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皇帝有個非常膽小的妃子竟然被嚇死了,這是怎麼回事?

明明說歷史


一個人膽子再小,也很難會被直接嚇死,不過世界大了,自然什麼樣的情況都會出現,很多奇葩的死法也會出現,比如清朝時候,就有一個身份尊貴的皇妃被嚇死了。

這個人是道光皇帝的常妃,她為何會被直接嚇死呢?這裡面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常妃的出身也是非常不錯,是清廷的貴族赫舍里氏,在清宮裡面她們家族也有著很輝煌的歷史,康熙最初的皇后就是赫舍里氏,不過常妃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她入宮之後地位一直都不高,也沒有得到道光的喜愛,她要比道光帝小了26歲,年齡的差距確實是有些大,可宮裡年輕漂亮的女人有很多,要是不靠點手段的話,是沒有辦法出頭的。

她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的貴人,此後直到道光皇帝死了,她這才成為了常嬪,20多年她連個皇妃的位置都沒有得到,可見她這個人樣貌不會太突出,才智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她應該是較為平庸的那類人,因此在宮裡是沒有出頭的日子,或許正是這種甘於平淡的心裡,讓她在宮中能夠一直活下來,可到了咸豐年間,情況就發生改變了,清朝的國門被打開,這個責任肯定不是咸豐一個人的。

從道光時期開始,國家就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外部的侵略者也開始蠢蠢欲動,按理說國家的事情,和常妃這樣一個在深宮裡面甘於平庸的女人是沒有關係的,可國家的動亂,終於波及到了她。

由於鴉片戰爭的失敗,使得北京被英法聯軍給直接拿下,不過在北京城破之前,咸豐帝就已經帶著自己的家眷逃走了,這次他出逃帶了不少的人,宮裡面很多的妃嬪也都和皇帝一起逃走了,可常妃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她們這樣的先帝妃嬪,要是地位高一些的話,還是有可能跟著皇帝一起走,或者是自己巴結上了某個當權的人物,也能夠救自己一命。

被咸豐留下的這些妃嬪,大部分都是像常妃這樣,沒有什麼地位,也不受重視的人,英法聯軍進入北京之後,犯下了不少的罪行,這也讓北京城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尤其是圓明園等地,都遭到了他們的洗劫,無數的人死在了這場動亂中,常妃見證了英法聯軍的暴行,看到這些人好像魔鬼一樣,在宮裡四處洗劫,當時年紀已經不小的她直接就被嚇死了。

當然這個嚇死,很有可能是驚恐過度,引發了一些疾病,畢竟她當時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在那個時候已經算是有些年老,身體也必然會有一些病症,受到刺激突然死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常妃在活著的時候默默無聞,不過她的晚年卻相當悲慘,趕上了國家的動盪,自己也被捲了進去,在她死的時候,北京正處在混亂中。

剛剛遭受了英法聯軍洗劫,沒有人會在意常妃的生死,她在死後很長時間裡面都沒有辦法下葬,甚至連個棺材都找不到,只能是找了一些臨時工把她給草草掩埋了,當然,在英法聯軍這次洗劫中,死去的可不只是常妃一人。

她在深宮裡面生活,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受不了這種刺激死亡也是很正常的,她的下場,和當時很多的普通人是一樣的,在侵略者的面前,他們被自己的國君給拋棄,又沒有力量來保護自己,很多普通人都像她一樣在這場動亂中犧牲,英法侵略者罪行累累,註定要被釘在恥辱柱上,可清朝統治者的無能,也是讓人非常憤怒。


貓眼觀史


小時候聽農村的老一輩講,在村子的西頭,曾經住著一位老人,平時他都是一個人住,生活的挺可憐,子女都出去打工了。有一次,這位老人做了一件讓鄰居沒想到的事情,居然偷偷抓鄰居家到他家覓食的雞吃,好巧不巧,這件事情被鄰居給看到了,就大聲的呵斥他,還說要將這件事情告訴他的子女。老人可能是一時轉不過來彎,後來竟然被嚇死了。其實這樣的說法我是有懷疑的,畢竟一個人要被大白天嚇死,概率是在是太低,當然了,我不是懷疑老一輩在編造,我覺得應該是老人突發心梗一類的疾病而死吧。

嚇死人這種事情,我記得在《三國演義》中確實有過這麼一次,劉備新敗,帶著百姓撤退的路上,曹操大軍追來,張飛一人橫槍立馬,站在了當陽橋頭,一聲斷喝,水倒流,曹操大軍騷動,張飛接連大喝三聲,突然曹操身邊的將軍夏侯傑,竟然被張飛的大喝嚇破了膽,墜於馬下,一命嗚呼了。當然了,這也只是發生在小說之中的事情,不足信。

今天偶然讀史,才發現在清朝真的有一位妃子,是因為被嚇而死,於是深入瞭解之下,才確信這世上真的有被人嚇死一說。

在道光初年,有一位赫舍里氏在這一年入宮,直接被封為貴人,非常受寵愛,隨後的幾年裡,一路晉升為珍嬪、珍妃。如此的晉升速度在歷史上也算是快的,可見她很受道光帝寵愛,在宮中也過了幾年舒服的日子。

