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兩個辦法”——株冶集團水口山基地見聞

2月22日,陽光明媚,春意暖人。

記者來到株冶集團水口山基地的鋅電解生產車間,員工們戴著口罩正在自動剝鋅機前精心操作。

“定時消毒、監測體溫、發放預防中藥包、隔離用餐……這些防疫舉措讓員工們都很安心。”基地生產技術部部長劉志祥介紹,由於行業特殊性質,他們春節期間一直未停產休息。

株冶集團水口山基地於2018年12月底點火調試。採用世界最大的152平方米沸騰焙燒爐、世界最大的單系列30萬噸浸出和OTC溶液深度淨化系統,以及行業最大的富氧揮發迴轉爐等大型設施,創下了2019年產值36億元的好成績。

2月上旬,由於上下游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導致水口山基地的原材料供應和產品銷售都受到制約,便採取降負荷生產。但客戶訂單還是源源不斷。

“目前產能只有平時的80%。”劉志祥告訴記者,為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力爭實現今年產值60億元的目標,他們想了兩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是公鐵路聯運,保障既有訂單保質保量交貨。往常水口山基地的原料進購與產品輸出基本都是靠公路運輸,特殊時期,他們果斷採用鐵路、公路結合的方式。雖然增加了運輸成本,但能最大程序確保訂單按時履行。

劉志祥介紹,常寧市和衡陽市兩級政府也積極幫他們協調,目前部分原輔材料已從當地企業找到了替代供應。

第二個辦法是“吃幹榨淨”提高綜合回收效益。

他們用來煉鋅的原材料中,含有銀、鉛等有價金屬,但過去老工藝回收率偏低。

“我們加大科研投入,對廢渣、廢水的回收利用升級,把它們‘吃幹榨淨’,能彌補不少損失。”劉志祥說,目前,他們已把“閒下來”的人力物力全部投入到綜合回收利用中,千方百計提高綜合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