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新乡的成语之龙骧虎步

【释义】 像骏马高昂着头,像老虎迈着雄健的步伐。比喻人昂首阔步,气势威武。“龙”:古代称骏马为“龙”;骧:马昂首的样子。 【出处】 三国·魏·嵇康《嵇中散集·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嵇康,“竹林七贤”之一,清道光《辉县志•人物志•流寓》有记载。【故事】 嵇康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好老、庄之学。司马氏掌握实权之后,曹氏家族颇受排挤打压,与曹氏联姻的嵇康也处境艰难。尤其是目睹司马懿杀曹爽、何晏并夷其三族,又杀王凌、曹彪之后,包括嵇康在内的士人思想触动很大,对正统的礼教思想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嵇康写下了《卜疑》一文,既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同时表现对儒道价值观的选择冲突,以及对于归隐出仕选择两难的矛盾心态。在文章中,嵇康以泰伯、季札、老子庄周、管仲、仲连、南子、毛公(毛遂)、蔺相如等人为对比,既积极肯定泰伯、老庄等人不流于俗、任性自然的隐士之志,又对管仲、毛公、蔺相如等人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用“不吝东缚,而终立霸功”“龙骧虎步”等语予以赞扬。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反映了嵇康“内不愧心,外不负俗”的精神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