好景不長,在道光九年的時候,這位常妃卻被意外的貶為了常貴人,為何一位妃子會被直接貶為貴人,難道是常妃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了嗎?一位受寵的妃子受到這樣嚴厲的懲罰,讓人不禁好奇。

雖然對於此事的原因沒有明確記載,但是經過史料的查找還是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這位常妃在《清史稿》中並無大過錯的記載,唯一讓人覺得是錯的記載,那就是這位常妃一直以來無所出。

“他無子女而受尊封者:……常妃,赫舍哩氏,以貴人進封;”

在深宮之中,一直以來講究的是母憑子貴,一位九年無所出的妃子受到了皇帝冷落,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只能說皇帝薄情罷了。常妃雖然久在妃位,但是一旦被貶為貴人,她的待遇就不會有之前那麼好了,甚至在深宮之中,平時連肉都吃不上,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上一口皇帝賞賜的肉。

失去寵愛的常貴人,每天只能慘淡度日,熬度餘生。直到咸豐元年,再次被尊為常嬪,這才在生活上有點改善,很快,道光駕崩了。同治帝登基之後對他還算不錯,沒有過分的難為她。她也能在閒暇之餘,到圓明園進行消暑,打發時間。

咸豐十年,皇帝跑出去避難了,但是沒帶著她,於是她自己在圓明園無處可逃,最終與英法聯軍正面撞上了。常嬪哪見過這陣勢啊,赤發碧眼,凶神惡煞,嘴裡還不知道在嚷嚷著些什麼,一時間驚恐交錯,常嬪竟然一命嗚呼了。

咸豐帝一聽,這個氣啊,最後為了不被羞辱,派人臨時找個地方給埋了,草草了事。並且追封了她為妃。

好好的一個妃子,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其實想來也是好事,沒有痛苦、沒有羞辱的離世,何嘗不是一種古代封建制度下妃嬪最好的結局呢?


野史日記


直入主題,這個妃子就是常妃赫舍里氏。

常妃赫舍里氏,道光初年選入宮,為珍貴人。道光四年四月,晉封為珍嬪,次年八月初八,再次晉封為珍妃。道光五年,赫舍里氏不知哪裡觸怒到了道光,突然被降為珍嬪,三年後,珍嬪又被降為常貴人。三年間珍妃被連降三級,雖然史書上並未言明她所犯為何事,但從道光對她的懲罰來看,料想珍妃犯的錯應該較為嚴重,或爭寵失敗,或禍亂後宮。



而也因常妃並不受道光的寵幸,因此一生未有生育 ,只能是默默無聞地在後宮中孤獨無依的熬度餘生。道光三十年,道光駕崩,道光第四子奕詝登基,是為咸豐帝。咸豐繼位後,其按例晉尊她為皇考常嬪。

當然,在咸豐朝,常妃雖被優待,但她畢竟是前朝妃子,且又無子嗣,因此她註定只能是孤獨終老。不過妃子畢竟是妃子,雖然生活是百無聊賴,但至少是衣食無憂的,閒暇時聽聽戲,逛逛園子,也還算可以。



但不知是常妃運氣不好,還是上天註定要讓她的命運百轉千折,正當她不要再受到不喜她的道光帝的“折磨”,能安下心來去安度晚年的時候,在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了。

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常妃正在園明園中避暑,而她聽聞列強已快入北京時,身為妃子的她雖害怕,但卻是毫無主意,她是既彷徨,又恐懼,只能是靜待咸豐皇帝的旨意。可是,在她等待咸豐的抉擇時,咸豐卻早已藉口北巡逃之夭夭。因此,常妃只得是顫顫兢兢地在圓明園等待命運的安排,其他的別無他法。



八月二十四日,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常妃因懼怕被英法士兵所汙辱,再加上其身體本來就有些虛弱,最終常妃居然被驚嚇而死,這種死法著實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當然,驚嚇而死這種死法並不稀奇,古往今來,史書上記載的驚嚇而死的名人雖不多,但也不少,如後秦高祖姚興、唐肅宗李亨等等,因此驚嚇而死對於中國的歷史來說卻是不稀奇的事情。

其實以我們現在如今的科學來看,驚嚇而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據現如今的醫學界的研究,當一個人突然受到驚嚇,大腦會指令腎上腺分泌大量的兒茶酚胺。所謂的兒茶酚胺,就是一種神經介質,它包括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當人處於極度驚恐狀態時,腎上腺就會突然釋放出大量的兒茶酚胺,而隨著兒茶酚胺被大量釋放,人的心跳就會突然加快,血壓更是會升高,同時心肌代謝的耗氧量也會急劇增加。與此同時,隨著血壓的升高,血液的循環也會極速加快,而過快的血液循環就會如洪水一般衝擊心臟,從而心肌纖維就會出現撕裂,心臟也會出現出血的情況。



想想看,心臟一旦出血過多,勢必就會驟停,而驟停自然就會致人死亡。因此,即使放到現在,驚嚇而死也是有科學依據的,並非是無稽之談。

言歸正傳,從現如今的研究可以得知常妃驚嚇而死並非是虛構的事情。與此同時,常妃不但死的憋屈的,身後事也是悽慘無比,當時常妃死後,因咸豐遠在承德,所以其官員並不敢擅自處理常妃的遺體。



而後,咸豐雖下詔讓京師官員按妃禮入葬常妃,但因此時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所佔,常妃的遺體並不能運出,無奈下咸豐只能下詔:“從權將就,斷不準跡涉鋪張,致滋他變”,而後負責此事的官員在得到咸豐的遺詔後,就匆匆僱了幾十名人夫,也不設儀仗,只用大紅蟒緞罩住彩棺,匆忙入殮,而後乘著夜色,抬到田村暫安處,草草掩埋。

只得說,身為皇帝妃子,其在外人面前雖是風光無限,但恐怕只有她自己清楚自己的苦吧!


