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殲-20後,中國為何卻加速量產“落後”的殲-16?

大國武器


兩者用途不同,不是同一個概念的機種。殲16是一款戰術轟炸機,主要任務是轟炸,並有一定的空戰自衛能力。這與殲20定位為多用途空優戰機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進入現代後,隨著防空武器的性能提升,像老式的轟炸機很難突防到戰區裡去,這時候就需要一種突防能力強的戰術轟炸機。這種戰術轟炸機需要有轟炸機的載彈量,以及戰鬥機的機動性能,並且能夠在對方空優戰鬥機的圍追堵截之下逃離的能力。像殲16的載彈量是12~16噸(持平轟炸機),實用升限是20000米多(超f35),速度2.5馬赫(超f22)。

全隱身戰機單獨使用時候會有攻擊短板。隱身戰機要想隱身只能使用內部掛艙,掛載4+2枚彈(4枚攻擊彈+2枚自衛格鬥彈),載彈量也不過2噸左右,這使得隱身戰機的攻擊力會下降很多;而且隱身戰機如果執行常規轟炸的話,隱身戰機會只剩兩枚近程自衛彈,這時候碰到對方的空優戰鬥機的話只能撤退,還得被迫扔掉對地攻擊彈藥(減重提升自己的機動力);

假如隱身戰機跟殲16搭配使用的話,則可以給隱身戰機當奶牛,在隱身戰機第一梯隊發動進攻後跟在後面執行第二梯隊的戰術轟炸,這時候可以由隱身戰機擔當空優戰機給殲16護航,然後由殲16去執行轟炸,這才是最佳的戰術組合。


優己


畢竟這是兩種功能不同的飛機,殲20再先進也不能執行太多的多用途任務,他本質上主要還是一款大範圍機動和高速度截擊的先進制空第五代戰鬥機。而殲16本質上是一種多用途的飛機。


殲16有多少用途?比如殲16可以執行遠程制空作戰,殲16是我國航程最遠的戰鬥機之一,不但有著蘇霍伊系的優良氣動設計,還融合了我國先進的電子科技,其有源相控陣雷達孔徑大,功率強,發現距離遠,他的7米長的對空作戰導彈可以在300公里外發動對敵人飛機的攻擊,這說明,這款戰鬥機具備強大的遠距離交戰能力。


殲16還可以幹嘛?可以執行電磁壓制作戰任務,他可以執行類似於美國野鼬鼠小隊那樣的任務,依靠電子戰吊艙製造強大的電磁信號,致盲敵人的雷達設備後,接近這些防空設施,發射YJ91反輻射導彈對其進行打擊,專門用來破擊敵人的防空導彈和預警雷達系統,這些飛機非常重要,他們也許會蒙受損失,但是在大國較量中,他們是癱瘓敵人國土防空的重要支撐。


殲16還能幹什麼?殲16還可以當炸彈卡車,成為對地攻擊的利器,他們可以在掛載電子戰吊艙的同型號飛機的掩護下,進入敵人的空域,對地面上的敵軍設施進行精確的攻擊,他的載彈量很高,比早期的轟6還能掛,如果是執行對海打擊,那麼甚至可以掛載4枚以上的YJ83反艦導彈,攻擊火力可觀。


以上功能使得殲16大機群可以進行任務劃分,組成強大的聯合突擊群,有些殲16掛上電子戰吊艙進行掩護,有些殲16進行制空權的爭奪,有些殲16執行野鼬鼠任務,完成對敵人防空設施的壓制,有些殲16可以對地打擊,他們可以對敵人的重要目標進行突擊。由於出擊的全都是同樣型號的飛機,極大的簡化了準備程序,簡化了協調配合,也不需要專門照顧哪種飛機的速度和性能,大家可以一致行動,一個波次就能打垮一個強大的敵人。


