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感覺20年後能有多少年輕人在家種地呢?要不要鼓勵種地呢?

阿貴生活


中華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是綠色樂園。糧食是國之根本,花卉,苗木綠化也是生態平衡必須,隨著國民經濟的大發展,機械化的推進,城鄉差距的縮小,現在已有很多有志青年陸續回到農村,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已有很多青年人成了種植大戶總裁,花卉老闆,苗木老闆,畜牧業老闆等等。農村正在實行土地大改革,二十年後的今天,土地將是全面機械化,電器化,高科技種田,應該是眾多有志青年嚮往的去處,農民的尊嚴高高在上,種地最光榮,農村將是人人最羨慕,最渴望的樂園!所以我說,二十年後將有大批青年爭著往農村跑,科學種地!不需要政府鼓勵,種地的人超超有餘。


夕陽紅3065354969305


在我看來,20年後,種地的局面不是各家種各家的,而是農場制,承包農場,全機械化收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我家裡這邊全部都是老人在種地,年輕的很少有在家種地的了,20後,肯定更沒有了,看目前的形式,我感覺以後全部是農場的方向比較大些。



農情小黑


目前農村土地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大家不用擔心,畢竟我們是農業大國,以農業為基礎,發展工業,所以土地永遠是我們的命脈,即使百年以後,土地照樣有人耕種,只是會改變種植方式,承包、租賃,所以中國土地不會撂荒。

現在年輕人種地的越來越少,若干年以後等這些老人過世,年輕人家裡沒有牽掛,沒有留戀的時候,他們回家的次數會更少,只能是偶然回家看看,家裡有什麼大事的時候回家,所以指望年輕人種地肯定是不行了。

目前有很多種植合作社,他們大量承包農民的土地,實行統一種植,形成很大規模,隨著國家補貼的不斷加大,承包戶會越來越多,農民就不用擔心土地了,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承包,一種合作經營,農民以土地作為本金,加入合作社,年底分紅,目前大部分採取的是承包制,一畝地一年多少錢,這樣比較省事。

20年以後農民會越來越少,大部分走進城市生活,這是必然,關鍵是為了孩子讀書,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大家會離開農村走進城市,這是未來農村環境,土地有承包戶種植,大家領取承包費就行了。

農民把土地承包出去,專心打工,目前只有打工才能改變生存環境,靠兩畝地很難發展,如果單一種地恐怕你媳婦也找不到,確實是這樣,畢竟種地效益太低,所以打工才是出路,至於以後大家不用擔心,很多組織就把問題解決了,大家說對嗎?


大海傳媒


你好,我是芳子,做為一名從農村走出去的孩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現在的年青人歷經了城市生活的洗禮,曾經的故鄉會不會在內心深處已經變成了熟悉的他鄉?曾經,為了過上好日子,許多年青人紛紛背井離鄉。他們堅信:土地產出管溫飽,外出打工才致富。

對年青人來說,重新適應農村生活並不難,“不想種地,也不會種地”是絕大多數農村年青人普遍面臨的難題。即便會種地,對年輕人來說也不合算。城裡打工一個月隨隨便便就有三四千的收入,可是種一畝地一年下來也就能收入千把塊。雖然打工辛苦,可比起種地還是輕鬆多了。