澳古說歷史


這世上的確有被嚇死的人。

聽朋友親口說過一件真事:有一個父親偷了別人家一捆稻草,結果被他兒子看到了,他兒子隨口說到:“我去告訴別人去,你偷東西。”這位父親竟嚇的上吊死了。他兒子現在有60多歲了,每當提起這事就痛苦不已,說:“他怎麼會這麼膽小呢?”在歷史上,被嚇死的人更多,遠的有張飛大喝一聲嚇死人,近的就有道光皇帝的妃子被嚇死的事。

今天咱就講歷史上這位被嚇死的妃子。

這位妃子很普通很普通,因為她和圓明園扯上了關係,這才在歷史上留下了痕跡。



她就是道光帝的妃子——常妃。出生於嘉慶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808年),赫舍里氏滿洲鑲黃旗,19歲進宮嫁給大自己26歲的道光,被封為珍貴人,後又晉珍嬪、珍妃。她嫁的老公是個死摳死摳的男人。一提起他就會讓人想起“吝嗇鬼”、“摳門狂”。他摳的連飯都捨不得吃飽,給皇后過生日宴請群臣,一人只一碗打滷麵。



常妃入宮的前三年生活還可以。

按照清朝後宮的規制,貴人每天的生活標準是“豬肉6斤、羊15盤(每月)、雞鴨8只(每月)、陳粳米1升2合、白麵2斤、白糖2兩、香油3兩5錢、豆腐1斤、粉鍋渣8兩、甜醬6兩、醋2兩、鮮菜6斤、茄子6個、王瓜6條”。

可是後來,她也不知怎麼得罪了道光,22歲的她就被降為常貴人。道光修改了後宮的生活標準,只允許太后和皇后每天可以吃肉,其她的後宮女人非節慶日不得吃肉。嬪妃平時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後宮女人都要學做針線,衣服破了打補丁。常妃的生活更是清苦,常妃過了近30年的苦難日子,道光病死了,新皇帝咸豐登基,常妃被封為常嬪,生活正常了些。


外敵入侵在圓明園生命的終結

咸豐十年夏天,無子女的她空虛無聊,怕熱,又愛洗澡。她按貫例到圓明園去消暑。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從安定門攻入北京。咸豐早已逃往承德避暑山莊,常妃不得寵,也沒給道光生個一男半女,身份卑微,沒有機會跟咸豐一塊逃跑。她留在了圓明園的綺春園。

緊接著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那裡的總管大臣投海自盡,清朝的護軍四散奔逃。洋人在圓明園中大肆劫掠,英軍又派出200人的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對圓明園進行了洗劫。而常年居住在宮中的常妃,她哪見過這陣勢,傻呆在那裡,她看到這些凶神惡煞的洋人,個個黃頭髮、藍眼睛像妖魔一樣亂搶、亂燒、亂殺。她驚恐萬分,直接掛了,時年五十三歲(咸豐十年庚申八月二十三日)


常妃被草草下葬

咸豐帝接到通知,又急又氣又怒,一個皇室后妃被嚇死,說出去有失皇家體統,被天下人笑話。他一面要求懲辦逃跑官員,一面命太監人等妥善安葬常妃。當時英法聯軍在圓明園內亂竄,承辦人員根本無法將置辦的彩棺運進園內。咸豐帝只好令其暫緩辦理。可是在盛夏季節,常妃卻陳屍園中,屍身很快腐爛。咸豐帝一籌莫展,下諭旨曰:

“從權將就,斷不準跡涉鋪張,致滋他變。”

承辦人員哪還敢鋪張,哪有銀子鋪張,錢財都被英法聯軍搶走了!常妃死後都一個月了,九月二十三日,承辦人員偷偷僱了幾十名 人夫,趁著夜色用大紅蟒緞罩住彩棺,匆忙入殮。然後,用32人夾槓,來到田村 暫安處,草草 掩埋。作為皇帝的妃子死後這樣的待遇,在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了。

同治二年九月初二日,葬入慕東陵,同治追封自己祖母輩的常妃為妃,後葬入慕東陵中。


小姐姐講史


《清史稿》中記載了一件事,道光皇帝的常妃赫舍里氏竟然被嚇死了,而且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屍體都腐爛了,還得不到安埋。這是怎麼回事呢?

