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已經“定居”中國 今年蟲害或更早

而且不僅危害玉米,小麥、油菜都可能受到影響

春日漸深,大江南北逐漸進入春耕季節,不過,隨著農作物的復甦,危害農作物的病蟲害也將捲土重來。除了常見的多發疾病之外,去年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尤其值得注意。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作為原本的入侵物種,草地貪夜蛾目前已經“住在中國”,“所以一旦發生,就會成災,不僅玉米可能受災,小麥、油料作物等也可能受災”,而且發生時間可能早於去年,現在就必須加強監測和防控。一邊防控疫情,一邊保障春耕,成為當前鄉村生產和生活的兩大主題,同時,如何預防病蟲害同樣是農業生產中重要的工作,那麼,在這個特殊的春耕季裡,該怎樣更好地預防病蟲害帶來的風險呢?

草地贪夜蛾已经“定居”中国 今年虫害或更早

資料圖:草地貪夜蛾成蟲(左為雌蛾,右為雄蛾)

作物防病 從現在開始

當前是冬小麥返青、油菜生長的重要時刻,農民在追肥、澆水之外,還需要特別關注作物病害的發生情況,南京農業大學植保學院農藥系副教授段亞冰表示,小麥防病中,白粉病、鏽病、赤黴病等是主要的防控對象,油菜的菌核病等也馬上就到多發期,因此要格外注意。

“冬小麥的赤黴病主要發生在揚花期,4月中下旬到5月初是高發期,目前看來,疫情對赤黴病的防治影響可能不大。在苗期和拔節抽穗期常見的疾病,主要有鏽病、白粉病等,其中,鏽病在河南、寧夏等地較為多發,應格外注意。此外,小麥中的雜草也是小麥生長中需要重點預防的害處之一”,段亞冰說,“油菜的菌核病也要注意,菌核病在揚花期多發,一般來說,湖南湖北的油菜在3月中旬左右開花,長江中下游地區則在4月初開花,目前已經要準備相應的農藥等物資。”

不過,段亞冰認為,當前無人機使用的面積逐漸增大,這對疫情下的作物防病有一定的幫助,“無人機用藥需要的人手不多,田間接觸較少,因此,影響不會很大。但也要注意,在一些小農戶集中、仍舊使用人力耕作的地區,需要更多的措施,要保障防疫防病兩不誤”。

蟲害威脅 今年或更早

2019年春天,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去年一年,我國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主要影響的作物為玉米。

同時,也有專家警示,今年的草地貪夜蛾發生時間可能早於去年,且不僅影響玉米,小麥、油菜都可能受到影響。

“去年因為是從國外遷飛而來,到了以後,主要作物的莖葉已經蠟質化,所以除了玉米之外,其他作物影響不大”,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秀東說,“今年則不同,它住在中國了,沒有了從外面遷飛進來的過程,所以一旦發生,就會成災。不僅玉米可能受災,小麥、油料作物等也可能受災”。

有利的消息是,草地貪夜蛾的基因測序已經完成,市場上也有針對性的農藥,王秀東說,“藥物方面沒什麼問題,而且現在各縣區都在培養自身的植保無人機隊伍,防控手段也變得更多了。所以現在最主要的工作,還是要做好監測,及時發現草地貪夜蛾的發生情況,針對性地施藥,一旦發生就要把影響降到最低”。

近期,沙漠蝗蟲在非洲暴發,目前已經進入歐洲和亞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離中國不遠。不過,我國科研人員表示,在我國成災的可能性很低。對此,王秀東表示,“直接成災的可能性不大,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間接影響。沙漠蝗蟲造成全球性糧食減產,自然會導致全球市場波動,這種市場的變化最終也會給我們造成一定的影響,農業部門也要及時做好預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