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新鄉的成語之龍驤虎步

【釋義】 像駿馬高昂著頭,像老虎邁著雄健的步伐。比喻人昂首闊步,氣勢威武。“龍”:古代稱駿馬為“龍”;驤:馬昂首的樣子。 【出處】 三國·魏·嵇康《嵇中散集·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慕為壯士乎?”嵇康,“竹林七賢”之一,清道光《輝縣誌•人物誌•流寓》有記載。【故事】 嵇康善文,工於詩,風格清峻,好老、莊之學。司馬氏掌握實權之後,曹氏家族頗受排擠打壓,與曹氏聯姻的嵇康也處境艱難。尤其是目睹司馬懿殺曹爽、何晏並夷其三族,又殺王凌、曹彪之後,包括嵇康在內的士人思想觸動很大,對正統的禮教思想產生了懷疑。在這樣的背景下,嵇康寫下了《卜疑》一文,既表達了對於當時社會政治現實的不滿和內心的憤懣,同時表現對儒道價值觀的選擇衝突,以及對於歸隱出仕選擇兩難的矛盾心態。在文章中,嵇康以泰伯、季札、老子莊周、管仲、仲連、南子、毛公(毛遂)、藺相如等人為對比,既積極肯定泰伯、老莊等人不流於俗、任性自然的隱士之志,又對管仲、毛公、藺相如等人建功立業,揚名後世,用“不吝東縛,而終立霸功”“龍驤虎步”等語予以讚揚。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態度,反映了嵇康“內不愧心,外不負俗”的精神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