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神話體系怎麼統一不起來?

讀書少莫要騙我


中國的神話體系,其實挺清楚的啊,但前提是,大量眾多的民間神話傳說,你要自己有取捨,否則,說法太多,自相矛盾,永遠說不清。

中國的神話是二元神話體系的存在,尤其是以中國神話元素為主的中國網絡文學。

總得來講,邁入第21個年頭的中國網絡文學,佔據主要創作份額的虛擬神話類體題小說,還是在由《西遊記》和《封神演義》所組成的二元神話體系內。《西遊記》是一個核心,《封神演義》是另一個核心,圍繞這兩個核心的,是各類民間神話傳說。

在這個二元神話體系下,形成了四大主神家族:第一家族是昊天上帝和瑤池王母為核心的家族;第二家族是女媧和伏羲為核心的家族;第三家族是鴻鈞道祖和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為核心的家族;第四家族是如來佛、燃燈古佛和彌勒佛為核心的家族。其餘所有神話家族、勢力和人物,都直接歸屬或間接歸屬於此四大家族。

昊天家族實力最強,如來家族完全聽命於昊天家族;鴻鈞家族表面上完全聽命於昊天家族,但背地裡,還得考慮女媧家族的面子;女媧家族,實力第二,明面上不敢對昊天家族怎麼樣,但背地裡,小動作不斷。

現今的虛擬神話類體題小說,依舊是“困”在這個體系時,沒有創新,這一方面,說明了《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巨大寶藏作用;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網絡文學想象力的悲哀。在此基礎上的神話體系和想象力創新,網絡文學未來勢在必行。(作者:董江波,筆名冷得像風)


董江波


新搜神記,用科學和歷史打通神話的任督二脈。

因為中國太大了啊!

不說別的,就著名的“希臘神話”,希臘的面積與中國是一個數量級嗎?你說歷史?是,希臘神話據說是來自公元前沒錯,可公元后呢?被一個個征服者按在地上摩擦。他們的神話也就成為歷史文物了。中國和它最接近的就是《山海經》上的故事。

可能有人會說《山海經》看不懂,那你肯定自己能看懂原本拉丁語的希臘神話?等它被中國人看到時都不知道過了多少手了。先是翻譯成英文,然後翻譯成中文,每一次翻譯都是一次再創造。而且還不知道最古老的本子是不是這樣。

什麼叫“統一中國神話”?你知道這個範圍是多大嗎?中國神話就現在我的發現至少具備三個維度。

首先是時間的維度,一般分為三個時期,即戰漢期,唐宋期,明清期。(戰漢之前現有的資料太少,《山海經》一般認為是戰國作品。但這並不意味在戰國之前和明清之後沒有新的有神話元素的作品出現。)彼此間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戰漢期代表作品是《山海經》,《神異經》等作品,配以漢代畫像石,帛畫,這一時期的神話原始古樸,雄渾壯麗。唐宋期神話的代表是唐宋傳奇故事,多見於《太平廣記》,《夷堅志》,配以敦煌壁畫,大足石刻,這段時期因為佛教進入,道教興起,神話更繁麗,元素眾多。明清期是中國神話的最後定型時代,這一時期的神話很多更表現於娛樂性和說教意味,但故事更加長篇完整,佛道儒三教更為統一,代表作就是《西遊記》,《鏡花緣》等等,相配的有各種民間彩畫,壁畫。

第二個維度是空間性,從南到北,每個省,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特色。相似的崇拜,不同的地域都有很大區別。東北的四大門和華北的四大門就不同。藏傳佛教中的大日如來和南傳佛教裡的釋迦摩尼不同。同在四川,觀音可以是妙莊王的三女兒,也可以是烏尤大士。同在嶺南,哪吒可以是太子爺也可以是小兒國的國王。在這裡面,存在同一人物被不同的人群分別賦予正邪截然相反的形象,最典型的無過於蚩尤,在漢民族的神話中,他往往是惡魔的形象,但在少數民族神話中,他卻是祖神和英雄。五十六個民族至少有不下百個神話體系。比如同是藏族,西藏藏族和四川藏族的體系就不同,漢族內部的神話體系更是錯綜複雜。

