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生》:一場全村人蔘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管虎是第6代電影導演當中的怪才,執導了多部電影電視劇,但是總體來說數量並不算多,名氣不大爭議卻不少,他和黃渤一共合作了9部作品,有電影也有電視劇,兩人的合作驚人的默契,《鬥牛》、《黑洞》、《冬至》、《生存之民工》都備受好評,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他導演了《前夜篇》。

管虎擅長反映現實、挖掘人性,尤其是通過一些小人物反映現實,他和黃渤合作的《鬥牛》就是一部令人驚豔的作品,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卻是《殺生》,彙集了黃渤、任達華、余男、蘇有朋等大牌明星,票房卻只有1914萬。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電影上映時,很多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只有三個字<strong>看不懂,但是8年過去了,這部電影在豆瓣上有15萬人打分,評分7.8,時間為這部電影證明,他並不是一部讓人看不懂的爛片。
黃渤扮演的牛結實是個外來者,在封建的長壽村裡無所事事,被所有村民討厭,和牛結實有仇的牛醫生夥同全部村民,策劃了一場謀殺,一位外來醫生來長壽村調查傳染病,卻無意中發現了奄奄一息的牛結實,也揭開了所有的真相。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一個主角、兩個故事

結構主義領袖皮亞傑認為:“一個結構包括了三個特性:整體性、轉換性和自身調整性。”整體性指若干成分建構體系的組成規律;轉換性指結構是動態的轉換體系;自身調整性指結構轉換不會越出結構邊界之外,具有守恆性和某種封閉性。

亞里士多德最早指出文學的敘事結構即情節安排,他認為悲劇情節應有頭有尾並有長度。

最傳統的戲劇衝突結構應該是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但是電影《殺生》卻不同,它從一開始就交代了牛結實的結局,運用了插敘、倒敘交代了整個故事的發展,給觀眾一種撲面而來的衝突和恍然大悟的快感。
故事發生在西南邊陲的某個封閉的長壽鎮,牛結實是這個鎮子裡的異類,也是外來者。他的父親路過這個鎮子,結果因病而亡,所以牛結實就被鎮子裡的人收養了,改姓了牛,但是這仍然改變不了他外來者的身份。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他迫切的想融入這個鎮子,想和所有人交流,打成一片,而他選擇的方法就是到處闖禍,就是想引起周圍人關注的叛逆者,但是這帶來的只有鎮民的討厭和仇視,真正能和他玩在一起的只有胖墩和一群孩子,還有養大他的老祖。

牛結實在兩類人的口中是完全不同的人,外來醫生(任達華飾)要拯救牛結實,結果卻被所有鎮民拒絕,在他們的眼中牛結實無惡不作,

偷窺房事、賒肉不還錢、在井水裡下催情藥、讓寡婦懷孕,最重要的是害死了年紀最大的老祖,沒能打破長壽村的長壽記錄。

而在牛醫生(蘇有朋飾)的眼裡牛結實是恨了10多年的仇人,他從小就來家裡偷東西,為了阻止他,牛醫生將家裡的縫隙全部都堵住,結果他的爺爺奶奶卻因二氧化碳中毒而亡,他認為這是牛結實害死的,所以他鼓動了討厭牛結實的鎮民,策劃了一場群體謀殺。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牛結實是一個不討喜的主角,在影片的前半段,他幾乎一無是處,但是在他的身上又有著反制度、反權威、反主流意識的元素,因此觀眾很難帶入到這個角色裡,甚至心裡會有隱隱約約的想法:這個主角確實該死。

但是當外來醫生救出了被關在地下室裡的胖墩之後,觀眾卻看到了另一個牛結實。他偷窺是因為接生婆和油漆匠並不是夫妻,兩人是在偷情;他下在井水裡的並不是催情藥,只是肥皂粉;老祖並不是牛結實害死的,老祖一生嗜酒如命,每天都會喝上幾口,但是村子裡為了讓老祖打破長壽村的長壽記錄,每天讓寡婦給他輸血,也不讓他喝酒,只是給他打點滴,牛結實最懂老祖,最後讓老祖喝了幾口酒,最終老祖含笑而終
甚至在村子的山頂上有一塊大石頭,牛結實幾乎每天都會去山上搭上木頭,不讓石頭掉下來,但是他的這種行為村民卻並不理解,反而因為偏見將木棍砍斷。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整部電影的前半段個體與群體對峙,謀殺過程設計精巧,有著十足張力,但是外來醫生還原真相的過程卻顯得平靜很多,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平靜,讓真相更具衝擊力。

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匯聚在牛結實的身上,因為偏見而全盤否定,造成了整個村子的悲劇。

