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雪中悍刀行》小說怎麼樣?

滾蛋蛋蜀黍


《雪中悍刀行》這部小說好不好先不說,先說一個作者烽火戲諸侯的習慣給大家聽,這個習慣烽火戲諸侯的同學們都知道:這傢伙有寫隨筆的習慣,作文拿過滿分。

舉這個例子有什麼用呢?很明顯,是想說明《雪中悍刀行》的作者文筆確實相當了得。宋詞為什麼這麼受歡迎?是因為它美,每一個句子即使是拆分開來,你也忍不住想去背誦,而《雪中悍刀行》這本書也是如此,裡面的“金句”俯拾即是,朗朗上口。譬如: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這兩句看過小說的人都能背誦。賦予在老劍神的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再如:世間文字八千個,唯有情字最傷人。只此一句神來之筆,便讓多少人感同身受?

雪中之後,再無江湖。

這是很多讀者讀後的感覺,充斥在貼吧,讀書欄目等等地方,可想《雪中悍刀行》有多好了。你想想,前有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他們將江湖幾乎寫盡了,為什麼還要高讚一句這本小說,僅僅因為:這部小說把江湖寫得太透徹了。有廟堂,有江湖,有愛恨情仇,有家國情懷,有修仙,有問道……你能想得到的,幾乎都囊括其中。

《水滸傳》塑造了108位主要人物,挺牛的一件事兒。但《雪中悍刀行》也不遜色,當然,拿來和名著對比,有點大不敬的意思。但《雪中悍刀行》塑造的人物之多,也是令人咋舌。容我背一下有多少:徐鳳年、徐龍象、徐脂虎、徐渭熊、徐北枳、徐驍、吳素、吳六鼎、翠花、溫華、呵呵姑娘、王仙芝、洪洗象、王重樓、王小屏、趙希摶、曹長卿、姜泥、李東西、吳南北、趙鑄、趙楷、納蘭右慈、李義山、趙長陵、黃三甲、魚幼薇、青鳥、紅薯、王繡、王大石、李白獅、裴南葦、徐宋官、白衣洛陽、拓拔菩薩、拓拔春隼、李淳罡、鄧太阿、李當心、陳芝豹、陳望、趙希濟、軒轅敬城、軒轅敬宣、軒轅大磐、軒轅青鋒、王初冬、陸丞燕、劉松濤、柳嵩師、趙稚、南宮僕射、湖中老魁楚狂奴、劍九黃黃陣圖、袁庭山、顧劍棠、張鉅鹿、謝靈、李玉斧、餘地龍、真武大帝、陶潛稚、陶滿武、褚祿山、董卓、隋斜谷、慕容桐皇姐弟、李翰林、嚴冬吳、嚴池集、第五謨、洪敬巖、陸沉、齊玄貞、劉妮蓉、元本溪、李功德、宋恪禮……好吧,憑著記憶寫,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就我這種看書翻翻就過的人都能記住這麼多,何況認真讀書的人,那得有多少人物?

江湖事,江湖了,江湖兒郎江湖死。《雪中悍刀行》的好,還在於它有別於其他小說,它裡面沒有壞人,也沒有絕對的主角。每一個人單獨來看,幾乎都可以成為主角,就像袁庭山這樣“壞”的傢伙,也不是一無可取,起碼他拼搏的精神就讓人欽佩,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連一個小角色都塑造得有血有肉,你說好不好?

這本書的好,估摸著花幾萬字篇幅都難說清楚,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喜歡金庸,我還喜歡古龍呢,沒有界定,唯一可以值得肯定的是:這書,值得一刷,再刷,三刷,有機會的話,可以刷個百來遍,你不會膩的,不騙你。






胖人娛


不像一般的玄幻或者武俠,基本上從第一章開始,你就可以非常明確主角是誰,雪中我剛看幾章,人物出場較多,有點懵,又沒想過去瞅瞅簡介,一度以為白狐兒臉是主角,畢竟白狐兒臉一登場無論身手還是顏值都是主角款兒,哈哈,估計是以前爽文看多了主角一路開掛式的成長,雪中前面那些鋪墊敘述總讓我不太適應,不得勁。然後柿子和弟弟的名兒就算了,說到這還得吐槽下兩姐姐名兒一脂虎一渭熊,真真是太霸氣十足。

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從哪個章節開始,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也許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潑皮柿子,滿滿的市井氣息,卻不惹人生厭。那個挎著木劍的小子哼著小曲“饅頭白啊白,白不過小娘胸脯”,那個吊兒郎當的柿子能夠附上一句“荷尖翹啊翹,翹不過小娘屁股”,相視一笑;溫華成為了溫不勝,還沒能好好跟那柿子吹噓呢,便為了守護這相見不過幾次的兄弟自廢手腳,折劍出江湖。

