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過春節的心情和三十年後的現在過春節的心情區別在哪兒?

建築工程郎生活日記


我是一個七零後的人,對於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來說,說起兒時過春節那是滿滿的回憶。

農村快要過年的時候,家裡一般都會殺豬。殺豬可是個力氣活,都會叫幾位村裡面的長輩或殺豬匠來一起幫忙,進行分工後,一部分人要挖一個可以放大鍋的坑,把水倒滿燒開待用;另一部分人要把豬宰殺,首先把豬前後腿綁住,按倒一個面板上面,由殺豬匠進行宰殺,這一下最是害怕,那真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把豬放完血,要對豬開始進行打氣,把豬打的鼓鼓的,開始用燒好的熱水進行燙,開始褪毛,拔毛等,最後把豬弄的很乾乾淨淨的,再進行把肚子破開進行清理,清理後有的多的會賣一點,留下的自己家春節吃或走親戚用。

蒸饅頭和包餃子是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做的。蒸的各種各樣的饅頭造型,有紅薯包、豆沙包、棗山(敬前輩用的,用後再吃的)等等,小孩子也是湊熱鬧,都會幫忙一起做,把自己弄的滿臉是麵粉,也是高興的。包餃子時會把一個硬幣包到一個餃子裡面,看誰吃到來年就會有好的運氣和前程!

寫對聯,貼對聯。春節寫對聯是我最樂意做的事,每到春節都會找來紙和毛筆,開始我的大作,出門見喜、小心燈火、滿園春光、一路平安等等,然後就是陪著家人一起貼對聯。

撿花炮,放花炮。大年放鞭炮,小孩子們一聽到誰家放鞭炮了,大家一起跑到誰家,放完後一起撿沒有響的鞭炮,不過撿到的大多都不好了,但還是樂此不疲的奔跑著去撿,關鍵是這份高興的心情。撿過來的花炮沒有響過的會再重新點燃,聽那一聲清脆的響聲!

吃團圓飯和拜年。大年三十,一家人坐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團圓飯,給大人磕頭要壓歲錢,這個是過年最高興的事了。大年初一開始互相拜年,晚輩要給村裡長輩拜年。

兒時過春節真是滿滿的回憶,三十年後現在都為人父為人母了,生活在城市裡面,過年禁止燃放鞭炮,沒有鞭炮的聲音,感覺年味真的有點淡了,找不到兒時的感覺和味道了!


繁星一點一滴


你好,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兒時過春節心情我想是眼裡飽含期盼,期盼長輩們的紅包,數數有多少錢;期盼煙花爆竹聲,看一場盛大煙花宴;期盼各式各樣的零食,嘴巴停不下的吧唧聲;期盼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心情美美的。期盼跟在長輩後面買年貨,儲備年貨。最開心的事就是寒假作業即使沒做完,長輩們也不會催促,長輩們有聊不完的天無暇顧及我,我該怎麼鬧騰就怎麼鬧騰,自己說了算,得瑟的不行。兒時,三四人聚在一起打鬧,鬥地主,玩遊戲,看電視,玩累了,嗑瓜子,吃零食,啥事都不用想,不用管,除了開心還是開心。


三十年後過春節心情有兩種,第一種我想是眼裡飽含滄桑,但心裡依然稍許期盼年味。眼裡滄桑裡帶著孤獨,帶著艱辛,帶著負債,帶著心痛。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跌倒了,除了站起來別無選擇。經過社會的打壓以及洗禮,滿臉的滄桑,在外漂泊是孤獨的,與家人分居兩地,不想家是假的,艱辛的生活,有委屈,自己扛,不願與家人提及,怕家人擔心,快節奏的生活,活著很是痛苦,經濟跟不上節奏,一家吃喝拉撒需要面面俱到,為了買房買車身上扛著債務,過年,要給小孩,老人發紅包,一年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錢又花出去,心如刀割,能不心痛嗎?


第二種我想是眼裡飽含得意,沒多少期盼,相當於度假,更多的是得意,得意是兜裡不愁吃穿,得意是兜裡有用不完的錢,得意是去哪那都風光。沒有負債,沒有滄桑,有的只是盡情享受過年的年味。發紅包,圖個喜慶;喝酒,圖個快樂;大魚大肉,圖個過肥年;沒有煩心事,年自然是過的開心的。年少的年味雖與三十年後產生對比,除了角色轉換,被人催婚,給小孩,老人派紅包,其餘依舊如此。

當然,如今的年味缺少一個東西,就是——真誠相待。如今的過年更多的是攀比,各種炫耀,嘴裡沒有過多的溫暖問候,只有掛在嘴邊的工資,生活現狀,已經沒了兒時的天真浪漫,簡單幸福。現在誰混的好,就巴結誰,混的不好,被人冷落,混的不好的連年都不想過,過了也沒啥意思。這是當代人一個現狀。兒時過春節心情與三十年後截然不同,兒時無憂無慮,三十年後早已忘了年味最初的模樣。



聆夢


那差別,大了去了!

