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消金之王地位難保?細分場景被瓜分,高利貸投訴不斷


捷信消金之王地位難保?細分場景被瓜分,高利貸投訴不斷

【品牌觀點/文】

2010年,作為中國首批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在天津掛牌,正式“殺進“中國市場。依靠在國際市場積累的豐富經驗與先進風控技術,這個來自於捷克布拉格的老牌消費金融企業在起步相對較晚的中國市場並未讓人失望。

10年間,無論從業務規模還是盈利能力來看,捷信都是國內消費金融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中國市場也在捷信集團歷年的財報中表現搶眼,佔據著半壁江山。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當你在索引擎輸入“捷信”二字的時候,“高利貸”、“暴力催收”、“上市失敗”等相關搜索詞也會接踵彈出。在2019經歷了約半年的上市風波後,不看好捷信業務模式的聲音也越來越甚。

毫不客氣地說,捷信的業務做得有多火熱,揹負的罵名就有多難聽。捷信究竟是踐行普惠金融的“天使”,還是在中國放高利貸的“惡魔”,這個問題恐怕很難通過兩三句話解釋清楚。不如讓我們回到故事的開始,先來看一看這個“巨無霸”企業的前世今生。

崛起:消費金融東渡史

「外資公司在中國發展,往往都會有著過多過少“水土不服”的問題。」

而捷信的大多數客戶甚至都不知道捷信是個外國公司。能在與熟悉的歐洲市場與東南亞市場完全不同的中國經受長達10年間若干次的經濟環境變化與行業起伏,捷信算得上是一個傳奇案例。

數據顯示,捷信2019年前三季度放款額199.27億歐元,其中中國市場為120.95億歐元,佔比為61%,約合人民幣945億元。

亮眼的成績源於深遠的策略,早在16年前,捷信集團母公司PPF集團就已經在京設立代表處,並調研中國市場,同時著手通過政府公關獲得消費金融行業的“入場券”。

2007年,捷信還未獲得消費金融拍照,但已經在深圳設立了針對個人無抵押消費貸款的快速審批中心,並上線了自己的數據庫系統。

那時正是國內消費市場的萌芽時期。如同各大銀行對信用卡業務的趨之若鶩,中國的個人信貸市場同樣是白紙一張,潛力巨大、前途良好。捷信的加入也如同是80級大佬入新手村一般,依靠在海外多年的耕耘經驗,手握自己的方法論開始了勤勤懇懇的市場教育工作,且效果顯著。

2010年,捷信獲得消費金融牌照,捷信的駐店模式(即通過依託具體場景、通過線下合作商戶銷售其分期產品)也開始在全國開花結果。

如蘇寧、國美、迪信通、VIVO、OPPO等3C及家電巨頭,都是捷信的合作伙伴。直到現在,「商戶合作模式」依然是捷信的看家本領。在捷信集團全球的9個市場中,8個市場在銷售點貸款排名均為首位。

捷信消金之王地位難保?細分場景被瓜分,高利貸投訴不斷

至於那時捷信對手們遠遠無法獲取的高級裝備——批量化、數據化、智能化的信審流程,更是被同業廣為傳頌的範本。遠觀那時的捷信,的確風光無限,馬上、佰仟、達飛等競爭對手恐怕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2019年新年剛過,捷信集團也被傳出將在港股上市。只可惜,故事接下來的劇情和我們想象的並不一樣。

內憂:技術短板、後勁不足

「第一個信號就是在聚投訴、黑貓投訴等消費者維權平臺上與日俱增的客訴。」

以聚投訴為例,如果說捷信作為一個在華髮展10年、且經歷過行業“蠻荒時代”的老牌企業尚且可以接受。但不足半數的解決率就讓人有些莫名驚詫了。

這是什麼概念呢?

以上月投訴量為例,捷信不僅排在同為持牌消金公司前面,甚至比你我貸、錢站、玖富等網貸公司還要多。而招聯、馬上兩家的解決率分別為78.21%和85.12%。

究其原因,除了捷信曾在歷史上收取高於36%的利息外,涉嫌暴力催收、銷售誤導違規行為也屢見不鮮。即便捷信反覆強調業務的合規性,龐大的銷售、風控、客服團隊在給捷信帶來業務迅速增長的同時,也為其日後的發展埋下了禍根。

捷信消金之王地位難保?細分場景被瓜分,高利貸投訴不斷

比口碑差更糟糕的是沒有水花。

提起分期業務,無論是在體量上還是在聲勢上,捷信這樣的持牌金融機構都遠遠比不上螞蟻、京東甚至是宜信、玖富等網貸公司和互聯網公司。

10年前,“合作商戶+信貸工廠”的模式還屬於新鮮事物。而10年後,從捷信走出來的人才們已經將這種模式帶給了同業其他公司。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當BAT等掌握線上流量、場景、用戶等新一代王牌武器的互聯網巨頭也開始掘金消費金融市場,傳統消費金融企業的舞臺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小。

從早教到養老,從裝修到婚慶,從買車到旅行,你能想到的所有細分場景均被瓜分殆盡,無一倖免。

對此,捷信也曾多次表示要開拓新場景,只可惜大部分還處在“試點”階段。

捷信消金之王地位難保?細分場景被瓜分,高利貸投訴不斷

即便與其他消費金融企業相比,捷信的優勢也在日漸消失。

比如曾在線下市場被捷信打的滿地找牙的馬上消費金融,如今已成功躋身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的“國家隊”,僅在2019年就申請超220個專利;反觀捷信,每每提及技術依然是早已不算先進的文本聊天機器人、語音聊天機器人、無紙化辦公等;再如招行與聯通盒子組建的招聯消費金融,僅用不到2年時間,累計放款金額已超500億元。發展速度遠超捷信。

前無進路,後有追兵,能否抓住有限的機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補齊短板,或許會成為捷信能否守住消費金融“王座”的關鍵。

外患:疫情過後的捷信,會更好嗎

「2019年11月,捷信宣佈放棄上市,屬於消費金融的肥皂泡泡破了。」

對於所有消費金融從業者來說,2020都不好過。首先要命的就是政策的進一步收縮。從36%到24%,消費金融企業的利潤空間無疑是所剩無幾了。

雖然筆者在捷信官網所看到的費率表依然是在按照36%執行,但未來一段時間中按照監管要求進一步降費是必須要做的。與此同時,龐大的線下團隊也是不得不削減的開支,左邊是裁員,右邊是虧錢,捷信恐怕怎樣做都是錯。

而突然降臨的疫情更是讓捷信的2020雪上加霜。根據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聯合下發防控疫情的相關通知,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金融機構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合理延後還款期限。

在一些消費者進行維權的同時,也有大批老賴拿著雞毛當令箭,想要渾水摸魚。在本就是業務高峰的3、4月份,可以預見捷信不僅會損失大筆營業額,其本來就不算好看的壞賬率也會被影響。

捷信消金之王地位難保?細分場景被瓜分,高利貸投訴不斷

最後還有一些題外話想說——在動筆前,筆者也看到了捷信在疫情期間所做的一切:通過協調全球資源,捷信近日緊急採購4.5噸醫用防護物資運往湖北,並捐助了100萬元。找物資不易,運到疫區更不易。

捷信老了,但是還不算壞。一個能把企業社會責任做到這個程度的企業,也不該有著淒涼的下場。筆者衷心希望捷信的故事還有續集。畢竟在中國市場,只要方向準、動作快,一切都還來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