這就是殲16,多用途的殲16,我們應該慶幸這樣的飛機誕生在中國,而不是對手手中。


海事先鋒


談殲20免不了要涉及到價格和產量問題,如果我說中國要產1000架殲20,肯定又會崩潰好大一批人。

大家現在覺得殲20是高大上,我們國家頂尖的戰機,昂貴而華麗。實際上回到當年,殲5、殲6、殲7、殲8、飛豹......剛開始亮相的時候,給中國人帶來的衝擊和震撼不照殲20小。前一陣,李晨蹭熱度拍了個空天獵,當年藉著飛豹的名氣,胡軍也拍了沖天飛豹。李晨的電影我是不會看的,但估計胡軍的沖天飛豹肯定比他的空天獵強。

1990年,中國購買蘇27。當時的蘇27絕對不照現在的殲20名氣小。蘇27空中編隊當時的雄偉程度,跟現在的殲20編隊是一樣的。

這些老飛機當年都跟殲20一樣的紅,而價格,也都是頂尖的,跟現在購買殲20依然沒有區別。而且我們當初引進蘇27,那時候的財政壓力要遠遠高於現在。那是勒緊褲腰帶買的。咱們現在裝備殲20在資金上,要比當年買蘇27輕鬆,至少4倍。

當年購買的蘇27和蘇30加一起也將近200架。

買200架蘇系戰機和現在買1000架殲20哪個便宜?看看這筆賬誰能算明白?

買殲20是中國的納稅人把錢給中國的軍隊,軍隊在拿這錢去中國的軍工那裡買戰機,中國的軍工人再買房子、買汽車、買吃的穿的,讓其他的中國納稅人把錢賺走......我們買殲20是左手倒右手,買蘇27是真金白銀的往外掏。算明白沒有?

大家不要光看著航展上殲20編隊和殲10的矢量發動機,別忘了殲7現在還在役呢。殲7、殲6、飛豹、以及早期的蘇系戰機,這些飛機已經不同程度的落後,需要新的戰機來替換,這個缺口非常巨大。

殲20、殲16、殲11和殲10這4款戰機我們國家最低需要2500架。而且考慮未來,殲10、殲11已經落伍,並不適合再大量生產。5年以後,擔負中國空軍主力的就應該是殲20。殲10、殲11落後以後,我們國家需要多少殲20?

最低1000架。

實際上1000架殲20是不夠的,我們必須還得有一款隱身無人機來搭配,才能滿足空軍的需要。1000架殲20,看著多,可我們有5個戰區,平均下去每個戰區才200架,不夠。

鋪墊這麼多我需要小結一下,上面我主要是三個意思:

1,你不要覺得殲20有多貴,當年買殲6、殲7、殲8、蘇27都很貴。甚至比現在買殲20還貴。

2,我們需要很多殲20來替換這些老式戰機。

3,那些老式戰機以前都是幾百上千的造或者購買,殲20依舊會這樣。

在把這3點攏成1點就是:我們肯定會裝備很多殲20,最低1000架。

殲7、殲8以及飛豹、蘇27這都已經是非常老舊了,可以說換裝的需求非常急迫。問題是殲20去年才正式服役,才成熟。產能還上不來,每年也就是48架,想填補這個缺口得20年。

殲20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的戰機,殲16屬於第二先進。那老大產量不夠,就得老二頂一下。先用殲16把飛豹替換下去,救急。

肯定會有朋友談到殲16屬於多用途戰機,主要職能是對地轟炸,殲20屬於空優戰機,它倆性質不同,各司其職,所以都得生產。

這不對!

殲20也能對地轟炸,也能對海攻擊。換句話講,殲16的能幹的活殲20全能幹。唯一的小小差距是殲16的載彈量是12噸,殲20的載彈量是11噸。但殲20作為隱身戰機,使用起來,效果是殲16不能比的。對地轟炸,殲20照殲16差了可以忽略不計的一點點,但在空戰方面,殲20要完勝殲16。