第三個維度是階級性,神話在不同的層級是不一樣的,奉老君為祖師的鍋爐匠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懂什麼是“道可道,非常道。”同樣,紫禁城欽安殿的道士不會聽過真武為屠夫的傳說。《西遊記》裡如來只是五方五老之一。而很多道士相信玉帝就是帝釋天。這就更一步使神話複雜起來。在古代體系中,高居頂點都曾是國祀崇拜,也就是國家神話。那裡面曾經有大禹治水,后稷感生。其次是宗教神話,佛教,道教,儒教都有不同的神話。再下是民間神話,但過去一般理解成民間故事。而文人創作的小說屬於神話文學。如此浩浩蕩蕩的數量,光整理出一鱗半爪就足以耗費人的一生了。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任何一個的神話都可以和希臘羅馬神話匹敵,哪像其他國家的神話,就幾本古書就搞定了?

而且這三個維度是彼此嵌合的,時間、空間、級別相互影響,造成神話數量呈立方上升。比如現在大部分人所瞭解的“上古神話”,其實是上個世紀中國神話大師袁珂汲取中國古籍中的神話元素,模仿希臘神話進行的再創作。它成功的地方就在於讓很多人認為它是真正的上古神話。事實上有如對著化石還原的恐龍。其實是無法真正復原的。因為這種誤差,造成了女媧這樣的上古女神在現在人們印象中過高。其實這是根據社會進化論中的“母系社會”位置來的。事實上在漢代畫像石的神譜中,伏羲女媧都在西王母之下。還有在《左道》中,作者指出,中國神譜的等級是“家神

統一中國神話體系的難度恐怕不下於統一太陽系。以前也不是沒人努力過,有一本古書《歷代神仙通鑑》就統一了歷史上的神話故事,可按照神話的定義,它就不是神話,因為很多人相信,神話就應該是古代的,而且是歌頌神和人的勇氣的。他們感覺這本書原創太多,不是神話。就像你把希臘神話和漫威故事統一了,會有人承認它是神話嗎?

所以神話不可能統一,只能創作成故事,而這些故事能夠被多少人接受就只能見人見智了。就像傳統神話故事《關公斬蚩尤》,雖然宋朝就有了,但有些人就是不承認它是神話,因為無論關公的粉還是蚩尤的粉都不少,要愛豆打一架,一勝一敗,肯定有粉絲不高興,當然不承認。

信仰內部都不統一。光漢地佛教都有八宗。現代的道教似乎要簡單點,只有“正一”和“全真”兩派,這是沒算少數民族的道教和南方的“師教”。但就這兩派下面還有很多支派。像“全真七子”,就一個傳一派。

而且統一未必是好事,往往伴隨文化的消亡。古埃及、希臘、羅馬毀滅了,它們的神話就統一了。印度現在還在,它們的神話就沒統一,要不印度教早成世界第三大宗教了。日本神話也沒統一,我們熟悉的其實只是一本來路不明的叫《古事記》的古書。美國神話也沒統一,所以美國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知道美國有多少個基督教宗派不?四千多個。相比之下,統一中國佛教,道教內部都要簡單點。如果題主有興趣,單獨整理“上清派神話體系”,“侗族神話體系”,“白蓮教神話體系”,“泰山神話體系”,“南海龍王神話體系”等等,花幾年就可以出成果,還容易得到認可。不過“旁門三千,左道八百”,研究太深了你也回不了頭了。

因此,不要想中國神話能統一,我們能夠做的,最多是創作一個個好看的故事罷了。補充一點,希臘神話所以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劇情的確強,可以說是古代的“好萊塢大片”。雖然我們的唐宋傳奇也不錯,但祖先關注的對象多以才子佳人為主。換句話說,主人公很多都是平凡人,不像希臘神話多是英雄、國王,換成現在的娛樂也就算得上小成本網劇(不是所有)。中國神話差就差在這些地方。所以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個民族心理的原因了。如果祖先願意把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炎黃大戰這些再深化一下,潤色一下也會是大片。問題在於中國人很多的精力已經轉向當代,也就是真實世界的政治歷史方面了。

然而在“體系”方面,中國和外國真的沒法比。請不要誤會,中國不是太弱,而是太強了。只要對古天文稍有了解就會明白。比如西方的“黃道十二宮”,左一個獅子,右一個巨蟹,彼此間有什麼聯繫?相比中國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那才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6337248798151500"}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明明分的很清楚,只是有些自己弄不明白還要瞎搞。

