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不等於隨意,呼喚理性錯峰出門

疫情尚未結束,但多個城市對疫情管控的一些措施“解禁”後,出現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景象。

2月20日,廣東廣州餐飲商家陶陶居宣佈正式接受堂食,但開業不到半天,就因客流“報復性”反彈宣佈關張;2月21日,四川廣元利州廣場,市民扎堆喝壩壩茶;同日,江西解禁後的第四天,集市上摩肩接踵;這幾天,位於閔行區的滬上首家Costco超市也排起長隊,蛋糕、肉類區域水洩不通。從網友拍攝的圖片和視頻來看,這些地方不僅恢復了往前的繁華,“人山人海”,還有不少人摘下口罩,令人深以為憂。很難想象,當前還處於打全國硬仗的疫情期。

禁足在家太久,終於等來一紙“解封令”,可以出門透口氣,想到外面喝茶曬太陽,以美食解饞,撒歡兒購物的心情可以意會;隨著疫情形勢變化,防疫措施和手段也應及時調整,不能一成不變、墨守成規。但疫情拐點並未到來,懸在人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未曾落下,不能為了一時痛快而忘乎所以。倘若攢動人頭中有一個感染者,那麼危險指數便會陡然上升,甚至讓之前的努力功虧一簣,導致疫情反撲。

我們對病毒的“殘暴不仁”再清楚不過。據官方通報,目前已有七萬餘人確診,兩千多人死亡。伴隨研究工作的開展,我們也瞭解到病毒的“詭變多端”。鍾南山團隊從患者的糞便、尿液中檢測出病毒;一些感染者並無任何體徵表現,但感染者卻能傳染給周圍的人;有感染者的潛伏期超過14天,長達20多天;還有一些治癒者在複檢時再次確診。這些都表明,這場疫情的複雜程度和嚴峻程度遠超想象,而病毒傳染的時間窗口很短,大量聚集將又席捲起一場新的傳播風暴。

這是嚴重性甚於非典的一場疫情,也是不容鬆懈怠慢的一場“抗戰”。疫情未盡時,任何形式的人群聚集活動都不值得提倡,任何形式的上街狂歡都是不負責任的輕慢。節後復工復產逐漸到來,誰也沒有底氣敢說自己是完全安全的。上述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可掉以輕心。

就個人而言,有序外出時,是否可自覺不去聚集性場所,叫外送餐食而不是扎堆到食肆,錯峰上街購物取代在網紅店大排長龍,又或者最起碼的,將自己武裝起來,把防護的口罩戴上。這是對自己、他人及社會的責任,也是對所有努力和犧牲的最好告慰。對政府來說,仍需三令五申“減少公眾聚集性活動,疫情期間請實行兩點一線上下班模式”“繼續抓好人員密集型場所疫情防控,嚴防聚集性感染”,平衡好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的關係,實現有序過渡。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十里往往是最艱難的。“疫魔”尚未被戰勝,解禁不等於隨意,有信心不代表能大意,抗疫工作還在繼續,生命面前不能“鬆口氣”,廣大市民依然應堅持再堅持,“不聚集,不聚會,戴口罩,少外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