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学了,父母们说过这些“口头禅”么?请走出家庭的教育误区

著名家族资料模式的创始人萨提亚女士在治疗了无数所谓的问题少年少女之后,慨叹: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对全心全意为孩子好的父母说这句话,似乎尖锐得不近人情,但它却反应了事实。

要开学了,父母们说过这些“口头禅”么?请走出家庭的教育误区

我们先看这样一组数据:

▶47.4%的父母承认不知道有什么方法教育孩子,40.0%表示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选择“太忙,没有时间”的占37.5%,另有30.3%感觉不了解孩子的想法。

▶85.5%的父母赞同“家长做什么比对孩子说什么更重要”,73.1%的家长坦承“孩子出现的问题总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88.6%的父母认为“家庭环境比社会环境对孩子影响更大”。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自己虽然承认:孩子的教育的好坏跟父母关系重大,但是有一半的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方式并不是很明确。

这样就导致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本身就存在种种的误区。

要开学了,父母们说过这些“口头禅”么?请走出家庭的教育误区

家长们可以试着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对孩子说过下面几句话,或者说过类似的话!

  1. “孩子,一定要考一个好的大学,考不上大学你后半辈子就完了!”
  2. “爸爸妈妈就是小时候没有好好读书,所以现在赚钱才这么累!”
  3. “如果你这次考了前三名,爸爸妈妈就奖励你!”
  4. “爸爸妈妈花钱给你找这么好的老师,你怎么还是考不好呢!”

从上面这四句父母嘴上常见的口头禅暴露了哪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误区呢?

要开学了,父母们说过这些“口头禅”么?请走出家庭的教育误区

误区一:以分数论“英雄”,好成绩就一定有一个幸福的未来!

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发展。---周恩来

健康不是身体状况的问题,而是精神状况的问题。---艾迪夫人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木村久一

许多父母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

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却忘了人的立身之本是什么,完全忽虑了孩子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马加爵也好,孙小果也罢,有多少家长当孩子犯错了以后才会感慨:“我多想要一个成绩一般但却心理正常的孩子!”

要开学了,父母们说过这些“口头禅”么?请走出家庭的教育误区

误区二:“子承父愿”?要孩子去完成父母未完成的梦想!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好好学习,以高分考个好大学。这似乎是中国家长们对孩子们唯一的期待。于是,从帮孩子选小学开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拖关系,再进重点中学,然后孩子考上大学了,回家问父母,我应该填报什么志愿啊?这就是中国的孩子,再过几天就要踏进大学校门了,还得回家问问父母要选择什么专业!

要开学了,父母们说过这些“口头禅”么?请走出家庭的教育误区

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此种后果,完全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恶果:由孩子被动地听家长吩咐,逐渐深化,趋向同化,最后到向家长询问,终于沦为家长实现他们未泯理想的工具。

要开学了,父母们说过这些“口头禅”么?请走出家庭的教育误区

误区三:父母只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孩子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人性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物质来满足需求,当这种需求不能得到及时、足量的保证时,负面情绪也就油然而生了。——《经济学论纲》

以物质刺激作为孩子教育手段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常态。

一旦物质刺激成为了家庭教育中主要的激励手段时,孩子便会在心理上出现畸变。

这种激励模式的导向,是以获取物质奖励为根本目的,我们知道,人的贪欲之心永无止境,无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多少物质上的奖励,都不会得到满足。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奖励中,孩子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心理上的阶梯效应就此出现:满足了低层次的欲望后,又产生了高层次的欲望。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来说,能够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是有限的,总有一天,孩子的欲望会膨胀到一个令家长难以为继的高度,其最终的结果是,家长再也没有能力来满足这种要求,也就自然无法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所带来的势必是家庭教育中的重大挫折。

母(父)子间心灵的沟通,是绝不可能依靠给予物质和金钱来实现的;靠物质和金钱维系母(父)子之情,结局注定是心酸的!

要开学了,父母们说过这些“口头禅”么?请走出家庭的教育误区

误区四:好老师就能给孩子带来好的教育!

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贾玲《真假老师》:“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占着很大的比重!孩子需要的不是钱,而是陪伴!家庭教育任重道远,毅然坚定地走下去!”

其实一个能够取得成就的人,百分之二十取决于后天努力,百分之八十取决于父母教导。好老师的能够带给孩子更正确的学习方法,但是同时父母其实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我们总在强调“父母才是孩子的榜样”,更多的家长虽然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重自我学习,对教育一无所知,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要开学了,父母们说过这些“口头禅”么?请走出家庭的教育误区

孩子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

孩子进入学校之后,一方面孩子迅速成长,新环境和新朋友等人际关系不断确立和稳定,而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陌生。经常不见面,见面后又只是不冷不淡地说几句客套话而已。最终,孩子成为家长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过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精神和未来。

解决父母这些误区的方法有是什么呢?

“学习”+“陪伴”

一. 家长的自我学习

“不懂”、“工作忙”、“没时间”这都是父母给自己找的理由,有没有很可笑。就像上面数据提到的那样,“47.4%的父母承认不知道有什么方法教育孩子”。

要开学了,父母们说过这些“口头禅”么?请走出家庭的教育误区

父母在要求孩子不断学习未知知识的同时,却不去学习“自己不懂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很可笑。

我们强调父母作为榜样的力量,但是一般父母在学习上本身就做了一个反面的教材。

所以,家长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最有效地教育方式,才能正确面对由于时代发展孩子所出现的种种新的问题,做到与时俱进!

要开学了,父母们说过这些“口头禅”么?请走出家庭的教育误区

二. 家长对孩子的陪伴

家长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陪伴孩子愉悦读书学习。

2、陪伴孩子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3、陪伴孩子度过愉快的周末。

4、陪孩子多说话,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因陪伴而美丽,因成长而精彩!


关注 ,遇见百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