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此刻落筆的時候,我已經記不清楚在家裡持續待了多少天了。內心深處除了被新聞報道里那些勇敢"逆行"的全國醫務人員深深感動之外,我最感謝的還有家裡同樣"逆行"的網速。要不是它略比蝸牛爬行快一點的速度,讓我像個貓頭鷹一般鉚足精神在半夜12點用本就不鋒利的"單爪",在"叮咚"上奮力地做著上下拉風箱的動作,換來的永遠是一片片"隱身"的綠色蔬菜,我是沒有什麼機會可以每隔5天去個菜場或是超市"吹吹風"什麼的。快遞員成了我的另外一個"救星",每天聽到他們打來的電話鈴聲,這興奮程度像極了小時候上學時的下課鈴聲,我終於飛出那禁閉著的鋼筋水泥,抬起頭,和藍天打個招呼。於是,每天半夜12點與"叮咚"的約會,變成了與"京東"、"淘寶"的秘密幽會,悄悄地買上幾樣東西,好換來幾天後的一次出門。其實,我心裡清楚地知道"綠色"永遠不會在0點與我相見,因為它不出意外的話,每天會在9個半小時以後如約而至。

週而復始的日子,整整過了將近30天,微博刷封了,朋友圈看煩了,電視劇追完了,遊戲玩膩了,書看累了,就連平時最稀缺的睡眠,此時也已滿腦肥腸,讓人生厭。

突然,我開始觀察起自己的家

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這是一剎那的念頭。前幾天的中午,當我醒來坐在陽臺上,打算邊曬太陽邊開電腦準備工作時,一抬頭往客廳看去,我對自己的房子產生了一種突如其來的陌生感:

"我怎麼會給家裡裝個如此礙眼的長弧形吊頂隔斷?"

"我怎麼會選擇如此容易積灰的水晶燈呢?"

"我怎麼會裝那麼'娘'的歐式窗簾呢?"

"我怎麼會把如此寬敞的陽臺用來存放鞋子呢?"

"我怎麼會連個像樣的書房都沒有,而要委屈自己迫不得已把一個衛生間翻新成書房,每天與馬桶為伍呢?"

"我怎麼會......."

一瞬間,我對房子充滿了"抱怨"。接下去的幾天時間裡,似乎是為了將"抱怨"扭轉成"安慰",讓自己心裡舒服一些,我開始在自己的微博上整理自家的裝修遺憾,把我的觀察總結分享給讀者粉絲們,好讓我的經驗教訓別再教訓大家。第一天,我寫下的一條關於自家廚房間的裝修經驗:

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我認為家裡裝修,廚房和衛浴間是2個非常重要的空間,因為使用率最高。我來曬曬我家的廚房吧,裝修好了快16年的老房子了,有點亂,大家隨意看看,和新房裝修好是不能比的。

1、先說說櫥櫃。是16年前@黃俠騫(也就是黃寶)幫我做的,他做櫃子20多年了,是我見過的最專業的一個全屋定製設計師,專業+善良,不亂坑業主,他公司小作坊,業務不接多,因為都是他親自設計,上門服務,加上最近他身體不太好,接單服務有限,我一直勸說他多睡覺,別總是畫圖紙到凌晨3.4點。那時櫥櫃用的是模壓門板,櫃體是刨花板、檯面是人造石臺面,缺點就是硬度不夠,有次在臺面墊著砧板切排骨,把檯面震碎了,現在還有個裂縫。現在主流是石英石,巖板是趨勢,就是貴了點。