如果殲20足夠用,它完全可以替換全部的飛豹和殲16。

生產相對落後的非隱身殲16就一個原因:老式飛機淘汰的壓力很緊迫,殲20的需求量太大,產能跟不上。

千萬千萬不要忘了,我們現在還有350架殲7在服役。算上殲8、飛豹以及早期的蘇27,這些急需替換的戰機就是1000架。而再過5年,有些蘇30和殲10也都老化了,也需要替換。5年之內我們戰鬥機的缺口就是:1200架。你填不填補?拿誰填補?最好是全拿殲20填補,但產能在這擺著,所以只能是殲20+殲16。


銳度何老師


殲-16落後?你這是最近我國新型戰鬥機研製的太多飄了啊,而且還很飄啊,飄得沒邊了啊!殲-16哭暈在廁所,它可是除了殲-20以外我國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啊,號稱4++戰鬥機,性能相當先進,是未來殲-20撬開對手大門之後,負責掛彈打擊目標的主力戰機。同時也被認為是接替老舊殲轟-7戰鬥轟炸機的首選戰鬥機,和殲-20,殲-10C並稱為空軍三大主力戰鬥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殲-16都會是中國空軍和海軍的主力。


看外形就知道,雙垂尾,翼身融合,腹部進氣,殲-16又是蘇霍伊設計局蘇-27戰鬥機的又一新的子孫。殲-16是瀋陽601所根據蘇-30MKK戰鬥轟炸機研製而來,裝備有我國獨立研製的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可以同時識別多個目標,是我國專門為打擊地面目標而設計的機載相控陣雷達,具備遠程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是一款相當先進的戰鬥轟炸機。

殲-16戰鬥機於2011年首飛,2013年正式公開亮相,是沈飛近年來的集大成之作。殲-16有12個武器外掛點,最大載彈量12噸,可以掛載激光制導炸彈攻擊地面目標,掛載鷹擊-83和鷹擊-62反艦導彈,用於攻擊海上目標,還能掛載霹靂-9,霹靂-13,霹靂-15等空空格鬥彈作為空優戰鬥機進行空中格鬥,綜合作戰能力強大。在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系列空空導彈結合,強大的戰場感知能力和攻擊能力結合,殲-16性能絲毫不比美國F-15E“攻擊鷹”戰鬥轟炸機遜色。


說到我國戰鬥機就不得不提發動機,殲-16使用的我國渦扇-10“太行”系列發動機。早年間我國戰鬥機航空發動機多使用俄羅斯進口的AL-31F渦扇發動機,後面我國中航發黎陽以F110和AL31發動機為藍本仿製除了渦扇-10發動機。因為美帝F110發動機的控制系統是數字控制,由飛機航電系統的飛行電腦以數字軟件的方式進行控制。軟件內容我們看不到,沒辦法進行仿製,只得退而求其次,改進俄羅斯AL31發動機的液壓控制系統。後來因為渦扇-10可靠性不行,又迅速以渦扇-10為基礎改進研製出了渦扇-10A和渦扇-10B。

渦扇-10A和渦扇-10相比,性能和可靠性都得到巨大提升,開始大批量生產,大量用於殲-10和國產殲-11系列戰鬥機。渦扇-10A發動機推力12.5噸,推重比8,使用壽命可以達到1500小時,首次翻新壽命400小時,數據上的性能已經完全追平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渦扇-10B則是我國在渦扇-10A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推力達到14噸,使用壽命達到3000小時,性能已經開始超越美國F110發動機,是一款技術成熟的第三代大推力航空發動機。
強有力的心臟,完備的武器系統,優秀的氣動外形,殲-16戰鬥機的綜合性能非常強大。而且隨著我國防區外攻擊武器系統的發展,在殲-20憑藉隱身優勢敲掉地方探測系統以後,全身掛著導彈的殲-16就可以跟在殲-20後面對敵方地面目標挨個點名,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戰體系。殲-16現在可是空軍的寵兒,產能在很快加大,未來很長時間都會是空軍主力。


