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數字應用(二):病毒入侵,AI走向抗“疫”前線

2020數字中國創新大賽

報名進行時


2月初,工信部發布《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鼓勵加大科研攻關力度,號召儘快利用AI技術補齊疫情管控技術短板,充分挖掘AI技術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以及疫情防控的應用場景。實際上,自疫情爆發以來,AI技術便走向了抗“疫”的前線。


AI機器人成“抗疫”生力軍


戰“疫”中的數字應用(二):病毒入侵,AI走向抗“疫”前線

小勇士機器人協助醫務人員工作


在疫情防控中,AI機器人的“身影”隨處可見。近日,疫情隔離病房智能配送機器人“小勇士”在江西省鷹潭市人民醫院上崗;全國首個5G測溫巡邏機器人在廣州誕生,可協助一線民警完成疫情排查、防控任務;智能消毒機器人已在武漢等地醫院的隔離病房、ICU、手術室、發熱門診投入使用,可24小時不間斷工作......


此外,福州引入AI隨訪外呼平臺,利用智能語音機器人開展人員隨訪工作,每小時最多外呼詢問5000個以上電話號碼;“浙裡辦”APP上線了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務與管理平臺,在這個平臺提供服務的是“智能疫情機器人”。

戰“疫”中的數字應用(二):病毒入侵,AI走向抗“疫”前線


AI算力加速基因檢測


春節期間,百度、阿里巴巴等科技企業相繼宣佈開放病毒結構測序的相關算法與算力,通過人工智能的能力賦能醫療,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戰“疫”中的數字應用(二):病毒入侵,AI走向抗“疫”前線

達摩院算法專家顧斐博士在疾控中心基因檢測分析現場(圖源:驅動之家)


基於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自動化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這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並能精準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


百度研究院免費開放了線性時間算法 LinearFold 以及世界上現有最快的RNA結構預測網站。利用該算法,可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至27秒,測序效率提升120倍。


AI測溫構築疫情防線


據工信部公佈的信息顯示,百度、曠視科技、商湯科技、海康威視、雲從科技等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技術賦能紅外熱像儀,助力大範圍群體測溫及預警問題,基本實現公共場所無人值守的智能體溫檢測。


戰“疫”中的數字應用(二):病毒入侵,AI走向抗“疫”前線

曠視AI測溫系統落地北京市地鐵站 為乘客進行無感測溫(圖源:中國日報)


日前,曠視研發的AI測溫系統已在北京海淀政務大廳和海淀區部分地鐵站展開試點應用。該系統採用“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解決方案,識別誤差低於0.03℃。


雲從科技表示,該公司與紅外熱成像技術企業高德紅外聯合研發的AI紅外無感測溫系統已在武漢等多地高鐵站、汽車站、機場、醫院等交通樞紐及公共場所正式“服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