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科技的發展總會讓一些紅極一時的設備漸趨小眾,而時代的改變已經無數次告訴我們,傳統事物單單靠“堅守”、“保護”是遠遠不夠的。正是如此,如何對傳統事物進行“活化”也成了近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

傳統事物如是,音樂播放器亦如是。

儘管播放器對於廣大發燒友來說,它與智能手機之間依然存在著非常大的『音質壁壘』,但這道“壁壘”似乎很難讓一般受眾感到滿意,畢竟除了音質之外,樂迷還希望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去獲取新歌。

既然深知“堅守”與“活化”同樣重要,各大廠商為此都不約而同地瞄準一個全新的音樂傳播形式——流媒體。而索尼藉著 Walkman 40 週年這一契機,正式推出了 NW-A100 系列以及 NW-ZX500 系列流媒體音樂播放器。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如果說 NW-A100 系列加入流媒體或許只是為了讓入門用戶能夠好地將聽音樂這件事情從智能手機過渡到播放器,那麼 NW-ZX500 系列也加入了流媒體,應該可以象徵著索尼正式往如何讓高音質和流媒體並存的方向進行探索了。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從型號命名可以得悉,索尼 NW-ZX500 系列與 NW-ZX300 系列是一對孿生兄弟,兩款機型的設計語言大致上是相同的。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但不同於 NW-ZX300 系列的稜角分明,索尼 NW-ZX500 系列在細節處理方面主要採用更為圓潤的風格。除了可以直觀看到的播放器底部被打磨成帶弧度之外,索尼 NW-ZX500 系列機身左右兩側的弧度適當地增大,使得整體手感更加圓潤趁手,營造出一種更薄更窄的手感錯覺。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為了避免實體按鍵會影響到圓潤的手感,索尼 NW-ZX500 系列機身右側的按鍵採用了貼合機身弧度的設計,並保留了播放/暫停鍵和音量增大鍵的“小凸點”,以便用戶進行盲操作。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機身正面採用亮面玻璃覆蓋,屏幕也相應地有所增大,但依然保持著底部的“留白”。雖說亮面玻璃能讓索尼 NW-ZX500 系列的整體質感更為高端,而“留白”設計某程度上也是為了延續 NW-ZX 系列的設計風格,但個人覺得,其實將屏幕進一步往下延伸,提高一下“屏佔比”也不為過,畢竟作為一款流媒體播放器,屏幕的作用已經不再侷限於基礎操控了。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區別於索尼以往的播放器,索尼 NW-ZX500 系列將 Walkman 獨有的 USB 接口改為 USB-C 接口,而與 NW-A100 系列不同的是,接口從以往一直放在底部改為放到機身的左側。同樣位於左側的 MircoSD 卡槽也與以往有了一些變化,它從傳統的“卡槽 + 蓋”的設計變成如今類似智能手機 SIM 卡卡槽的拔插設計,在日常使用中或許並沒有太大不同,但這個設計難免會讓人聯想到,流媒體時代下,這難道是為日後給物聯網 SIM 卡的“預熱”設計?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索尼 NW-ZX500 系列分為 16GB 版本的 NW-ZX505 以及 64GB 版本的 NW-ZX507,考慮到流媒體需要智能系統的加入以及個人曲庫的音源格式普遍比較高的關係,個人覺得 64GB 的容量其實也只不過是杯水車薪,所以我選擇的是 16GB 版本的 NW-ZX505。值得一提的是,個人實測 256GB 的 MircoSD 卡可用,再大的曲庫問題也不大。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作為一款初燒級別的播放器,索尼 NW-ZX505 不但延續了 3.5mm 和 4.4mm 平衡口的雙接口配備,還通過升級電容器件的方式進一步增強低頻。這兩大升級,毫無疑問是最吸引我這個 NW-ZX300A 用戶“平級更新”的原因。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要感受的實力,搭配的當然要是 4.4mm 平衡口的有線耳機,我的選擇是灰黃鸝。實際聽感方面,索尼 NW-ZX505 一如同系列的索尼 NW-ZX300A 一樣有著非常不錯的解析力,無論是高頻的通透度還是中頻的油潤感都保持著應有的水準。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或許是對索尼 NW-ZX505 低頻的期望值有點高,實際聽感上單單抽出低頻來說,其提升的幅度並不大,搭配灰黃鸝這種較為均衡的耳機可感知程度其實並不高,但搭配一些低頻本身不太好的耳機時,其聲音厚度、低頻量感的提升才能有較為明顯的感知。可以說,索尼 NW-ZX505 的低頻提升主要表現與能夠搭配更多不同風格的耳機,對於聽感的實際提升似乎並不大。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和低頻一樣,索尼 NW-ZX505 的聲場雖然也有提升,但提升的幅度同樣是需要對比才能有一個較為明顯的感知。當然了,相對於 NW-ZX300A 而言,索尼 NW-ZX505 只是一款升級產品,對比之下有提升某程度上已經符合預期了,總不能指望其音質能夠劍指定位更高的“兩磚”吧!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作為 Walkman 40 週年推出的產品,索尼 NW-ZX505 和 NW-A100 系列一樣都附帶了卡帶式播放界面這個“小彩蛋”,但礙於機身造型問題,個人覺得還是 NW-A100 系列才能“完美演繹”這個卡帶式播放界面。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好音質是索尼 NW-ZX505 的基礎,而流媒體則是 NW-ZX505 的另一個形態。預裝 Android 9.0 系統的索尼 NW-ZX505 不僅可以使用索尼自家的『索尼精選 Hi-Res 音樂』,還能通過應用市場下載並使用諸如『QQ 音樂』、『網易雲音樂』等第三方音樂軟件,方便用戶能夠第一時間收聽到自己喜歡歌手的新歌。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不僅是新歌,就連新 MV 都能夠在索尼 NW-ZX505 上觀看。特別要提到的是,雖然索尼 NW-ZX505 的屏幕尺寸和顯示效果並不能與如今旗艦級別的智能手機相提並論,但其質感之好也是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不過說到這裡我還是那句:屏幕再大一些真的會更好。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Android 9.0 的加入,續航時間變短似乎還是一件無可避免的事。結合個人使用習慣(4.4 平衡口收聽 FLAC 格式)以及官方給出的續航時間,索尼 NW-ZX505 對應的續航時間僅 15-17 小時。而實際使用時,我會有線(4.4 平衡口)和無線(WF-1000XM3)混著使用,其續航時間基本上需要 1 天~ 1.5 天 1 充。