赤焰噠噠噠


圖也不放了吧主要是16孃家瀋陽有關係,院士一抓一大把,和性價比什麼的毛關係沒有,兩個飛機差價不過三分之一,全壽命費用,也許20還比16便宜。性能就更不要說了,而且16的發動機20的大體一樣。都是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有噴子說美國f22和f35高低搭配,我就想吐他一臉,f22是高端制空戰鬥機,停產是因為那會兒沒有對手,我馬自己吹一架飛機擊落好幾十架,後來國會以這個理由把它的數量砍了下來。f35是聯合攻擊戰鬥機,注意他攻擊排到第一位,而且是三軍通用,還有一個原因是要薅盟友的錢袋子,斬斷他們戰鬥機的研發能力,已達到長期的戰略優勢!16我想不出來有什麼優點,中國大推力發動機不先進,不可能做到f35那樣的性能水平,只能上雙發,而且最主要的是16它是個妥妥的非隱身飛機,簡直就是資源浪費,等遇到周邊國家的兩棲艦戰鬥機f35B垂直起降型,那妥妥的就是送菜,哎!國情如此啊…想想那玩了名造飛機的成飛,想想那山寨蘇二七飛機到現在也吃喝不愁,國內經費第一多的沈飛…


高學飛84023898


“先進”的殲20又貴又難產,“落後”的殲16大規模生產不費勁。

目前,我國第四代戰機殲20已經列裝作戰部隊,並且已經初步形成了戰鬥力。

但是,根據公開信息,目前殲20僅裝備空軍試訓、飛訓兩個基地,第三個裝備殲20的東部戰區某旅正在換裝,目前列裝的殲20大約在20架左右。而殲16目前已經至少在5個單位列裝,04批次的殲16已經生產完畢,目前生產數量已經逾百架。殲16目前已經形成戰鬥力,擔負戰鬥值班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殲16今年首次參加金頭盔競賽,承擔對臺方向的東部戰區航空兵某旅駕駛殲16拿下了今年三代半組的團隊最高榮譽“天鷹杯”,並且有一個機組斬獲金頭盔。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落後”的殲16確實在生產和列裝數量上遠遠超過了更“先進”的殲20。對於這種現象,軍迷中有這樣一種觀點:殲16大量列裝,原因是殲16的對地打擊能力比較強,可以與殲20配合作戰。殲20負責奪取制空權,之後殲16負責對地打擊。

依筆者之見,這種說法對了一半,殲16的大量服役確實可以與殲20配合作戰,各自發揮自己最強的優勢。至於說錯的那一半,無論制空還是對地,殲20都要強於殲16。關於這一點,我估計好多讀者並不認同,篇幅所限,筆者就不再論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翻筆者之前寫的一篇問答,殲20是目前中國對地打擊效能最強的戰術飛機!

對於中國空軍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生產更多的殲20,越多越好。但是現實總是殘酷,殲20的生產數量註定不會很大,未來中國空軍還是將以少量的四代機配合大量的三代、三代半的陣容,這就是官方所說的“以四代機為骨幹、為三代機為主體”的含義。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如下幾個:

1、殲20在某種意義上是以舉國之力打造的大國重器,雖威力無比,但是造價昂貴。

由於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中國軍隊長期以來在武器裝備方面都是講究“物美價廉”,並不追求裝備的極端性能,而是在性能、造價、可靠性和生產便利性取得折中。但是殲20打破了這個慣例,在殲20上看不到任何“將就”、“湊合”的痕跡,所有方面都是利用中國當前最先進、最高端的技術。這樣在性能方面的不惜一切代價,使得殲20成為一種超級戰機,但是副作用也是很明顯---太貴!據稱,殲20的價格是殲16的數倍。中國軍費雖然在這幾年稍微多了些,但是與需求相比,仍然算不上寬裕,因為我們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有太多短板需要補齊。隱身戰略轟炸機、大型運輸機、加油機、航母、新一代核潛艇等等等等,每個項目的經費都是天文數字。為了合理、均衡的發展,不能再殲20項目上一擲千金。

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在吊炸天的F22上也面臨這個問題,最終只採購了187架。然後將以成本更低的F35和數量龐大的三代機與F22配合作戰。

