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雪中悍刀行》小说怎么样?

滚蛋蛋蜀黍


《雪中悍刀行》这部小说好不好先不说,先说一个作者烽火戏诸侯的习惯给大家听,这个习惯烽火戏诸侯的同学们都知道:这家伙有写随笔的习惯,作文拿过满分。

举这个例子有什么用呢?很明显,是想说明《雪中悍刀行》的作者文笔确实相当了得。宋词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它美,每一个句子即使是拆分开来,你也忍不住想去背诵,而《雪中悍刀行》这本书也是如此,里面的“金句”俯拾即是,朗朗上口。譬如: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这两句看过小说的人都能背诵。赋予在老剑神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再如:世间文字八千个,唯有情字最伤人。只此一句神来之笔,便让多少人感同身受?

雪中之后,再无江湖。

这是很多读者读后的感觉,充斥在贴吧,读书栏目等等地方,可想《雪中悍刀行》有多好了。你想想,前有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他们将江湖几乎写尽了,为什么还要高赞一句这本小说,仅仅因为:这部小说把江湖写得太透彻了。有庙堂,有江湖,有爱恨情仇,有家国情怀,有修仙,有问道……你能想得到的,几乎都囊括其中。

《水浒传》塑造了108位主要人物,挺牛的一件事儿。但《雪中悍刀行》也不逊色,当然,拿来和名著对比,有点大不敬的意思。但《雪中悍刀行》塑造的人物之多,也是令人咋舌。容我背一下有多少:徐凤年、徐龙象、徐脂虎、徐渭熊、徐北枳、徐骁、吴素、吴六鼎、翠花、温华、呵呵姑娘、王仙芝、洪洗象、王重楼、王小屏、赵希抟、曹长卿、姜泥、李东西、吴南北、赵铸、赵楷、纳兰右慈、李义山、赵长陵、黄三甲、鱼幼薇、青鸟、红薯、王绣、王大石、李白狮、裴南苇、徐宋官、白衣洛阳、拓拔菩萨、拓拔春隼、李淳罡、邓太阿、李当心、陈芝豹、陈望、赵希济、轩辕敬城、轩辕敬宣、轩辕大磐、轩辕青锋、王初冬、陆丞燕、刘松涛、柳嵩师、赵稚、南宫仆射、湖中老魁楚狂奴、剑九黄黄阵图、袁庭山、顾剑棠、张巨鹿、谢灵、李玉斧、余地龙、真武大帝、陶潜稚、陶满武、褚禄山、董卓、隋斜谷、慕容桐皇姐弟、李翰林、严冬吴、严池集、第五谟、洪敬岩、陆沉、齐玄贞、刘妮蓉、元本溪、李功德、宋恪礼……好吧,凭着记忆写,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就我这种看书翻翻就过的人都能记住这么多,何况认真读书的人,那得有多少人物?

江湖事,江湖了,江湖儿郎江湖死。《雪中悍刀行》的好,还在于它有别于其他小说,它里面没有坏人,也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一个人单独来看,几乎都可以成为主角,就像袁庭山这样“坏”的家伙,也不是一无可取,起码他拼搏的精神就让人钦佩,简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强。连一个小角色都塑造得有血有肉,你说好不好?

这本书的好,估摸着花几万字篇幅都难说清楚,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喜欢金庸,我还喜欢古龙呢,没有界定,唯一可以值得肯定的是:这书,值得一刷,再刷,三刷,有机会的话,可以刷个百来遍,你不会腻的,不骗你。






胖人娱


不像一般的玄幻或者武侠,基本上从第一章开始,你就可以非常明确主角是谁,雪中我刚看几章,人物出场较多,有点懵,又没想过去瞅瞅简介,一度以为白狐儿脸是主角,毕竟白狐儿脸一登场无论身手还是颜值都是主角款儿,哈哈,估计是以前爽文看多了主角一路开挂式的成长,雪中前面那些铺垫叙述总让我不太适应,不得劲。然后柿子和弟弟的名儿就算了,说到这还得吐槽下两姐姐名儿一脂虎一渭熊,真真是太霸气十足。

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从哪个章节开始,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也许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泼皮柿子,满满的市井气息,却不惹人生厌。那个挎着木剑的小子哼着小曲“馒头白啊白,白不过小娘胸脯”,那个吊儿郎当的柿子能够附上一句“荷尖翘啊翘,翘不过小娘屁股”,相视一笑;温华成为了温不胜,还没能好好跟那柿子吹嘘呢,便为了守护这相见不过几次的兄弟自废手脚,折剑出江湖。