雖說換上 USB-C 之後索尼 NW-ZX505 的充電相對地會方便很多,但我覺得,如果不能從軟件優化或者硬件上增大電池來提升續航的話,其實可以參考智能手機加入快充技術,來緩解續航問題。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如果說,同期發佈的 NW-A100 系列加入流媒體是為了更好地吸引平時用智能手機聽音樂的用戶考慮播放器,那麼索尼 NW-ZX500 系列加入流媒體那是具象徵意義。

索尼 NW-ZX505 詳細體驗,當發燒級播放器遇上流媒體

軟件上索尼推出了高音質的流媒體應用『索尼精選 Hi-Res 音樂』,而在硬件上則憑藉著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來鞏固『音質壁壘』。儘管目前仍有諸如自家流媒體曲庫不夠大、第三方軟件未必有高格式音源等一系列問題,但以上的舉動卻是探索流媒體與好音質如何兼容的堅實一步。

而就索尼 NW-ZX505 本身,雖然其系統、網絡連接方式、流媒體體驗方面稱不上完美,同時還會出現一些諸如時間無法自動識別、WiFi 顯示異常等小問題,但從索尼迅速反應馬上發佈新固件解決問題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向更為重視硬件的索尼都能在軟件方面迅速反應,播放器的流媒體之路,或許就此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