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還站得了,就要守好每一班崗”——致敬抗疫一線的“花甲”志願者

大眾網·海報新聞威海2月24日訊“只要我還站得了,就要守好每一班崗,哪裡需要哪裡上……”這是乳山第一實驗小學劉清萬老師在這次疫情中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

劉清萬老師是乳山第一實驗小學的元老級教師,今年60歲,已步入花甲之年,在年輕時曾經是一名退役軍人。現在即將退休,在這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他多次向校長主動請纓,爭當疫情防控志願者,主動要求到社區值班,為學校減輕壓力。劉清萬老師因此被老師們尊稱為疫情防控的“花甲”志願者,成為一實小全體教職工的楷模,給全體老師樹立了榜樣,凝聚了民心。

只要黨召喚 哪裡需要哪裡上

連日來,由於疫情防控形勢愈發嚴峻,一實小的百餘名教師志願者們從大年初二起,輪番上陣,全天候在崗在位,服務騰達社區、濱海新區內五個小區的居民。老教師劉清萬將這些情況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主動向學校申請當防疫志願者。

校長擔心他的身體:“學校有這麼多比您年輕的,您都六十了,疫情又這麼嚴重,還是在家好好休息。”

“雖然我不是一名黨員,但我會以一名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聽從組織安排,牢記使命,砥礪奮進。”“我是學校的一份子,現在正是最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的時候,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輕同志們的工作壓力。”在劉老師的強烈要求下,校長同意了他的提議,讓他加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成為一實小年齡最大的一名志願者。“我不喝水,為的是少上廁所,居民的安危才最重要。”在騰達社區和平小區,從晚上11點到早上6點,一個班7個小時,劉老師頂著寒風,堅守崗位,耐心講解勸導群眾,嚴格控制人員出入。

只要組織需要 哪裡需要哪裡上

劉老師的膝蓋有老病根,現在年紀大了,越發不能上臺階,上樓梯非常艱難,疼痛難忍,每天他都要通過熱敷減緩疼痛,才能入睡。在這種情況下,劉老師在校內值班時,也總是第一個到校進行消毒工作,如果組長沒有及時上報疫情調查數據,他總會打電話詢問,做好每一項記錄,然後帶上手套,收拾值班室衛生,把垃圾送出去,防止任何疫情傳染的可能。

劉老師平時負責學校材料報送工作,學校所有交給上級的材料都是他開車送達,從沒耽誤。幹工作劉老師是老當益壯,對於學校分配的工作,無怨無悔,勤勤懇懇。劉老師不值班時也經常到學校來幫忙,同事們照顧他年紀大,都勸他休息,他卻說:“我多幹一點,大家負擔就少一點,只要我還站得了,就要堅守到最後一班崗。”他說,一實小自建校以來,他就在這裡工作,對學校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早就把學校當成自己家了,以後退休了,學校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他一定會全力以赴,繼續為學校發光發熱。

只要學校需要 哪裡需要哪裡上

疫情防控期間,一場大雪致使道路鋪上了厚厚的一層冰雪。中午,接上級通知,學校組織附近教師1點到校清掃校區周邊道路積雪,可是劉老師沒等學校通知,12點就提前到校開始清掃,等老師們按時到達時,他已經掃出了一大截。

“晚上降溫,道路就成溜冰場了,咱們得抓緊時間,趁著冰水還沒凍實,趕緊清乾淨!”“我離得近,別的老師路遠道滑,家裡還有孩子,我歲數大,沒有什麼心事,只要組織需要,我就上。”我們的劉老師就是這樣,心裡永遠裝著大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舉國上下全力阻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在一實小這塊熱土上,還有許多像劉清萬老師這樣主動擔當、忠誠履職的老同志,他們雖已兩鬢染霜,卻精神抖擻不負重託,在黨需要的關鍵時刻衝鋒在前,為年輕教師樹立了楷模和學習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