那个缺俩门牙的马夫老黄,陪着柿子离家三年,偷鸡摸狗,历经艰险,大抵怎么看都是江湖里随处可见的俗人,可是天下名剑有十,老黄独占其六,他说“公子,风紧,可这回老黄不扯呼了”,为取黄庐奔赴那座江湖人敬的武帝城,亡,死而不倒望北凉,只余一句“小二,给公子上酒”。

有个一剑开天门,高呼“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长如夜”的剑神,有个不出武当山,然后骑鹤下江南的小师叔,有个娶了媳妇的最强金刚境白衣僧人李当心,有个喜欢呵呵的呵呵姑娘,有那些提刀上马的北凉老卒……这些都是雪中的江湖,荡气回肠的令人向往的江湖。我也想尝一尝那北凉闻名的绿蚁酒。

所以说除却雪中的感情线,难得找到一部能跟他相比的小说。总管不仅是故事讲的好,雪中的句子如今提起来,依旧让人记忆尤新,值得反复咀嚼。

“书上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要怕,书上还说了,人生何处不相逢”。

另外,强烈推荐总管新书剑来和跃千愁的道君。


冬咚西兮


《雪中悍刀行》属于网络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正所谓读者的评价是最公正的,一本能把读者看哭数次的小说怎能说它不经典呢。

谈小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这本小说的作者——“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是他的笔名,但熟悉他的读者一般叫他“大内太监总管”,简称总管,说起这个外号的起源就很有意思,是说他总是给读者挖坑又不完结,就那么一直太监着。总管原名陈政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总管文风多变,小说构思精妙,角色性格处理恰到好处,文笔深受武侠影响,他书中的人物多有江湖中的豪情。

什么类型小说都能驾驭

在总管的《雪中悍刀行》名声大噪之前,他完结了数本都市小说,《老子是癞蛤蟆》,《陈二狗的妖孽人生》,《极品公子》等都是极其优秀的都市小说,在那时他已经是都市小说中的大神,正当大家以为他会一直在都市这个领域写下去的时候,他总管毅然决然的改变写作风格,开始涉足西方玄幻和仙侠小说并付诸实践,代表作品有《宗教裁判所》,《天神下凡》,《桃花》,其中后两本至今没有完结,其中还穿插着《陈二狗》和《蛤蟆》以及数本太监小说,其中《蛤蟆》烂尾,这次跨界更像是总管对这一领域的试水,但他太监的恶劣行为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刀片威胁。



调整心态,再次跨界

可以说这次尝试很不成功,虽说总管粉丝凝聚力很强,但也经不起总是太监的折腾,就在大家都以为总管会回归都市时,总管再次展现了他艺高人胆大的一面,几经挫折,他选择了《雪中悍刀行》来打一个翻身仗,这本小说是他的一个关键作品,证明他是否适合仙侠类小说,说实话,我是在《雪中悍刀行》之后才了解总管的,没有陪他经历过那段岁月,但我想应该很煎熬,不只是他,陪了他几本书的读者应该也很煎熬,任谁也受不了看小说正在激情澎湃就戛然而止,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的太监。

《雪中悍刀行》大获成功,总管终于不太监

就是因为总管太监的口碑,一部分读者对于这本新书抱着观望的态度,心想不到完结那天绝不看这本小说,但也有一部分胆大的读者破釜沉舟,一路追随总管写完本书,本书写了三年,读者们提心吊胆了三年,越到结尾越紧张,万幸,本书顺利完结,口碑出奇的好,在网文界掀起了一股武侠的热潮。

先不从文学角度评价此书,就看在总管这一路走来一路太监的旅程,一本完结的460万字的小说又怎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呢,从这一方面本书就堪称经典了。



再从小说本身来说,前面我提及了总管多本小说太监的不道德行为,但网络上也有另一个说法,总管只要是不太监的小说都是神作,此话虽然有些狂妄,但也基本属实,总管之所以敢随意太监也是因为他以前小说的功劳,他的小说有独特的魅力,所以粉丝凝聚力很强,想想那些一边吐槽总管太监,一边跳进新坑说真香的读者就可见一斑。

而《雪中悍刀行》,这本总管写书以来字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小说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文笔

