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硬座和臥鋪相差僅200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選擇硬座?

情感的傀儡





卓小輝


200快錢在有錢人眼裡也許不是錢,可在10億多農民眼裡那是能辦許多事的,比如我,我可以給媳婦買件衣服,給娃娃買個玩具,再買2斤豬肉,一家人吃頓肉,給自己打斤酒可以喝幾個月,也許還可以剩下幾快可以給娃娃買點零食。所以如果有站票我連硬座都不會選擇,這就是我的選擇。也許樓主永遠不會懂,也不會知道200快錢居然可以做這麼多事吧!


20200119小灰灰


在一些人眼裡僅僅是200元,在一些人眼裡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我就有過親身經歷,硬臥400多,硬座200多,一般我會選擇硬座,因為坐硬座堅持堅持就到站了,200塊錢可以和一起家人吃一頓了,可以給孩子買玩具,買文具等等,所以作為家裡的頂樑柱,該省則省


大劉在魔都


本科四年靠著坐硬座和住青旅走過了70%的省份,沒找家裡要一分錢。這裡面確實是有經濟的因素,但又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最開始坐過夜硬座確實是因為想省錢和買不到票。我記得2015年時從北京到西寧,硬臥不到四百,硬座兩百多,果斷硬座。別看只剩個一百多塊,其實是我半個月的飯錢(不誇張,學校食堂有補貼,我又基本吃素,一個月單吃食堂的話,也就是三四百塊而已)。

最長的一次從北京坐硬座到了新疆烏魯木齊,算上晚點的時間,差不多坐了有快40個小時。那個時候年紀小,本科還沒畢業,也不知道什麼難受不難受的。只覺得好玩,覺得自己超級酷超級勇敢,覺得省下來的銀子有夠我多玩一個地方了。其實大學裡也不乏有其他同學這樣,睡硬座椅子下面,買站票,只為去更遠的地方看一看。哪怕為此吃點苦頭,也覺得很值得啊。

你說為啥不找家裡要錢?當然不是家裡給不起了。自己賺錢、省錢出去玩的感覺特別爽。因為你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獨立了,有能力負擔自己的人生了。旅行於我而言並不是遊山玩水,放鬆身心的,更不是拿來享受的。旅行是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它把我從原有的生活中抽拔出來,讓我看到更大的世界。讓我意識到我的生活,只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滄海一粟。

在大學這種象牙塔裡呆久了,再加上又是在大城市,很容易忘記真正的中國社會是怎麼樣的。去坐硬座才讓我認識到,原來很多人的生活並不和我一樣。記得從榆林到平遙的火車上,在半夜兩三點,看到揹著揹簍的老人蹣跚著登上火車;記得從廈門離開的火車上,有看到有十幾歲就輟學,來大城市做洗頭小妹的小姑娘。記得遇到維吾爾族的帥小夥到河北上專科,每次回家要輾轉六七十個小時才能回到家鄉。我很喜歡和硬座火車上的人攀談,聽聽他們人生的故事,覺得像是為我狹隘的學術生活開了一道天窗,使我意識到世界的廣闊。

在硬座上同別人聊聊天、說說話,時間倒也不覺得漫長,卻往往能聽到很多有趣的見聞,甚至收穫到友誼。記得從北京到烏魯木齊那次,隔壁的妹紙是清華的,對面的小哥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騎行者。一路上聽他們分享各種旅行的經歷,而我也把在印度讀書的見聞講給他們聽。後來我們回到北京之後還見過好幾面,一起去玩耍過。記得從和田到喀什的路上,對面坐的是一個維吾爾族的小姑娘和她的母親。小姑娘只有五六歲的樣子,大大的眼睛瞅著我。雖然我們語言不通,並無法互相理解,但是當小姑娘將香甜的葡萄在自己的裙子上擦了遞給我時,我只覺得心都化了。在旅途中收穫的那些善意,讓我至今想起都覺得心裡暖暖的。