中國神話從盤古開始。

盤古開天地,一氣化三清,雙目分日月,精血成祖巫。

天地初開,最先成長出來的生靈有鴻鈞老祖(一條蚯蚓),陸壓道人(一隻烏鴉),紅雲老祖(一片紅雲)等。

盤古有一寶,造化玉蝶。開天后碎了,後為鴻鈞所得。鴻鈞依此造化玉蝶得合天道。

天下分四州,東勝神州,南瞻步州,西牛賀洲,北俱瀘州。

鴻鈞傳道,欲成聖者需有大功德。

故三清皆立教(人教闡教截教)以教化萬物。後有接引(先天金庚之氣化形)準提(先天菩提靈根化形)立西方教。是以五人皆成就混元大羅金仙。

有一人得提一下,就是紅雲老祖。他與鴻鈞爭造化玉蝶隕落,轉世為闡教弟子云中子。

天下四州,南瞻部州、西牛賀州各類生靈都有,而東勝神州、北俱瀘州基本被妖族佔領。

故而十二祖巫與妖族展開爭鬥,十二祖巫除燭九陰與后土其餘皆亡,妖族也退縮回北俱瀘州,人族趁機崛起。

燭九陰獨去守西北大地,后土身化六道輪迴。

後來,幾位混元大羅金仙出來主持,選修煉得道者入主東勝神州,是為天庭。尤其封神大戰後,各歸其位。

自此,鴻鈞老大下為三清與接引準提。玉帝是三清代言人,如來是接引準提代言人,他們平級。

如來是佛祖,其餘佛皆為佛,比如來低一級。



取名至尊寶為啥不讓


前言

中國的神話體系非常複雜,無法進行統一。強行統一也不是好事,得不償失。

01

中國的神話體系可以從幾個方面去劃分

1.1從時間上分

1.1.1上古神話體系

就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太昊伏羲,大禹治水等等,主要見於《水經注》、《史記》、《山海經》、《尚書》、《呂氏春秋》等記載。

1.1.2晉代至明清時期

出現了神魔體系,代表作有《封神演義》、《西遊記》、《聊齋志異》等等,對中國的神話體系影響很大。

1.2從宗教上分

宗教與神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中國道教、佛教、儒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都有不同的神話傳說。

1.2.1道教

老子闡述《道德經》,創建了道家思想。

道教認為,從盤古用神斧開天闢地開始,經過一萬八千年,終於成功,盤古死後,頭變作高山,眼睛變成太陽和月亮,四肢變成立柱支撐天地,血液變成河流,毛髮變成樹木和花草,呼吸變成了風雲,聲音變成了雷電,淚水變成了雨露。

後來,精血變成了祖巫。一氣化成三清,也就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再後來逐漸演變成天皇、地皇、人皇等三皇。

1.2.2儒教

孔子傳教學生,彙編成《論語》,創建了儒家思想。

儒教嚴格來說又稱儒家學說,對中華文化傳承有著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元、明、清外,儒家思想一直被當成國教對待,被統治者大力崇尚,成了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儒教中的神話傳說主要認為,天為昊天大帝,是三界至尊,就連皇帝都要稱自己為天子。

1.2.3佛教

從古印度傳入中國,鼻祖是釋迦牟尼,講述十二部佛經,創建了佛教。

佛教中,認為每一個人都具備成佛的條件,主要看自己去修行本性,最終成佛,並認為,佛是一種境界,佛界是一個極樂世界,佛本身不是神。

但佛教中確有許多神話傳說,佛在各種神仙、妖魔、鬼怪等等三界中,地位最高,不是神,卻勝似神。

佛教講究來世,講究生死輪迴,在我國有著極大影響。

1.2.4伊斯蘭教

信奉安拉胡,又稱安拉。《古蘭經》稱頌安拉是獨一的、無始的、最崇高的、實在的主,是創造、主宰超越萬物的主,是全知全能的主。

因是唯一的主宰,又被稱為真主。在中國民族大家庭中,信奉真主這位神的人,人數眾多。

1.2.5基督教

基督教是從歐美等西方傳入我國,包含天主教、東正教、清教、新教等等。

是以聖經為基礎,傳福音。就是上帝有大愛,將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大眾,作為救世主,一切信奉基督的人,不滅亡,得永生。