那個缺倆門牙的馬伕老黃,陪著柿子離家三年,偷雞摸狗,歷經艱險,大抵怎麼看都是江湖裡隨處可見的俗人,可是天下名劍有十,老黃獨佔其六,他說“公子,風緊,可這回老黃不扯呼了”,為取黃廬奔赴那座江湖人敬的武帝城,亡,死而不倒望北涼,只餘一句“小二,給公子上酒”。

有個一劍開天門,高呼“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長如夜”的劍神,有個不出武當山,然後騎鶴下江南的小師叔,有個娶了媳婦的最強金剛境白衣僧人李當心,有個喜歡呵呵的呵呵姑娘,有那些提刀上馬的北涼老卒……這些都是雪中的江湖,蕩氣迴腸的令人嚮往的江湖。我也想嘗一嘗那北涼聞名的綠蟻酒。

所以說除卻雪中的感情線,難得找到一部能跟他相比的小說。總管不僅是故事講的好,雪中的句子如今提起來,依舊讓人記憶尤新,值得反覆咀嚼。

“書上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不要怕,書上還說了,人生何處不相逢”。

另外,強烈推薦總管新書劍來和躍千愁的道君。


冬咚西兮


《雪中悍刀行》屬於網絡小說中的經典之作

為什麼這麼說呢?正所謂讀者的評價是最公正的,一本能把讀者看哭數次的小說怎能說它不經典呢。

談小說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本小說的作者——“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是他的筆名,但熟悉他的讀者一般叫他“大內太監總管”,簡稱總管,說起這個外號的起源就很有意思,是說他總是給讀者挖坑又不完結,就那麼一直太監著。總管原名陳政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杭州市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總管文風多變,小說構思精妙,角色性格處理恰到好處,文筆深受武俠影響,他書中的人物多有江湖中的豪情。

什麼類型小說都能駕馭

在總管的《雪中悍刀行》名聲大噪之前,他完結了數本都市小說,《老子是癩蛤蟆》,《陳二狗的妖孽人生》,《極品公子》等都是極其優秀的都市小說,在那時他已經是都市小說中的大神,正當大家以為他會一直在都市這個領域寫下去的時候,他總管毅然決然的改變寫作風格,開始涉足西方玄幻和仙俠小說並付諸實踐,代表作品有《宗教裁判所》,《天神下凡》,《桃花》,其中後兩本至今沒有完結,其中還穿插著《陳二狗》和《蛤蟆》以及數本太監小說,其中《蛤蟆》爛尾,這次跨界更像是總管對這一領域的試水,但他太監的惡劣行為也受到廣大讀者的刀片威脅。



調整心態,再次跨界

可以說這次嘗試很不成功,雖說總管粉絲凝聚力很強,但也經不起總是太監的折騰,就在大家都以為總管會迴歸都市時,總管再次展現了他藝高人膽大的一面,幾經挫折,他選擇了《雪中悍刀行》來打一個翻身仗,這本小說是他的一個關鍵作品,證明他是否適合仙俠類小說,說實話,我是在《雪中悍刀行》之後才瞭解總管的,沒有陪他經歷過那段歲月,但我想應該很煎熬,不只是他,陪了他幾本書的讀者應該也很煎熬,任誰也受不了看小說正在激情澎湃就戛然而止,而且還不是一次兩次的太監。

《雪中悍刀行》大獲成功,總管終於不太監

就是因為總管太監的口碑,一部分讀者對於這本新書抱著觀望的態度,心想不到完結那天絕不看這本小說,但也有一部分膽大的讀者破釜沉舟,一路追隨總管寫完本書,本書寫了三年,讀者們提心吊膽了三年,越到結尾越緊張,萬幸,本書順利完結,口碑出奇的好,在網文界掀起了一股武俠的熱潮。

先不從文學角度評價此書,就看在總管這一路走來一路太監的旅程,一本完結的460萬字的小說又怎能說不是一個奇蹟呢,從這一方面本書就堪稱經典了。



再從小說本身來說,前面我提及了總管多本小說太監的不道德行為,但網絡上也有另一個說法,總管只要是不太監的小說都是神作,此話雖然有些狂妄,但也基本屬實,總管之所以敢隨意太監也是因為他以前小說的功勞,他的小說有獨特的魅力,所以粉絲凝聚力很強,想想那些一邊吐槽總管太監,一邊跳進新坑說真香的讀者就可見一斑。

而《雪中悍刀行》,這本總管寫書以來字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小說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文筆