但是火車硬座只是那個年紀的記憶了。現在不再那麼做,最直接的原因是年紀大了,身體恢復得沒有那麼快了>

最後我想補充一點,和加拿大的火車比起來,中國鐵路價格實在太良心了。加拿大的火車幾乎和飛機一樣貴,而且還沒有我們快……


味論天竺


我上大學的時候,從學校往返老家,都是硬座,20多個小時的火車,硬座當然沒有臥鋪舒服,可是有什麼辦法呢?當時家庭條件不允許我多花那一百多塊錢,而且我當時也還沒有賺錢,怎麼能心安理得的浪費父母的血汗錢?後來工作後日子慢慢好過了,再回家我也會選擇臥鋪,沒有臥鋪甚至會買軟臥,這要是在以前我寧可走回老家都不會考慮的。你這個問題本身就帶著一種高傲和冷嘲熱諷,不是人人都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sevenwanghui


貧苦老百姓兩百塊都是大汗淋漓的錢,要是多給父母買雙鞋,要是給等待你回家的孩子買個新書包,要是個家裡奶奶買個絨毛背心……,他們會多心悅啊,可以要好多好多的兩百塊,只恨一年辛苦就掙了這麼多些兩百塊,讀大學的老大的學費,父母贍養費,修房子借的親戚的錢過年要還掉……所以這些都只能對自己苛刻,再苛刻些,不容易啊,有錢的多為善啊!

小夥子說清楚了嗎?


朱建平123456


從200元的差別到底反映是一種什麼關係,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火車不同座次等級的差別:

1、從價格的敏感性看:由於每個人的經濟收入有差異,而且差異可能很大,對價格的敏感性差異也很大。月收入3000元和5000元,可能敏感性相似,但與月收入5萬、10萬的人差異性肯定就很大了。月收入3000~5000元的人來說,差個5~10元沒感覺、差200元多元就很多了;而月收入上5萬元的人,可能差個200元的感覺,就和前者差幾元錢的感覺是一樣的。

2、從邊際量的大小來看:從邊際量來看,同一種類型的人對邊際增加量的忍耐度和接受度是不一樣的。比如價差在50元以內,能接受的人,價差一但超過50元,就會放棄更好的選擇,或覺得貴了,在50元以內,還是會堅持更高的選擇。同理,火車硬座和臥鋪相差僅200元也是一樣,讓邊際量小於200元的消費者去坐硬座;

3、從消費心理來看:個體消費者長久形成的消費心理影響因素決定,對於一些節儉耐勞的消費者,有艱苦作風的人來說,也許能省200元也很好的,即使有這樣的消費能力,他也可能會選擇硬座;或者有些乘客就將乘硬座當作體驗生活、尋找回憶時,那麼,持這種消費心態時,硬座本身不單純是舒適與否的含義;


4、從經濟人屬性看:人終究是要創造價值的,如果創造價值的能力超過消費需求能力時,作為經濟人,其會選擇創造價值有利的方式;

5、從定價的策略看:從鐵路局的定價策略看,它將消費者進行的分類,經濟型費消者、舒適型消費者、商務型消費者等,讓每種類型的人能根據票價找到適合的產品。比如臥鋪相對安靜舒適、乾淨衛生等,自然是定位於舒適型消費者的需求而滿足的產品。

所以,產品的定價、差價是與其滿足消費者的屬性、類別相關;有差異、有變化的產品既能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需法度,又能創造更好的收益。產品間的差價正是對服務需求的差異變化的反應。


獵人與自然



我相信沒人不喜歡舒舒服服的臥鋪而去選擇硬座,都是為了省錢而已!