2、廚房裡,我現在廚房生活中最離不開的有4樣東西。排名第一的是洗碗機,我用了6年了,現在放洗碗機的位置以前是買的方太消毒櫃,裝修好10年裡我只用過2次消毒櫃,後來看著洗碗機不錯,6年前讓西門子幫我家更換了下,但後悔洗碗機買小了,買了個6套的,現在我真想換成13套以上的,西門子、博世、松下的都不錯,預算充足的買美諾。第二個離不開的是垃圾處理器,這個是去年新買的,我買的是愛適易E200系列,這幾天疫情不能出門,這個東西的長處體現得淋漓盡致,我溼垃圾都用它處理,3天才下去倒一次幹垃圾,網上有人說會堵下水道,只要你按照說明書別丟不該丟的,是不會堵住的。第三個離不開的是直飲水機,我家有2個直飲水機,一個是石秀兒的白色款,這個不帶過濾,需要添加桶裝水,就當是個熱水瓶用了,還有一個是杜邦的直飲水機,帶RO膜過濾,可以放自來水,濾芯差不多半年更換一次。平時使用,大家2選1,用一個就可以了。第四個離不開的是蒸烤箱。我原本想買嵌入式蒸烤箱的,但是無奈家裡櫃子尺寸不對,實在沒地方放下嵌入式的,最後選了一個顏值高的美的蒸烤箱,非常棒,有了它,我丟了家裡的蒸鍋,又給櫥櫃空出不少地方,幾乎每天都會用到蒸箱。

3、再說說家裡的燃氣灶和油煙機,最早我買的是方太的,現在用的華帝是8年前我父親趁我出差在外,幫我更換的。他說原來的方太不是側吸,容易撞頭,功率不好,趁我不在偷偷幫我換了,哈哈哈,真是個善良體貼的父親。最近,這2個傢伙,我想更換,看中的富士帝的"紅白"搭配系列,就是貴啊,加起來要1萬多,沒忍心,還是先忍忍。

4、說說我廚房的遺憾吧,別以為我是裝修情報的編輯就沒裝修遺憾,要想16年前,我剛畢業,剛開始做裝修編輯,對裝修還不熟悉,現在看來也是遺憾一大堆啊,大家千萬別學我。

1)廚房吊頂別用石膏板的,容易積汙,燒菜有潮氣,還會有塗料掉落

2)廚房別用小方磚,真的不耐髒,不能打掃,建議用琺琅板或者整塊的瓷磚,其實在燃氣灶背後局部用塊不鏽鋼也挺實用的

3)用大單槽,抽拉水龍頭,我用的是雙槽,沒用抽拉龍頭,還有預算充足的話,買石英石或者花崗岩水槽,碩科、鉑浪高都不錯,不鏽鋼的不耐髒,我現在想換也不行,水槽開孔尺寸不對,沒我家尺寸的單槽

4)水處理建議末端裝RO機,我家沒裝RO機,放出來的水不能直接喝,不過我改裝一個,這個問題可以解決

5)櫥櫃裡像米缸、內置垃圾桶之類的五金別裝,都是累贅,我裝了現在真後悔,櫥櫃轉角用大怪物轉角拉籃,拿取東西方便"

6)廚房間的燈光要設計好,目前廚房間的照明只用了6個筒燈,亮度明顯不夠,建議選用好的射燈,還有在水槽上方,吊櫃下方等背光位置增加輔助光源

7)廚房開關插座要多裝一些。廚房間除了大家電,日常還有很多小家電,多留點插座總不會錯,甚至可以瞭解一下移動插座。

8)廚房間智能音響設備個人覺得沒必要裝。以前幻想著可以邊做飯,邊聽音樂,還給家裡安裝了一套小型的智能音響系統,廚房吊頂上還有一個喇叭,到了實際生活,根本用不到,做飯的炒菜聲足以破壞美妙的音樂,不如買個涼霸,夏天用用更實在

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隨後的幾天時間裡,我又模仿起弗雷德裡克·巴克曼《清單人生》裡的女主角布里特·瑪麗那樣列起了"清單",與她有許多許多清單,甚至有一張記錄所有清單的清單,以保證她和丈夫的太平日子萬無一失相比,我列起了"裝修錯誤清單",希望下次的裝修別再犯錯:

"1、要做個玄關,避免進門直面客廳

2、別再選擇歐式或者田園風格,我更喜歡簡約

3、別再選用實木地板,保養太麻煩,太嬌嫩

4、要裝修新風少開窗,家裡灰塵實在太大

5、不能用布藝沙發,積灰

6、廁所間不能做石膏板吊頂

7、陽臺不能用來擺放鞋子

8、射燈少用

9、......