2、殲20的生產比較複雜,部分關鍵子系統有待成熟,比如發動機。

搭載太行發動機進行試飛的殲20。

前文說過,殲20在所有方面都採用了中國目前最先進、最頂級的技術,其技術水平高出了當前中國航空產業的能力,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比如說發動機,殲20的目標發動機渦扇15的進度就難言樂觀,而目前小批量生產所用的俄製99M1發動機不但性能上差點意思,而且生產質量不穩定。除了發動機,一體成型的大尺寸鈦合金部件、隱身材料等都需要相關供應商“熟能生巧”的過程。網絡上所謂的成飛4條脈動生產線、年產量48架殲20的消息,大家聽聽就行,別太天真。這些網友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根本不瞭解現代製造的運行規律。

而殲16相對來說就不存在這些問題。殲16是沈飛方面在國產殲11系列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可以利用之前殲11系列成熟的生產流程和供應鏈體系,在造價和產能方面不存在大的問題。殲16在技術狀態穩定之後,馬上就開始大量鋪貨。

央視報道中出現了04批次的殲16。沈飛在國產蘇27系列已經積攢了20年的經驗,生產殲16是輕車熟路,殲16的年產量估計超過20架。(圖片作者見水印)

其實因產能問題致使先進機型被落後機型反超的例子在我國還有一個,那就是教練機領域的L-15獵鷹和JL-9山鷹。

獵鷹是當今最先進的教練機之一,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導致洪都在該機的技術穩定性和產量方面長期處於爬坡狀態,丟失了寶貴的市場機遇。

山鷹雖然落後一些,但是該機由殲教7改進而來,貴飛方面輕車熟路,快速鋪貨,反倒比獵鷹拿下了更多的訂單。

當然,殲16能夠大量生產,它本身優秀的性能也是重要原因。殲16作為我國一款兼具制空、對地的多用途三代半戰鬥機,其綜合性能僅次於殲20。殲16是我國空軍邁向“攻防兼備”的標誌性裝備。

長期以來我國空中戰術打擊力量都是以航程載荷性能差、缺乏精確打擊能力的強5為主力,對地打擊能力聊勝於無。直到世紀之交裝備了200餘架飛豹後才獲得堪用的對面打擊能力。飛豹雖然老當益壯,但是畢竟落伍了,不適應未來高烈度的戰爭。殲16憑藉優異的航電、掛載能力和載荷航程性能,成為一流的戰鬥轟炸機,極大的改善了我國對地打擊能力。

根據官方報道,空軍已經對殲20、殲16、殲10C進行聯合訓練。殲20憑藉隱身、態勢感知優勢承擔制空以及節點打擊任務,殲16則利用優秀的掛載條件進行戰場遮斷、縱深打擊,形成“殲20踹門、殲16抄家”的組合,使中國空軍成為“攻防兼備”的空中勁旅。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這個問題確實比較尷尬,問到了點子上。

首先,是因為目前殲20的狀態,還不太合適高速大批量生產,

渦扇15發動機能在三年內搞定已經是謝天謝地的事。總不好生產二百架殲20,全部裝著渦扇10B去飛。

發動機拖戰鬥機後腿的事,在中國先前的戰鬥機發展史上,可以說是屢見不鮮,經常發生,希望在殲20身上是最後一次了。再說一萬遍也不為過,只有裝備渦扇15的殲20,才是正宗五代機。

圖一:傳聞殲31已經定為第二代艦載機。

在渦扇15搞定之前,殲20維持低速小批量生產是可行的。小批生產,不停改進。這也是快速迭代,保持科技領先的一個好辦法。預計渦扇15今年年底或是明年肯定能裝上殲20試飛,試個兩年左右也差不多了。待渦扇15成熟之後,從低速小批量生產,轉入高速大批量生產,則是可行的。

圖二:2021號殲20,還是沒能裝上渦扇15。

其次,我國還沒有下定決心,裝備第二款五代機。

不能用美軍採購大黃蜂來套到我國身上,國情完全不一樣。美國敢放手大膽採購超級大黃蜂,是因為手裡有F-35,一點也不慌。F-35才是我國空海軍的主要對手,超級大黃蜂只是湊數的。