共性對個性的謀殺

正如電影的名字《殺生》,牛結實是被所有的鎮民合謀殺死的,他們的中心矛盾其實就是外來者對於既定秩序的突圍,在整個長壽鎮只有鎮長還留著長辮子,但是這並不代表長壽鎮接受了新思想,反而因為與世隔絕而維持著封建傳統,他們取水時會有盛大的儀式,也會實行水葬,甚至讓寡婦陪葬。
當所有人都處在一個封閉的環境時,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會逐漸變得統一,但是作為闖入者的牛結實就像是一面鏡子,他活得鮮活有生氣,就算是被村民扔進麻袋,又被外來醫生的車撞了,依然還會生龍活虎。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長壽鎮在時空表現上和現代社會其實沒有不同,他們留著現代服飾穿著現代衣服也會有自行車,但是內在裡他們依然是被束縛壓抑的,所以在牛結實製造的泡泡裡,他們完全釋放了自我。但是也只是外在釋放,當他們回過神來,依然還是那個壓抑的自己,這種落差感讓他們將恨轉嫁給了牛結實。

鎮民的情緒經歷了幾次變化,從懼怕、討厭轉到恨,一開始鎮民們只是想將牛結實趕出村子,但是在牛醫生的鼓動下,他們製造了牛結實生病的假象,心由境生、殺人誅心,他們不僅僅想將牛結實趕出村子,更是想將這個人徹底消滅。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牛結實雖然知道了陰謀,卻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而離開村子,他挨家挨戶還東西、道歉,請求鎮民放過自己的孩子,鎮民們自發的出來送他,甚至有些心軟的婦女哭泣,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開口挽留,牛結實就這樣拖著自己的棺材離開了村子,靜靜的在山上等死。鎮民們雖然沒有將寡婦的孩子打掉,但是他們害怕新生的孩子成為第2個牛結實,還是將寡婦和孩子趕到了山上。

這些鎮民們並不只是惡的符號性代表,但是當一些小小的惡意逐漸聚集在一起,造成了這樣一場群體謀殺,他們即使心有善念,但是仍然謀殺了一個人。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外來醫生和牛醫生雖然同樣是醫生的身份,但是兩人卻是截然不同的代表。
外來醫生一直在固執的尋求事情的真相,鎮長騙他,村民們也騙他,但是他不管這些人的驅趕和威逼,從胖墩和寡婦那裡問到了事情的真相,揭露了一個真實的牛結實,後來他帶著寡婦離開長壽鎮,髮型也跟牛結實一模一樣,他是在致敬牛結實,敬佩他反抗者的勇氣,在外來醫生的身上,看到了知識分子關懷弱者的品格。
牛醫生則是惡的代表,他制定了誅心的計劃,利用謊言將牛結實的精神擊潰,同樣是接受過教育,但是牛醫生卻成為了仇恨的工具,利用了封建和愚昧達成自己的殺人計劃。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魯迅”情緒下的荒誕

管虎曾經多次表達過對於魯迅的敬佩:先生對這個民族對國民性的批判態度給我們一次情感甚至自嘲感。他尤其迷戀於狂人日記,在殺生當中其實就瀰漫著非常濃郁的魯迅情緒。

當牛醫生和鎮民們一起制定殺人計劃的時候,他們仍然要維持著虛偽的道德感,牛醫生大庭廣眾下揭露了村民的殺人意識,這讓村民們感到非常慌張,聰明的牛醫生立馬就偷換了概念:大家只是永遠不想看見他。村民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紛紛點頭稱是,明明是一群人的謀殺,但是偏偏卻要賦予正義和虛偽的道德外表。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生與死是魯迅作品永恆的主題,不僅僅只是生物上的生與死,還包含了意識、價值、意義等。而管虎本人對於死亡也有著深刻的理解,在他7歲的時候曾經目睹路人被捅死,甚至在醫院也感受到了死亡瀰漫的氣息,也許正是因為他對死擁有神經質的敏感,才造就了《殺生》這部電影。

這場群體謀殺並不只是謀殺一個人,是共性對個性的謀殺,是對反抗者的謀殺,是對生氣的謀殺。
令人諷刺的是牛結實身體非常好,如果他真的能夠活到晚年,未必不能打破長壽鎮的記錄,長壽鎮對於牛結實的謀殺是成功也是失敗的,牛結實明白了所有的陰謀,但是他的死亡卻是自願選擇的,為的就是保護新生的生命。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有荒誕就有真實,在這些自覺維護封建的鎮民裡,除了最純真的孩子們外,還有一個紅頭繩少女。
曾經導演設計了一個紅頭繩少女的視點,凡是從她的視角看到的鏡頭都是相對真實的,可惜上映之後因為剪輯的原因,中性視點弱化了,但是有一個鏡頭卻令人印象深刻:
當牛結實也在懷疑自己是否生病的時候,曾經問過兩個人:一個是和牛結實有親密關係的寡婦,另一個就是紅頭繩少女。這其實就代表著牛結實最信任的其實就是這兩個人,因為這倆人對他沒有惡意。

《殺生》:一場全村人參與的謀殺,一個外來人的突圍與放逐


總結

這部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展現了一個荒誕、離奇的謀殺案,電影的結尾,整個鎮子上的人穿著黑色衣服、仰天嘶吼,這種神秘又野蠻的儀式依然還像以前一樣,只是已經沒有了搗亂的牛結實。在震天的嘶吼當中,巨石搖搖欲墜,牛結實特意安置的那些支撐的木棍早已經被切斷,最終巨石轟然倒下,衝進了鎮子。

牛結實的死亡是一種必然,作為特立獨行的個體,他是共體的眼中釘,所以他的生命結束,精神也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