10、....."

每天對著房子,只要我想到一點,哪怕是再細微的一點,我都把它們記錄下來,幾天之後,筆記本上寫滿了整整118條"錯誤提醒"。凝視著筆記本,我笑了。這哪是什麼"裝修錯誤清單"呀,如果我試圖用這份"裝修錯誤清單"去規避將來裝修房子再次犯同樣的錯誤,那簡直就成了我的"人生錯誤清單"。忽然間,我彷彿看到了自己就像是書中這位最無趣的布里特·瑪麗,一位63歲的老女人,不允許自己生活裡有任何波瀾:每天6點準時起床,12點必須用餐,必須買到小蘇打和"菲克新"牌窗戶清潔劑,並將家裡的一切整理得一塵不染,否則就不是"文明人的做法"。她用填字遊戲來打發時間,她最愛站在陽臺上俯視街上人間,而不必接觸任何人。結婚40年來,她從未出過家門。因為她相信,只要什麼都不變,生活就能永遠持續下去。直到有一天,她的丈夫出軌了,她才發現自己過去的63年,都錯了......

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房子顯然成了我的"替罪羊",原來那麼多年以來,我沒有好好觀察、瞭解過的何止是自己的房子,而是沒有真正的審視過自己。儘管離上次裝修已經整整過去16年了,我可以用"年幼無知"來為當時的自己開脫罪名,但不可否認,當年沒什麼居家生活經驗和閱歷的我,在裝修這件事上,沒有認認真真的瞭解和思考過的是自己。而在疫情"禁閉"的這段時間裡,是迄今為止我唯一一次可以和自己的房子有如此長時間親密接觸的。"我得把握住這次機會。"我對自己說。

我學著重新開始觀察起自己來,寫下了自己的"裝修慾望清單":

1、我需要健康的空氣。

在從新聞裡得知疫情被確認正在全國爆發的第一時刻,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了2000多元,給自己家買了一個達氏空氣消毒機。沒有給家裡安裝新風系統,是這些年來我越來越後悔的事之一。也是近年來,但凡身邊有親朋好友要裝修,我必推薦他們要安裝的設備之一。每天清晨醒來,看著地板上到處都是一層薄薄的灰出門,到晚上踏著一步步腳印歸來,除了嘴裡忍不住罵上幾句之外,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乖乖拿起拖把或是打開掃地機。儘管家裡有臺BLUEAIR的空氣淨化器,但它根本無法阻擋室外的空氣從老化了的鋁合金門窗中肆無忌憚的闖入進來,更無法除菌消毒。

新聞裡的壞消息也一個個傳來,"糞口傳播"、"管道傳播",家人猶如驚弓之鳥又是買消毒噴霧、又是酒精,無論我如何百般安慰與解釋,我這個還算是裝修行業半專業的人士,在他們面前就像是莫里哀筆下的答爾丟夫,沒人相信。在他們眼裡,消毒空氣機比我可靠百倍,於是,它成了家裡作為忙碌的"新寵兒",每天24小時在不同的房間裡輪流工作著。我終於明白,機器有時比男人更容易讓女人信任。

失落的情緒與封閉的環境,幾天時間裡讓我變得容易昏沉,即使保證9.10小時的睡眠,也會讓我時不時的感到乏力。長時間的呆在建築物中,缺氧難以避免。我去翻閱查找了一些資料,空間裡二氧化碳濃度低於450ppm屬於"健康、新鮮",600ppm以下對人體無害,600~1000ppm則會讓人頭痛昏睡、悶熱,1000ppm以上就會有傷害。至於其他如自殺用的一氧化碳、會致癌及引發慢性腎臟疾病的甲醛、TVOC以及難聞的臭味等,還有會增加呼吸道負擔的粉塵、微生物或細菌病毒等有物質,會引起人體過敏及其他疾病。