(常妃劇照)

赫舍里氏是滿洲鑲黃旗人,她出身於清朝最古老的姓氏赫舍里氏,這個姓氏算得上是滿清的世家大族。

道光初年,赫舍里氏以選秀女的途徑入侍宮中,被道光帝封為珍貴人。

起初,赫舍里氏比較受寵。入宮不久,便被加封為珍嬪,次年又被封為珍妃。然而,到道光九年,卻又被重新降為珍貴人。

其實,在道光的後宮中,有這種遭遇的人,並非赫舍里氏一人。

比如,從貴人起步一步步晉升為貴妃的彤貴妃,亦在被冊封為貴妃不久,又被降為彤貴人。還有,同樣從貴人起步的祥妃,亦和赫舍里氏有著一模一樣的際遇。

按說,後宮妃子一般只升不降,除非犯了特別大的錯誤,才會降位分。這種情況,都會在史書中有記載。比如乾隆的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就曾因“斷髮事件”,被乾隆打進冷宮,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道光劇照)

那麼赫舍里氏究竟犯了什麼錯,會有這樣的遭遇呢?

說起來,做道光的妃子真不是一件幸事。

要知道,道光是清王朝最摳門的皇帝。他不僅提倡節儉,還處處體現節儉本色。

比如,他早在做皇子時,便和嫡福晉鈕祜祿氏常常就著一杯茶,啃著燒餅當成一頓飯打發。

做皇帝后,道光更是大力提倡省吃儉用,他自己每天就4樣菜,且少葷多素。各種生日、慶典也是能不過就不過。後宮的開支用度,也壓縮到了每年20萬兩銀子。

要知道,溥儀退位後,北洋政府每年還給他400萬銀子的生活費呢,這得是道光後宮開銷的多少倍啊!

所以,做道光的皇后不容易。這20萬兩銀子根本不夠用,只能精打細算,皇帝和皇后都帶頭多吃素,少吃肉,大家還能說什麼呢?地位低下的更是不到逢年過節,就見不到葷腥。

正因如此,有人猜測,赫舍里氏之所以被降位份,和道光摳門不無關係,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來,清朝嬪妃們,位分不同,用的首飾、衣服等都不一樣。位分越高,自然用得越好。但萬一降了位分,生活質量也跟著下降,首飾等物品也要交回內務府中。

這樣一來,似乎也就節約開支了。

所以,赫舍里氏被降位分,並不是犯了什麼大錯,而是因為她遇到了摳門的皇帝。

赫舍里氏應該不算漂亮,也不算聰明,所以此後再沒能得到寵愛,道光在世時,始終停留在貴人的級別上。

道光三十年,道光因病去世,皇四子奕詝遵傳位密詔繼承大統,是為咸豐帝。

(咸豐劇照)

按道理,先帝的妃子應該上尊號。可是赫舍里氏位分太低,不能得尊號。咸豐只能折衷,把她提了一級,冊封為常嬪。由於她又無子嗣,所以只能把她恩養在宮中。

咸豐在位的時候,清王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的處境了。外有列強入侵,內有太平軍起義,再加上吏治腐敗等,已呈日薄西山之態。

赫舍里氏深居宮中,信息非常閉塞,她對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知,唯一有點享受,就是每年夏天到圓明園消暑。

咸豐十年,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推進,英法聯軍從天津大沽口登岸,一路燒殺搶掠,直逼北京城。

貴為皇帝的咸豐嚇得面如土色,在英法聯軍入京前,便帶著眾多嬪妃們,以“北狩”之名逃往熱河。

偏偏赫舍里氏這年早早去了圓明園,再加上她本就身份低微,又是先帝妃子,平時便少有人記得她,現在人人只顧得自保,也就更沒有人記得她了。

待赫舍里氏聽聞消息時,英法聯軍已經攻進了北京城,城中兵荒馬亂,無人保護好回宮,她又無別處躲藏,只能呆在圓明園中自求多福。

很快,英法聯軍像野獸一般闖進了圓明園。在裡面除了大肆搶劫,還四處放火。

赫舍里氏長年住在宮裡,聽也沒聽說過這麼可怕的事情,所以當她身處在眾多瘋狂的洋人中時,竟被活活嚇死了。

赫舍里氏被嚇死的消息傳出後,咸豐感覺受到很大侮辱,一方面下旨嚴懲辦事不力的官員,另一方面他又指示太監們趕緊做善後事宜。

可是圓明園中到處都是瘋搶的洋人,連彩棺都都沒辦法抬進去,更不要說置辦喪事了。

無奈之下,相關辦事的人只得上報咸豐,暫緩下葬赫舍里氏。

可憐赫舍里氏的屍體被棄置在圓明園中,久不能入殮,又逢盛夏,以至臭不可聞。

咸豐也一籌莫展,思來想去,只得下諭:“從權將就,斷不準跡涉鋪張,致滋他變。”

太監得了諭旨,這才僱了上10個挑夫,趁夜將赫舍里氏裝殮入棺,抬出城外,草草掩埋。

一個王朝,在外敵入侵時,皇帝只顧逃命,連宮中的嬪妃都無暇顧及,又怎麼會考慮民間的百姓呢?所以清朝不亡,那才是稀奇事呢。

(參考史料:《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是無月,感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細思恐極的事情,仔細推敲事情的經過,這個可憐的女人被嚇死是很有可能的。

膽小的妃子是誰

這個膽小的可憐女人,是道光帝的妃子,常嬪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滿洲鑲黃旗人,她所在的姓氏赫舍里氏是滿清的世家大族。