总管在早些年被称之为“中原五青”,说的是当时网络小说作者中文笔最细腻,有文青气质的五位作家,总管很荣幸的位列其中,总管的书中包含上到家国天下,下到贩夫走卒,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总管总会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到小说人物当中,读完总会有醍醐灌顶、引人深思的东西出来。《雪中悍刀行》就被总管赋予了这种略显矫揉造作的文青气息,字里行间就是让你感动,给你讲道理,所以有些读者看《雪中》根本不知所云,没办法,这就是总管的特点,读不懂的永远理解不了其中深意,你可以说故弄玄虚,云里雾里,这是事实。

情节

一本小说是否优秀文笔还在其次,情节是否合理,剧情是否严谨顺畅才是最重要的,《雪中悍刀行》在这方面就很优秀,书中经典情节数不胜数,经过伏笔铺垫,有些情节的感动是有理有据的,就像北凉王徐骁去世一节,身为阳间人屠的徐骁在最后阶段最担心的还是家人,描绘出一个慈父的人物形象,在外是位高权重,天下惧怕的北凉王,在内是一个慈祥可爱的老父亲,两种形象的冲突一下就把人物的特点放大到读者眼前,让人感叹人的多面性。

再比如温华这个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江湖游侠儿,不畏强权,不慕荣华,知恩图报,重情重义,但也有江湖的劣根性,比如小偷小摸,嘴贱好色等,整个江湖的特点全部浓缩在这个小人物身上,看过《雪中》的朋友一定还对温华断臂还情那一段记忆深刻,一句“不练剑了”不知勾起了多少读者的眼泪。



李淳罡,王仙芝,张巨鹿,白狐脸,褚禄山,黄三甲,赵铸等等,《雪中》的经典情节经典人物很多,而且就连反派人物都有自己的魅力,让人恨不起来,有时甚至会为此留下眼泪,这就是总管的可怕之处。

格局

我也读过一些热血爽文小说,写的很是精彩,但总有人不会夸他喜欢的小说,硬说那类小说格局大,我就觉得好笑,那叫世界观宏大。

那么《雪中悍刀行》的格局呢?书中涉及多方面,但总结起来分为江湖和朝堂,离阳王朝崛起于春秋乱战,徐骁作为那次乱战的始作俑者九国灭六国,以至于功高震主,还未离阳马踏江湖,所以说北凉王府一直处于江湖惧恨,皇室猜忌,春秋遗民惦记的微妙局势中,徐骁本有机会拥兵自重,自立为王,既然皇室不待见徐骁,徐骁为什么还一直这么尴尬的待在北凉呢?

原因有很多,一是徐骁和老皇帝君臣情深,不管新皇帝如何待他,他一直记着君臣旧情;二是只要他一反,那天下必乱,北凉三十万铁骑最后十不存一,中原将再次生灵涂炭,而北莽也会趁此机会入侵离阳,到时春秋惨状将会再现,徐骁不忍心为了自己的私心害的那么多人无辜丧命,这是真正的格局,真的读懂雪中,一定不会单纯的以为徐骁就是一个嗜杀成性的枭雄,灭六国只是因为立场不一样,从一尺白绫赐死西楚王妃就能看出徐骁的恻隐之心,在他的理解之中,清清白白的死亡对西楚王妃就是最大的尊重。



再看另一个人物曹长卿,这是一个处于江湖与朝堂之间的人物,西楚旧臣,被誉为独占天象八斗风流的青衣儒圣,自从西楚灭国以后,一直再找姜泥复国,找到姜泥后为西楚复国殚精竭虑,费劲心神,这样一个在江湖,在朝堂都堪称绝顶的人物,最后却做出一个十分不被理解的举动,一人攻城,独战太安城。

这个举动无疑是自寻死路,因为在太安城与那个老太监战斗是不可能胜利的,那么曹长卿为什么这么做呢?有人说是西楚复国无望,曹长卿心灰意冷不想活了,这不叫原因。



那时的西楚还没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那时北莽,北凉已乱,西楚未必没有一线生机,曹长卿不可能这么容易放弃,说到底他看清了形势,他一生都在为复国做准备,可真当复国开始后付出的代价却不是常人能承受的,西楚遗民死伤无数,这时他一定在想,复国到底为了什么,为了一口气?不,他只是想为西楚王妃正名罢了,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点私心而让西楚走向不归路,就算最后西楚胜了又如何,还能有几人?还能叫西楚吗?