總管在早些年被稱之為“中原五青”,說的是當時網絡小說作者中文筆最細膩,有文青氣質的五位作家,總管很榮幸的位列其中,總管的書中包含上到家國天下,下到販夫走卒,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總管總會把自己對人生的思考融入到小說人物當中,讀完總會有醍醐灌頂、引人深思的東西出來。《雪中悍刀行》就被總管賦予了這種略顯矯揉造作的文青氣息,字裡行間就是讓你感動,給你講道理,所以有些讀者看《雪中》根本不知所云,沒辦法,這就是總管的特點,讀不懂的永遠理解不了其中深意,你可以說故弄玄虛,雲裡霧裡,這是事實。

情節

一本小說是否優秀文筆還在其次,情節是否合理,劇情是否嚴謹順暢才是最重要的,《雪中悍刀行》在這方面就很優秀,書中經典情節數不勝數,經過伏筆鋪墊,有些情節的感動是有理有據的,就像北涼王徐驍去世一節,身為陽間人屠的徐驍在最後階段最擔心的還是家人,描繪出一個慈父的人物形象,在外是位高權重,天下懼怕的北涼王,在內是一個慈祥可愛的老父親,兩種形象的衝突一下就把人物的特點放大到讀者眼前,讓人感嘆人的多面性。

再比如溫華這個人物,這是一個典型的江湖遊俠兒,不畏強權,不慕榮華,知恩圖報,重情重義,但也有江湖的劣根性,比如小偷小摸,嘴賤好色等,整個江湖的特點全部濃縮在這個小人物身上,看過《雪中》的朋友一定還對溫華斷臂還情那一段記憶深刻,一句“不練劍了”不知勾起了多少讀者的眼淚。



李淳罡,王仙芝,張鉅鹿,白狐臉,褚祿山,黃三甲,趙鑄等等,《雪中》的經典情節經典人物很多,而且就連反派人物都有自己的魅力,讓人恨不起來,有時甚至會為此留下眼淚,這就是總管的可怕之處。

格局

我也讀過一些熱血爽文小說,寫的很是精彩,但總有人不會誇他喜歡的小說,硬說那類小說格局大,我就覺得好笑,那叫世界觀宏大。

那麼《雪中悍刀行》的格局呢?書中涉及多方面,但總結起來分為江湖和朝堂,離陽王朝崛起於春秋亂戰,徐驍作為那次亂戰的始作俑者九國滅六國,以至於功高震主,還未離陽馬踏江湖,所以說北涼王府一直處於江湖懼恨,皇室猜忌,春秋遺民惦記的微妙局勢中,徐驍本有機會擁兵自重,自立為王,既然皇室不待見徐驍,徐驍為什麼還一直這麼尷尬的待在北涼呢?

原因有很多,一是徐驍和老皇帝君臣情深,不管新皇帝如何待他,他一直記著君臣舊情;二是隻要他一反,那天下必亂,北涼三十萬鐵騎最後十不存一,中原將再次生靈塗炭,而北莽也會趁此機會入侵離陽,到時春秋慘狀將會再現,徐驍不忍心為了自己的私心害的那麼多人無辜喪命,這是真正的格局,真的讀懂雪中,一定不會單純的以為徐驍就是一個嗜殺成性的梟雄,滅六國只是因為立場不一樣,從一尺白綾賜死西楚王妃就能看出徐驍的惻隱之心,在他的理解之中,清清白白的死亡對西楚王妃就是最大的尊重。



再看另一個人物曹長卿,這是一個處於江湖與朝堂之間的人物,西楚舊臣,被譽為獨佔天象八斗風流的青衣儒聖,自從西楚滅國以後,一直再找姜泥復國,找到姜泥後為西楚復國殫精竭慮,費勁心神,這樣一個在江湖,在朝堂都堪稱絕頂的人物,最後卻做出一個十分不被理解的舉動,一人攻城,獨戰太安城。

這個舉動無疑是自尋死路,因為在太安城與那個老太監戰鬥是不可能勝利的,那麼曹長卿為什麼這麼做呢?有人說是西楚復國無望,曹長卿心灰意冷不想活了,這不叫原因。



那時的西楚還沒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那時北莽,北涼已亂,西楚未必沒有一線生機,曹長卿不可能這麼容易放棄,說到底他看清了形勢,他一生都在為復國做準備,可真當復國開始後付出的代價卻不是常人能承受的,西楚遺民死傷無數,這時他一定在想,復國到底為了什麼,為了一口氣?不,他只是想為西楚王妃正名罷了,他不想因為自己的一點私心而讓西楚走向不歸路,就算最後西楚勝了又如何,還能有幾人?還能叫西楚嗎?

