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二你們那裡吃什麼?

美食李大東


農曆二月二你們那裡吃什麼?

大家好,我是閆家小廚房,我的回答是:農曆二月二我家鄉的風俗是吃油餅

我們老家的風俗是正月裡不能吃餅,到二月二這天吃油餅。雖然現在沒這麼多的講究了,正月裡也開始吃餅了,但到二月二這一天家家戶戶還是要烙油餅吃。每年的二月二頭一天老媽都打電話囑咐:“明天二月二里,想著烙油餅哈”。

小時候沒想過為什麼二月二這天要吃“油餅”?長大後也沒細究過這“風俗”的來歷。小時候吃餅是為了解饞,因為在那個年代能能吃上一頓蔥油餅也算是改善生活了。長大了吃餅是因為思鄉,出門在外每當過節的時候就想吃的還是媽媽做的飯菜。所以,每當過節的時候,我都是近照家鄉的風俗,做媽媽給我做的食物,做給我的孩子們吃。

今年我特意瞭解了一下吃油餅的“來歷”:說是因為烙油餅時上面出現的烙痕像是“龍鱗”,吃了之後可以驅災辟邪,保佑平安。


除了吃的,二月二這天,還“剃龍頭”和“打囤”的風俗。剃龍頭,應該全國都一樣的風俗吧。打囤就是二月二頭一天,有燒火的灰在院子裡畫一個大大的糧囤,裡面埋上五穀雜糧和銅錢。“打囤”的時候嘴裡還要念叨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寓意著這一年可以五穀豐登,有個好收成。

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但寓意都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國泰平安,五穀豐登!


閆家小廚房


我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我父母是當兵來到這裡的,他們的老家在河北。所以過“二月二”我家裡是河北和東北的風俗兼而有之。

我家裡年年“二月二”的早餐,必須要烙餅和炒豆子。用老媽的話說:“二月二炒豆子,家裡不生蟲子”。這個他們河北老家的一個風俗習慣。不知道河北是不是這樣的?早上炒豆子的意義到底什麼?


我媳婦家是本地的,她每年的“二月二”秉承了東北人的傳統,是個節氣就要包頓餃子。現在家裡餃子餡和皮也準備好了,就等著晚上開包了。

我們這裡還有一樣“二月二”必備的食物——豬頭肉,今天去熟食店排了半天隊,買了一塊。晚上就是拌豬頭肉、吃餃子了!


從我記事起,我家裡基本“二月二”就是早上吃烙餅、炒黃豆,晚上吃豬頭肉。結婚以後又增加一個項目,就是包餃子。現在炒黃豆肯定是不吃了!因為牙口不行。改成了油炸花生米,也算是應應景。豬頭肉是年年必吃的,因為這天吃豬頭肉,可以在新的一年裡出門“有頭有臉”,所以豬頭肉是必吃的。

結語:“二月二”我家裡現在年年都是早上烙餅,晚上吃豬頭肉和餃子,不知道有沒有跟我家裡一樣的?歡迎留言、評論。


73神牛


陝西蒲城,我的家鄉,每逢二月二這裡的人們都會吃棋子豆,起初是人工用土炒出來的,可以說是原始原味的,越吃越香。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智慧的進步,它的做法也多樣化,普遍的成為機器加工,有的加了起酥油,有的直接用油炒了,卻吃起來沒有了兒時的味道!



吃貨小小仙


我是河北邯鄲的,我們這有句老話,大部分人都知道!當然我這也是在很小的時候就聽我的奶奶教我的!這句話就是,二月二,颳大風。拾片柴(木柴、柴火)攤煎餅!也就是農曆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要吃攤煎餅,不知道有沒有和我們這一樣的?


魅力新邯鄲


朋友們好,我是慶蓮194,農曆二月二你們那裡吃什麼?下面我來說一說山東老家。在山東老家2月2,這天要包餃子,炒黃豆,炒黃豆的寓意是炒蠍子爪,還用灰在院子裡畫一個大糧倉,糧倉中間挖個小倉,倉裡在放幾個餃子,還放上五穀雜糧,寓意著來年豐收再旺,糧食滿倉,


慶蓮194青蓮出塵埃


記得小時候啥都缺,過完年的時候媽媽會留一個白麵饅頭,放在窗外的大缸裡,留到二月二這天吃,說是小孩子吃了不見馬虎(就是狼),雖然又乾又硬,但啃起來確很香,媽媽會用花生米炒糖豆,吃起來那個香啊,現在自己都老了,媽媽也不在了,滿滿的都是回憶,媽媽的味道,媽媽的愛!


浩媽愛美食


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天津有獨特的飲食風俗,吃油炸糕,稱之“食龍膽”,吃煎燜子,寓意“煎龍麟”…

天津二月二吃什麼?