他也不想姜泥背负着复国的重担,这不是姜泥该背负的,是他强加给她的,在他想清这一切后,他唯一的选择就是以自己的力量为心爱之人正名,由此他太安城由儒道转霸道,杀的太安城气焰全无,那一刻曹长卿收官无敌,此生无憾。

《雪中》这类人物很多,一生奉献文人魁首的张巨鹿,拒北城外死战的中原十八宗师,为江湖留下三分机缘的武帝城王仙芝等等,书中的家国大义都是在这些人物中体现出来,让人读起来大气磅礴,心生感叹。

《雪中悍刀行》怎么样?只能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心中就是最精彩的江湖,心向往之!


老彪看小说



喜欢的把《雪中悍刀行》奉为神作,不喜欢的一章都看不进去。我喜欢这本书,我也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

第一,徐克的江湖事写意的江湖,金庸的江湖是厚重的,《雪中》的江湖是浪漫的。江湖儿女没有那么多磨磨唧唧。爱恨情仇都是那么短平快的,就像徐骁对吴素说的“你要一个江湖,就给你一个江湖,你要一个江山,就给你一个江山。我想要个儿子,你给不给”,就像徐凤年对姜泥说的“姜泥,我喜欢你”。这才是江湖,不像李安的《卧虎藏龙》,里面的爱恨纠葛,充斥着压抑和自虐,也不像金庸的《神雕侠侣》里的杨过,为了爱拒绝伤害那么多,金庸很喜欢做一个爱情说教者。

第二,《雪中》里有热血。或许和职业有关,多年的老师,让我习惯了安逸和重复。很少有那种热血的感觉。但是,在《雪中》里我找到了那种鸡皮疙瘩掉一身的感觉。尤其是凉莽大战时,每一次骑兵冲锋,都会让我热血沸腾,那些热血的句子振聋发聩,“不退营,死战”“谁愿与我赴死”。还有北凉王府内那30多万坐墓碑。《雪中》给了我久违的热血澎湃的感觉。

和众多总管的小说一样,很多坑没有填好,甚至跟本没有填,让我们有太多意犹未尽 的感觉。但瑕不掩瑜,整体上来看。《雪中》还算错的。

如果,你对生活没有浪漫和热血,不妨看看《雪中》。


鸣人给路飞上课


《雪中悍刀行》:群像写生,尽显百态

毋庸置疑,《雪中悍刀行》是烽火自《陈二狗的妖孽人生》真正费心费力在写的良心之作,从各个角度上来说,考虑到二狗的太监,雪刀如不烂尾,则可以成为烽火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有庙堂江湖的朝野关系,使用武幻的题材,加入架空历史的设定,推进异世争霸的剧情,借鉴红楼之笔法,不敢说集其大成至少也算得上是融入了多种元素的一部佳作。


先谈谈雪刀的优点。

若论此书长处,首当其一的便是烽火的文笔。

烽火与猫腻茂先生并称网文界两大文青,但茂先生喜欢卖酸,庆余年之中尚且收敛,将夜已至酸不可闻,而相比之下,烽火大体上不卖酸。烽火之文笔事的确有其过人之处的。第二卷“孤身赴北莽”中写边塞风光,三言两语就把一个边关小镇风土人情写的惟妙惟肖,让人深感边塞风貌如同身临其境。又比如写王府之景,烽火避开了王府的庞大,用一笔带过全景,着力于听潮湖与听潮阁,营造出万鲤翻腾,楼阁独立的奇景,而其极致精彩之意境便是写白狐儿脸于听潮湖前雪中弄刀,激起一湖飞雪,美人风姿与雪中悍刀,相映成趣,得成画卷。不由得让人赞叹一番,好一个雪中悍刀行!

可以确定的是,虽然烽火文笔不错,但是雪刀的笔法是借鉴了《红楼梦》的,有些王府内景的场景描写,以及许多出场人物的礼仪用度,皆是由红楼之中取用而来,经过润色改动后,用在书中。这一点可以对比同意借鉴红楼的《庆余年》,不难发现《雪中悍刀行》与《庆余年》给人的感觉在某些方面是很相似的。

再来说说雪刀的人塑。

《雪中悍刀行》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配角的描写。有人说,雪刀整本书就是靠写配角堆起来的,这话虽武断,但也并非全无道理。雪刀人塑之侧重在于配角,而配角之巅峰,当在李淳罡。烽火塑造李淳罡用了一卷的剧情,然而经过了五卷的风云,李淳罡依旧令读者念念不忘:

一剑仙人跪,两袖舞青蛇。

独臂开天门,雪坪喝剑来。

小道独开山,两愿天下剑。

叹兮真剑仙,唯有李淳罡!

