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量就有價,量能決定指數何時見頂

週一市場外圍走勢不佳,不過創業板依舊新高,主板強勢整理,但強勢只體現在熱門股和指數上,弱勢股走勢依舊較差,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指數強勢能維持到什麼時候,投資者緊盯量能,在震盪和下跌趨勢中,量能有時參考意義不特別大,而節後這種行情,量能要比消息面和其他技術指標管用很多,量能不萎靡市場不會大幅調整,像今天創業板和主板又是大量,暫時不用太擔心今天。


盤面上,近期百元股大量增加,並且不是一百元,是數百元,從歷史規律看,除茅臺外股價來到這種位置的個股,都要注意秋後算賬的可能,趨勢可以短期強勢,但不會永遠強勢,參與炒作這類個股投資者,真不如買點其他股價相對較低的滯漲類科技品種,也要看到管理層態度微妙變化,好比上週五一IPO偷偷多了一家,高價科技品種再繼續炒,本週再多幾家也不是不可能,之後又會重現“十二道金牌”,投資和純資金推動股價是兩回事(買了不賣是投資),我們這裡資金推動扮演更重要角色,但他們不是雷鋒,不會一直推下去。


要注意的還有外圍市場,比如納斯達克指數,上週靠近一萬整數關,這種整數會對市場帶來心理壓力,即便美股上面沒有天花板,但中期調整也會有,這幾天明顯回落,(31本炒股實戰電子書,關注「沒事的尾巴」同名公眾號免費領取)帶動全球市場除A股外都在走弱,還是這句話,目前市場有資金推動,但增量資金一旦消失,市場又何去何從,這是最關鍵的,硬幣都有兩面性。


板塊上繼續關注相對低位的科技品種,比如數字貨幣、部分新能源、5G下游,題材還是醫藥和海航,海航概念今天開始調整,等調到沒量位置可以關注,然後手中持有地產或一些長線品種投資者,要不要一直去補,今天地產又調整,不要補,一直拿著就可以,除非有2月3日、2月4日這樣的機會,否則中長線品種都不建議補倉,就一直拿著,本就是不是熱點,一補更南轅北轍,拿著就可以,最後祝大家順利圓滿掙錢。


1)趨勢

創業板/主板結構分化(參考2017年);滬指長期還有新低(2440)

2)時間窗口

待定

3)策略:

多看少動

4)倉位(本金大有倉位之說,本金小請全倉操作)

30%倉位

5)MACD指標:

金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