他也不想姜泥揹負著復國的重擔,這不是姜泥該揹負的,是他強加給她的,在他想清這一切後,他唯一的選擇就是以自己的力量為心愛之人正名,由此他太安城由儒道轉霸道,殺的太安城氣焰全無,那一刻曹長卿收官無敵,此生無憾。

《雪中》這類人物很多,一生奉獻文人魁首的張鉅鹿,拒北城外死戰的中原十八宗師,為江湖留下三分機緣的武帝城王仙芝等等,書中的家國大義都是在這些人物中體現出來,讓人讀起來大氣磅礴,心生感嘆。

《雪中悍刀行》怎麼樣?只能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心中就是最精彩的江湖,心嚮往之!


老彪看小說



喜歡的把《雪中悍刀行》奉為神作,不喜歡的一章都看不進去。我喜歡這本書,我也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學生。

第一,徐克的江湖事寫意的江湖,金庸的江湖是厚重的,《雪中》的江湖是浪漫的。江湖兒女沒有那麼多磨磨唧唧。愛恨情仇都是那麼短平快的,就像徐驍對吳素說的“你要一個江湖,就給你一個江湖,你要一個江山,就給你一個江山。我想要個兒子,你給不給”,就像徐鳳年對姜泥說的“姜泥,我喜歡你”。這才是江湖,不像李安的《臥虎藏龍》,裡面的愛恨糾葛,充斥著壓抑和自虐,也不像金庸的《神鵰俠侶》裡的楊過,為了愛拒絕傷害那麼多,金庸很喜歡做一個愛情說教者。

第二,《雪中》裡有熱血。或許和職業有關,多年的老師,讓我習慣了安逸和重複。很少有那種熱血的感覺。但是,在《雪中》裡我找到了那種雞皮疙瘩掉一身的感覺。尤其是涼莽大戰時,每一次騎兵衝鋒,都會讓我熱血沸騰,那些熱血的句子振聾發聵,“不退營,死戰”“誰願與我赴死”。還有北涼王府內那30多萬坐墓碑。《雪中》給了我久違的熱血澎湃的感覺。

和眾多總管的小說一樣,很多坑沒有填好,甚至跟本沒有填,讓我們有太多意猶未盡 的感覺。但瑕不掩瑜,整體上來看。《雪中》還算錯的。

如果,你對生活沒有浪漫和熱血,不妨看看《雪中》。


鳴人給路飛上課


《雪中悍刀行》:群像寫生,盡顯百態

毋庸置疑,《雪中悍刀行》是烽火自《陳二狗的妖孽人生》真正費心費力在寫的良心之作,從各個角度上來說,考慮到二狗的太監,雪刀如不爛尾,則可以成為烽火的巔峰之作。這部作品有廟堂江湖的朝野關係,使用武幻的題材,加入架空歷史的設定,推進異世爭霸的劇情,借鑑紅樓之筆法,不敢說集其大成至少也算得上是融入了多種元素的一部佳作。


先談談雪刀的優點。

若論此書長處,首當其一的便是烽火的文筆。

烽火與貓膩茂先生並稱網文界兩大文青,但茂先生喜歡賣酸,慶餘年之中尚且收斂,將夜已至酸不可聞,而相比之下,烽火大體上不賣酸。烽火之文筆事的確有其過人之處的。第二卷“孤身赴北莽”中寫邊塞風光,三言兩語就把一個邊關小鎮風土人情寫的惟妙惟肖,讓人深感邊塞風貌如同身臨其境。又比如寫王府之景,烽火避開了王府的龐大,用一筆帶過全景,著力於聽潮湖與聽潮閣,營造出萬鯉翻騰,樓閣獨立的奇景,而其極致精彩之意境便是寫白狐兒臉於聽潮湖前雪中弄刀,激起一湖飛雪,美人風姿與雪中悍刀,相映成趣,得成畫卷。不由得讓人讚歎一番,好一個雪中悍刀行!

可以確定的是,雖然烽火文筆不錯,但是雪刀的筆法是借鑑了《紅樓夢》的,有些王府內景的場景描寫,以及許多出場人物的禮儀用度,皆是由紅樓之中取用而來,經過潤色改動後,用在書中。這一點可以對比同意借鑑紅樓的《慶餘年》,不難發現《雪中悍刀行》與《慶餘年》給人的感覺在某些方面是很相似的。

再來說說雪刀的人塑。

《雪中悍刀行》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對配角的描寫。有人說,雪刀整本書就是靠寫配角堆起來的,這話雖武斷,但也並非全無道理。雪刀人塑之側重在於配角,而配角之巔峰,當在李淳罡。烽火塑造李淳罡用了一卷的劇情,然而經過了五卷的風雲,李淳罡依舊令讀者念念不忘:

一劍仙人跪,兩袖舞青蛇。

獨臂開天門,雪坪喝劍來。

小道獨開山,兩願天下劍。

嘆兮真劍仙,唯有李淳罡!