我國並沒有下決心裝備殲31,殲31的性能也並不是十分理想。但是殲20作為一款高端五代機非常昂貴,不可能裝備五百架甚至上千架。而殲16對抗F-35,會吃大虧的。殲31對抗F-35,不敢說佔有優勢,起碼劣勢不會大到跟殲16一樣單方面被吊打。

目前可以預計的十年內,中國不大可能會造出隱身垂直起降戰鬥機。殲31可能是惟一的選擇,最後就是看選還是不選了。

圖三:殲31跟殲20是長得越來越像了。

最後,殲16也是彌補我國空軍之前的欠帳,填補四代機空缺。

中國軍隊在1990年代相當困難,即使到現在,中國還有大批殲8和殲7服役。馬上就到2020年了,這批戰鬥機上戰場,會成為敵軍的刷分利器。必須要儘快替換,速度越快越好。

目前來看,最適合大批量生產的就是殲16和殲10C了。但是殲10C身板比較小,對於大國空軍而言,只能起個湊數的作用,而殲16身板大飛得遠,打擊能力非常強。我國正在搞攻勢空軍,目前惟一能對口的機型,非殲16莫屬。


厲兵


殲16什麼時候成了“落後”戰鬥機了?實在是冤枉啊😭!殲16戰鬥機與殲20這類第五代戰鬥機相比當然是“落後的”,畢竟有代差的劣勢,但是作為重型四代多用途戰鬥機殲16是東亞最強的“四代機”之一,目前只有韓國空軍的F–15K和遠東俄羅斯空軍的СУ–35與它基本上處在同一性能線上, 剩下的:F–15J、東南亞、南亞一大批СУ–30與它相比都是落後的戰鬥機!

當前世界先進國家的空軍已經跨過了“第五代機”的門檻,並且已經有:F–22A、F–35系列、殲–20、СУ–57陸續的服役,先進的隱身低探測性、強大的機動性能、靈敏的戰場感知能力……大大超越了以F–15系列、СУ–30系列為代表的第四代戰鬥機!並且在模擬演習當中對這些四代重型戰鬥機形成了1:4的戰損比例,也就是說:1架五代機可以對抗4架四代機這樣的優勢地位!
目前為止“民間”中最清晰的殲20戰鬥機座艙特寫。

但是,五代機的高性能也帶來高昂的價格!以F–22A為例:這個項目總計花費了667億美元,目前在役的是187架,僅項目分攤就是3.6億美元,2009年一架F–22A的出廠價是1.9億美元,總計5.5億美元一架!這樣高昂的價格也是促成美國將它的生產線關閉的原因,因為實在是承受不起的價格!比它低檔次的F–35系列,由於產量數比較大,攤薄了研製費用目前的價格是8600萬美元一架……而殲20戰鬥機目前的價格,民間比較合理的猜測是6~8億人民幣一架。這樣昂貴的價格使得空軍成為“貴族軍種”,所花費的巨資已經讓英法德等強國都難以承受,再過15年也許世界上可以繼續研製戰鬥機的國家就剩下兩個了!


也正是由於“五代機”過於昂貴的價格,使得空軍機型更新緩慢,裝備不起的國家也只能靠改進現有的裝備來維持空中力量,但是可以研製和生產“五代機”的國家不但裝備了“五代機”,還把“五代機”的部分技術用到了現有“四代機”的技術改造上!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對其他國家四代機與四代機之間的代差!也就是說:大國空軍的四代機也具備對小國四代機的全面優勢!現代戰爭是體系作戰,誰的體系越完善、越細化誰就會在戰爭中獲得極大的優勢!