在烽火之笔下,李淳罡就是一个不羁、不屈、不老、不灰心的真侠客,他既有剑客的不尽风采、侠士的天下大愿,又有普通的柴米油盐、幽默的插科打诨,既是一个高呼“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长如夜”的剑仙,又是一个天天抠脚的老头子。李淳罡之大风流,虽只如流星划过一般短暂,但却照亮了整本雪刀。抛去李淳罡,其余配角中谋士李义山、黄龙士、张巨鹿等春秋遗骨傲气长存,运筹帷幄而决胜天下,曹长卿儒生意气浩然。更有轩辕敬城、陈芝豹、徐骁等经典形象,毫不夸张的说,对于配角的塑造撑起了雪刀的半边天。

至于主角徐凤年的人塑,相比之下反而略显无力,虽也时有精彩之笔,却无跃然纸上之感,但总的来说,徐凤年的描写仍然是较好的反应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

雪刀值得称道的还有短线的铺陈以及政治的庙算。

短线铺陈是强项,以文青的文笔加上各个配角的小故事,并以其强大的短线铺陈使其一定程度上能够自圆其说,并且使配角的故事成为心灵鸡汤深化内涵,最后再用主角将一个又一个足以写成短篇小说的故事串联起来,连成一本完整的书。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丰富了人物塑造,另一方面推进了剧情,串起了主线。而至于政治庙算,可以看出烽火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从派系争斗,到屠龙术和攀龙术,直至讨论“为国”与“为天下”之间的政治抉择,从简单的南北政权对峙,地方势力割据争霸,上升到国家与民族的探索。


四点优点吹完,接下来该挖挖黑料,谈谈《雪中悍刀行》的缺陷了。

雪刀之优点令人赞叹,缺陷也十分的惊世骇俗,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烽火虽然不像茂先生一样卖酸,但他对于装逼的爱好程度简直惊世骇俗。烽火如果五章之中不让主角装一次逼,那么他就无法来推动剧情的正确行进。在书中,烽火经常使用被用烂了的网络小说经典装逼打脸扮猪吃虎套路,这种剧情在全书中被玩了无数次,与其余装逼情节一同,极大的拉低了全书的整体格调,并将一个小王爷所谓的王霸气势几近塑造成了一个屌丝(虽说某些逼看起来装的很有格调)。

第二,在于雪刀之中对于配角的过度堆砌,一方面弱化了主角的塑造,一方面极大的增加了剧情的突兀性。举个可能不是很清晰的例子,雪刀中有春秋十三甲之说,代表春秋之中十三个在各个方面最优秀的人。烽火为了集齐十三甲召唤神龙,在书中莫名其妙的强行搬出一个“隐于王府后山多年、春秋遗民最强刀甲”齐练华,还给齐老头子强行套上了一个外公的身份,玩了一出祖孙相见的戏码,然后待烽火玩完了这梗,十三甲成了废物,齐练华直接被当成了炮灰,给送到京城和皇帝的炼气士们同归于尽,一同领了便当,可叹齐老爷子一个足以位列雪刀武评前十的大人物,就这样被烽火活活玩死,强行被用绳命去消耗地方有生力量,而其倒霉的戏份,却只有区区三章,可算是雪刀中死得最窝囊的高手。

不说刀甲老齐,其余有些无关紧要的路人甲,烽火也喜欢给他们套上一个故事,美其名曰写出真正的江湖梦,不过是煽煽情,让大家感动感动。这样无脑的堆砌成就了配角的精彩,也让读者对烽火的小故事和心灵鸡汤感到恶心和审美疲劳,对主角的印象进一步弱化,其反而过犹不及。

然后,便是烽火可称惊世骇俗的长线铺陈,以及无力吐槽的军事。

短线的精彩并不能弥补长线的无力,烽火可以驾驭一个主角行走江湖的一卷布局,却难以驾驭天下大势的走向。雪刀前后,bug频出,剧情拖沓,长期的心灵鸡汤及烽火一些闲淡出鸟的笔触和雪刀相比之下短如一瞬的高潮让人简直蛋碎不已,拖沓的也让人感觉作者的笔锋张力严重不足,很多大伏笔都是虎头蛇尾。