在烽火之筆下,李淳罡就是一個不羈、不屈、不老、不灰心的真俠客,他既有劍客的不盡風采、俠士的天下大願,又有普通的柴米油鹽、幽默的插科打諢,既是一個高呼“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長如夜”的劍仙,又是一個天天摳腳的老頭子。李淳罡之大風流,雖只如流星劃過一般短暫,但卻照亮了整本雪刀。拋去李淳罡,其餘配角中謀士李義山、黃龍士、張鉅鹿等春秋遺骨傲氣長存,運籌帷幄而決勝天下,曹長卿儒生意氣浩然。更有軒轅敬城、陳芝豹、徐驍等經典形象,毫不誇張的說,對於配角的塑造撐起了雪刀的半邊天。

至於主角徐鳳年的人塑,相比之下反而略顯無力,雖也時有精彩之筆,卻無躍然紙上之感,但總的來說,徐鳳年的描寫仍然是較好的反應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形象。

雪刀值得稱道的還有短線的鋪陳以及政治的廟算。

短線鋪陳是強項,以文青的文筆加上各個配角的小故事,並以其強大的短線鋪陳使其一定程度上能夠自圓其說,並且使配角的故事成為心靈雞湯深化內涵,最後再用主角將一個又一個足以寫成短篇小說的故事串聯起來,連成一本完整的書。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豐富了人物塑造,另一方面推進了劇情,串起了主線。而至於政治廟算,可以看出烽火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從派系爭鬥,到屠龍術和攀龍術,直至討論“為國”與“為天下”之間的政治抉擇,從簡單的南北政權對峙,地方勢力割據爭霸,上升到國家與民族的探索。


四點優點吹完,接下來該挖挖黑料,談談《雪中悍刀行》的缺陷了。

雪刀之優點令人讚歎,缺陷也十分的驚世駭俗,且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烽火雖然不像茂先生一樣賣酸,但他對於裝逼的愛好程度簡直驚世駭俗。烽火如果五章之中不讓主角裝一次逼,那麼他就無法來推動劇情的正確行進。在書中,烽火經常使用被用爛了的網絡小說經典裝逼打臉扮豬吃虎套路,這種劇情在全書中被玩了無數次,與其餘裝逼情節一同,極大的拉低了全書的整體格調,並將一個小王爺所謂的王霸氣勢幾近塑造成了一個屌絲(雖說某些逼看起來裝的很有格調)。

第二,在於雪刀之中對於配角的過度堆砌,一方面弱化了主角的塑造,一方面極大的增加了劇情的突兀性。舉個可能不是很清晰的例子,雪刀中有春秋十三甲之說,代表春秋之中十三個在各個方面最優秀的人。烽火為了集齊十三甲召喚神龍,在書中莫名其妙的強行搬出一個“隱於王府後山多年、春秋遺民最強刀甲”齊練華,還給齊老頭子強行套上了一個外公的身份,玩了一出祖孫相見的戲碼,然後待烽火玩完了這梗,十三甲成了廢物,齊練華直接被當成了炮灰,給送到京城和皇帝的煉氣士們同歸於盡,一同領了便當,可嘆齊老爺子一個足以位列雪刀武評前十的大人物,就這樣被烽火活活玩死,強行被用繩命去消耗地方有生力量,而其倒黴的戲份,卻只有區區三章,可算是雪刀中死得最窩囊的高手。

不說刀甲老齊,其餘有些無關緊要的路人甲,烽火也喜歡給他們套上一個故事,美其名曰寫出真正的江湖夢,不過是煽煽情,讓大家感動感動。這樣無腦的堆砌成就了配角的精彩,也讓讀者對烽火的小故事和心靈雞湯感到噁心和審美疲勞,對主角的印象進一步弱化,其反而過猶不及。

然後,便是烽火可稱驚世駭俗的長線鋪陳,以及無力吐槽的軍事。

短線的精彩並不能彌補長線的無力,烽火可以駕馭一個主角行走江湖的一卷佈局,卻難以駕馭天下大勢的走向。雪刀前後,bug頻出,劇情拖沓,長期的心靈雞湯及烽火一些閒淡出鳥的筆觸和雪刀相比之下短如一瞬的高潮讓人簡直蛋碎不已,拖沓的也讓人感覺作者的筆鋒張力嚴重不足,很多大伏筆都是虎頭蛇尾。

