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5《自由作家》:让我们为改变干杯

什么职业可以向很多人倾诉自己的理想和观念?可以影响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

毫无疑问,老师。

如果一群混迹于街头和帮派斗争、大多来自少年监狱及看守所、随时都可能丢掉生命、生活中充满毒品和枪支的孩子组成一个班,那这个班的老师会怎么做?

艾琳老师的答案是,改变他们。

这就是影片《自由作家》,影片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变,围绕艾琳老师及一群深陷帮派战争的孩子展开,讲述了一个关于教育、尊重、种族歧视与斗争的故事。

这部影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改变对于走出现状的重要性。

《自由作家》于2007年上映,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导演,希拉里·斯万克 、帕特里克·德姆西 主演,豆瓣评分8.5。

豆瓣评分8.5《自由作家》:让我们为改变干杯


1992年4月,美国发生了1960年以来最严重的暴乱事件——洛杉矶暴动,暴动持续六天,发生了大规模的抢劫、纵火和枪击,造成53人丧生,2000人受伤。

由洛杉矶暴动引发的后续帮派暴动、种族冲突日益严重,这就是本片的背景,而艾琳老师班上的孩子大都处在最严重的地带,正如他们的日记中写道:在长堤,最重要的是你的长相,不管你是拉丁裔人、亚洲人还是黑人,出门随时都有可能被干掉。

豆瓣评分8.5《自由作家》:让我们为改变干杯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威尔森高中203班的孩子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尽管只有十几岁,但他们加入依据种族、肤色所组成的帮派,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甚至持有枪支,还有的刚从少年管教所保释出来,“不学无术”是学校对这帮孩子的评价,学校只希望他们少惹是生非,没人期待他们能够待到毕业。

即使艾琳老师尝试去说服教导主任,给这些孩子一些新书,但教导主任拒绝的理由很充分:“他们的成绩最低,看不懂复杂的书籍,书而且还会把书弄丢、涂抹撕扯。”

豆瓣评分8.5《自由作家》:让我们为改变干杯


想要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要先改变自己。

艾琳老师想要改变现状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一开始找错了方向,校方及其他老师对203班孩子的看法不能称之为“偏见”,这帮孩子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深陷帮派战争,可能活不到18岁;他们不热爱学习,成绩最差;他们破坏力惊人,能够遵守校规就是最大的奢望。

豆瓣评分8.5《自由作家》:让我们为改变干杯

你是怎样的,别人就会怎样看你。近现代,我们一直被欧美人嘲笑为“东亚病夫”,这是所有华人都应铭记的耻辱,但那就是事实,彼时的中国国门洞开,经济科技发展落后,国民素质不高,世人只是在描述他们所看到的。

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从“两弹一星”到“神州升天”,从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到举办北京奥运会,从国力薄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到利比亚快速撤侨,世人也如之前一样描述他们所看到的。

豆瓣评分8.5《自由作家》:让我们为改变干杯

这是关于“改变”最好的例子,中国人有着和影片中的拉丁裔人、非洲人、墨西哥人等在历史上有着相同的境遇,时至今日,毫无疑问中国人是改变最多,也是最成功的。

我们不能将寄希望于别人主动改变看法,但可以努力改变自己。


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从改变自身做起

“为种族而战”是203班上大多数孩子秉承的信念,因为他们处在一个种族歧视、帮派冲突日益严重的社会,他们的生活环境注定充满暴力、冲突、枪支、犯罪,为了保护自己、家人和朋友,不得已加入帮派,用暴力对抗暴力,从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难以逃离,在“彼此对抗”中消耗。

剧中的艾娃的朋友被枪杀、父亲被抓捕,她不得已走上街头,为了种族而战;安卓也一样,爸爸离去,他和哥哥为了生存和生活参与犯罪,哥哥已经被抓进监狱…<strong>这是他们的处境,他们倍感痛苦、无力,但他们无法改变环境,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时候,活下去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豆瓣评分8.5《自由作家》:让我们为改变干杯

艾琳老师没有办法改变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但她的到来给孩子们指明了新的出路——学习

艾琳老师想办法了解他们、把大家变为一个整体,最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这里大多数孩子没有学习过历史,也无从知道“大屠杀”“安妮的日记”

,也无从理解种族仇恨、种族隔离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善良的人在“人人平等”上所做的努力,而一旦了解了这些,这帮孩子慢慢成为了自己的英雄,他们不再参与帮派活动,不会保有种族歧视,而是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家庭的未来。

豆瓣评分8.5《自由作家》:让我们为改变干杯

“大屠杀”指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种族清洗,是二战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之一。德国在这场种族清洗活动中屠杀了将近600万犹太人。(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其在二战时期为躲避纳粹而藏进密室,日记内容记录了安妮25个月恐怖的密室生活。(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如果自己足够强大,就去改变环境

艾琳老师每一次在班级上的演讲,都让我想起为黑人人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领导了多次为争取黑人工作机会、自由权利的游行,一生都在为有色人种的权利斗争,就像他最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说的:“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四个小孩有一天将生活在一个不会用肤色,但要根据性格判断的国家”。马丁·路德金影响了美国及整个世界,为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豆瓣评分8.5《自由作家》:让我们为改变干杯

“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先尊重别人。”艾琳老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触动孩子们的内心,告诉他们是可以有更好的相处方式,而不是消灭对方,也在不断了解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带着孩子们参观“大屠杀”纪念馆、将安妮请到学校里演讲,募捐到35台计算机,将大家的日记整理成册并出版…

艾琳老师足够强大,是因为自始至终她都坚信:拯救青少年的奋战是在课堂上,而且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改变。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用来形容艾琳老师和她的孩子们再确切不过。

豆瓣评分8.5《自由作家》:让我们为改变干杯

而更加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影片最后的合照。

艾琳老师和她的203班真实存在,班上的孩子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很多成为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他们的改变真实存在,也因为他们,更多的人得到改变。

对于这些孩子,《街头日记》就是他们存在过最好的记录,《自由作家》是他们的“改变”最好的见证。

“泪目”对这部影片最好的致敬。

豆瓣评分8.5《自由作家》:让我们为改变干杯

影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里是 ,看影视,品生活。

写作不易,喜欢的读者朋友点个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