赫舍里氏最初通過選秀女的方式入宮,被道光帝封為珍貴人。

由於赫舍里氏深得道光帝的寵愛,入宮不久,便被加封為珍嬪,次年又被封為珍妃,上升速度不可謂不快,不過,這已然是赫舍里氏的終點,道光九年,赫舍里氏被重新降為珍貴人。

赫舍里氏犯錯失寵了,從此再也沒有得到道光帝的垂青。

奇葩的道光帝

在滿清這麼多代皇帝中,道光帝也是一道奇葩的閃電。

道光帝最出名的 ,便是他的“摳”。

傳聞他還只是皇子的時候,就經常和嫡福晉鈕祜祿氏一杯茶一張餅當成一頓飯給打發了。

如果只是這樣,可能大家還會覺得道光帝這個人從小就節儉,堪當大任。

但是,道光帝不是這樣的,他是真的摳。

等他當上皇帝后,有一次,他給他的皇后過生日,請來了滿朝文武,大家一個個抖擻精神,滿臉堆笑,祝福皇后娘娘身體安康,生日快樂,然後大家就等著開席大快朵頤一頓,這時候,道光帝大喝一聲:來啊!上菜!

就見下人們給每個人端來了一碗滷肉面,皇帝真是心善啊,知道大家餓了,先給上碗麵墊墊肚子,一會好推杯換盞喝大酒,這樣才不上脾胃。

於是,哧溜溜,大家都吸完了麵條,然後伸著脖子等那酒菜上來,很多大臣那會兒已經在心裡計劃好了一會敬酒的順序,敬酒時需要說的那些話。

結果等了半天都沒見上菜,再一看,皇上不知啥時候已經走了,這才反應過來,噢,聚餐活動已經結束了,一人一碗滷肉面,得嘞,沒吃飽的回家再整點吧。

就是這樣一個摳門的皇帝,性格自然也很酷厲。

珍妃赫舍里氏後來因為爭風吃醋,被道光皇帝徹底厭惡,被降為貴人,連個嬪都不是。

按照道光皇帝的規矩,當時宮中的妃嬪,嬪級以下的,日常事務需要自己來打理。

可憐的珍貴人啊,於是日復一日在深宮裡自己洗衣服、做保潔,天天以淚洗面。

走向終點

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因病去世,咸豐帝繼位,此時,珍貴人依然是珍貴人,這麼多年過去了,也沒有任何的提升。

按道理,先帝的妃子應該上尊號。可是赫舍里氏位分太低,不能得尊號。咸豐只能折衷,把她提了一級,冊封為常嬪,由於常嬪沒有子嗣,所以只能把她恩養在宮中。

成為了常嬪的赫舍里氏從此總算可以喘口氣,這時候起,赫舍里氏有了一項權利,那就是每年都可以跟著咸豐皇帝去圓明園避暑。

但是,厄運在咸豐十年的時候,降臨到了赫舍里氏的頭上。

那一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一路逼近,最終攻進了北京城。

在英法聯軍進城前,被嚇破了膽的咸豐皇帝就帶著眾多妃嬪,以“北狩”的名義倉皇逃往了熱河的行宮。

赫舍里氏由於是先帝的女眷,加上沒有子嗣,所以在宮裡一直都過著冷清的生活,平時消息閉塞,此時也不例外,在咸豐皇帝已經踏上了“北狩”的路途時,赫舍里氏正在圓明園裡等著大家的到來,此時的她,一點也不知道,她的人生即將走向終點。

英法聯軍很快殺進了北京城,這一天夜裡,英法聯軍鬧哄哄地闖進了圓明園,圓明園的總管跳海自殺,護軍早已三三兩兩逃散而去,被驚醒的赫舍里氏驚恐的看著四周圍這些藍眼睛,渾身長毛的“蠻夷”,影影綽綽的夜裡,到處是喊殺聲、打砸聲,洋鬼子的聲音在赫舍里氏聽來就像魔鬼的語言,洋鬼子的面貌在赫舍里氏看來就像是一個個的吃人魔鬼。

赫舍里氏躲進了一間小屋裡,蜷縮在角落裡瑟瑟發抖,一隊洋鬼子士兵很快劫掠到了這裡,聽到魔鬼越來越接近的動靜,赫舍里氏越來越覺得害怕,她全身顫慄著,最終,她瞪大了雙眼,大張著嘴,在洋鬼子破門而入的那一刻心膽俱裂而死。

英法聯軍並沒有去理睬地上的這具屍體,任其在那腐爛,正值熱夏,赫舍里氏的屍體很快就腐爛發臭。

赫舍里氏被嚇死的消息傳到咸豐皇帝那裡時,咸豐一方面下旨嚴懲辦事不力的官員,另一方面他又指示太監們趕緊做善後事宜。

可是圓明園中的英法聯軍還沒撤走,太監們不敢進去善後,無奈之下,相關人員只好再次上報咸豐,請求暫緩下葬赫舍里氏。

可憐赫舍里氏的屍體被棄置在圓明園中,久不能入殮,又逢盛夏,以至臭不可聞。

咸豐也一籌莫展,思來想去,只得下諭:“從權將就,斷不準跡涉鋪張,致滋他變。”

得了諭旨的太監,這才僱上10個挑夫,趁夜將赫舍里氏裝殮入棺,抬出城外,草草掩埋。

這就是可憐女人赫舍里氏的一生。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清朝道光皇帝有個非常膽小的妃子竟然被嚇死了,這是怎麼回事?(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俗話說:“天下大事,無奇不有”,一個人活活被嚇死,也實屬罕見,一般在現在很少聽說被嚇死的人,不過在古代時期,一些官員們破案,會有遇到被嚇死之人。