長春小猴子


從你提問的口氣來看,這200元對你來說是無關緊要、微不足道的小錢,可對很多人來說,並非如此。

按照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人佔有百分之八十的社會財富;而百分之八十的人僅佔有百分之二十的社會財富,可見事實上是百分之八十的人“缺錢”;按照相關統計數字,2019年我國人均負債平均下來是3.5萬元,年輕人平均負債則超13萬,房貸佔了大部分、其它為車貸、信用卡消費等,我國總體人均負債率相對比較高;另外就是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均、個人收入的參差不齊、因而消費也參差不齊,畢競中國人還是有勤儉節約、量入為出的傳統養德。

關於火車硬座和臥鋪相差僅200元,暫且不去考究這數字的準確性,單純就200元來說,有的人就用去抽兩包高檔香菸或午餐吃一碗海鮮麵湯而已,而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可購兩袋各10斤的大米、足夠一家人一個月的口糧;這200元足夠交小地方1個小學生1個月的午餐費;這200元足夠交貧窮地區1個小學生一學年的學期;這200元足夠購兩瓶國產嬰幼兒奶粉;多了這200元,這個月的房貸、車貸、信用卡就能湊夠、不逾期、徵信就不會有問題……,我去年春節前的一個早晨,在小區門口小超市碰到一個農民工在糾結是要買一個2塊錢或者3塊錢的麵包?最終確定就買2塊錢!為何要這樣做,可想而知了,可見這200元有時候的作用是有多大!

當然,有些人收入高、負擔小,出門坐火車選擇臥鋪、甚至坐飛機還要頭等艙,這也無可厚非,這是個人的喜好和消費觀念了;而有些身價不菲,出行坐火車、飛機都選擇普通的大有人在,認為只要身體能承受、能安全到達就行,而把節約下來的錢用於企業發展、捐獻幫助貧窮山區的小孩讀書等慈善事業,把錢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例如華為的任正非、娃哈哈的宗慶後等,這是個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念,與貧富無關;更多的人則是以勤儉節約、量入為出為準時,反對超前消費、過度消費、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必須發揚光大!

根據上面所述,凡事換位思考,你提的問題應該可找到答案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2020.1.29.


地球伴我行


一個“僅”字,讓人讀出了些許的不屑,有錢人世界就是不一像,說話就是那般“大氣”,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

200元?兩張紙,在富人眼裡也許真的不算什麼?不夠一頓早餐錢。但是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可知道200元意味著什麼嗎?

一天辛苦的工錢。農民工風吹日曬,走東竄西,累得筋疲力盡,就為了富人眼中的區區不足一頓早餐錢的200元錢。

孩子上學的學費。責任在肩,家中如有黃金萬兩,誰願意在外負重前行,200元雖不及孩子的學費,但是這是一種財富的積累,能省一分,就一分的“難”。

父母就醫的藥費。那些選擇硬座節省200元的人群,也許家中就有經常吃藥的耄耋老人,他們縱使自已累點,也要去盡這200元的孝心。

“ 有錢好漢子,沒有漢子難”。錢,真是好東西。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選擇坐硬鋪的人都是為省錢。

有的則喜歡那種氛圍。五六人相對而坐,談談天,說說地,打發路上的無聊時光,也是種不錯的選擇;一些年輕人荷爾蒙旺盛,說不定一番交流之後,成就一段好姻緣。

有的則為窗外的風景。出站在外,自是一番別樣的景象,見到什麼都是欣喜的,不願把時間消耗在無休止的睡覺中,坐在窗邊,看著即逝的風景,也是一種享受。

還有就是一些雞鳴狗盜之輩,他們選擇硬座是為便於作案。

火車上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什麼樣的人都有,形形色色,當然也混雜著別有用心之輩,或偷,或搶,或騙。偷者往往喜歡到臥鋪車廂下手,因為那裡遇見富人的概率大;但是硬座也是他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因為這裡魚龍混雜,好下手,便於逃。搶者多出現於火車到站,或臨發車之即;騙者多發生於硬座,他們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口出蓮花,憑藉忽悠人之智,侃天侃地,或騙財,或騙色,達到他們行騙的目的。

當下正值返鄉“過年”的高峰,坐火車的朋友,一定要小心看管自已的財物和小孩,以免在火車上發生不愉快的事,影響歸家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