30年前過年,吃喝玩樂收紅包;30年後過年,鍋碗瓢盆發紅包!

30年前過年,一大家子幾十口人,大人們忙活的熱火朝天,做飯包餃子的,打麻將打牌的,圍著火爐子嗑瓜子嘮嗑的;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嘰嘰喳喳到處亂竄,和鄰居小夥伴玩各種遊戲,再噼裡啪啦放幾個鞭炮,倆字兒:熱鬧!

30年後過年,一家5口,我和對象各自抱著手機扒拉,孩子捧著電腦,老媽做飯,老爸也扒拉手機,偶爾幫老媽打個下手,中午咔咔炒幾個菜一吃,晚上再包個餃子🥟,嗯~倆(仨)字兒:沒味兒!

30年,年齡越來越大,年越來越小。。不知道再過30年,過年又會是種什麼體驗?



上山上摘櫻桃


個人感覺,那種期盼與喜悅的心情依然沒有變!

對於過春節,我依然滿懷熱忱與期待,那種開心的感覺,竟然還和兒時一模一樣。

唯一的區別是,我由一個坐等吃穿的孩子變成一個親自去採購吃穿的母親,而角色的轉換並沒有影響我

喜悅的心情!每天下班後,我往返於各超市之間,肆無忌憚的採購著自己喜歡和家人喜歡的吃穿用度,兒子坐在踏板車的後面,跟我一起樂開了花!

過春節嘍!好快樂!希望所有人把2019的那些糟心的事都忘了吧,在新的一年裡順風順水!健康快樂!


在他鄉140248359


小時候睡炕,都是在奶奶家炕上,除夕晚上準備好手工做的棉衣棉褲,還有納的千層底布鞋。我們小孩子窩在炕上打鬧,父輩們圍著爐子喝著爐子邊燙好的白酒,一家人聊著天。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反而沒有那時候的歡樂。更多的是回家跟父母,發小吃個飯。看著父母,妻兒。也其樂融融!


中國加油99999


兒時過春節的心情一個字樂,年味濃,三十年後過春節的心情也是一個字累。年味淡。兒時過春節雖然物質生活不富裕,人們的需求也很簡單,人們互相之間開心的笑容有很強的感染力,過年味道濃,感覺空氣中都有濃濃的年味。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對年沒有了小時侯的企盼。過年慢慢演變成只是一個形式。



更年期的小屋


兒時就喜歡過春節,那時候不叫春節,叫過年,家家戶戶都忙著,殺年豬,磨豆腐,打餈粑,自家熬的麥芽糖和糯米花,再做成米花糖,加芝麻一起就是芝麻糖,反正過年好吃好玩,都會有新衣新鞋,走親戚,放鞭炮,那時候條件差,覺得過年太好了,平時想的過年都能實現,現在還是喜歡過年的那種氛圍,到處張燈結綵,家家慶祝團圓!兒時過年只知道吃喝玩樂,現在過年看兒孫們吃喝玩樂[笑哭][比心]




歲月不老人易老


兒時的人們忙的時間多,休閒娛樂少。現在的人們活的瀟灑,吃,喝,玩,樂,樣樣全。兒時的人們走不出遠門,人與人之間和親和謁。現在的人們跑五湖四海,錢看的重了,人情淡了。兒時的人們在窮過年總覺者是那麼歡樂高興,什麼社火,腰鼓隊,看廟會,走親朋好友。現在人們手機不離手,看電視不出們。總覺者過年冷情了,人與人之間自私了。所以年也變了,人的思想,思維也變了。


4918讀者


兒時過春節無憂無慮,管吃管玩,有新衣服穿,有紅包拿,一切有父母操心。現在不同了,自己當家作主,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要自己掙錢生活,感覺生活有時很無奈,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36dcfcd9f224195a0385c4f74614423\

大有可為888


小時候天天都盼望著快點過年的,因為過年有好吃的,因為過年有壓歲錢,因為過年不用幫忙做家務甚至可以跟大人爸媽一起去遊玩!無憂無慮的,真的有好多好多美好的回憶的!等結婚成家了,天天都怕著春節的到來,春節的臨近證明一年又接近尾聲了,錢都沒賺到年又到了,一大堆等著用錢來解決的,又不知道錢要去哪裡拿的,唉!希望社會和諧錢更容易賺的,希望2020年好運連連,事事順心如意,[祈禱][祈禱][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