近代,信奉基督教的人在我國也有逐漸增多之勢,不可不列出。上帝、耶穌就是他們的神。

1.2.6各教之間的關係

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在中國相互滲透,又各自表述。

1.2.6.1儒家思想影響最大,講的是仁義道德;

1.2.6.2道家思想講的是萬法自然,順應天道,修行獲得長生不老;

1.2.6.3佛教講的是要人們修自性,修心境,成佛。

1.2.6.4一部《西遊記》就將三教充分融合在了一起。既有儒教思想,又將儒教的昊天大帝與道教的玉皇大天,合二為一,成了玉皇大帝,與佛祖如來相提並論。

1.2.6.5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在中國雖然廣為傳播,但始終未成為主教。但兩個教中,也都有神、鬼、妖等傳說。

1.3從地域上分

1.3.1按南、北來劃分

茅盾先生把中國神話按地域分為三個部分:北部、中部、南部。

1.3.1.1北部神話:主要是指黃河流域地區,講的是女媧、后羿、伏羲、大禹、神農、黃帝、炎帝等等神話人物。

1.3.1.2中部神話:主要是指長江流域地區,巫術、鬼怪、妖魔、巫祀流傳甚廣。

1.3.1.3南部神話:主要是指中國南部地區,這些地域神話傳說紛繁複雜,信仰交錯複雜,同一個神話人物,在不同的民族、區域之間,成為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更別說要統一了。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顯得五彩紛呈,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神話文化傳承,使祖國的文化傳承燦爛多彩。

1.3.2按東、西來劃分

中國的神話體系,按東、西來劃分,東邊為蓬萊神話體系,西邊為崑崙神話體系。

1.3.2.1蓬萊神話體系:主要是講各路神仙施展仙法,如何快活,長生不老。如蓬萊、瀛洲、方丈神話傳說。

1.3.2.2崑崙神話體系:主要是講述大自然各種山、樹、獸、鳥、人等等形成的神,顯示出了生活在崑崙山地域的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崇拜。

02

神話體系不能統一的原因

2.1各地域、各民族之間,同一位神仙,角色截然相反,不可能做到很好的統一。

2.1.1比如,同為一個釋迦摩尼,在南傳佛教、北傳佛教、藏傳佛教裡就有很大的不同。這怎麼統一?

2.1.2同為觀音菩薩在不同的民族、地域之間形象千變萬化,有的甚至善惡截然相反,這怎麼統一?

2.1.3再比如蚩尤,在漢族的神話傳說中,他是惡魔的形象,但在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中,他卻成了英雄、成了祖神。這還怎麼統一?

2.2如果強行統一,只能造成混亂,人們也不會去改變信奉已久的神的形象,將會無功而返,出力不討好。

03

中國神話體系多樣化的作用

3.1神話傳說具有文化傳承作用。

3.2具有寓教於樂大眾的作用。

3.3神話傳說,從另一個方面為人們解釋了宇宙的形成,人類的起源,對人們思想形成,作用巨大。在還沒有真正弄清楚這些基本起源問題之前,對人們的作用無可替代。

04

中國神話體系多樣化的好處

4.1如果將中國的神話硬性統一,就會失去文化傳承的豐富多彩性,使許多神話傳說消失。現在的神話傳說現狀,正好反映了中國神話傳說文化的豐富多樣性。

4.2會使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丟失。中國歷史與各地域、各民族之間的許多神話傳說息息相關,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硬性分割,強行合併統一神話領域,就會撕裂歷史,造成歷史部分丟失。

4.3會失去部分作為神話傳說對人們的教育意義。現在,許多家長都會買各種神話傳說給孩子閱讀,作為啟蒙教育。如果強行合併,失去大部分神話傳說,造成內容匱乏、單一,就會影響神話傳說這種文化對大眾的教育意義。

4.4會形成各教、各民族、各地域之間的文化傳承混亂,最終無所適從,導致丟失民族文化。現在,世界公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最好的真正的文化。


大夫覺成


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水平,確實,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至今的國家,我們祖先在遠古時候所創作的神話故事是非常宏遠博大的,但流傳到今天,我們的上古神話卻只剩下一些雜亂的篇章,多固然多,但卻不成系統,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一種盲人摸象的感覺,無法窺得全貌,這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神話被歷史化了

