽話的小天使,加油吧,年輕的媽媽們








農村人的城市生活


我是覺得老人帶孩子,好處是可以減輕孩子父母的負擔,但是老人帶孩子,最明顯的是會溺愛孩子,所謂的隔輩親。還有就是老人只能照顧孩子,不能管孩子。管孩子還得父母出手。而且不能老人在場,否則,只能越管越遭。

天下老人對待隔輩的孩子都一樣,就是寵。如果可以,還是自己帶孩子,如果必須要老人帶,在管孩子上還是多下心思,私下還要多和老人溝通,讓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和父母立場一致。


愛生活愛自己1369306


“媽媽生,外婆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外公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年輕父母往往在孩子和工作間難以兼顧,這時隔代教育就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然而隔代教育這種祖輩帶孫子的模式也有它的弊端——太心疼孩子,百依百順、縱容犯錯,於是孩子在庇佑下更有恃無恐。這便是傳說中的溺愛,這也是隔代教育中不得不糾正的問題。
隔代教育是什麼

什麼是隔代教育呢?隔代教育就是由於一些年輕的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等等原因而將孩子的教育問題,生活問題等全部推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隔代家長”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孩子。因此,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

其實在我國,許多小孩的童年都是經過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

隔代的家長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深厚的人生閱歷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資本和權威性。然而,由於祖輩家長受歷史條件和自身年齡特點的侷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隔代教育的弊端

1、過分溺愛寶寶,阻礙寶寶自我成長

祖輩在年輕的時候,因為生活和工作條件的限制,對子女可能沒有能夠很好地照顧,他們很容易產生一種補償心理,把對子女的愛以及對孫輩的愛全部集中到孫輩的身上,對寶寶疼愛有加,過分關注,以至於事事代勞,處處遷就寶寶,導致寶寶出現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問題。

2、引發家庭矛盾,導致親子隔閡

寶寶出生的前幾年,父母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畢竟,對寶寶來說,父母是他最重要的親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邊,他就很容易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在他內心深處留下陰影。另外,寶寶從小就跟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習慣了接受他們的袒護與遷就,也可能養成一些父母看不慣的行為習慣,當父母在某個時間段內接管寶寶,或者從祖輩手裡完全將寶寶接管過來時,他們可能就會急於去扭轉寶寶的這些所謂的問題行為,父母和寶寶之間就極容易出現對立情緒。這種對立情緒會讓寶寶更加疏遠父母,退縮到祖輩的身邊。於是祖輩和父輩之間就很容易因為寶寶的教育問題引發家庭矛盾。如果祖輩再出面阻擾父輩“教訓”孫輩,這種矛盾就會進一步激發。

3、抱持老觀念不放,妨礙寶寶個性發展

許多祖輩教育理念比較落後,對寶寶心理發展的特點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就可能限制寶寶的各種探索活動,給他提出一些與他的年齡不相適應的要求,無形中給他一些捆綁,導致他缺乏開創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識老化,思想相對比較僵化,看待事物比較死板,容易固守塵封,採取過於傳統的方式來教育寶寶,那麼,他們落後的教育模式就會影響寶寶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導致寶寶缺乏創造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的意識。當然,也有不少祖輩因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對比較陳舊,他們還可能在無意識間傳遞給寶寶一些跟不上時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約束寶寶的思維,妨礙寶寶個性發展。

隔代教育的好處

1、老人有著更加平和的心態

現代生活壓力導致年輕父母一代生存壓力大,容易將工作當中那種緊張的情緒帶回家,造成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帶給寶寶過多的心理壓力,對寶寶健康成長沒有幫助。但是,祖輩們已經脫離那種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他們的心態相對比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兒童似的心理,這就使得他們特別喜歡寶寶,也更容易融入小寶寶們的遊戲,跟寶寶建立比較融洽的關係,為他們實施正確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輕鬆和諧的心理基礎。

2、擁有更為豐富的生活經驗

祖輩在撫養和教育寶寶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對寶寶各階段的發展特點也瞭解得更準確,尤其在寶寶生病,或者遭遇其他問題時,他們更清楚應該怎麼樣去做,並且不會像沒有經驗的父母那樣,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慌了手腳,相反,他們顯得更為淡定。祖輩們這種處事的方式會帶給寶寶更多的安全感,同時也能給父母一種心理上的支持,對解決這些問題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3、為年輕父母解決了後顧之憂