不過現在遇到天災的話,也許會遇到被嚇死的人,再有,三國時期,張飛的一聲喊叫,有可能會把人嚇死。這無非是羅貫中對小說的虛構,事實真有能把敵將嚇死之人嗎?長城君認為幾乎沒有。

說到這件事,長城君便給您說說,清朝時期,真有一位妃子被嚇死。這也只能說膽量也實在太小了,不然,也不可能會這樣。不過有些人得了病,有可能真會被嚇死。

話說回來,這位妃子乃是道光皇帝的妃子,稱為“常妃”,滿族人,赫舍里氏,出生於嘉慶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當年她嫁給道光皇帝的時候,比道光皇帝小了二十六歲。對於這位常妃,剛入宮之時,便被封為貴人,後宮非常多的佳麗,道光皇帝竟如此冊封她,說明道光皇帝非常喜歡這位常妃。

雖然剛進宮待遇比較好,但是,後面20餘年,得不到道光皇帝的寵愛,一直以貴人身份行走宮中,這種待遇直到道光皇帝去世,也沒有變化。可見,她沒有加入爭寵的圈子中,而是選擇平平淡淡過的日子,也說明她的生活比較安逸。

時間穿梭,道光三十年初期,道光皇帝去世,繼位的是咸豐皇帝,這時的常妃被封為常嬪,此時她以42歲。說白了,這位常妃的升職,也算是熬出來的。好生活沒有多久,常妃安度晚年的生活被打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城,這時的咸豐皇帝,只顧著逃跑,那會顧著別的其他事。

最終,咸豐皇帝逃到避暑山莊,在逃跑的時候,只帶了皇后以及親近的妃子,這其中也包括慈禧太后。並沒有帶常嬪逃亡避暑山莊,而是把她留在了圓明園,被咸豐帝留下的這些妃嬪,絕大多數都是像常妃這樣,不被寵信,又沒有什麼地位的,也不受重視。

英法聯軍進入北京之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整個北京城也受到嚴重的破壞,尤其清朝時期的圓明園等要地,損壞及其嚴重,很多人在這場動亂都去世了。常妃也見證了英法聯軍做下的事情,對於常妃來說,受不到這樣的場面,以至於被直接嚇死。

像常妃這樣的情況,基本有可能是驚恐過度,再加上身染疾病,畢竟她已是50有餘的人,從身體的心理素質上,都有些脆弱,身體也必然會有一些疾病,在這種情況,受到嚴重刺激之後而身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本來常妃為人不爭,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可是一場戰爭,導致她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常妃去世以後,在這種情況,更沒有人抬棺材,也沒有隆重的葬禮。當時,全城戒嚴,根本找不到抬棺材的人,而是在圓明園附近找個棺材,在找幾個臨時工抬棺材。

這天剛好天下小雨,沒辦法入殮,等了幾天之後,待天氣晴朗。就在9月23晚上凌晨,臨時工把常嬪的屍體放進棺材。趁著天氣朦朧,把常嬪的棺材抬進嬪宮西院,直接在西院中挖一坑埋了,為不讓英法聯軍發現,把路上留下的腳印都抹去了。

直到咸豐十一年,北京城有些好轉,才把常嬪的棺材從西院挖出,放在慕東陵的東殿中,同治皇帝繼位之後,把她追封為“常妃”。同治二年,才正式把常妃葬入慕東陵。

品史公曰:常妃本來在宮中生活的好好的,由於英法聯軍的攻陷北京城,讓常妃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她的命運也算是非常不幸的,經過幾番波折,最終她被葬入慕東陵中。

【文:長城說歷史,圖:來源網絡,侵權必刪,本文在頭條原創獨家首發,請勿轉載,侵權必究,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您的點贊,轉發,評論是長城君創作最大的動力;因本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太史簡


在清朝的後宮裡,爭風吃醋、爭權奪利是家常便飯,滿清都是通過與滿、蒙幾大家族聯姻來穩固政權,因此要想在後宮裡立柱腳,站穩跟,都得有其強大的家族支撐,而在後宮的眾多妃嬪中真正有所突出的並不多,絕大多數的都是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輩,其中就包括道光皇帝的妃子赫舍里氏,她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她要不是因為被嚇死了,人們都不知道還有這個人,那麼作為皇帝的妃子,為什麼會被嚇死呢?


赫舍里氏生於嘉慶十三年,於道光二年以鑲黃旗繡女的身份參加八旗選秀,被道光皇帝看中進入後宮,成為他的女人,被封為珍貴人,剛進去的小姑娘,皇帝們都是喜歡的,都要像篩子一樣過一遍。

道光皇帝同樣如此,在將新進宮的女人用了一遍之後,覺得這個赫舍里氏還可以,就晉升她為珍嬪,看來道光還是有點小喜歡赫舍里氏,一年之後又晉升她為珍妃(此珍妃並不是光緒的那個珍妃)。