烽火兩次說往後不寫江湖只寫爭霸,結果一次又一次食言。劇情玩脫了無法掌控,還得靠“機械降神”,靠個人勇武來救場。“機械降神”這點尤其體現在軍事上:一方面大力渲染俠客在戰爭之中的無力,一方面控制不了劇情又只好用高手來救場。軍事上合理性只能算勉強,達到紫川之皮毛就算不錯了。而在長線上和《慶餘年》一樣閒適,然而卻沒有慶餘年的劇情張力;在我看來,沒有一處劇情衝突可以達到《慶餘年》中高潮一段之張力與衝擊力。唯有前期幾次有幾次較為出彩的江湖風雲。

還有一些小問題,比如王初冬作為一個少女寫出感動全天下女人的言情鉅作;以及湯姆蘇等等,自不贅述。問題不少。

但烽火寫這本書的確是用了心的,他想要結合武俠的核心精神與歷史的風雲浩瀚,核心仍是他所言之大道:讓井底之蛙與東海之龜皆可自得其樂,而非天人與凡人之間涇渭分明、等級森嚴。準確的說,雪刀雖是武俠,但其實質是讀作仙俠的反武俠。


總體而言,《雪中悍刀行》一書:

文筆有餘,合理性不足;細微處有餘,而大氣不足;配角塑造有餘,而主角塑造不足;短線有餘,長線不足;政治有餘,軍事不足;廣度有餘,深度不足;內涵有餘,張力不足;鋪陳有餘,收官大不足;煙火氣有餘,仙氣不足。

但無論怎樣,《雪中悍刀行》仍算是一本網文中“中上”一級的作品。閒談之處使人悠然自適,高昂之處也使人熱血沸騰。綜合對比,雪刀還是可稱近幾年可一閱的良作了。


大金魚的野望


關於《雪中悍刀行》這本小說,我不知大家是怎樣看待這本小說的,對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很不錯的網絡小說。

以前也看過很多本網絡小說,但是從沒有讓我在讀一本網絡小說的時候,還會去記筆記。

可讀《雪中悍刀行》這本網絡小說,我真地是記了很多筆記。裡面許多經典的語句,令人難忘。

比如,“此劍撫平天下不平事,此劍無愧世間有愧人!”

“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

“天上劍仙三百萬,見我也須盡低眉!”

“試問天上仙人,誰敢來此人間?”

“人生當苦無妨,良人當歸即好!”等等!

還有《雪中悍刀行》中的人物,比如,被人詬病為“人屠”的北涼王徐驍,卻是一個深愛著妻子,又溺愛子女的遲暮老人。

一代劍神李淳罡,為了自己心愛的綠袍兒,畫地為牢二十年後,重出江湖,又退出江湖!

大雪坪儒聖軒轅敬城,為了所愛之人,困守大雪坪,最後與為老不尊的軒轅大磐同歸於盡!

為了兄弟情義,退出江湖的木劍遊俠兒,溫華!

等等!

等你真正讀明白《雪中悍刀行》,你也才知道,這真是一本不錯的小說!

我也是寫網絡小說的,卻是真心佩服烽火戲諸侯能寫出這樣的作品!歡迎一起探討,再見!


趣讀net


看書看了十幾年了,雪中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看到過好多黑它的,我還是堅持它是一本好書。

網絡小說林林總總這麼多年過來,從黃金十年,到百家爭鳴,到現在有點爛大街,優秀小說也出現過很多,《雪中》這本書,在我看來能夠排到我喜歡的中間的前五了。

對於人物:雪中這本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追求,有所執,有所不為,雖未必合理,但是合情。這是很多網文都沒能做到的。溫華是對自己心中江湖的堅持,黃龍士想要真正的太平,曹長卿放不下一人,李當心不負如來不負卿,就算韓貂寺也是為了皇帝盡忠職守,這部書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壞人,執念不同罷了。這部書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龍套,筆墨多少罷了。

對於打鬥:當年火遍大街小巷的鬥破蒼穹,其實看來就境界而言,太直白了,除了主角能越級,其他人嚴格遵守上下級,很沒意思。但是雪中不一樣,金剛不破金剛境,叩指問長生指玄境,天人溝通天象境,天門洞開陸地神仙。各境界並無絕對高低,而且暗合佛道儒三家,老實講這個設定很吸引我。然後一指斷蒼瀾的大氣磅礴,劍開天門的無比壯闊,一場場死生相搏,有細寫有留白,無可挑剔。

對於戰爭:實話講烽火不擅長大規模戰爭的描寫,所以看得出來都是一筆帶過。但是有些戰鬥足以給人想象的空間,當年北涼鐵騎如何絕處逢生,西楚大戟士死戰該是何等悲壯;烽火通過很多戰爭外的描寫和多線描寫來彌補功力的不足,我表示這些側面描寫確實很有作用。