祖輩們對孫輩的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者保姆無法替代的,他們可以為寶寶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給寶寶帶來足夠的安全感,他們的加入還為年輕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支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祖輩們的加入,為那些單親家庭的寶寶彌補了家庭中父親或者母親缺失的問題,為寶寶提供了性別模仿的對象,也為寶寶學習與異性相處提供了鍛鍊的機會,無形中給予了寶寶正確完整的性別意識教育,對寶寶性心理的健康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此外,祖輩們一般更有耐心,他們也更能靜下心來傾聽寶寶的心聲,與寶寶有更多的交流,從而更好地瞭解並滿足寶寶的需求。加上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為寶寶奉獻,這使寶寶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實質性的保障。不僅如此,祖輩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對孫輩的成長也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4、傳承優秀的文化傳統

中華民族有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和美德,它們對中國的持續發展有著非凡的意義,而這些優秀的文化傳統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與影響下逐漸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老一輩會更多地保有這些傳統的文化和美德,有他們參與教育孫輩,寶寶們不僅可以接受先進的文化的薰陶,也有機會更好地傳承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美德。

隔代教育的幾大誤區

由於祖父母某些育兒觀念相對陳舊,科學性比較欠缺,單憑個別的,表面的經驗出發,撫育上對孩子過於縱容,導致孩子養成許多不良的健康習慣,影響了孩子的身體發育,作為父母應該多給予科學正確得示範與引導,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補救”案例:

案例一:孩子睡前哭鬧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很乖。

導致結果:孩子只有在抱著時才容易睡著。

奶奶:孩子睡前鬧,給他塊糖就好了。

導致結果:孩子總要含著糖才能睡著,容易患齲齒。

矯正版:

孩子入睡前要把他平放在床上,撫養者可在身邊陪伴。哼唱童謠或者講睡前故事,注意睡眠環境的安靜、舒適,讓孩子自然入睡。

案例二:孩子(五歲):我要喝水!

奶奶:好寶貝,杯子放得那麼高,你自己拿不到,來,奶奶幫你倒上水,現在還太燙,我來吹一下再喝。你的手別碰杯子,奶奶餵你。

結果:孩子依賴性強,處處都不想自己動手,自己解決問題,且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別人。

矯正版: 杯子放在櫃子裡,自己去取吧!嗯,開水要倒在涼杯裡過一陣子再喝,真聰明,來,媽媽也口渴了,再給媽媽倒一杯水來。

結果:孩子在媽媽的訓練下,自己不但學會取杯子喝水,還能為媽媽倒水喝。這樣就培養了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活小事上自己做決定,還能為他人著想,避免自我中心。

專家提醒:

當父輩與祖輩之間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發生分歧時,最好不要當著寶寶的面發生衝突。寶寶雖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就會聰明地鑽空子。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另外,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那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寶寶更多的不安全感,對他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解決隔代教育問題的方法

1、兩代人統一思想認識

由於出生與成長的環境和時代有著顯著的差異,兩代人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自然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比如,年輕一代可能更注重寶寶智力培養、個性發展,他們往往會更多地向寶寶傳遞知識,給他更多自由,讓他自由探索;而祖輩們則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會給寶寶更多的約束。在教育寶寶的事情上,兩代人要儘量平心靜氣多一些溝通,只有統一認識,才能避免在寶寶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這種分歧要挾父母或者祖輩,引發更多的問題。父母們最好儘量多向祖輩請教,多一些溫和的溝通,而祖輩們最好利用各種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

2、尋找合適的平衡點

祖輩在養育寶寶時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愛得適度。父輩也是如此,要權衡自由與規則之間的界限,不能給了自由而缺乏規則。否則,沒有規則的環境並不能幫助寶寶獲得更好的發展,相反,一個缺乏規則的環境反而會帶給寶寶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輩和父輩之間很容易爭搶寶寶的愛,出現親子嫉妒的現象。寶寶本質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依附於任何人。因此,無論祖輩還是父輩都要冷靜地看待寶寶,積極創造機會,讓寶寶有更多的機會盡可能多接觸家庭裡其他的成員,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3、承擔必要的責任

年輕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儘量多抽時間與寶寶在一起,不要以忙為藉口,把對寶寶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如果父母長期忽視寶寶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這種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影響,比如,寶寶可能變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環境和人群缺乏信任,並且,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他也可能出現更多的問題行為,讓父母頭痛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