道光皇帝大家都知道,他這個人非常節儉,平時都是省吃儉用,他吃飯大都是四五個菜,並不像慈禧那樣動輒上百道菜,禍國殃民。

他不光對自己,對整個後宮都是如此,有一年的開支只有20萬兩白銀,要知道溥儀那時候是400萬兩,因此,為了節約開支道光就對後宮的各種編制,等級都要進行撤減降級,其中就有妃嬪們的位份,在道光的後宮的23個女人中,就有13人曾受到了降級。

這其中就包括赫舍里氏,從珍妃降到了珍嬪,到了道光九年,赫舍里氏再次降級,由珍嬪降為常貴人,封號由珍改為了常,赫舍里氏坐了一趟小過山車,轉了一圈又回到了起點。


一直到道光皇帝去世,赫舍里氏都還是個貴人,這說明道光皇帝后期基本上是捨棄她了,同時也可能是赫舍里氏老實本分,沒有像其他的妃嬪那樣善於爭寵,只是她的能力平庸罷了。
咸豐皇帝繼位後,按照清朝祖制,他應該給先帝的妃子們晉升封號,但到了赫舍里氏這裡,他有點犯難了,因為赫舍里氏的位份實在是太低了,不能享受妃位以上的尊號,因此咸豐皇帝只能給他這個小媽稍微的提了一級,冊封她為常嬪,算是給她一點安慰吧。

赫舍里氏性格溫順,不爭不搶,屬於那種知足者常樂類型的人吧,這種人無憂無慮,無煩無惱,與世無爭,其晚年應該是能平靜的度過的,然而她還是沒能躲過劫難。


咸豐皇帝在位的時候,清朝已經到了列強大肆掠食的時候了,自從鴉片戰爭叩開了中國的大門後,他們變本加厲,胃口越來越大,想要從中國拿到更多的東西,這不,1860年,故伎重演,又來了個第二次鴉片戰爭。

咸豐皇帝怕死啊,連忙帶著老婆孩子跑到了熱河去躲避,開啟了清朝皇帝逃跑的先例,以至於慈禧後來也是有樣學樣,她跑了兩次,真丟人。


赫舍里氏搬到了深宮裡面居住,也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加上地位低微,幾乎沒有人關心過她,因此對外面的事情一概不知,她唯一的享受就是每年到圓明園去避暑。

咸豐皇帝逃跑的時候,只帶走了自己的老婆,對於他父親的老婆自然是無暇顧及了,反正是別人的老婆,帶去還是個麻煩,因此,赫舍里氏就被人遺忘在圓明園了。


英法聯軍很快就佔領了北京城,不久就闖進了圓明園,大肆搶掠財物,還一把火燒了圓明園,正在圓明園的赫舍里氏哪見過這麼血腥的場面,根本就被這陣勢給嚇呆了,從來沒見過像妖怪一樣的洋鬼子,面目猙獰,竟然直接就嚇死了,時年53歲。
聽說父親的老婆被嚇死了,他自知理虧,也感到莫大的侮辱,趕忙命太監善後,可洋鬼子連續多天都在圓明園裡搶東西,一般的人哪敢進去,因此咸豐皇帝只好下令暫緩下葬赫舍里氏。

可憐的赫舍里氏,道光皇帝的妃子,因未能下葬,時值盛夏,以至於身體腐爛生蛆,臭不可聞。


咸豐皇帝也是急得團團轉,命令太監僱了上十個挑夫,趁黑夜進入圓明園,將赫舍里氏裝殮入棺,抬出城外的田村草草安葬。

同治皇帝繼位後,將赫舍里氏尊封為常妃,並將其遷葬至道光皇帝的慕陵以東,總算是安定了。


一個皇帝的妃子,一個普通的女人,遭遇劫難,兩次下葬,真是可悲啊。








遺產君


提到道光皇帝我們對他的印象或許只有吝嗇了,當年皇后大壽的時候,群臣認為皇帝這一次一定會捨得花錢的辦一次壽宴,但沒想到一人只得到了一碗打滷麵。

最美存在感的皇帝

吝嗇的道光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最沒存在感的皇帝,而世人對他的印象還是一個妃子的事情才對他有些許瞭解。

道光皇帝的妃子有很多,雖然此人非常摳門,對自己的女人摳到了一定的程度,不過還是有很多女人想要嫁入深宮中,為自己家族貢獻一份力量。

要知道能夠參加選秀的人,家族中一定有身居高位或是在之前為大清朝立過戰功的人,所以這些大家閨秀拼盡全力只為了博得皇帝一笑,雖然這是個很摳的皇帝。

最是無情帝王家

那位被嚇死的妃子是常妃,她屬於赫舍里氏,在滿清的姓氏家族中屬於最古老的一個,赫舍裡曾經為大清立過很大的功勞,所以她的選秀結果是直接內定的,而去秀場只不過是走一個形式,不論皇帝喜歡與否,她都一定能夠成為皇帝的妃子。

道光剛開始的時候對於這個女人還是非常喜歡的,所以從常貴人直接封為了常妃,男人都是好色的。

在第二次選秀後,道光喜歡上了別的女子,但常妃不識時務與另一位妃子叫板,所以導致直接被她降為貴人,一直到她死常妃一直也只能稱為常貴人。

由於侍寢的機會比較少,或是由於自己本身就是大家閨秀,身體比較弱,所以導致他並沒有為皇帝生下一兒半女,因此她沒資格葬在道光旁邊。

一入宮門深似海

曾經在常妃的墓葬裡出土了一封家書,書中的內容是說自己每天都吃不飽,還不如嫁給大戶人家,問自己的父親為什麼要將自己送到皇家來受罪。

由此可以看出道光的摳門不是一點半點,從史書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自從常妃被降封封號後,只有皇帝、皇后以及貴妃能有資格每天都能吃上肉,並且其他吃飯的飯量都是受嚴格限制的。

