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可以無限嗎?

20世紀有4個概念足以影響後世:相對論、量子論、分形、混沌。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約翰·惠勒說:在過去,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熵’,就不能說在科學上有教養;在將來,一個人如果不熟悉分形,他就不能被認為是科學上的文化人。在一個充滿新奇的分形世界,將不再是歐幾里得幾何學的直線、圓、長方體等簡單的圖形,而是海岸線、雲彩、花草樹木等複雜的自然形體。傳統的歐式幾何圖形完全無法對分形進行恰當的模擬,因此需要另闢蹊徑和引入新的觀念,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槓精的產物——病態的曲線

首先拋出一個問題: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說,周長當然是有限的,那存不存在無限的情況呢?

中學所學的幾何是歐幾里得幾何,我們習慣使用歐幾里得幾何範疇內的對象和概念來描述世界。然而在歐氏幾何的範疇內似乎是找不到面積有限、邊長無限的圖形!那找不到就不存在嗎,真的找不到嗎?數學家從來都是槓精,終於1904年瑞典數學家科赫作出了一條“雪花曲線”:曲線所圍圖形的面積是有限的,但其周長卻是無限的。

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可以無限嗎?

雪花曲線的繪製方法:先畫一個等邊三角形,每條邊三等分,取中間那一段並以此為邊畫一個等邊三角形,把三角形重合的部分去掉,由此得到一個六角形,再將這6個角上的小等邊三角形的兩邊按上述同樣方法進行,如此進行下去,曲線就會越來越長,雪花的模樣開始顯現。

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可以無限嗎?

首先來計算雪花曲線所圍圖形的面積,對於每一條邊,每一次迭代都會使得圖形的面積增加1/9,如此進行n次迭代後,雪花曲線所圍圖形的面積為:

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可以無限嗎?

類似的還可以得到n次迭代後,雪花曲線的以下幾個指標。

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可以無限嗎?

由此不難看出,在經過無數次迭代後,雪花曲線所圍成圖形的面積為有限,但其周長為無限。

意大利數學家歐內斯托·切薩羅曾對科赫的雪花曲線做過如下描述:雪花曲線最使我們注意的地方是任何部分都與整體相似,該結構的每個小三角形包含著一個適當比例縮小的整體形狀,這個形狀包含著每個小三角形的縮小形式,後者又包含縮小了更小的整體形勢,如此下去以至無窮,使得這個曲線看上去是如此的奇妙。如果它在現實中出現,那就必須把它完全除去才能摧毀它。否則的話,它將會從它的三角形最深處,重新不停的生長起來,就像宇宙本身一樣。

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可以無限嗎?

把切薩羅對雪花曲線所描述的性質叫做分形。如果把該曲線的一部分保留下來,這部分將仍然保存著分形的本質,能使自己生長。儘管如此,數學家並未給出一個完美的定義。其後人們根據雪花曲線的特點,又做出了很多類似的病態圖形。

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可以無限嗎?

分形圖形包含了很多相似的圖形,這種圖形的特點就是圖形的每一部分都和它本身的形狀相似,我們稱這種圖形的這種性質為自相似性。自相似性就是跨尺度的對稱性,它意味著在一個圖形內部遞歸的還有相似的圖形,或者說,把要考慮的圖形進一步放大,其形狀與整體相同。嚴格滿足自相似性的圖形,我們稱之為數字分形,也叫做有規分形。在地球科學和物理科學中也存在著分形現象,但是它們的自相似性是近似的,或者是在統計意義上的,我們稱之為統計分形,或無規分形。

分形幾何的誕生

在1975年,曼德布羅特首先正式提出分形幾何的概念之前,分形思想已經萌芽於1875年到1952年間,一些科學家們的著作中。

  • 1875年,德國數學家魏爾斯特拉斯構造了處處連續但處處不可微的函數。
  • 1883年,德國數學家康托爾構造了有許多奇異性質的三分康托爾集。
  • 1890年,意大利數學家皮亞諾構造了能夠填充整個空間的曲線。
  • 1904年,瑞典數學家科赫設計出雪花曲線。
  • 1910年,德國數學家豪斯道夫開始提議集合性質與量的研究,提出分數維概念。
  • 1915年,波蘭數學家希爾賓斯基設計了像地毯和海綿一樣的幾何圖形。

這些曲線和概念正是分形幾何思想的源泉,這些成果都是這些“槓精”抬槓抬出來的。但分形的出現和研究受到了主流學術界的譴責和鄙視,似乎革命性的思想總是要接受這一洗禮。我們所認識的分形與傳統的數學相矛盾,如有些圖形具有有限的面積,卻具有無限的周長;有些分形曲線能充滿整個空間。這些由“槓精”數學家們構造出來的怪物,不被當時的其他人接受,甚至被認為沒有絲毫的科學價值,因此分形曲線被認為病態曲線。

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可以無限嗎?

