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明:武漢七院來了個愛笑的“95後”

長城網訊(記者 許豔豔)“大年初二,我白班,早上7點多接到護士長電話,問我去不去武漢。像我這種早上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人,這確實是一個考驗腦力的問題。一秒鐘內,心裡想了很多事情,下一秒我回了一句,‘好,我去’。對於這個決定我不後悔!”

邯鄲市中心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張子明,在日記裡記錄下的這段經歷,緊張,卻也有著獨屬於他的詼諧幽默。

24歲的他,如同你我身邊的每一個“95後”一樣,充滿著青春朝氣。他樂觀、開朗、愛笑。一笑,眼睛眯成一條縫。在他看來,支援武漢“只不過是換了個地方上班”,不值一提。

张子明:武汉七院来了个爱笑的“95后”

穿好防護服的張子明。本人供圖

辦法總比困難多

“適應了之後,感覺沒什麼特別難的事。”當記者電話連線張子明時,他正好輪休,剛和同伴搬運完物資,話語中透著輕快。

作為獨生子,離家在外,也學會了報喜不報憂。在發給媽媽的照片中,因為怕媽媽擔心,他用手擋住嘴,不想讓媽媽看到因長時間不喝水而乾裂的嘴唇,但臉上的印痕依然清晰可見。

“戴口罩這事兒,剛開始確實不太適應,後來,我們想到了在鼻子上貼水膠體的辦法,緩解了不少疼痛。”

“護目鏡起霧,我們也有辦法,戴之前在鏡片上滴上3滴洗手液,均勻擦開,半乾的時候戴上,撐8個小時沒問題。”

“為了補充水分,我們不工作的時候,就多喝水、吃水果,攝入身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這裡食物、水果供應充足,嘴唇乾的情況也好多啦。”

比起困難,張子明更喜歡講解決辦法。“都是我們大家集思廣益想到的,有什麼好方法,大家都會在微信群裡發。”

张子明:武汉七院来了个爱笑的“95后”

工作一天下來,臉上滿是印痕。本人供圖

“大爺,加油!”

在武漢市第七醫院,張子明被分到了重症監護室,輪休制,每天工作6小時。“具體工作內容,就是執行一切醫囑,以及照顧病人起居。這裡的15張床基本都是滿員狀態,有出院的,馬上也會有新入院的補上。”

心態樂觀的他,就像冬日裡的暖陽,溫暖著身邊人的心。

“ICU不少病人都是昏迷或半昏迷狀態,有位60多歲的老爺子,是這裡少有的幾位意識清醒的病人。在這樣的環境下,他難免不多想,甚至一度想要放棄治療。”

“有天我上班,看到他在病床上寫遺囑,就安慰他,只要積極配合治療,好多人都痊癒出院了,再說,您的病可比他們(ICU其他患者)輕多了,您要有信心啊!”

“大爺,家人都在外邊等咱呢,他們讓我告訴您,在這裡好好配合治療,過不了多久咱就能出院了。您這個情況,肯定是能出去的,大爺,您相信我!”

在張子明的耐心勸慰下,大爺逐漸安了心,開始積極配合治療。

“我給他說完這些話後,他特別激動地拉著我的手,一個勁地點頭,還給我豎了個大拇指,緊接著又做了一個抱拳的動作,我就覺得那一幕真的特別感動。”

张子明:武汉七院来了个爱笑的“95后”

工作中的張子明。本人供圖

95後的“互補效應”

談及95後支援抗“疫”的獨特感受,他覺得,“90後也好,95後也好,我們這些人比較年輕,年輕人在一塊兒愛鬧,工作之餘愛開個玩笑,活躍氣氛,和這邊經驗豐富的老師也是一種互補。在業務上我們向他們學習,在生活上我們開開玩笑,逗逗樂子,讓整個團隊的氣氛更活躍,也提升了團隊戰勝病魔的信心。”

“我和我們組一個哥哥長得比較壯碩,加上一個剛剛剪掉頭髮的姐姐,我們三個被稱為光頭強和熊大熊二組合,我們在防護服寫名字時,把我們的新外號也寫了上去。”

“我這人是個吃貨,工作間隙,我們和這邊的老師聊天,經常就聊起河北湖北在吃這件事上的差異,特別有趣。”

“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事是什麼?”記者好奇地問。

他想了想,笑著說:“最想回去和朋友一起好好吃頓火鍋!”

頓了頓,他說道:“吃還是要吃的,當然也更想好好陪陪爺爺奶奶,我從小跟著他們長大,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我來武漢。”

“我爸媽都在邯鄲抗‘疫’一線工作,他們都很支持我過來,但我至今還沒跟爺爺奶奶說,怕他們擔心。”

張子明話頭一轉,談到讓自己充滿成就感的經歷:“穿著防護服,戴著3層手套,每次一到抽血,就會發愁摸不準,不過,來了快一個月了,已經練出來了,現在基本上一針就能紮上,最多也不會超過兩針啦!”臉上浮現出他一貫的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