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州市:“四個雙向服務”促就業促脫貧

  盤州市在貫徹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結合企業復工復產有關要求,推進“四個雙向服務”促就業促脫貧,落實企業用工、群眾就業保障。


盤州市:“四個雙向服務”促就業促脫貧


雙向摸排,提升就業辨識度


  對復工復產企業崗位、待就業人員基本情況進行精準摸排,掌握企業崗位需求和待就業人員就業意向,提升就業辨識度。


  面向企業摸排用工崗位。由盤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各行業主管部門具體落實、鄉鎮(街道)配合,對全市已復工復產企業和準備復工復產企業的用工需求進行摸排,對企業用工工種及人數進行彙總分析。截至2月21日,對1101家企業進行摸排,用工崗位需求3429個,用工人員53317人。


  面向群眾摸排就業意願。以各鄉鎮(街道)為主體,整合村(居)幹部和網格員隊伍力量,對全市530個村(居)進行全覆蓋排查,組建督導檢查工作組進行巡迴督導,確保摸排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做到就業意向摸排精準、就業技能摸排精準、勞動力人數精準。經排查,現階段返鄉農民工99070人,已外出務工9165人,有意願到省外務工的73570人,意向性務工地點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一帶以及鄰近的雲南省,已聯繫到就業崗位人數55855人。


向溝通,提升就業成功率


  加強與各類企業和已摸排建檔的待就業人員進行雙向溝通,針對勞動力素質、意願和企業需求發揮紐帶作用,做好雙向對接。


  與企業溝通。及時瞭解掌握企業用工需求、特殊工種需求動態,瞭解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社保繳納補貼、就業援助補貼等政策需要,有針對性的制定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支持企業就近就地用工優惠政策文件,及時發佈企業招聘公告。2020年1月27日以來,幫助1101家企業發佈招聘公告13期,其中針對煤礦企業復工復產發佈招聘公告2期,召開網絡招聘會13期次,實現就近就業39102人。貴州灣田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市能源局、市人社局以及所屬地淤泥鄉政府的幫助下,解決了61個崗位,819個就業人員空缺問題,企業快速恢復到正常生產運營狀態。


  與勞動者溝通。根據摸排結果,對現有的未實現就業的勞動力進行有效分類、有效推送,並按“企業所需、群眾所望”的原則,最大限度提升推薦人員與企業需求匹配度。在疫情防控期間首批啟動復工復產的49家企業煤礦企業,定向推送了40000餘名有煤礦企業工作經歷的人員,經聯繫溝通實現就業的達到33549人。對無特殊勞動技能、年齡超出45歲以上的,集中向農業產業推送到國有企業牽頭髮展的產業基地務工,日均解決務工10000餘人次。


盤州市:“四個雙向服務”促就業促脫貧


雙向維權,提升就業滿意度


  以維護企業權益、就業人員權益為重點,多渠道開通服務平臺、多方式開展維權,提升就業滿意度。


  維護企業權益。整合各職能部門力量,按照部門職責落實企業維權服務,查辦和打擊損害企業利益行為、保護企業專利和品牌,打擊假冒、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全方位維護企業權益。市司法局積極開展企業法律風險防範培訓,組建法律服務隊伍,為企業免費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指派有資質的律師事務所幫助調解商業糾紛、工傷糾紛、勞動糾紛等問題。


  維護就業人員權益。開展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管理標準達標情況進行督查,做到不達標不復工、不合格不復產,截至2月21日,已復工復產的158家企業和66個重點項目,均達到疫情防控審核標準。強化企業用工監督,落實就業人員工資、保險、休息等保障措施。市住建局嚴格落實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100%、存儲務工人員工資支付保障金100%、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100%、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率達100%、設立維權告示牌100%、按月足額支付工資100%管理,有效保障了建築行業就業人員勞動權益。


雙向扶持,提升就業容納量


  整合各單位部門政府優勢,加大創業人員扶持力度、結合工作需要開發崗位,提升就業容納量。


  扶持創業。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分領域、分類別推進殘疾人創業、婦女創業、大學生返鄉創業、農村致富帶頭人創業工作,並在市場準入、降低創業門檻、稅收減免、工商免費、社保補貼、財政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給予扶持。在創業扶持政策的吸引下,盤州市坪地鄉王家箐村村民付益放下已考取的公務員崗位返鄉,籌資40萬元成立了貴州寶芝靈農業有限責任公司,並得到50萬元的扶貧基金支持;同時被聘為王家箐村合作社總經理,帶動646戶2032人入社,種植了2134畝刺梨及380畝精品紅梨,幫助200餘村民就業。


  開發崗位。針對因疫情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和就業困難群體,與對口幫扶的大連金浦新區人資社保局共同出資,開發了村寨保潔、治安巡防、河道管護、護林等就業扶貧專崗,實現安置就業714個,人均年收入7200元。疫情防控期間,加強與加工企業的合作,培育就業扶貧車間6個,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114人;市移民局、宏財公司等部門聯合建設紅果城區易地扶貧安置地扶貧車間1830㎡,讓搬遷戶在扶貧車間生產從事手機耳機線生產,解決200餘人就業,增加收入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