就像當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分形的創立者曼德布羅特在研究海岸線時創立了分形幾何學。1967年,他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的論文,論文成為分形誕生的標誌。他對海岸線的本質的獨特分析震驚了整個學術界。1975年曼德布羅特在其《自然界中的分形幾何》一書中正式引入了分形概念,儘管目前還沒有一個讓大家滿意的分形定義,但在數學上大家都公認分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可以無限嗎?

  • 結構的精細性:分形圖形具有無限精細的結構。
  • 自相似性:部分與整體的比例的相似性。
  • 維數的非整數性:一般來講分形圖形的分數維大於它的拓撲維數。
  • 生成的迭代性:可以由非常簡單的方法定義,並由遞歸、迭代產生。

其中前兩項說明分形在結構上的內在規律性,其中自相似性是分形的靈魂:任何一個片段都包含了整個分形的信息。第3項說明了分形的複雜性。第4項說明了分形的生成機制。

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可以無限嗎?

研究分形體的數學基礎是測度論和公度拓樸學。由測度論給出的分形定義難以被不熟悉測度論的人理解,並且在實際中也難於應用。下面給出兩個定義,它們雖然不夠精確,不夠數學化,但在物理上易於理解。

  • 曼德布羅特於1986年定義:部分以某種形式與整體相似的形狀叫做分形。
  • 埃德加1990年定義:非形幾何是這樣一種幾何,它比傳統幾何學研究的所有幾何還要更加不規則,無論是放大還是縮小,甚至進一步的放大或縮小,這種幾何的不規則性仍然是明顯的。

分形的迭代生成與欣賞

分形是一種全新的概念,許多人在第1次見到分形圖形時都有新的感受,不管你是從科學的觀點看,還是從美學的觀點看,分形圖可以體現出許多傳統美學的標準,如平衡、和諧、對稱等,但更多的是超越這些標準的新的表現。比如,分形圖中的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一種畫面各個部分在變化過程中相互制約的平衡;分形圖的和諧是一種數學上的和諧,每一個形狀的變化,每一塊顏色的過渡都是一種自然的流動,毫無生硬之感;而最特別的是分形的對稱,它既不是左右對稱也不是上下對稱,而是畫面的局部與更大範圍的局部的對稱,或者說局部與整體的對稱。在分形圖中更多的是分叉、纏繞、不規整的邊緣和豐富的變換,它給我們一種純真的追求野性的美感,一種未開化的,未馴養過的天然情趣信息理論的心理學和美學指出,和諧的佈局,平衡,對稱,等在信息論意義上,所有有序的原理,都是使藝術作品容易理解,而令人有清晰印象的原因,但是現代藝術的研究指出,只求滿足美的經典定義,並不能產生真正的藝術作品。

具有有限面積的平面封閉圖形,其周長可以無限嗎?


從分形結構的角度看,分形理論的審美理想既不崇尚簡單,也不崇尚混亂,而是崇尚混亂中的秩序,崇尚統一中的豐富。分形圖形的結構是複雜的,它總是有無窮的纏繞在裡面,每一個局部都有更多的變化在進行,然而它卻雜而不亂,它裡面有內在的秩序,就自相似結構,這種對稱,屏棄了歐幾里得幾何形式的對稱給人帶來的呆板的感覺,整個畫面從平衡中尋找的動勢,使人處於躍躍欲試的激動之中,同時在深層次上它有普遍的對應和制約,這種狂放的自由不至於失之交臂。

分形圖形的魅力還來自於分形圖形中蘊含著無窮的嵌套結構,這種嵌套結構,帶來了畫面的極大豐富性,彷彿裡面蘊含著無窮的創造力,使欣賞者不能輕而易舉的看到裡面所有的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