目前大國空軍不但掌握了五代機的技術,還在四代機技術上全面領先,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國空軍可以放慢機型更換的速度,改進目前的四代機就能全面的威懾、壓制中小國家空軍。

目前殲20戰鬥機還處在初始服役階段,有大量的技術包線在服役初期要進行測試…試飛院的飛行與進入到部隊服役是兩回事兒!所以,它還不能全面的生產,但在殲20不能全面生產的期間,空軍仍然有數百架老式的殲七、殲八、飛豹在役,它們將在5~10年內全部退役,為了保持空軍戰鬥機的數量和作戰能力的提升,也必須要大量的製造殲16重型多用途戰鬥機。
茫茫大漠為背景,我軍目前最先進的三型戰鬥機:殲20、殲16、殲10C,它們的入役使我軍進入到了世界先進空軍的行列!它們有各自的任務,既可以單獨作戰也可以三種機型之間相互配合。

總之,殲16這樣強大的戰鬥機是目前我軍必不可少的機型,可攜帶先進的空–空導彈執行制空任務、更可以攜帶航空對地/對海彈藥執行打擊敵重要陸地目標和海上目標!是補充和將來替代現有СУ–30戰鬥機的機型。


皇家橡樹1972


▲殲20這樣的隱身戰鬥機雖好,但是價格貴啊,土豪也不可能全部裝備,何況我們都不是土豪呢

在當下中國空軍的新質作戰裝備中,既有時下網紅的殲-20隱身戰鬥機,也有包括殲-16、殲-10C這樣的非隱身三代半戰鬥機(國外一般稱之為四代半),那為何我們不全力生產殲-20,還要分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生產殲-16這樣的非隱身三代半戰鬥機呢?

▲就算是有錢的美國人,在有F-22/F-35的情況下,依然保有大量的F-15E這樣的非隱身戰鬥機

在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來看看藍星最強空軍的美國空軍他們是怎麼做的。我們都知道F-22以及F-35A是目前美國空軍現役最強的戰鬥機,但與此同時,美國空軍還用著F15C、F15E甚至各型F16,這主要是因為雖然F-22/F-35A這樣飛機雖好,但是一方面隱身戰鬥機的採購成本、飛行成本及維護成本都較此前的非隱身戰鬥機來說貴太多,因此縱然是美國這樣全球軍費最高的國家也依然需要維持一批非隱身的戰鬥機來穩定自己的空軍陣容,其次隱身戰鬥機的攜彈量有限,雖然其可以像潛行的刺客一樣,刺進敵人的重要部位,來個一擊必殺,但是在踹門任務完成後,還是需要有很多的載彈量大的非隱身戰鬥機來執行對其他非重要目標的打擊,以此擴大戰果,否則全部用隱身戰鬥機來執行任務的話,不僅效率比不高,且一旦在執行一些“髒活”“累活”的時候損失了,那豈不是虧到家了。

▲別看殲-16不隱身,但是就拿它的載彈量來說,擁有它也是一件不錯的選擇

因此,綜上所述,從軍費、執行各項任務的效費比等各項方面來說,在有殲20的同時,保有一定量的類似殲-16的大載彈量多用途戰鬥機是非常之有必要的。


軍武次位面


這個問題屬於理念不清的吧,甚至沒有弄清殲20和殲16的地位不同之後,它們兩個不是一個類型的戰機,僅僅簡單的以為殲20被稱為五代機,就認為它比殲16領先一代,卻沒有注意到一個事情,殲16雖然還是“殲”著頭,但是已經變成了一款多用途戰機,與殲20已經不同的型號。

所謂的五代機是按照制空型戰機的標準來劃分的,殲16已經變成了攻擊機,所以性質上與殲20已經完全不一樣,所以二者沒法當成同一類戰機來進行對比,二者的任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殲16只是具備了空戰能力,但是更多任為是進行對地攻擊,雖然殲20看似處於先進的一代,但是缺少對地攻擊能力,從任務角度來說,二者是協同關係,而不存在替代關係。

現代空軍是由多種不同型號的戰機組成的,不是隻有一兩款戰機來形成的,也不可能都是制空型戰機,需要按任務來區分,不同的戰機有不同的任務,殲20的先進不意味著,它事事能趕女孩子,只是在制空方面具備了優勢,可以說是最先進的,但是在其他方面並不是最先進的,在對地攻擊方面殲16擁有更為先進的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