何為神話歷史化?就是後世人把原本是先祖們所創造神話故事當成了歷史傳說,把神話當做史實來看待,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把天神附會成了人的祖神,這一現象不止在中國神話中,在世界各地的神話中都存在。


女媧補天

中國神話的歷史化,是許多思想家、史學家們或被動、或主動的進行的,我明知道,遠古神話中有許多半人半獸、奇形怪狀的生物,那麼這些形象一旦被歷史化,那肯定就會被刪改、扭曲乃至完全抹殺。神話的歷史化,主要包括“不予收錄”和“篡改原本”兩種形式。

  • 不予收錄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提到:其文不雅馴,縉紳先生難言之。意思就是他看到的許多文本、聽到的許多傳說,其文辭難登大雅之堂,於是就被排斥了。殊不知,這些“不雅馴”的文辭,正是上古傳說的真面目,因為“不雅馴”的原因,而被史學家們所丟棄,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在古本《列女傳》中,記載了一則有二妃教舜帝服鳥工龍裳而從井裡面逃脫的情節,但今本《列女傳》對其進行了刪除,不予收錄。又比如最早的《淮南子》中記載了嫦娥“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的傳說,今本也都看不到了。


嫦娥

  • 篡改原本

篡改原本,即對原始的神話進行歪曲解釋,從而成為遠古歷史的一部分,這樣一來,就使得原本很系統的神話傳說變得自相矛盾。這種現象,尤其是在儒家掌握話語權以後,本著“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原則,將許多上古光怪陸離的神話都進行了篡改。

據記載,上古時曾有黃帝有四張面孔的傳說,子貢曾拿這事去問孔子,孔子回答說:黃帝取合幾者四人,使治四方,此謂之四面也。這樣一來,“黃帝四面”的神話傳說就成了黃帝治理天下的史實。這種行為比比皆是,從先秦時期就開始了,一直到近代仍然在持續,經過長年累月的篡改,先祖們所創作的最樸素的神話傳說,早已面目全非。


黃帝

其次是神話被道教仙話了

所謂仙話,就是指通過自行修煉,或者仙人接引,成為長生不老的人或者仙人。許多仙話中的人物,原本就脫胎於神話傳說,但為了利用這些神話人物達成傳教目的,這些神話人物的故事、特點都被進行了加工改造。

比如西王母,原本是《山海經》中的神話形象,後來被被人引用到仙話之中,與原型大異其趣,又比如上古皇帝戰勝蚩尤,後世的仙話傳說中被歸功於九天玄女,說是九天玄女向皇帝傳授了“三官五意陰陽之略,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這與上古神話存在很大的出入。


山海經

神話被改造成仙話,不僅失去了原本的模樣,其文化底蘊更是被嚴重削弱,上古神話中蘊含了先祖們的時代精神、審美品質,但是被改造成仙話之後,這些精神財富全都被大幅度削弱了。

結語

神話反應了先祖們認識世界時最樸素的態度和觀點,蘊含了濃郁、真摯的情感因素,先祖們所創造的神話形象,最早通過口口相傳,再以圖畫、文字的形式流傳後世,不僅為後世人的文學創造提供了無可替代的素材寶庫,更能讓人從這些神話故事中汲取力量,體驗那種打破桎梏、超越凡俗的浪漫精神。


刑天舞干鏚

我國上古神話流傳到現在雖然不成系統,但其仍然存在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我國上古神話中處處體現著憂患意識、愛民意識以及反抗精神,這些精神財富比起系統化的希臘神話中除除瀰漫的享樂主義而言,境界更高、眼界更廣,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參考書籍: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注: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第一時間刪除


臥聞海棠


怎麼統一?每個教派都有自己的體系,中國的神話體系大致分為儒教體系,道教體系,佛教體系,民間體系,上古神話體系。

儒教體系除了元明清,基本都是國教體系,皇帝祭天,用的就是儒教體系,可以說是官方體系,儒教天地君親師,天為昊天大帝,三界至尊,古時候皇帝稱為真命天子便是自詡為為昊天大帝之子。



道教最高神為三清,道祖太上老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就是道,就是太上老君,二為陰與陽,三為三清,也就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


佛為外來教派,最初是依附道教,搞的老君化胡為佛那一套,中國佛教最高為如來。

民間體系比較雜,大致上為玉皇大帝統領三界,是將儒教的昊天大帝與道教的玉皇大天尊合二為一,稱為玉皇大帝。

上古神話體系就是女媧,伏羲那一票,幾大系統都尊上古體系。

每個教派的教義不同,怎麼能統一神話體系呢?