對於思考:我覺得區別一般網絡作品和神作的一般區別,是能不能讓讀者思考,看完書後也有所得。我覺得雪中這本書是有精神內核的,而且還是積極的,正義的東西得到弘揚,善良的品質最終好報。每個人都有所追求,願為之而戰,這是何等悲壯但幸福的人生。

忘不了李淳罡的兩願,願天下劍士人人會兩袖青蛇,願天下劍士人人能劍開天門;忘不了王仙芝一人獨戰天下的豪邁;忘不了曹長卿天象獨佔八斗風流;黃龍士的三寸舌,李義山的苦心孤詣,溫華的不勝木劍,劍九的六千里;廟堂上立言立功立命的儒生,江湖上相愛相生的俠女劍士,戰場上血染黃土的慷慨悲歌之士。這一樁樁可當得起這半壺綠蟻酒,
我喜歡這個充滿人情味的江湖。

最好,看這本書,看到三分之二時是絕對的享受,因為那時候情節已經完全展開,各種包袱又給人留下無數的想像空間。但是結尾,我確實是有點失望,作者對結尾的處理,確實不盡如人意。

總體來說,雪中也是有機會封神作的,雖然好多人各種黑它,但是沒有哪本書是完美的,我依然喜歡。



六道輪迴79


不知大家讀《雪中悍刀行》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第一遍讀這部小說你可能讀不出這部小說寫的什麼內容,但是能夠看到小說內容的精彩,於是很多朋友又開始讀第二遍。在第二遍中你會有些感動,但又很想讀第三遍。而在讀第三遍的時候,你終究會為這部小說中很多情節和人物落淚。而其實這就是這部小說的思想內涵,在吸引著讀者。判斷一本網絡小說的優劣,小說的文筆是一個頗為重要的判定依據。《雪中悍刀行》這部小說,其中不論人物描寫、議論、抒情,情節敘述及場景渲染,各種文字運用都頗為嫻熟、簡練和形象。各種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筆者記憶深刻的人物如徐鳳年、洪洗象、溫華和老劍神李淳罡等,每一個人物無論是語言描寫、外貌介紹,還是參與的故事情節敘述,都體現了頗為嫻熟的文筆,生動而形象。比如洪洗象,一個武當山的小道士,為追尋夢中紅衣歷經千年,最終用三百年證道,換徐脂虎的飛昇;小遊俠溫華,挎著一把木劍闖蕩江湖,最終為了好兄弟徐鳳年,折斷木劍,退出江湖;徐鳳年的老爹,北涼王徐驍,一生殺伐無數,卻對妻子一片痴情,對兒女更有著父愛親情……可以說,這每一個人物都十分感人。在《雪中悍刀行》中有著如下情節:世子殿下徐鳳年帶著老僕人,三年六千里遊歷;洪洗象為徐脂虎,騎鶴下江南;木劍溫華為兄弟,折劍出江湖;老劍神李淳罡為綠袍兒,大雪坪一聲“劍來”;白衣洛陽,八百年後,太安城外呼喚那聲“大王”;老劍神李淳罡,廣陵江畔一劍破甲兩千六;十八宗師齊聚拒北城,抗北莽…………這些個情節,哪一個不感人呢?一般談到小說代入感,這是小說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雪中悍刀行》的小說代入感與一般的網絡小說有很大不同,它是建立在一種十分形象化的語言、描寫近乎真實的小說世界觀背景及豐富多樣的人物形象基礎之上的。《雪中悍刀行》本身就有一種十分獨特的,符合邏輯的真實感,所以這部小說的代入感也是頗為獨特的。在傳統的江湖武俠小說中,就是一個大俠闖蕩江湖、除暴安良等等內容。但是在《雪中悍刀行》中卻不一樣。《雪中悍刀行》中的江湖有兩個:一個如王仙芝、曹長卿、鄧太阿和李淳罡等,這些頂尖高手的江湖;還有就是溫華這些生活在江湖最底層,連溫飽都難以保證的小武夫的江湖。但是這兩個江湖都同樣真實,同樣精彩!在《雪中悍刀行》的廟堂中,有首輔張鉅鹿、坦坦翁桓溫和大將軍顧劍棠、北涼王徐驍等人權力爭衡的廟堂,有離陽趙家和北涼徐家恩怨交織的廟堂,有離陽、北莽和大楚及春秋八國權力鬥爭的廟堂,有八百年前的大秦、五百年前的大鳳、幾十年前的春秋和現今定鼎中原的離陽等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廟堂……這些廟堂放在一起,就是《雪中悍刀行》那不一樣的廟堂。所謂沙場就是戰場,在這個戰場,有北涼三十萬鐵騎的雄壯,有北莽百萬騎兵的霸道;有北涼大雪龍騎軍的勇悍,有北莽董家騎兵的忠勇;有北涼褚祿山、北莽董卓和離陽袁庭山這樣的梟雄,有陳芝豹、袁左宗和齊當國等這樣的英雄……如此,《雪中悍刀行》的沙場卻是充滿了悲壯、熱血,當然還有殺戮,不管哪一方的對手都有其可歌可泣之處。在《雪中悍刀行》主角徐鳳年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家國天下的責任、有父母兄弟姊妹的親情、兄弟朋友的道義等方方面面的主題;更有如洪洗象對徐脂虎,李淳罡對綠袍兒,陳芝豹對徐渭熊等愛情的主題;更有劍神李淳罡為後輩劍士開天地,張鉅鹿為寒門士子闢前途等涉及人生價值的主題……可以說這些主題,都值得我們深刻思考。