常貴人的遭遇是也是一種悲哀,在咸豐繼位後常貴人被封為常嬪,身為先皇的女人,雖然沒有生下一兒半女,但咸豐心裡也不計較,畢竟提高了咸豐繼位的幾率。

不過她在這個時候,生活是比較好的,雖然沒有兒女,但自己每天都可以在圓明園中游玩,不過這也成為她的葬身之地。

誤把外國人當“魔鬼”

侵略者攻入圓明園的時候,咸豐將自己的皇后以及寵愛的妃子帶到了承德避暑山莊逃難,而常嬪由於經常久居深宮之中,並不知道侵略者將要到達圓明園,咸豐皇帝也沒有告訴她,所以圓明園遭到洗劫的時候,她還與其他大清的子民一樣,認為自己的天朝上國,是最偉大的。

由於沒有見過外國人,所以她認為這些人都是魔鬼,藍眼睛黃頭髮,一進入宮殿後就開始殺人,放火搶東西,所以就這樣把她嚇死了。

而這也直接導致大清的顏面掃地,咸豐皇帝聽說後,認為她這樣做有失國體,所以命令當時留守北京的太監將其草草下葬。

道光皇帝的妃子就這樣被嚇死,而皇帝卻讓讓太監不要鋪張浪費的將其下葬,所以常嬪的墓中並沒有陪葬品,由此印證了一句話“最是無情帝王家”。


大國布衣


到道光皇帝我們對他的印象或許只有吝嗇了,當年皇后大壽的時候,群臣認為皇帝這一次一定會捨得花錢的辦一次壽宴,但沒想到一人只得到了一碗打滷麵。

最美存在感的皇帝

吝嗇的道光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最沒存在感的皇帝,而世人對他的印象還是一個妃子的事情才對他有些許瞭解。

道光皇帝的妃子有很多,雖然此人非常摳門,對自己的女人摳到了一定的程度,不過還是有很多女人想要嫁入深宮中,為自己家族貢獻一份力量。

要知道能夠參加選秀的人,家族中一定有身居高位或是在之前為大清朝立過戰功的人,所以這些大家閨秀拼盡全力只為了博得皇帝一笑,雖然這是個很摳的皇帝。

最是無情帝王家

那位被嚇死的妃子是常妃,她屬於赫舍里氏,在滿清的姓氏家族中屬於最古老的一個,赫舍裡曾經為大清立過很大的功勞,所以她的選秀結果是直接內定的,而去秀場只不過是走一個形式,不論皇帝喜歡與否,她都一定能夠成為皇帝的妃子。

道光剛開始的時候對於這個女人還是非常喜歡的,所以從常貴人直接封為了常妃,男人都是好色的。

在第二次選秀後,道光喜歡上了別的女子,但常妃不識時務與另一位妃子叫板,所以導致直接被她降為貴人,一直到她死常妃一直也只能稱為常貴人。

由於侍寢的機會比較少,或是由於自己本身就是大家閨秀,身體比較弱,所以導致他並沒有為皇帝生下一兒半女,因此她沒資格葬在道光旁邊。

一入宮門深似海

曾經在常妃的墓葬裡出土了一封家書,書中的內容是說自己每天都吃不飽,還不如嫁給大戶人家,問自己的父親為什麼要將自己送到皇家來受罪。

由此可以看出道光的摳門不是一點半點,從史書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自從常妃被降封封號後,只有皇帝、皇后以及貴妃能有資格每天都能吃上肉,並且其他吃飯的飯量都是受嚴格限制的。

常貴人的遭遇是也是一種悲哀,在咸豐繼位後常貴人被封為常嬪,身為先皇的女人,雖然沒有生下一兒半女,但咸豐心裡也不計較,畢竟提高了咸豐繼位的幾率。

不過她在這個時候,生活是比較好的,雖然沒有兒女,但自己每天都可以在圓明園中游玩,不過這也成為她的葬身之地。

誤把外國人當“魔鬼”

侵略者攻入圓明園的時候,咸豐將自己的皇后以及寵愛的妃子帶到了承德避暑山莊逃難,而常嬪由於經常久居深宮之中,並不知道侵略者將要到達圓明園,咸豐皇帝也沒有告訴她,所以圓明園遭到洗劫的時候,她還與其他大清的子民一樣,認為自己的天朝上國,是最偉大的。

由於沒有見過外國人,所以她認為這些人都是魔鬼,藍眼睛黃頭髮,一進入宮殿後就開始殺人,放火搶東西,所以就這樣把她嚇死了。

而這也直接導致大清的顏面掃地,咸豐皇帝聽說後,認為她這樣做有失國體,所以命令當時留守北京的太監將其草草下葬。

道光皇帝的妃子就這樣被嚇死,而皇帝卻讓讓太監不要鋪張浪費的將其下葬,所以常嬪的墓中並沒有陪葬品,由此印證了一句話“最是無情帝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