對年青人來說,留在農村,婚戀也是難題。許多農村年輕女孩全都出去打工了,年輕小夥子不出去,連個媳婦也娶不上。

外出年青人,流水線工人居多,枯燥的工作並沒有太大技術含量,除了見過世面幾乎別無所長,想要創業並不容易。 即便有技術,創業也有風險,最大的困難還是缺資金。

20年後,老了還要回家不是?還得在農村留個根。根深蒂固的返鄉觀念,讓一部分年青人並不想融入城市。回鄉對於他們而言,不僅是現實的選擇,更是內心深處的認同。

我是芳子,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我是芳子


個人認為20年後在農村種地的年輕人不會太多,就拿現在來說,隨著農村的人口不斷增加,而那些固定面積的土地不會增長,現在有好多地方的每畝耕地都不夠平均在每個農民身上,而農業無非就是糧食,水果和蔬菜三種。但現在人均耕地面積所產收益根本就不夠生活所用,所以才有農民外出務工,現在的農村普遍現象是每個家庭都全心全意為孩子的教育下足了本錢,就為了孩子能夠接受好的教育,以後好在城市有份好的工作,不在農村這一畝三分地苟活,這也是農村衡量孩子有出息的標準,別說二十年後,就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在地理幹農活的,現在都是大學生,畢業後都在城裡參加工作,只要家裡幫著點,在城裡買了房子就都定居了,走出農村畢竟對下一代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再說現在由於機械化的普遍,農村種植都是機械化處理,種一點半點的地就掙不了錢,所以就要承包土地大面積種植,而有限的土地被大面積承包後,不種地的農民就越來越對種地失去興趣,就會少量的人有機會大量的承包,就會導致以後農村只有這些承包戶種植耕地了。這也是農村的發展趨勢,符合國家政策的推廣。


勞動大眾


我可以肯定地說,再過20年中國農業的轉型全都成功了。全國各地大部分耕地都流轉到了少數土地承包者手中,實行規模化集團式種植經營,農民們只有去給土地承包商打工了。有文化有能力的就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文化淺能力差的就只有幹苦力。當然,20年後在少部分交通還不十分發達的偏遠地區,可能還有零散耕地由當地農民搞傳統農業,到時候那些地方的在外打拼的農民還可以回家鄉去種地。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在有些地方有的土地承包商由於種種原因要放棄土地經營,這時候那些想回農村去施展報負有所作為的農民們就又有機會了。反正再過20年,大多數在外打拼的年老的農民可能只會選擇要麼在城裡要麼回農村老家依靠積蓄或養老金養老了。


醜的沒人愛743187


我的看法和大多數人相反,我覺的20年後還是有很多年輕人回農村種地,我來一一說為啥年輕人會種地。

1、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現在中國的人口總量14億人口,現在老年人,人口數量達到2.12億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老年人口破2億的國家。專家預估大約再過20年左右,中國老年人口就將突破3.5億,老年人喪失勞動力,沒人種地大家吃啥。這麼多人口對於食物的需求也是巨大的。但是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主要的農作物種植區真正種地的還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輕人能夠從事農作物種植這一方面的工作,現在的這個時代,不管是否讀書都知道在家種地的生活沒有什麼發展,所以很多年輕人寧可去城市中作為廉價的勞動力打工,也不願去種地。因為種地的利潤真的是很低的,每天都還要很辛苦的工作,既勞累又掙不到太多的錢,性價比這麼低自然就沒有年輕人願意做了。

2、、現在很多工廠,建築有的都用機器人了,買賣也可以不需要面對面了,更別說20後會事怎樣的,人力勞動自然不需要那麼多,大量人口失業,不回家種地那吃啥。

3、那麼如果等到20年後,現在種地的中年人們都已經老了,又沒有年輕的一代接替他們的工作,我國的糧食供給會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呢?而且20年後誰能夠來種地呢?

4、國家就會出臺一些政策,沒滿足啥條件的就不能來城市打工,又或者鼓勵年輕人回鄉種地,給予回鄉種地優惠政策,20年後種地肯定又和我們現在種地完全不一樣,現在很多播種收割都機械化了,就更別說20年後了。

5、所以在20年後農業生產也不會是什麼體力活,農作物統一播種,依靠高科技的耕種設備進行,日常的澆水、施肥、除草等工作,收割的時候也是採用機械統一收割,之後統一處理後供給市場。

6、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也是在不斷的提高的,各種新型的育種方式層出不窮,農作物的質量也是越來越好,相信在20年之後,由機械種的地,種地不在是又苦又累還掙不到錢,會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回農村種地的。這是我個人看法。





農村爽妹兒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20年後能有多少年輕人在家種地?要不要鼓勵種地?

