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自從抗擊疫情繫列微紀錄片《城市的溫度》上線以來,小編每天在後臺收到的最頻繁的留言就是:

《城市的溫度》多少集,講些啥,在哪兒看!

面對這些“靈魂拷問”,小編今天來交卷啦!本週《城市的溫度》將迎來第二季,這次將講到哪些上海市民們動人的抗疫故事,還不快點mark下來!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多留一分美》

2月24日 週一

"復工伊始,上海街頭的理髮店大多數還在歇業,仁濟醫院裡卻有一家店悄然開了張。

給醫生護士們理髮二十幾年的姚師傅,對於每一個人的需求,都問詢得仔細。剪刀的每次下落,是對安全的考量,也是對美的考量。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姚師傅忙不過來,但來自社會的愛心人士已在路上。這不,不到一個小時,“救兵”們陸續趕到了。

當玉蘭花開,當柳樹抽芽,請我們記得,“Tony老師”們裁剪過的痕跡。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守一道口 護一城人》

2月25日 週二

守一道口,護一城人。正如這裡的指揮員、青浦高速交警大隊指導員楊海傑所說的那樣:我們有信心,疫情不退,我們也不退。

我們相信,只要疫情還在,這些身影就會守在這裡。因為他們背後,是上海。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社區“戰疫”記》

2月26日 週三

在抗疫情戰役的關鍵時間點,大量基層“戰疫”一線的社區工作者,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他們對這座城市的守護。

對五里橋街道瞿西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計玉芳來說,只要戴上了口罩,就是有了保護罩,除了妥善安排好居民區口罩預約登記工作外,還把工作重點放在認真做好各小區回滬人員的排查工作上。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在前方,無數醫護人員奔赴一線對抗疫情,而在城市的大後方,成千上萬的社區工作者築起了一道群防群治的堅實防線。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下一站》

2月27日 週四

隨著人員返程、企業復工,上海的疫情防控面臨雙重考驗。

地鐵,作為上海市民出行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人員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防疫工作也採取了“最嚴”措施。

在上海軌交二號線的龍陽路地鐵基地,王立貴和其他近十名工友,已經連續在崗近一個月。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每天晚上九點到凌晨四點,當運營了一天的地鐵列車入庫後,保潔員們除了進行日常的打掃擦拭,還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特徵,對列車增加了一輪全方位的消毒清潔。

25輛列車,200節車廂,1600排長座椅,10000個吊環和11250個立柱扶手,深夜裡,保潔員們揹著60斤重的消毒水,走完25輛地鐵列車,步行上萬步,只為第二天,乘客們能安心地搭乘地鐵。

這個特殊的春節,很多保潔員退掉了回鄉的車票,留在上海,默默地堅守在地鐵防控的第一線上,這是職責所在,也是遵從內心的選擇,這場“看不見的地鐵‘戰疫’”,有這些可愛的人在努力著。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好事”辦好》

2月28日 週五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守住人,看好門”成了基層社區抗擊疫情的首要任務。

2月2起,上海開始實施預約登記購買口罩。口罩一下子成了稀缺的防疫物資。嚴格的發放流程和居民迫切的需求成了擺在社區幹部面前的一道難題。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靜安區臨汾路街道陽曲路760弄的居民王阿姨因為長期居住在兒子家中,房產證不在身邊,身份證上的登記信息和實際居住地址又不一致。購買口罩的當天在居委會和工作人員發生了爭執。居委幹部主動上門核實、確認信息,多跑一次腿,把老人的口罩單獨送上門。

同時,為了不過多的打擾居家隔離的居民。他們在每天晚飯時間,通過居民家中的燈光是否點亮來確認家裡是否有人,然後再上門走訪、登記返滬人員信息。他們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把居民區的“小事”真正辦成好事。他們和上海六千多個居村委一起,共同鑄就了牢固的基層防疫網。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戰“疫”中樞》

2月29日 週六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後,全市的一些主要職能部門都派駐工作組前往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衛生系統聯合辦公,疾控中心成為了本次上海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的指揮部。

由民政、衛生、應急部門組成的地區組,主要負責推進社區聯防聯控機制。由本市衛生系統組成的監督指導組,對全市各種公共場所、發熱門診以及相關醫院的各項防控措施是否合規進行督察。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設立的新聞組專辦,負責每天下午14:00的新聞發佈會。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通過本片我們講述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背景下,疾控中心大樓內聯合辦公的工作人員如何通過有序的聯防聯控來保障市民的健康安全。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我在發熱門診上班》

3月1日 週日

有這樣一群“戰士”,他們是醫院的最基礎保障者,他們配合醫院和醫護人員衝在第一線,他們面對危險,一樣選擇了逆行而上。

這是上海一家專業的後勤服務公司,目前正為上海70多家醫院提供後勤保潔、醫療廢物處置、配菜配飯、運送病人檢查及設備保障等多項後勤保障服務,每天有800多名員工服務在抗擊疫情工作的一線。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章春琴和黃雪琴在醫院的發熱門診工作,主要負責發熱門診的清潔、消毒、醫廢處置等工作,工作一班就是整整12個小時。

她們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間,基本都不能離開半汙染區,工作結束後,為了家人的安全,甚至也還是住在醫院的臨時休息區,人手不夠的時候可以立馬去搭把手。

她們共同的願望就是疫情早日結束,可以早日回家。


抗擊疫情繫列微紀錄片《城市的溫度》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攜手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出品,2020年2月11日起晚間20:55在紀實人文頻道播出。

除了按照對應的日期守在電視機前觀看,《城市的溫度》系列微紀錄片也在紀實人品頻道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記得關注我們哦!比心!

這一週,7個“有溫度”的上海抗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