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書接上文。上回說到了至高無上的雷祖,今日老聲與大家分享一下“三官四聖”,說到三官,也就是天官、地官、水官,這其實應該是道教正式產生之後最早所祭拜的神靈,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道教產生之前,我們所說老子的道家和後來道教還是有區別的,起初道家也是一個學術派系,“百家爭鳴”中的一支系。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神仙家等等,最初時,道家本意追尋“道”這一概念,是對天地萬物自然規律的一個描述的哲學概念,雖在當時存在著天命鬼神觀(注:代表神仙家),但道家並未直接神鬼化世界。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直至春秋戰國時期,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興起,為黃老道思想提供了學術支持和理論依據,黃老道應運而生。在東漢時期“道教”便規模衍生。此時的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並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並把道家學派老子的“道”作為宇宙本體、萬物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以“道”為基點建立道教的神學理論體系,老莊的神秘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為道教的核心信仰。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張道陵創立正一盟威道(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也為後期道教的系統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魏晉時天師道對道教進行了徹底改革,把分散的教團、教理、教義進行了整合,南北朝時(代表人物寇謙之)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在教義規範的同時,神靈必定會人格化,至尊神不能超越“道”所化身的元始天尊,於是《歷代神仙通鑑》便說道,原始天尊吐氣化三官,救凡民於水火,至此三官便又化身:堯舜禹。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後世道教三官又稱三元帝君、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注》卷一《因緣經》:正月十五上元宮主一品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三元品誡經說》:“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其中宮名元陽七寶紫微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結黃之精而成,其中宮名洞靈清虛官,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俗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宮號湯谷洞泉官,一曰青華方諸宮,總主水帝湯穀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三宮燈儀》:“真都元陽,紫微宮主,自然大聖,賜福天官,統攝天界,役使鬼神,保天長存。中元赦罪,主帝元君,靈真大聖,社稷之神,滋生萬物,長養下民,祛除妖怪,保安家國,內外安寧。下元解厄,金朗洞陰大帝水君,清冷之神,驅雷逐電,海晏河清。”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後世的民間信仰衍化中,三官的職責也越來越多,例如:三官鼓筆、三官考召、三官書過、三官不錄,這些詞語的出現,三官職責與功用演變又多了“考核善惡,司人功過,鼓筆簿錄,列言上天。”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到了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道教“三官”的神譜體系發展為“三官九宮九府一百二十曹”,即:上元天官置三宮三府三十六曹,中元地官置三宮三府四十二曹,下元水官置三宮三府四十二曹,天地水三官九宮九府一百二十曹。三品相承,生死罪福功過,深重責役,考對年月日限無差錯。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備註:老聲寫作內容也多是按照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在最前文中也提到了,道教典籍中神仙譜系基本是宋代是定型的,宋朝以前也各不相同。至於後世民間傳說中、神魔小說中,三官基本按照宋代定格的沿用如:《西遊記》)

二月二龍抬頭,“三官大帝”為你賜福、赦罪、解厄


本輯揭秘,終。史料內容網絡皆可查詢,如有見解不妥之處,還望各位看官老爺加以批評指正,老聲碼字不易,蒐集素材也難,希望您多多支持,喜歡的朋友點點關注,點點贊,發表您專業的見解與評論,老聲每日更新後續內容,揭秘更多趣聞。

注:本號旨在揭秘影視文學作品中的文史依據,不涉專業知識,不屬資深解答。文學創作,切勿迷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