我需要的健康空氣,它不僅僅是沒有毒性,更要是有充足的含氧量。關於家裡的空氣質量,我會著重考慮:

1)根據房子現有的方位和外面風的方向、開窗位置及面積來判斷家裡哪邊是進風口,哪邊是風口,如果不適合,如何調整;

2)房間裡的格局、空間及走道的規劃是否會阻礙了室內空氣流通的路徑;

3)抽油煙機排氣口能否正確地將油煙排到屋外;

4)裝潢材料是否無毒、環保;

5)空調設備是否有換氣功能;

6)是否要安裝全屋帶熱交換功能的新風系統;

7)門窗的選擇以及採用推拉還是平開;

8)衛浴間、廚房的排風及空氣消毒問題;

想到這裡,我觸目興嘆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一些建築及設備,比如說國外的一些VILLA,只要是開啟門窗,就可以讓室內外空氣的流通,保證室內充足的含氧量。而在日本,新風設備十分普及,他們會用"計量換氣"的方法進行室內外換氣通風。新風系統會依據室內人數對氧氣的需要,引進適量的新鮮空氣,而這些新鮮空氣進入室內之前,都會先經過機器中的過濾網除去灰塵及一些有害的汙染物質,再通過排氣端排出汙濁的髒空氣。持續循環換氣,確保整間房子的空氣都是新鮮、安全的。

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全屋新風系統視頻介紹

2、我需要適宜的溫溼度

不像以前早出晚歸,在家呆的時間少,如今在家呆的時間多了,對於家裡各個時間段,不同房間的溫溼度,我也開始瞭解起來。一般上午10點起床的我,喜歡拿著電腦坐在陽臺上邊上太陽邊開始工作,但往往坐了不到半小時,強烈的陽光足以讓我脫掉厚厚的羽絨服,換成T恤;但是到了下午3點左右,陽臺就開始變得冷颼颼的了,我必須換到客廳的餐桌上開啟空調繼續辦公。但是乾燥的熱風,往往讓我不久就感覺十分的悶熱,臉部也開始變得燥熱起來,但我的下半身體還是涼涼的,溼熱體質的我,甚至腳底還在出冷汗,拖鞋裡也是溼咯咯的,除非我穿上襪子。我想起了地暖,這個讓我後悔沒有裝的另外一個設備。儘管今年剛入冬時,我就做了一些準備,買了一個電取暖器。它帶來的體感最接近地暖,通過對流的熱空氣讓房間加熱,並且不會像空調那樣如此乾燥。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每晚我可以被它的溫度熱醒,凌晨3點左右從溼漉漉的被窩裡出來,關掉它。

除了"熱",給我帶來麻煩的還有"溼"。每次洗完澡之後,衛浴間裡瀰漫的水蒸氣讓浴室櫃開始糜爛。還有樓上鄰居家漏水的馬桶,時不時從樓上衛浴間窗戶滴下來的髒水,讓我更加頭疼。想想再過幾個月上海的黃梅天,更是一場與自然環境之間的"戰役",24小時不間斷地開著除溼機,否則衣櫃裡的大衣就會有黴菌,儲藏間裡也會有黴味飄出。空氣中瀰漫的黴菌孢子,足以引起孩子的哮喘病發和我奇癢無比的過敏皮膚。家裡需要防黴防潮防黴菌。想起去年暴雨天的日子,窗外大雨,廚房間裡就是小雨,牆壁像極了會"吐水的噴泉",直到11月才讓物業把家裡漏水的外牆修補好,控制好房子的"水環境"(防水、給水、排水)是多麼的重要。

我需要適宜的溫溼度,它最好能做到"恆溫恆溼"。關於家裡的溫溼度方面我會著重考慮:

1) 是否要安裝"恆溫恆溼系統";

2) 採用哪種採暖方式;

3) 窗戶的隔熱問題;

4) 全屋水處理系統的配置的問題;

5) 外牆、樓頂、窗戶等等的防水問題

6) 地漏等下水管道的排水產品及施工;

幸虧自己家只是普通的公寓房,要是別墅、頂樓或是一樓的房子,在控制溫溼度方面,要考慮的問題更多,例如太陽西曬、地下室防潮、屋頂隔熱、屋頂漏水等等。

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來看一段"三恆系統"的視頻介紹

3、我需要明亮的光線。

說到光線,或許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室內的燈光,如果這樣想,那你就錯了。陽光永遠是家裡充滿活力的源泉。這也是為何只要天氣晴朗,有太陽,我總喜歡把電腦搬去陽臺上工作的原因。有研究表明人們在自然採光下的工作及習效率比在人工照明下來得好,適度的陽光照射還能促進人體健康,加上它方便取得又不耗電,所以無論人工照明發展得再進步,自然光理應是我們室內採光的最佳首選。

在英國伊麗莎白時代,人們不併不十分重視傢俱,它們並不是什麼傳家寶,但有一樣東西會讓你感到意外,那就是"窗玻璃"。那時的玻璃可謂是稀罕品,除了教堂和極少數富人家庭以外,普通人家裡的房子根本裝不起玻璃。在1590年,唐克斯特有一位高級市政官把房子留給了妻子,而把窗子留給了兒子。那個年代,就算是城堡的主人,出門時總會把玻璃給卸下來,以免被他人打碎。享受自然光成為了一種奢侈。

但是自然光也並不是十全十美,例如我家的陽臺,雖然在這裡工作我可以享受好的採光以及窗外的景觀,工作疲勞時調節一下自己的眼睛,但當太陽光直射時間過長後,難免會有眩光、過熱,陽臺上使用的防腐木也已經被曬得褪色、變質。何況那些有巨大落地玻璃的別墅,或是有天窗的房子。天窗可以長時間的自然採光,但如果沒有設計好,讓陽光從上方直射的話,那和在大太陽底下生活與工作,簡直沒有什麼兩樣。不但夏日酷暑難熬,眼睛也很容易疲勞。還有其他各個房間,如何利用自然光線,尤其是別墅的地下室是否也能利用到自然光等等,這些都要考慮。

在滿足照度需求及心理感受的前提下,白天充分運用自然光,夜晚使用節能的人工光源,才是我理想中的好光線。我的房子,人工光源的設計,就令我十分不滿意。比如說廚房,最近在家做飯的時間多了起來,無論白天還是夜晚,總覺得廚房間的照明不足。切菜背光、洗菜背光、炒菜看不見光;還有我家的客廳燈光,雖然吊頂四周有射燈,中間也有主燈,但是局部地方例如沙發附近還是會感覺不夠亮,在這裡看書往往眼睛很累,需要一些輔助光源做補充。

我需要明亮的光線,白天陽光好,晚上燈光美,氛圍好,又能保護視力。關於採光我會著重考慮:

1)各個房間自然光的利用,窗戶的選擇以及室內隔斷之類的設計不要遮擋自然光;

2)如何讓自然光不對我的生活造成影響,適當的隔熱、防紫外線,窗簾的選擇避免光線對我睡眠的影響;

3)如何讓人工光源給我生活提供舒適的照明,例如照明的設計、光源材料的選擇,讓我在家辦公、烹飪、閱讀以及半夜起居更加安全;

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4、我需要安靜的空間。

這次疫情在家對我身體來說,最大的幫助就是睡眠時間多了,讓我獲得了這些年鮮有的充足睡眠。與此同時,混亂的生物鐘,讓我有了機會聽到房子裡24小時內不同的聲音。對面鄰居何時出門倒垃圾?何時拿快遞?樓上的鄰居幾點開始跳繩?他們家的小狗幾點才能消停下來不再撞到桌椅引起地面的刺耳的摩擦聲音?樓下的嬰兒半夜幾點開始啼哭?前面樓裡鄰居家的孩子幾點開始練琴?後面哪戶鄰居唱K的水平最高?凌晨幾點鳥聲開始鳴叫?------如果我是個內科醫生的話,我也許可以通過下水管道沖水聲音的數量耐心地記錄樓上鄰居上廁所的頻次,作為我的醫學觀察報告,從而判斷他的身體是否健康......