烽火两次说往后不写江湖只写争霸,结果一次又一次食言。剧情玩脱了无法掌控,还得靠“机械降神”,靠个人勇武来救场。“机械降神”这点尤其体现在军事上:一方面大力渲染侠客在战争之中的无力,一方面控制不了剧情又只好用高手来救场。军事上合理性只能算勉强,达到紫川之皮毛就算不错了。而在长线上和《庆余年》一样闲适,然而却没有庆余年的剧情张力;在我看来,没有一处剧情冲突可以达到《庆余年》中高潮一段之张力与冲击力。唯有前期几次有几次较为出彩的江湖风云。

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王初冬作为一个少女写出感动全天下女人的言情巨作;以及汤姆苏等等,自不赘述。问题不少。

但烽火写这本书的确是用了心的,他想要结合武侠的核心精神与历史的风云浩瀚,核心仍是他所言之大道:让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龟皆可自得其乐,而非天人与凡人之间泾渭分明、等级森严。准确的说,雪刀虽是武侠,但其实质是读作仙侠的反武侠。


总体而言,《雪中悍刀行》一书:

文笔有余,合理性不足;细微处有余,而大气不足;配角塑造有余,而主角塑造不足;短线有余,长线不足;政治有余,军事不足;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内涵有余,张力不足;铺陈有余,收官大不足;烟火气有余,仙气不足。

但无论怎样,《雪中悍刀行》仍算是一本网文中“中上”一级的作品。闲谈之处使人悠然自适,高昂之处也使人热血沸腾。综合对比,雪刀还是可称近几年可一阅的良作了。


大金鱼的野望


关于《雪中悍刀行》这本小说,我不知大家是怎样看待这本小说的,对于我而言,这是一本很不错的网络小说。

以前也看过很多本网络小说,但是从没有让我在读一本网络小说的时候,还会去记笔记。

可读《雪中悍刀行》这本网络小说,我真地是记了很多笔记。里面许多经典的语句,令人难忘。

比如,“此剑抚平天下不平事,此剑无愧世间有愧人!”

“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

“天上剑仙三百万,见我也须尽低眉!”

“试问天上仙人,谁敢来此人间?”

“人生当苦无妨,良人当归即好!”等等!

还有《雪中悍刀行》中的人物,比如,被人诟病为“人屠”的北凉王徐骁,却是一个深爱着妻子,又溺爱子女的迟暮老人。

一代剑神李淳罡,为了自己心爱的绿袍儿,画地为牢二十年后,重出江湖,又退出江湖!

大雪坪儒圣轩辕敬城,为了所爱之人,困守大雪坪,最后与为老不尊的轩辕大磐同归于尽!

为了兄弟情义,退出江湖的木剑游侠儿,温华!

等等!

等你真正读明白《雪中悍刀行》,你也才知道,这真是一本不错的小说!

我也是写网络小说的,却是真心佩服烽火戏诸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欢迎一起探讨,再见!


趣读net


看书看了十几年了,雪中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看到过好多黑它的,我还是坚持它是一本好书。

网络小说林林总总这么多年过来,从黄金十年,到百家争鸣,到现在有点烂大街,优秀小说也出现过很多,《雪中》这本书,在我看来能够排到我喜欢的中间的前五了。

对于人物:雪中这本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追求,有所执,有所不为,虽未必合理,但是合情。这是很多网文都没能做到的。温华是对自己心中江湖的坚持,黄龙士想要真正的太平,曹长卿放不下一人,李当心不负如来不负卿,就算韩貂寺也是为了皇帝尽忠职守,这部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执念不同罢了。这部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龙套,笔墨多少罢了。

对于打斗:当年火遍大街小巷的斗破苍穹,其实看来就境界而言,太直白了,除了主角能越级,其他人严格遵守上下级,很没意思。但是雪中不一样,金刚不破金刚境,叩指问长生指玄境,天人沟通天象境,天门洞开陆地神仙。各境界并无绝对高低,而且暗合佛道儒三家,老实讲这个设定很吸引我。然后一指断苍澜的大气磅礴,剑开天门的无比壮阔,一场场死生相搏,有细写有留白,无可挑剔。

对于战争:实话讲烽火不擅长大规模战争的描写,所以看得出来都是一笔带过。但是有些战斗足以给人想象的空间,当年北凉铁骑如何绝处逢生,西楚大戟士死战该是何等悲壮;烽火通过很多战争外的描写和多线描写来弥补功力的不足,我表示这些侧面描写确实很有作用。