對於這兩個問題,我想說以下幾點。

1,農村的現狀。

現在農村基本上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去了。沒幾個年輕人在家種地,家裡也就剩下老人。有的條件不允許的,小孩也留在家裡面上學。我們農村這裡的學校,一個班只有10幾個小孩在上學。有條件的連小孩也帶出去了。就目前來看基本上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很少有留在家裡種地的。

2,為什麼年輕人都不願留在家裡種地呢?

如果就靠種地是養活不了一家人的,現在物價那麼高。你比如說像我們四川,每家的地都很少。每家也就一兩畝地,如果是飯量大一點,還不夠吃呢,別說供小孩讀書了。所以說還是為了生計,他們才選擇出去打工。

3,20年後能有多少年輕人留在家裡種地?

這個要看以後社會怎麼發展。其實很多年輕人是願意留在家裡的,能夠照顧到老人和小孩,但是為了生活沒有辦法,不得不外出打工。現在農村的土地又30年不變。如果農村的收入沒什麼革新的話,我估計就算20年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不願意留在家裡種地。

4,要不要鼓勵種地呢?

我個人認為如果種地收入好的話,不用鼓勵他們也願意回來種地的。至於要不要鼓勵?這個還是要看國策。也許以後農村會全部機械化。那個時候用不著這麼多人來種地了。

因為題主問的是20年後的事情,只能做個大致推測,沒有精確答案。但是理就是那麼個理。熙熙攘攘皆為利來。農村如果種地能夠滿足一家人的開銷的話,我相信大部分年輕人都願意回來種地。這樣也能照顧到老人和孩子。


農人阿兵


中國現在所走的路,是西方國家經歷幾百年才走過的路,只不過中國發展的速度相對較快,整個中國處於城市化的過程中,農村人口大量流失,留下的都是孩子和老人,大量人口進城務工,農村人口空空,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也要走返城市化的道路,也就是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大量聚集,環境汙染嚴重,交通不便,而隨之變化的鄉村,會成為大家的嚮往之地,農村土地也要走合作化道路,節約人力物力成本,20年以後應該是全部機械化操作,國家鼓勵有志青年投入鄉村振興,家庭農場模式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神魔小霹靂


別說20年後,現在你看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到三十年前,那個時候中國百分之七八十的人的衣服是自己在家生產的,男主外女主內這個思想持續了兩三千年,這個內就是紡衣織布。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中國的紡織業迅猛發展,大量的服裝廠誕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商場去購買衣服,越來越少的人去囤積棉花自己做衣服了,在那大槐樹下看著奶奶納鞋底,在那屋簷下陪媽媽織毛衣,我想將會成為很多8090後永遠的回憶了。



那個時候或許也會有人問:越來越多的人都不自己做衣服了,20年後還會有多少人自己做衣服呢,我們要不要鼓勵大家做衣服呢?

上面這個問題是不是跟題主問的問題十分相似,先說一下我這個問題的答案吧,現在有年輕人自己做衣服嘛?很少吧,那我們有人鼓勵大家自己做衣服嘛?很顯然,答案是沒有。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大約20年後有多少年輕人在家種地呢?我不敢說具體數字,但我知道20年後種地的人是非常少的。就像現在幾千萬的服裝業從業人員不僅僅使中國十幾億人口衣服綽綽有餘,還有大量的出口。

未來農民也一定會成為一種職業,而農業也一定會成為產業,就像服裝可以拿到工廠裡面少數人進行生產,未來農業也可以將我們的種植進行工廠化,這也是現在很多人提出的植物工廠的概念。



未來,中國農業一定會突破機械化,直接進入信息化,那個時候一小部分人種地就夠了,我們為什麼還要鼓勵種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