鋼鐵迷情


年少時喜歡鬥破、鬥羅、凡人,遮天等等之流,直到後來遇到了雪中,才明白,書劍恩仇,兒女情長,青衫仗劍走天涯,策馬奔騰任逍遙的江湖人生才是自己兒時所向往的江湖夢。江湖之遠,有王仙芝鎮守武帝城一甲子、李純罡一劍開天門、曹長卿三過太安城猶入無人之境、鄧太阿手拈桃花逍遙天地間、有拓拔菩薩、洛陽等等;廟堂之高,有太平令二十年遊歷中原手繪山河社稷圖,有張鉅鹿自絕其鹿為後世寒門大開龍門,有十年修得宋玉樹,有陸羽有陳望等等;沙場悲壯,有徐驍馬踏春秋、褚祿山千騎開蜀、吳家九劍破萬騎、有拒北城外中原十八位宗師共拒北莽百萬大軍,更有清涼山後三十萬墓碑!最後,借黃三甲臨終所言:敬,徐驍、李義山、趙長陵、張鉅鹿、元本溪、荀平、曹長卿………敬北涼三十萬鐵騎!敬春秋!


東西吳南北


雪中完結之後,它可以說是我在網文界歷程的見過的非常好的一部作品,我們不糾結它裡面小人物市井的瑣事,單看整個作品的佈局,往上牽扯到了大秦皇朝的洛陽和大秦皇帝,再往後大奉王朝,再往後可以說是與本書的緣起關係最大的一個時代--徐饒的馬踏六國,文極於大柱國,武極於西北藩王,功無可封。可以說這本書的緣就起於此,我麼們往後看,這本書其實最富有理性也是這本書我認為最大的看點就是這本書的江湖 。


姑且來講,烽火之前所想寫成仙俠,但是讀完這本書你就可以發現,這存在仙,但沒有仙氣,可能烽火眼中的江湖就是摳腳的不世高人和一群嚮往陸地神仙的小子,或許這也是我們也想要的江湖,或許有人也會說那不是也有棋侍詔曹官子,儒聖風流的曹官子。曹官子一直是為了復國。曹官子最令人震撼的我想除了“一人兵臨太安城”,也無它了吧。

雪中的江湖可能會不是那麼的漂浮那麼的一個人有多麼厲害<strong>,哪怕是在大雪坪一聲“劍來”,重入陸地劍仙的羊皮裘老頭李淳罡也不過是在廣陵江一劍破甲兩千六(這也是李淳罡最意氣的時候),這也是羊皮裘退出江湖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爭論是騎著瘦馬死於武帝城頭的老黃對於徐鳳年的影響大還是羊皮裘影響大,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意義,因為老黃徐鳳年開始跟楚狂奴學刀,這也是徐鳳年二次遊歷的一個伏筆,而羊皮裘老頭可以說是烽火最喜歡最夢想的人物,重入陸地神仙境界然後在巔峰時退場,在快死時,不願過天門成仙,借劍鄧太阿,願天下人人人可會兩袖青蛇,願天下劍士人人可開天門。說影響,這二位的影響可以說相差不大。

我們講雪中這本書,最為迷人的就是它的江湖,江湖和廟堂之爭一直從書前講到現在的番外,風雨不收黃龍士。有儒聖軒轅敬誠請老祖宗赴死,有為天下士子謀的張鉅鹿。有聽潮亭頂樓算無遺策的毒士李義山,百家紛爭。書緣起于徐饒為趙家皇帝馬踏中原,緣滅於世子徐鳳年為百姓守國門馬踏草原。

雪中的江湖,它有它的劍,咱有咱的江湖-老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