SMILE大少爺


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埃及神話、日本神話……相比較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單一神話,中國的神話體系不統一,這是不爭的事實。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國土面積廣闊的中國,神話多源頭並不奇怪,不像那些單一神話國家就那麼大的巴掌地。儘管中國神話多源頭,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部分的神話也在不斷融合當中。

這種神話融合,在後世的文學作品有所體現,比如《西遊記》當中,既有原始的女媧補天,又有道家的仙人,還有印度來的菩薩。那麼,中國最初的神話是如何的呢?

中國神話研究有很多學者,這裡僅僅引用茅盾先生的分法,他把中國上古神話分為三個區域,即北部、中部、南部,它們為中國神話系統的根基。

北部神話是指黃河流域的神話,主要講述的是四五千年前炎黃部落聯盟的神話,擁有神農、伏羲、后羿、黃帝、炎帝等等神話人物,他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些。

中部神話是指長江流域的神話,古代這裡巫祀盛行,戰國七雄的楚國就以“好巫信鬼”出名。在屈原的作品,你能看到大量的神話人物,詩文如“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

南部神話是指嶺南一帶的神話,這一帶的神話大多保存著大量的創世史詩當中,可謂是多姿多彩。著名演員唐國強,年輕的時候曾參演《孔雀公主》,這是根據傣族神話改編的電影。

中國的上古神話體系,還可以按照東、西來劃分,東邊的屬於蓬萊神話體系,西邊的屬於崑崙神話體系。

蓬萊神話體系,很有一番仙家的味道,核心的內容是追求長生不老。當年的秦始皇,就相信這一套,還派人去東邊尋找仙藥。這類神話主要有鯤鵬神話,以及蓬萊、方丈、瀛洲的神山傳說。

崑崙神話體系,帶著濃厚的原始的自然崇拜痕跡,神靈、人類、禽獸、植被受到尊重,不少神話主角的登場形象,屬於人首獸身、鳥首人身之類。至於崑崙神山,更是顯赫的存在,絲毫不亞於希臘神話裡的奧林匹斯山。

中國上古神話注重的是族群最根本的問題,其功能就是為解釋最基本的概念,像宇宙問題、人類起源等等。

隨著文明的進程,各個不同區域的神話體系產生接觸,很多神話基於共同點而最終融為一體。但是,仍然有眾多的神話保持獨立性,並沒有納入統一的神話系統。

另外,中國的神話體系還注入一些外來因素,最典型的是佛教神話體系。可以這麼說,有寺廟的地方,就流傳著佛教的神話。甚至,佛教神話體系還影響到中國人的往生世界,比如轉世輪迴的觀念、地獄裡的地藏王菩薩。

綜上所述,中國神話“不統一”,但不失其精彩。祖國不同區域的神話,各有各的流光溢彩,都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那個世界裡,有神山、有異獸、有鯤鵬、有神佛,何嘗不美哉……


子屠龍


中國上古神話是缺乏體系的,而且缺乏故事性。沒有一個強大的主神以及圍繞著這個主神的諸神譜系。不光如此,就算是對同一個神話人物,存在種種不同的記述。拿夸父來說,就在同一部《大荒北經》裡,就是倆種記述,倆種不同的命運。

另外一個更加有名的人物蚩尤,在《大荒北經》和《大荒東經》裡對他的死做了完全不同的記述。這充分說明,即便是同一時代的記錄,描述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中國上古的神話材料,不具備顯而易見的,前後一致的,完整有序的神話故事系列,就更不用說完整同一的神話體系了。


中國上古神話,對各種神氐在神際的關係很少做出說明。就拿女媧和盤古來說,盤古屬於創世神話,說明世界的來源,女媧是造人的,類似於造物主,可是他們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嗎?事實上是不清楚。


這就造成了一種困惑,而且這種困惑不是今天才有的,屈原當年就提出過“女媧有體,孰制匠之?”也就是說屈原早就問過女媧是怎麼來的呢?不清楚。

而且最早的女媧和漢代以後和伏羲結合的女媧再到練五色石補天的女媧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們很難把她的故事梳理清楚。


