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學生在家裡網上聽課,和在學校裡面上課有什麼區別嗎?

湖南老趙


網課和學校上課的差別大,但是兩者又可以相輔相成的關係。從發展角度看,美國在很多學區是實行翻轉課堂,學校課程為主,家裡網課是學校課程的補充,可以補充一些學校課程的資料或者輔助材料來幫助學生理解。

近幾年線上教育的發展,在這個疫情期間,讓網課有了一次發展的促進時期。但是網課是不能完全替代學校課程或者上課方式。

第一,孩子自覺性而言,專注力更好的孩子適合通過在線的方式鞏固和提高學習的效果,達到拔高的需求。專注力相對欠缺的就不合適,但是學校課程,咱們是大班授課,要求老師分層教學,關注每個孩子,因材施教,能夠在老師引導和關注下吸收一定的知識。

第二,互動方面,線上的互動始終隔著一層屏幕,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效果還是沒有更親切的接觸,畢竟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育人和相互影響的教育。

第三,互聯網的影響,目前的網絡延遲,無論是在速度多快的速度下,都會有0.5s-3秒的延遲,而這個時間對孩子的注意力影響還是很大的。期待5G的發展。

第四,對眼睛的影響。網課要求課件的交互式體驗非常重要,因而色彩非常重,但是電子屏幕看久了之後,濃重的色彩對眼睛的傷害是比較大的。

第五,設備的使用,本該在使用紙質的年級,卻一定要多花時間在電子設備,對使用上的時間控制就要求很高了。

第六,網課時各種廣告的彈窗,萬一對孩子身心發展有影響,也是得不償失。

總而言之,網課和線上課程相互補充,但不能終取其一或者嚴重依賴,更關注線下課程/學校課程對孩子的綜合影響。


布睿特ReadingLand


我不是老師,但是做的教育行業,也差不多快10年了,接觸的也都是基礎教育不同學段的老師!

學生在家裡網上聽課(線上授課)和在學校裡上課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尤其是今年受到這次疫情影響,教育部要求的就是各省市區教育局統籌安排部署,停課不停學,採用網上統一授課的方式!但同時兩者的區別(或者說優劣)也很直白的顯露出來!

1、網上聽課如果沒有好的網絡硬件設施支撐,就沒有流暢度可言,嚴重影響聽課效果!這次疫情我們這邊市教育局統一安排的網上授課,老師現場直播!但是服務器根本承受不了那麼多學生同時訪問,別說聽課,聽課頁面進都進不去!相信其他省市學生也是這樣的情況!所以網上聽課如果遇到這種極其特殊的情況,聽課效果很難保證!但是學校上課對這點就不用特別擔心,最多也就是用教室的多媒體,上課流暢度不是問題!

2、網上聽課沒辦法讓老師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教學本來就是教與學的兩個過程,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配合完成!通過互動,老師需要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學生需要老師的答疑解惑,二者缺一不可!同時師生間的互動也能鍛鍊學生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演講能力以及培養自信心,這些都是網上聽課沒法達到的效果!

3、網上聽課孩子專注度不夠,影響學習效果!學校上課老師也不可能顧及到每個學生,更別說網上聽課!有學生不認真聽課,或看似在聽課實際在做其他小動作,老師就很難發現!再由於沒法互動,就很難保證有好的學習效果!

4、網上聽課不能讓體育、音樂這樣的副課實現!現在的教育不僅僅重視孩子在知識層面的成長,也越來越重視身體素質和藝術層面的培養!總不能讓體育老師做動作,孩子在電腦跟前學著做吧?那集體運動或比賽呢?這個不現實!

5、網上聽課對孩子的視力影響太大。這點是顯而易見的,現在的小學生近視眼的情況都已經越來越普遍,不能不說廣泛應用的電子產品不是誘因之一!

總之,網上聽課可以作為學校上課的輔助手段之一,二者相輔相成,特殊情況下特殊運用!但是學校上課的諸多效果是網上聽課所取代不了的,也是學生學習的核心途徑!




宛彤爸爸


區別肯定是有的,本人是小學老師,在課堂上老師親自授課的話,可以和孩子做一些互動,而且通過提問可以掌握孩子是否已經學到本節課的知識,但是在網上的孩子只能學到一些基本的一些理論知識,一些簡單的可以學得到,但是對孩子整科知識體系的鞏固,以及運用方面把握不到。


我是耳東陳


網課和班課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網課可以不受老師的關注,若自制力好的學生,能學到知識,若自制力差學生,可以假借網課玩遊戲。班課老師與學生在一起,老師可以調動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互動效果好。網課教學,學生有問題不能及時給老師反饋,老師也無法知曉學生真實狀況,網課教學對老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


等待開花的人


1.網課最大的問題是師生之間缺少互動,老師沒法看到學生上課情況,同時學生如果有問題也很難及時與老師溝通。

2.網課對孩子視力影響很大。

3.還會因為硬件因素導致效果不好。比如網絡、環境等。


爆炸數學


肯定存在區別,網上課堂很難讓孩子產生代入感,容易走神,而老師又無法及時更正和監督,特殊時期的無奈之舉,孩子能接受多少就接受多少吧,總比一點不學要好。


老狼的故事


有啊,而且大得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