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離別,在機場,在車站,現在的離別在朋友圈

“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事,看著看著就淡了……”

歌詞似乎唱出了多數人的親身體驗,有時我們甚至會想,曾經一起的那些人,為什麼走著走著就散了呢?

打開微信,我們不難發現,儘管列表裡的好友很多,可很多人早已許久沒了聯繫,有的一年,有的三年,有的甚至從互加好友到現在都不曾聊過。

是太忙?是不想聊?還是不願意聊?面對列表裡那些很久沒聯繫的人,似乎每個都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

以前的離別,在機場,在車站,現在的離別在朋友圈

我身邊有很多人,因為工作,加了很多人,當他們辭職時,他們會選擇刪掉那些關係不是很好或者以後不會再有聯繫的人。

有時,不小心誤刪自己認識多年但很久沒聯繫的人,他們幾乎不會重新去加人家。

也許,在成年人的友情裡,逐漸變得疏遠是常態。畢竟大家一旦分開,去往不同的地方,忙於工作,結識新的人,舊的感情變得疏遠也是正常。

以前的離別,在機場,在車站,現在的離別在朋友圈

有時候,我們看著自己的朋友列表,會驚訝的發現,經常聯繫的是那些人,不聯繫的也是那些人。

經常聯繫的關係沒變疏遠,而那些沒有聯繫的,走著走著就散了,散的原因也不是太忙沒時間,而是許久沒聯繫,似乎都忘記了對方的存在。

從認識到關係變淡,從熟悉到現在的陌生,往往就在長時間的“不聯繫”。

也許有時我們不經意間看到列表裡那些很久沒聯繫的人,會不自禁的道一句,“把那些不聯繫的人,都刪了吧!”

以前的離別,在機場,在車站,現在的離別在朋友圈

吃飯的時候朋友跟我說,她很久都不發朋友圈了。

不是不想,而是很害怕。

我很好奇:發個朋友圈而已,有啥害怕的?

原來,她的微信好友1000+,但是她每次發完一條朋友圈,很少有點贊,基本上沒有互動,這種感覺像極了她現在孤獨的生活狀態,每天忙於工作加班,沒有社交,沒時間見朋友,單身多年的她每晚深夜回到家,一度覺得自己好像被這個拋棄了。

這種感覺,讓她害怕極了。

如此方便的手機微信語音和視頻給人一種假象,貌似加個微信就是朋友了,貌似陪我們說話聊天的人唾手可得,而真相卻是,能經常說話的朋友越來越少。

我們這些被忙碌的工作生活裹挾的人,難免要懷疑:“朋友圈裡,還有朋友麼?“

以前的離別,在機場,在車站,現在的離別在朋友圈

人和人之間,只有三次可維修的機會

豆瓣上有這麼一段話,形容成年人之間的社交關係:

一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在忙;

兩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沒電;

三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不在;

四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死了。

成年人之間的感情,可維修的機會只有三次,到了第四次,就是真正說再見的時候。

認識的一位作家曾經說,她從來不會跟微信超過三天不回覆,或者超過三次以上不回消息的人做朋友。

因為這類人不懂得基本的社交禮儀。

什麼是社交禮儀?

就是和他聊天相處,你能夠感覺到他對你的尊重。

你和他說自己讀完一篇文章看完一部電視劇之後的感受,他不會不回覆或者只回“嗯”或“哦”;

你和他分享自己在網上看到的有趣的段子,他不會當作假裝沒看見或者過後連句解釋的話都沒有;

你和他聊天相處,他不會一味地拿你的衣著品味、見識面寬窄來作對比以此嘲諷你貶低你彰顯他的高貴;

......

奇葩說辯手肖驍說:“人和人之間的相處,重在坦率,重在舒服。”

以前的離別,在機場,在車站,現在的離別在朋友圈

還記得早些時候,我收到過一位讀者的吐槽私信。

她說:臨近大學畢業,因為雜事都比較多,所以好幾次自己的班委給她發微信,她都沒有回覆。

後來班委直接質問她,為什麼不回覆消息,說她不知道尊重人。

她很鬱悶,為此兩人還爭執了一番。

聽完她的牢騷,我回複道:“回覆消息,不僅是禮貌性問題,更是對別人的尊重。”

不論是回覆一句收到,還是事後看到簡單解釋一句,這不會耗太多的時間,但給別人留下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

一件極其微小的事情,傳遞給他人的,正是自己的修養水準。

以前的離別,在機場,在車站,現在的離別在朋友圈

有句老話說:“所有的關係得以綿長,前提是尊重”。

這句話不無道理。

在得到他人尊重之前,一定要懂得先尊重他人。

不要將不回消息當做是一種習慣,當作一種理所當然。尊重一個人,其實就藏在這些日常的行為習慣裡。

所有成年人的社交,皆是如此。

不過問,不回覆,不解釋,這是最糟糕的聊天形式。

成年人的交情,往往都是看破不說破,但心知肚明。

糟糕的聊天形式,日積月累,在別人的心中,也就只會留下不尊重人、沒有安全感的糟糕印象。

以前的離別,在機場,在車站,現在的離別在朋友圈

我是一個懷舊的人,不喜歡把舊事物給丟掉,同樣的,任何好友我也都不會主動刪除,包括微商也是。

總覺得有一天,我們會開始聊天,開始會變成好朋友。

但事與願違,能聊起來的機會真的很少。

因為陌生,因為不熟,沒有聊起的點,就會又逐漸變成尬聊。

但又有時候我不停地翻看著好友列表,想找個人傾訴生活裡的各種瑣事。

想想平時不過是在置頂的群裡說話,除此之外也就在家庭群和真實的朋友說說話。

以前的離別,在機場,在車站,現在的離別在朋友圈

前段時間,去別的城市參加考試,順便去見一個好久沒見的朋友。

自從畢業以後,我們就再也沒見過面聊過天。

我們見面聊了很多,無外乎關於以前的老師、同學和自己的近況。

他說:“你還記得我之前默默喜歡的那個同學嗎?”

我說:“知道啊,你不是很喜歡他嗎,畢業後你和她怎麼樣了?”

他說:“我曾有過他的微信,但最終,我和她最終還是失聯了。”

沉默,然後是心照不宣的哈哈大笑。

到我離開的時候,他去送我,嬉笑著說這麼快我們也要分開了。

以前的離別,在機場,在車站,是淚水,是擁抱,是擁抱,是深情地凝視。

現在的離別卻是拉黑、刪除好友、還是沒有結尾的聊天對話。

世界上的許多人和事都像河流一般,突然被斬斷,然後流向了各自的大海,再也沒有匯聚的那一天。

近些年朋友圈充滿了微商,曾經認識的人也會隨時間變得逐漸陌生,我們的生活早已沒有了交集,其實這對於我麼來說也算是一種離別。

列表裡不再聯繫的朋友就刪掉吧,不要用什麼程序去查找他是否還在。

我想,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吧,對現在的人付出熱情,收穫對方的回應。

其實,這是離別的意義吧。

以前的離別,在機場,在車站,現在的離別在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