而且盤古做為世界的創造者,要晚到三國時候才出現身影,在這個之前,一直是女媧唱主角。而盤古開天的神話,更多的可能是和佛教的傳入有關係,很可能是當時人借用了佛教中開闢世界的神話。


因為倆者之間的確很相似,都是從一個蛋開始,然後裡面有一個人,所不同的是中國的盤古是在氣(混沌)裡,而印度的蛋在水裡。這個可能又和中國人認為氣是世界的本源物質有關。


創世神話的晚出可能和中國人對於宇宙的起源沒有興趣漠不關心有關。在先秦的諸子中,除了老子在道德經的開篇討論了一下宇宙的起源外。其他的諸子,關心的都只是人道。

另外一個更有名的例子是大禹治水,在各國的神話中,人類早起的災難和世紀洪水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可是仔細考察大禹治水的記載,也是含混不清楚的,充滿矛盾的。


首先時代,淮南子上一條記錄說是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另外一個詳細點的說是共工與顓頊爭帝,怒觸不周之山。舜和顓頊時代相去甚遠。


而且共工發動水患之後,同樣是在淮南子裡,水是女媧積蘆灰以止淫水。而且共工觸山折柱發水應該是在女媧補天之後才發生的事。如果不是發生了倆次洪水的話,那隻能認為這倆個故事是不同的人創造的。


所以他們也不可能歸到一個體系裡。


總之這是中國上古神話中常有的現象,就是救世的不是同一個人,比如女媧救過,後來后羿還射過太陽,而女媧和后羿也不在一個體系裡。


而且在更著名的黃帝的傳說了,各種記錄之間的矛盾就更多了,我就不一一說了。

至於後世關於道教的譜系,那已經和上古神話無關了,而且雖然它們也勉強可以算是神話,不過嚴格說起來算是神仙體系更確切些。


至於民間的神話傳說,尤其是後出的那些,通常是當時人的願望觀念的敷衍,與嚴格意義的神話也已經不是一回事了。


和外國發達的神話體系比較一下,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西方的神仙大都發展到了人神同體的水平。而中國上古神話的主角大都是“半人半獸的”


後期的神仙體系中,哪裡面的神仙都是曾經存在的人類的優秀分子,演繹成了神仙,和神話中的神比較起來,已經沒有什麼“神性”。這些神仙產生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道教和佛教競爭,根據佛系敷衍而成的神仙體系。


所以,中國的神話體系怎麼統一不起來也就不奇怪了。


或者你可以理解成中華民族是一個早熟的民族,很早人就成了主角。


吳公子燎


中國的神話體系怎麼統一不起來?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很多的神話體系。而中國的神話體系之所以統一不起來,是因為中國的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在相傳的過程中湧現出了不同的體系,而古代重人文而輕鬼神,認為鬼神都是傳說,人們只是當做一種飯後茶餘的談資,而不是歷史。

其實中國的神話體系大致可分為四種。

第一種上古神話體系。在中國,我們一般籠統的把大禹以前,也就是夏朝之前,稱為上古時代。那個時代沒有文字記載,而神話依賴於人們的口口相傳。

上古神話體系一般包括了黃帝神系和炎帝神系兩個分支,在這個神話體系中最高神是盤古,但是因為盤古開天闢地,化身萬物,沒有了形態,所以上古神話體系中以女媧娘娘為最高神祗!因為女媧娘娘不僅黃土造人還補天,是創世女神。

而根據《山海經》的記載,盤古開天闢地後,鴻鈞,盤古之下第一人!鴻鈞得到先天至寶“三千造化玉牒”,成為第一個證得無上混元大道的聖人。鴻鈞門下,有六個弟子,分別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女媧、西方接引道人和準提教主。

二,道教的神話體系。道教的宇宙觀是道即是宇宙起源,而太上元始是宇宙誕生的源。元始造物立心,先天始兆。於空瀚之中,玄虛之處,消息化機,氤蘊融熔,陰陽五行造化其形,萬神開始生於無極之中,元始天尊之下是玉皇大帝、東王公、西王母、鬥姆元君等。眾神依次誕生維持天道秩序。

三,民間的神話體系。民間的神話體系中認為玉皇大帝是最高的神仙,掌管神,仙,魔,地府等一切事情,法力無邊也權利無限。在廟裡供奉的最高的就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

