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蓉外籍人士堅守抗“疫”:希望城市早日“康復”

正在執勤的警察、給市民量體溫的保安、戴著口罩的出租車司機……打開尼泊爾人阿馬的微信朋友圈,一張張照片還原了疫情期間成都最真實的城市面貌。作為一名專業攝影師,對於“四川女婿”阿馬來說,用相機記錄下這座生活了5年城市的點滴,是自己抗擊疫情的最好方式。

“成都是我攝影事業起步的地方,它塑造了我,我在這個特殊時刻選擇留下並抓拍這裡的一切,是一種回饋。我愛這個國家,所以我不會走。”疫情發生後,阿馬身邊的一些外籍朋友陸續離開中國,但阿馬選擇留下。他說,自己懷念往日成都街頭熙熙攘攘的景象。“希望人們通過我拍的照片,看到無數為城市默默付出的人,從而更有信心戰勝疫情。”

疫情期間,阿馬拍攝了上百張照片。他最滿意的一張照片裡,一個銀行保安戴著口罩,站在玻璃門後目視遠方,面前的玻璃門上貼著喜迎新春的“金鼠”,但它的身體被一張“請佩戴口罩”的通知覆蓋著。“這張照片體現出中國人對抗擊疫情的關注和重視。”阿馬流露期待,“希望疫情趕快過去,城市趕快‘康復’。”

3年前,法國人托馬斯來到四川求學。從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後,他選擇在成都創業。“最近我在網上辦公,召開網絡會議,一切都正常。疫情沒有讓工作、生活陷入停滯。”托馬斯表示,疫情只是小插曲,相信中國一定能戰勝疫情。

疫情發生後,當地社區工作人員對外籍人士的關心和照顧讓他備受感動。為了貢獻自己的抗“疫”力量,托馬斯利用工作間隙在居住的桐梓林社區當起志願者,這裡是成都市外籍人士最集中的社區。

“我和工作人員一起挨家挨戶排查外籍人士的家,協助雙方溝通,瞭解居民是否需要幫助。”托馬斯說,雖然能做的不多,但能夠為這座城市付出,自己很高興。“陽光總在風雨後,相信風雨很快就會結束。”

同樣居住在桐梓林社區的斯里蘭卡人沙浪也選擇留守成都。疫情發生後,父母不斷催他趕緊回國,但沙朗拒絕了。他告訴父母,成都的社會生活井然有序,政府採取了包括小區封閉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人們都很有安全感。“我準備好了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我想在成都和大家共同抗擊疫情。”

沙浪是桐梓林社區鄰里中心的志願者之一,在主動參與上門排查等工作期間,沙浪日均走訪80戶到100戶人家,每天步行超過兩萬步,“我愛成都,這裡安逸的生活方式、多種多樣的美食帶給我很多快樂,在這段特殊的時間,我也想為這座城市做些事情”。

來蓉超過3年的沙浪中文流利,聽、讀、寫都毫無壓力。考慮到部分外籍人士中文水平有限,沙浪還在網上發佈英文資訊,讓在蓉外籍人士及時瞭解疫情防控工作的進展。“我發佈了一篇籌集醫用物資的信息,有20多個外國朋友主動聯繫,要捐贈口罩和防護服,目前已經與有需求的醫院進行了對接。”沙浪說,“不論來自哪個國家,現在我們都是‘成都人’,都是‘中國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