“二月二”這天,天津民間的食俗更與龍相貼近。吃麵條、烙春餅、燜米飯、炸油糕、爆玉米花,還有吃餃子、煮元宵、包餛飩的,分別比作“挑龍頭”,“吃龍膽”,食“龍眼”、“龍耳朵”、“龍皮”等。天津二月二吃什麼?下面為您介紹天津二月二主要的3種飲食習俗。

1、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

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麵,由黃米麵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油炸糕則比較講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個兒小、皮兒薄、花樣多三個特點,其花樣品種分豆餡、糖餡、菜餡三種。豆餡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種;糖餡有紅糖、白糖兩種,另外各加青紅絲、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餡有綠豆芽、山藥、胡蘿蔔餡;有地皮菜、豆腐乾、山藥餡;有山藥、苦菜、韭菜餡。無論是哪種餡的油糕,吃進來都是裡香外脆,膾炙人口。

2、煎燜子

二月二吃煎燜子(寓意“煎龍麟”)的習俗尤其在天津流行。人們用熱油把燜子煎成兩面金黃。拌燜子的調料,用麻醬、醋、鹽加適量的水攪好,再放入些蒜泥即可。

煎燜子又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出黃嘎兒來,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

天津的燜子跟各地的涼粉、粉皮屬於同類食品,是用澱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的。天津燜子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燜子要用平底鐺,少加些油,慢火煎到雙面微現焦黃。盛到碟子裡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清香爽口,餘味綿長。

人們吃煎燜子配以烙大餅、薄餅,再炒一盤雞蛋,一盤青菜、綠豆芽菜、菠菜或俏上香乾,一同品嚐,既爽口又清香,“二月二”過得有滋有味兒。這天,人們還用美食來祭祀龍王,祈求龍王賜福,保佑一年風調雨順。

3、烙餅

有意思的是,天津人還在這一天吃烙餅。因為烙餅稱為“龍鱗餅”,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豆芽菜也被叫做龍鬚菜。喻示萬物生輝,日後生活美滿。有的到了晚上還要吃上一碗麵條,叫做“龍鬚麵”。

吃春餅要配有“春盤”、炒菜、甜麵醬和羊角蔥或蔥白。做春餅比較講究,要用開水和成燙麵,然後揪成小劑子,將兩個劑子中間刷油,疊在一起擀成七寸碟大小的圓餅,烙成能揭開的合頁餅。不過,如果怕麻煩,不少餐館也備好了“龍鱗”。

吃燜子、烙香餅的同時,天津人還要吃炒雞蛋、炒豆芽菜、拌春菠菜等清淡菜品。這種吃法,對消除一個正月的油膩大有益處。

在過去的舊俗中,還有忌婦女做針線活的老例兒,以防扎壞龍眼,如今這一迷信說法早已被人們所摒棄。時至今日,每到二月二這一天,理髮店總會變得格外忙碌。很多人選擇在這一天理髮,寄寓著“龍抬頭,走好運”的期望。








六月之物語


親很高興為你解答、

農曆二月二,習俗上吃龍食,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還有一個民間故事:

據相傳,當年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不過失去一了點點


各位小夥伴,提問者,你們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民間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是說這天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又是冬季換春季的當口,各個地方都有許多講究,吃的東西也有很多,各地都不同。

按照習俗來說,過完了農曆的二月二,今年的農曆年就算是過完了。“二月二”是土地神的誕辰,也是我們所說的“龍抬頭”。這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一般會,剪髮。尤其是男孩子。據說在這一天剪髮,會剪掉一年的黴運,同時也能為今年帶來好運的傳言。吃龍食,分別有“龍鬚”(麵條)、“龍鱗”(春餅)、“龍膽”(炸油糕)、“龍眼”(餛飩)、“龍耳”(餃子)、“龍頭”(豬頭肉)這6種。家裡老一輩的人很在意這些民俗,希望吃了龍食,來年有個好兆頭,一年健康又順利。

一:龍鬚麵。

1、先調料汁:蒜末、芝麻、辣椒麵、鹽、胡椒粉,淋入熱油,倒入味極鮮、撒上蔥花,拌勻。

2、鍋中倒油,打入2個雞蛋,煎至兩面金黃。

3、鍋中加水,水開後盛一勺熱水放入調好的料汁中,攪拌均勻。然後下麵條,大約煮5分鐘後撈出過涼水。

4、過涼的麵條放入碗中,在上面放煎好的雞蛋即可食用。

二、餛飩。象徵“龍眼”,像眼睛一樣圓潤有光澤,像龍的眼睛一樣。一般大人會讓小孩會多吃,希望小孩吃完像龍眼一樣,眼睛明亮,看清人生的道路。

二月二龍抬頭,希望大家都能“剃龍頭”、“吃龍食”,在新的一年裡健健康康,順順利利,一切安好。謝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大家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