然後有掌管土地的土地公,掌管財的財神爺,送子觀音等廟裡塑造的神仙像,都是根據這個來的。

四,民間文化體系。這個就更多了。不過都是根據前人的傳說改編而來的。而之所以中國的神話體系混亂是因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創造了很多作品比如《西遊記》,《封神演義》,《搜神記》,《白蛇傳》,最近紅遍大江南北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每部作品裡面妖魔鬼怪,神仙天尊的深入人心,導致人們對神話體系更加混亂。

中國的神話體系大致就這四種,中國神話反映了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幻想,是人民用一種藝術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會的表現形式。都是將英雄人物進行了神話的表現。

綜上所述,中華文明太注重實際,多民族的文化組成,使得神話體系的多樣性,而且中國人太早使用文字記載歷史,使得人們把神話當做傳說,而更注重歷史的研究。


非煙慧語


題主想說的應該是中國的原始宗教包括東漢時傳入中國的佛教,為什麼都是多神制?不像世界上其他的主要宗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都是一神制。

如果論起“統戰工作”,中國的本土宗教可是做的要好得多,特別是道教,連如來佛祖在“西遊記”中都被道教“統戰”成為仙界“五老”之一,佛教雖然說要差一點,但是佛教的大佬們也在民間有著數不清的分身,其實是變相吸納民間傳說中的偶像。

其實西方的原始宗教和中國的道教一樣都是“多神制”,例如古希臘,古羅馬的眾神,還有北歐蠻族信奉的各種神祇,林林總總好不熱鬧。直到基督教逐漸成為西方的主要宗教宗教,歐洲各國也都以基督教為國教,當了老大的基督教遠沒有中國“儒釋道”三教的“好脾氣”,“一神制”的基因,導致基督教極度排斥其他教派,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被宣佈為異端邪教,教民被稱為“撒旦”“女巫”被壓迫,被驅逐,甚至被殺死。

在西方你絕對看不到一位基督教徒去清真寺廟禱告,你也看不到伊斯蘭教徒去基督教教堂懺悔,但是你可能看到一位中國人從基督教教堂出來後,又急急忙忙買好香燭趕到佛教寺廟去許願,“多神制”的宗教基因,使中國人更容易接受多個宗教兼容幷蓄,在信仰上也更加多元化。

在中國,儒教,佛教,道教三家大有三分天下之勢,但是中國人的宗教觀一直是兼容幷蓄的,“儒釋道”道教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中國文化也在三種宗教的影響下逐步發展。

有一種說法,中國古典知識分子在年輕的時候都是儒家,講究上進,入世,力求包容宇內,兼濟天下,名滿列國。中年人都是道家講究兼容幷蓄,修身養性,放浪形骸,老年人都是佛家,一句話“四大皆空了”,講究看透一切,生死不悲。

中國宗教在包容性上是做的非常好的,“和尚”“老道”不光在“紅樓夢”中能結伴而行,度化賈寶玉,互相之間在神祇上也能不停滲透,相互交流,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在成仙之前明顯走的是道家的路子,成仙之後,當的也是道家的真人,在被玉帝驅逐後,“搖身一變”成為佛教大佬金蟬子的保鏢,經過西行考察後,“轉業”當了佛教的佛陀,“西遊記”流傳了幾百年,沒人覺得不妥,但是這種“幹部交流”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佛教在傳入中國之初,就曾經有“化胡為佛”的說法,聲稱佛教是老子創立的,方便傳教。道教則把如來佛祖列在“五老”之列。反而是西方“基督教”“伊斯蘭教”互相敵視,乃至於互相殘殺。

在歐洲持續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以收復阿拉伯穆斯林入侵佔領的土地的名義對地中海東岸國家發動的戰爭,前後共計九次,統稱為“十字軍東征”,這是典型的宗教戰爭。

伊斯蘭教國家則是不停地對西方進行滲透,公元1453年5月29日,基督教名城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此後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改名伊斯坦布爾,因為這一天是星期二,導致希臘的基督教徒普遍把星期二當做一週中最不祥的日子。

所以說,中國的神話體系早已完成天下一統,“儒釋道”三大主要宗教,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學習,早已緊緊纏在一起,就像中國所謂的“八大菜系”,花樣雖然不一樣,搞清楚了,無非是“煎炒烹炸”等等,各有各的側重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