作為一個媒體編輯的我,太需要安靜的空間了,用同事滾叔的話來講,"老男人寫作就像他尿尿,若是經常被打斷,後果很嚴重。"哈哈哈,關於隔音,我會著重考慮:

1) 隔音牆選用哪種材料,玻璃棉、岩棉還是聚酯纖維吸音棉,以及施工方法;

2) 隔音樓板的材料選擇以及施工方法;

3) 隔音門窗的選擇,系統門窗肯定是我的首選,不僅隔音,還能隔熱保溫;

4) 房頂隔音的材料和施工方法

5) 管道隔離的處理方式

6) 是否還有其他如窗簾之類的其他隔音材料和方法

除了這些,如果你需要獨立的影音室,那麼它的聲學設計又是另外一碼事了,它包括了房間體型和容積的選擇、最佳混響時間及其頻率特性的選擇和確定、吸聲材料的組合佈置和設計適當的反射面,以及合理地組織近次反射聲等。我這裡不展開講了,對我而言目前一副超級棒的降噪耳機,足以滿足我對音樂的追求了。

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5、我需要乾淨的生活用水。

關於這點,我目前的生活困擾並不很多,家裡的前端淨水器+末端飲水機以及臺式的RO過濾直飲水機,足夠應對我的飲用水安全。至於日後我想安裝水暖,要如何配置全屋水處理系統,是否要用軟水等等,我先不考慮了。倒是現在水流越來越小的花灑龍頭,還有當家裡幾個地方同時開啟熱水時,讓在洗澡的我一下子玩起了"冰桶遊戲",令我痛苦不堪。配置個增壓泵、選個好一點的花灑以及添加個小廚寶或者電熱水器,納入了下次我裝修時要考慮的事。

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6、我需要日常的水電煤開銷不要過大。

先不說,按照上面這樣裝修,會花掉多少錢,在家這個月的水電煤費用支出已經遠遠是前幾個月的2倍多了,電費800多,燃氣費300多,水費100多,家裡的電器設備每天都在永無休止地運營著。我想到了"被動式房屋"......如果使用一些先進的相變蓄能材料,甚至可以做到一個夏天只用幾度電的情況。記得之前滾叔採訪過一個上海的"相變恆溫樣板房",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這套建築面積157平米,在100平方米牆面鋪設了美國進口的相變毯,材料及安裝費用大約 2.4萬,但讓房子的節能性提升了50%以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對全球氣候變暖產品的惡劣影響之類的報道,數數我們家裡使用的電器,地暖、中央空調、新風、淨水機、軟水機、智能馬桶圈、智能馬桶、洗碗機、烤箱、垃圾處理機、智能鎖具、電動窗簾、熱水循環泵、蒸箱、微波爐、電視機......房子要節能,首先從電開始。

我需要一個節能的住宅,我會著重考慮:

1) 是否局部使用一些相變材料

2) 電器的選擇上儘量使用變頻電器

3) 其他節能產品的選擇

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看看節能的被動式建築介紹

7、......

寫到這裡,我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世界上還有什麼比了解自己,更值得讓人感到開心的事情了。我已經從關注房子,關注裝修,轉移到關注起自己起來。"我還需建居住安全"、"我還需要相對獨立的個人空間"、"我還需要輕鬆愉快的氛圍"、"我還需要所有物品秩序井然"、"我還需要為將來生活留下空間"、"我還需要......"