对于思考:我觉得区别一般网络作品和神作的一般区别,是能不能让读者思考,看完书后也有所得。我觉得雪中这本书是有精神内核的,而且还是积极的,正义的东西得到弘扬,善良的品质最终好报。每个人都有所追求,愿为之而战,这是何等悲壮但幸福的人生。

忘不了李淳罡的两愿,愿天下剑士人人会两袖青蛇,愿天下剑士人人能剑开天门;忘不了王仙芝一人独战天下的豪迈;忘不了曹长卿天象独占八斗风流;黄龙士的三寸舌,李义山的苦心孤诣,温华的不胜木剑,剑九的六千里;庙堂上立言立功立命的儒生,江湖上相爱相生的侠女剑士,战场上血染黄土的慷慨悲歌之士。这一桩桩可当得起这半壶绿蚁酒,
我喜欢这个充满人情味的江湖。

最好,看这本书,看到三分之二时是绝对的享受,因为那时候情节已经完全展开,各种包袱又给人留下无数的想像空间。但是结尾,我确实是有点失望,作者对结尾的处理,确实不尽如人意。

总体来说,雪中也是有机会封神作的,虽然好多人各种黑它,但是没有哪本书是完美的,我依然喜欢。



六道轮回79


不知大家读《雪中悍刀行》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第一遍读这部小说你可能读不出这部小说写的什么内容,但是能够看到小说内容的精彩,于是很多朋友又开始读第二遍。在第二遍中你会有些感动,但又很想读第三遍。而在读第三遍的时候,你终究会为这部小说中很多情节和人物落泪。而其实这就是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涵,在吸引着读者。判断一本网络小说的优劣,小说的文笔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判定依据。《雪中悍刀行》这部小说,其中不论人物描写、议论、抒情,情节叙述及场景渲染,各种文字运用都颇为娴熟、简练和形象。各种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笔者记忆深刻的人物如徐凤年、洪洗象、温华和老剑神李淳罡等,每一个人物无论是语言描写、外貌介绍,还是参与的故事情节叙述,都体现了颇为娴熟的文笔,生动而形象。比如洪洗象,一个武当山的小道士,为追寻梦中红衣历经千年,最终用三百年证道,换徐脂虎的飞升;小游侠温华,挎着一把木剑闯荡江湖,最终为了好兄弟徐凤年,折断木剑,退出江湖;徐凤年的老爹,北凉王徐骁,一生杀伐无数,却对妻子一片痴情,对儿女更有着父爱亲情……可以说,这每一个人物都十分感人。在《雪中悍刀行》中有着如下情节:世子殿下徐凤年带着老仆人,三年六千里游历;洪洗象为徐脂虎,骑鹤下江南;木剑温华为兄弟,折剑出江湖;老剑神李淳罡为绿袍儿,大雪坪一声“剑来”;白衣洛阳,八百年后,太安城外呼唤那声“大王”;老剑神李淳罡,广陵江畔一剑破甲两千六;十八宗师齐聚拒北城,抗北莽…………这些个情节,哪一个不感人呢?一般谈到小说代入感,这是小说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雪中悍刀行》的小说代入感与一般的网络小说有很大不同,它是建立在一种十分形象化的语言、描写近乎真实的小说世界观背景及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基础之上的。《雪中悍刀行》本身就有一种十分独特的,符合逻辑的真实感,所以这部小说的代入感也是颇为独特的。在传统的江湖武侠小说中,就是一个大侠闯荡江湖、除暴安良等等内容。但是在《雪中悍刀行》中却不一样。《雪中悍刀行》中的江湖有两个:一个如王仙芝、曹长卿、邓太阿和李淳罡等,这些顶尖高手的江湖;还有就是温华这些生活在江湖最底层,连温饱都难以保证的小武夫的江湖。但是这两个江湖都同样真实,同样精彩!在《雪中悍刀行》的庙堂中,有首辅张巨鹿、坦坦翁桓温和大将军顾剑棠、北凉王徐骁等人权力争衡的庙堂,有离阳赵家和北凉徐家恩怨交织的庙堂,有离阳、北莽和大楚及春秋八国权力斗争的庙堂,有八百年前的大秦、五百年前的大凤、几十年前的春秋和现今定鼎中原的离阳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庙堂……这些庙堂放在一起,就是《雪中悍刀行》那不一样的庙堂。所谓沙场就是战场,在这个战场,有北凉三十万铁骑的雄壮,有北莽百万骑兵的霸道;有北凉大雪龙骑军的勇悍,有北莽董家骑兵的忠勇;有北凉褚禄山、北莽董卓和离阳袁庭山这样的枭雄,有陈芝豹、袁左宗和齐当国等这样的英雄……如此,《雪中悍刀行》的沙场却是充满了悲壮、热血,当然还有杀戮,不管哪一方的对手都有其可歌可泣之处。在《雪中悍刀行》主角徐凤年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家国天下的责任、有父母兄弟姊妹的亲情、兄弟朋友的道义等方方面面的主题;更有如洪洗象对徐脂虎,李淳罡对绿袍儿,陈芝豹对徐渭熊等爱情的主题;更有剑神李淳罡为后辈剑士开天地,张巨鹿为寒门士子辟前途等涉及人生价值的主题……可以说这些主题,都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钢铁迷情


