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制約5G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錫惠書生


5G應該是當下最熱門的科技話題之一,懂的人不多,討論的人不少。我就據題主之問,簡單聊聊我的看法。

制約5G發現的主要因素個人認為主要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技術現狀:目前5G建設的主流組網方式是NSA組網,NSA組網最大的好處是建站成本相對較低,易推廣,短時間內達到高覆蓋,但是NSA組網也有它天生的弊端,除了高網速,5G所謂的高可靠、低時延、大連接,都實現不了;且NSA組網切換時間較長,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反而凸顯不出5G的優勢。同時5G是高頻,頻率高意味著波長短,遇到樓宇過密的情況,信號衰減快,同樣影響使用體驗。因此自身技術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二顯發展趨勢:任何通信網絡的發展都是需要應用場景與之匹配的,同樣5G也不例外,應用場景大類上分無怪乎兩種:面向日常生活的個人使用和麵行產業發展的行業應用。由於5G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廣覆蓋,因此日常生活的個人應用無法有效支撐,而面向產業發展的行業應用,主要是智慧城市、工業互聯、自動駕駛、遠程醫療,除了需要高網速,還需要高可靠、低時延、大連接,這些目前的5G現狀都無法滿足,而且短時間內也無法解決。因此發展同樣難以滿足應用場景需要。

三是社會成本:5G建設投資高回報慢,單站成本是4G的3-5信倍;能耗太高,電費是4G的3-6倍;同樣的覆蓋區域,5G需要建設更多基站。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字“錢”,這就意味著需要前期投入巨大,但縣在“提速降費”,“攜號轉網”的大背景下,通信市場接近飽和,短時間內看不到回報,因此運營商建設熱情不高,缺乏原生動力,這就不僅需要國家政策扶植,也需要行業內上下游廠商,甚至全杜會的共同培育。因此社會成本高企影響建設推廣。

四是終端應用:好的網絡需要好的終端,2G、3G時代,終端的推廣一方面是手機產業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運營商的大力補貼所致。在5G時代,運營商本身已經面臨收入減緩甚至負增長的情兄下,已無力支撐終端的鉅額補站;同時,個人客戶短時間受限於網絡覆蓋以及網絡質量,也沒有強烈更換5G絡端的需求,也就沒有定製套餐的意願。運營商就缺乏足夠收入支撐繼續發展。因此終端應用無法普及也會影響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目前5G技術尚在試用初期,整體產業環境內需動力不足,行業上下游成本高企,終端應用難以大規模推廣,都在制約著5G的快速發展。個人理解,歡迎指正。


科技互娛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導致5G發展緩慢

1、5G基建需大量資金

隨著5G網絡技術日漸成熟,5G終端與設備持續問世,似乎5G時代已然到來。但是要想實現5G的規模化普及,在短時間內達到4G的覆蓋規模並不太容易實現。一方面,5G技術還需加強研發,不斷升級;另一方面,4G網絡的建設尚且在完善過程中,還遠沒有到淘汰的地步;更重要的是,推動5G全面覆蓋所需要投入的資金是驚人的。

我們首先回顧一下當年4G的發展歷程。從2013年開始,4G至今已經發展了6年多。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底,中國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在4G網絡上的總投入大概是8000億元左右。時至今日,該數字應該還在增加。但是即便如此,運營商的整體成本也尚未完全收回。

現在運營商面臨的問題是,需要一方面繼續提升4G網絡質量的同時,投入大量資金建設5G網絡及配套設施,同時還要為以後的運營維護做長期打算。其資金壓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那麼,既然如此花費成本,是否意味著運營商會虧損呢?那倒也不是,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1~4月,通信業營業收入為5145億元,其中電信業務收入為44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7%。由此可見,運營商的數據還是正增長的。

有些人擔心,5G的資費會比4G高。但其實這個就有些過慮了。雖然5G的相關資費標準還未正式公佈,但綜合以往的經驗,以及業內人士的看法,由於分配的頻率更多,所以5G的流量資費只會比4G更低。從2G到4G的經驗也證明,隨著技術的發展,數據流量的資費標準只會下降。比如2G時代,上網1分鐘要1.5元,這和成流量大概是1GB要1萬元;3G時代,1GB的流量也在500元上下;但是等到4G初期,1GB流量的費用就降低到了30元,而目前則之後不到9元。

雖然從商業消費角度來說,現在上馬5G,對於運營商來說是不合算的,但作為信息工業革命時代關鍵性的基礎設施,不能以短期的經濟利益為衡量標準。況且5G時代,最大的經濟利益將來自於整個產業。

2、基站密度過大是否導致鄰避問題

除了資金難題,電信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選址問題,出於對基站輻射的擔憂,或產生鄰避效應,阻撓基站的建設,這在過去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中並不少見,在站間距大大縮短的5G時代,這樣的問題或將更多。

除此以外,選址也是5G發展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這裡說的並非是基站建設地址而是說的產生鄰避效應,因為基站密度過大,會導致附近居民擔心輻射問題。雖然中國的基站電磁輻射指標甚至比歐美還要高出數倍,但之前4G時代還是出現過類似問題,所以依然需要通過政府宣傳引導加以解決。





田不爭


5G被制約發展的因素。

第一先談談5G基站,5G基站的頻率高覆蓋範圍小,比4G覆蓋範圍小的多。4G覆蓋範圍在1km左右,而5G卻只有300,400米這個樣子。所以建的基站至少需要4G的兩倍,也就是中國全境5G至少需要1000萬個基站,而每個建設基站平均費用在50萬左右,那麼投資至少需要5萬億。建設費用非常之高這是制約5G的一個原因。當然這個錢是基礎建設,比炒房炒股太有意義了。

第二,5G終端。5G基站有了,5G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等等還沒有大規模普及,建了5G當然需要人用它。所以當終端5G產品價格從目前榮耀V302999,華為再出神∪8205G芯片的手機價格在1599,1399時,5G就風靡全國了。

總之,5G被制約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建設和產品,這隻需要時間就可以解決了。



信通大臉貓


1、資金

5G發展首先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基站建設,為了滿足高流量密度和高峰值速率的要求,5G採用了宏微異構的超密集組網架構。這就要求基站的部署密度必須提升。在4G時代,兩個基站的標準距離是不超過1000米,但是5G小基站的間距可能得控制在100米,甚至更近的距離內。由此可見,其數量將是巨大的,其所需的資金必然不是一筆小數目。

2、民眾對基站輻射的擔憂

除了資金難題,電信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選址問題,人們出於對基站輻射的擔憂,阻撓基站的建設,這在過去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中並不少見,在站間距大大縮短的5G時代,這樣的問題或將更多。

3、5G設備發展受標準制約

現在對5G設備來說發展最重要的制約是在標準,因為5G的標準還在不停地完善中,它的更迭特別快,包括國際標準,包括國內的標準統一穩定可能是對這個產業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氚思琶醍


1.硬件水平

2.傳輸成本

3.人們的接受程度

4.數據量的不完全發掘


齊齊大魔王的羊


套餐費太貴。5G設備費用太貴


雲海數碼科技


網絡運行商的基站建設還沒有全面普及,客戶終端機性價比還不夠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