寫在最後:

大家好,我是這篇文章的作者雄大,從開始構思到最後的落筆撰寫,前前後後我大概花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才把文章寫完。說句心裡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非常享受寫作給我帶來的快樂。因為,與我之前寫過的很多文章不同,這是一篇首先寫給我自己閱讀的文章,即使我寫的這些將來未必都能實現,但思考與寫作的過程,足以讓我對將來下一次的裝修充滿了期待。蕭伯納曾說: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裡的美。如果對家的希望之燈一旦熄滅,生活不就剎那間變成了一片黑暗了嗎?

與此同時,這也是一篇寫給《裝修情報》的讀者粉絲們的文章,你們將會是這篇文章的第二位重要讀者。在我做裝修編輯的16年裡,我前前後後接觸過近萬名裝修業主。每當問起裝修,大家和我說的最多的是"這是什麼風格?"、"這個要花多少錢?"、"這個與那個相比,我該如何選擇?"、"這個與那個應該如何正確安裝?"。大家似乎陷入了一個認知誤區,在裝修時除了要考慮這些因素之外,或許文章中我提到的這些"慾望與需求"才更需要你去思考與決定,這是設計師、工人或者材料商無法幫你做出抉擇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十分厭惡一些所謂的"裝修測評"或者說是"技術男類的"自媒體,把消費者們引導進入一個思維誤區,你的屁股永遠無法清楚的告訴你一個2000元的馬桶與一個20000元的馬桶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你的嘴巴永遠無法品嚐出由一根橫平豎直鋪設的電線和點到點鋪設的電線提供電源的烤箱,它們做出來的烤雞有什麼區別?------別糾纏在這些細節裡,思考你自己的真實需求,比起糾纏這些細節重要的多的多。既然沒有止步不前的需求與慾望,也就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家,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裝修。

無獨有偶,朋友在自己圈裡也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資深編輯來說說他的裝修遺憾

疫情過後,讓我們一起好好裝修一次房子!給自己和家人一個更美好的家!

編輯留言:雄大請我做他這篇文章的編輯,起初我有些納悶,讀完之後我才明白為什麼。雄大是正宗上海"土著",這套公寓是他家的拆遷房之一,是舔犢的父母為他準備的婚房。16年前裝修入住後,我和一些同事去他家參觀:最流行的美式風格,超前的全屋定製,許多當年最新的家用設備,好美的家-----原來我是他家、他生活的見證者之一,我能看得到,並且理解他的種種變化,比如頭髮越來越少,比如從文藝青年升級到中年情懷男,比如從唯美到實用,比如從循規蹈矩到逐漸自信。毋庸置疑,人的變化會引起家的變化,家的變化也折射出人的改變。年紀大了,我越來越相信,變化才是生活本來的色彩,而一成不變的完美只是海市蜃樓。讓我們把家變得更美好一些,順便也裝修了一下自己吧。

如果大家想和雄大聊聊裝修,可以私信小編。

其次,文章中雄大提及的不少產品和服務商家,我們已經邀請他們為《裝修情報》的讀者們開設了粉絲群,群裡有行業專家或者廠家工作人員為大家解答各類問題和推薦購買產品。大家可以私信小編,回覆 "關鍵詞"入群。

回覆 裝修公司 進入"找裝修公司讀者群"

回覆 黃寶 進入 "櫥櫃與衣櫃讀者群"

回覆 美的PG2311W 進入"美的PG2311W蒸烤箱群"

回覆 五金 進入"老尹五金讀者群"

回覆 水處理 進入 "水處理讀者群"

回覆 愛適易 進入"愛適易垃圾處理器讀者群"

回覆 達氏 進入"達氏家電讀者群"

回覆 新風 進入 "松下新風讀者群"

回覆 除溼 進入"五恆健康舒適系統讀者群"

回覆 照明 進入"照明與燈光設計讀者群"

回覆 聲學材料 進入"聲學材料讀者群"

回覆 相變 進入"節能舒適住宅改造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