年少时喜欢斗破、斗罗、凡人,遮天等等之流,直到后来遇到了雪中,才明白,书剑恩仇,儿女情长,青衫仗剑走天涯,策马奔腾任逍遥的江湖人生才是自己儿时所向往的江湖梦。江湖之远,有王仙芝镇守武帝城一甲子、李纯罡一剑开天门、曹长卿三过太安城犹入无人之境、邓太阿手拈桃花逍遥天地间、有拓拔菩萨、洛阳等等;庙堂之高,有太平令二十年游历中原手绘山河社稷图,有张巨鹿自绝其鹿为后世寒门大开龙门,有十年修得宋玉树,有陆羽有陈望等等;沙场悲壮,有徐骁马踏春秋、褚禄山千骑开蜀、吴家九剑破万骑、有拒北城外中原十八位宗师共拒北莽百万大军,更有清凉山后三十万墓碑!最后,借黄三甲临终所言:敬,徐骁、李义山、赵长陵、张巨鹿、元本溪、荀平、曹长卿………敬北凉三十万铁骑!敬春秋!


东西吴南北


雪中完结之后,它可以说是我在网文界历程的见过的非常好的一部作品,我们不纠结它里面小人物市井的琐事,单看整个作品的布局,往上牵扯到了大秦皇朝的洛阳和大秦皇帝,再往后大奉王朝,再往后可以说是与本书的缘起关系最大的一个时代--徐饶的马踏六国,文极于大柱国,武极于西北藩王,功无可封。可以说这本书的缘就起于此,我么们往后看,这本书其实最富有理性也是这本书我认为最大的看点就是这本书的江湖 。


姑且来讲,烽火之前所想写成仙侠,但是读完这本书你就可以发现,这存在仙,但没有仙气,可能烽火眼中的江湖就是抠脚的不世高人和一群向往陆地神仙的小子,或许这也是我们也想要的江湖,或许有人也会说那不是也有棋侍诏曹官子,儒圣风流的曹官子。曹官子一直是为了复国。曹官子最令人震撼的我想除了“一人兵临太安城”,也无它了吧。

雪中的江湖可能会不是那么的漂浮那么的一个人有多么厉害<strong>,哪怕是在大雪坪一声“剑来”,重入陆地剑仙的羊皮裘老头李淳罡也不过是在广陵江一剑破甲两千六(这也是李淳罡最意气的时候),这也是羊皮裘退出江湖的时候,很多人都在争论是骑着瘦马死于武帝城头的老黄对于徐凤年的影响大还是羊皮裘影响大,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老黄徐凤年开始跟楚狂奴学刀,这也是徐凤年二次游历的一个伏笔,而羊皮裘老头可以说是烽火最喜欢最梦想的人物,重入陆地神仙境界然后在巅峰时退场,在快死时,不愿过天门成仙,借剑邓太阿,愿天下人人人可会两袖青蛇,愿天下剑士人人可开天门。说影响,这二位的影响可以说相差不大。

我们讲雪中这本书,最为迷人的就是它的江湖,江湖和庙堂之争一直从书前讲到现在的番外,风雨不收黄龙士。有儒圣轩辕敬诚请老祖宗赴死,有为天下士子谋的张巨鹿。有听潮亭顶楼算无遗策的毒士李义山,百家纷争。书缘起于徐饶为赵家皇帝马踏中原,缘灭于世子徐凤年为百姓守国门马踏草原。

雪中的江湖,它有它的剑,咱有咱的江湖-老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